成大事必具的十種習慣06(2 / 3)

“太太,您幹嗎這麼激動?”托爾斯泰平靜地說,“您又沒做什麼壞事!這個硬幣是我掙來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長鳴,列車緩緩開動,帶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

托爾斯泰微笑著,目送列車遠去,又繼續他的旅行了。

擁有良好的寬容與忍讓的心態是一種成大事者的大家風範。要成大事,這種寬容心態是必不可少的,惟有如此,才會在關鍵時刻顯出成大事者寬宏大度的風範,才能贏得人心,從而成就一番事業。

4.寬容是成大事者的經驗之談

一個成大事者總是能寬容別人的過錯,從不輕易責備別人,從不勉強別人扮演自己心目中完美的角色。

美國總統林肯年輕時有一個嗜好:喜歡評論是非,還常常寫信寫詩諷刺別人,並常把寫好的信丟在鄉間路上,使當事人容易發現。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喜歡斥責人的習慣。

1842年秋天,林肯又寫文章諷刺一位政客。在文章報紙上登出後,那位政客怒不可遏,下戰書,要求與林肯決鬥。林肯本不喜歡決鬥,但迫於情勢和為了維護名譽,隻好接受挑戰。到了約定日期,兩人在河邊見麵,一場你死我活的決鬥就要進行。虧得在最後一刻有人阻止,悲劇才未發生。這是林肯一生中最為深刻的一次教訓,讓他懂得了任性抨擊他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從此,他學會了在與人相處時,不再為任何事而輕易責備他人。

古人非常懂得這個處世道理。過於嚴厲地責備他人,會使對方產生怨恨,這就是自己的一大過錯。王永彬說:“隻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這是遠離怨恨的方法。隻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這樣做一定會把事情辦砸。”

有一個小幽默:這天丈夫回到家,發現屋裏亂七八糟,到處是亂扔的玩具和衣服,廚房裏堆滿碗碟,桌上都是灰塵……他覺得很奇怪,就問妻子:“發生什麼事了?”妻子回答:“平日你一回到家,就皺著眉頭對我說:‘一整天你都幹什麼了?’所以,今天我就什麼都沒做。”

好指責就如同愛發誓,實在不是一種好心態。它會傷害別人也會傷害自己,別人不舒服自己也不會舒服。

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三國演義》哩的故事。

張飛聞知關羽被東吳所害,下令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次日,帳下兩員末將範疆、張達,報告張飛,三日內要辦白旗白甲有困難,須寬限方可。張飛大怒,讓武士將兩人綁在樹上,各鞭五十。打得兩人滿口出血。鞭畢,張飛手指兩人:“到時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殺你兩人示眾。”範疆、張達受此刑責,心生仇恨,便於當夜,趁張飛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張飛腹中。張飛大叫一聲而亡,時年五十五歲。

“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卡耐基說,“尖銳的批評和攻擊,所得的效果都是零。批評就像家鴿,最後總是飛回家裏。我們想指責或糾正的對象,他們會為自己辯解,甚至反過來攻擊我們。”

和張飛一樣,林肯也遇到過一件讓他惱火的事。1863年7月,蓋茨堡戰役展開。敵方陷入絕境,林肯下令給米德將軍,要他立刻出擊敵軍。但米德將軍遲疑不決,用盡了各種借口,拒絕出擊。結果敵軍順利逃跑了。林肯勃然大怒,他給米德將軍寫了一封信,表達了他的極端不滿。但出乎常人想像的是,這封信林肯並沒有寄出去。在他死後,人們在一堆文件中才發現了這封信。也許林肯設身處地地想了米德將軍當時為什麼沒有執行命令,也許他想到了米德將軍見到信後可能產生的反應,米德可能會與林肯辯論,也可能會在氣憤之下離開軍隊。木已成舟,把信寄出,除了使自己一時痛快以外,還有什麼作用呢?

不要指責他人,並不是說放棄必要的批評。這裏的原則是要抱著尊重他人的態度,以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批評。

有一家工廠的老板,這天巡視廠區,看到有幾個工人在庫房吸煙,而庫房是禁止吸煙的。他沒有馬上怒氣衝衝地對工人說:“你們難道不識字嗎?沒有看見禁止吸煙的牌子嗎?”而是稍停了一下,掏出自己的煙盒,拿出煙給工人們,並說道:“請嚐嚐我的煙好不好,不過,如果你們能到屋外去抽的話,我會非常感謝的。”工人們不好意思地掐滅了手中的煙。

人們喜歡責備他人,常常是為了表現自己的高明。有時,也有推卸責任的目的。古人講“但責己,不責人”,就是要我們謙虛一些,對自己要求嚴格一些,這對我們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三國演義》中馬謖輕敵失了街亭,害得蜀兵大敗,諸葛亮無奈演了一場空城計,才算退了敵軍。回到軍中,諸葛亮為明正軍律,揮淚斬了馬謖。對此次失敗,諸葛亮並沒有處理了馬謖就了事,而是深深自責沒有聽劉備生前所說的話;“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他自作表文給後主,請自貶丞相之職,並要求屬下“勤政吾之闊,責吾之短”。

成大事就要學會寬容和尊重別人,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與人共事。

5.寬容是一筆財富

寬容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與人為善,心胸寬廣是獲得成功的必不可缺的保證。寬容,就是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大事應該寬容大度。

對成大事者來說,寬容心的培育是獲得財富和幸福的核心內容。莎士比亞之所以被稱為最偉大的仁者,就在於寬容。在莎士比亞的36部戲劇中,“寬容”一詞在33部中共出現了94次。從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我們能夠清晰地辨別出,莎士比亞幾乎對所有的生物都無限地寬容。

《聖經》上說,有個人招待了一群客人,等客人離去,才發現他們原來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從此做父母的就教導孩子們說,碰到衣衫破爛或長相醜陋的人,切不可怠慢,而要幫助他,因為他可能是天上的仙人。

一個陰雨密布的午後,大雨突然間傾瀉而下,行人紛紛逃進就近的店鋪躲雨。這時,一位渾身濕淋淋的老婦,步履蹣跚地走進費城百貨商店。看著她狼狽的姿容和簡樸的衣裙,所有的售貨員都對她不理不睬。

隻有一個年輕人熱情地對她說:“夫人,我能為您做點什麼嗎?”老婦人莞爾一笑:“不用了,我在這兒躲會雨,馬上就走。”但是,她的臉上明顯露出不安的神色,因為雨水不斷地從她的腳邊淌到門口的地毯上。

正當她無所適從時,那個小夥子又走過來說:“夫人,您一定有點累,我給您搬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兩個小時後,雨過天晴,老婦人向那個年輕人道了謝,並隨意地向他要了張名片,就顫巍巍地走了出去。

幾個月後,費城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寫信人指名要求這位年輕人前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並讓他負責自己家族所屬的幾個大公司下一季度辦公用品的采購任務。詹姆斯震驚不已,匆匆一算,隻這一封信帶來的利益,就相當於他們公司兩年的利潤總和。

當他以最快的速度與寫信人取得聯係後,才知道這封信是一位老婦所寫,就是幾個月前曾在自己商店躲雨的那位老太太——而她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詹姆斯馬上把這位叫菲利的年輕人推薦到公司董事會。毫無疑問,當菲利收拾好行李準備去蘇格蘭時,他已經是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那年,菲利22歲。

不久,菲利應邀加盟到卡內基的麾下。隨後的幾年中,菲利以他一貫的踏實和誠懇,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在事業上扶搖直上、飛黃騰達,成為美國鋼鐵行業僅次於卡內基的靈魂人物。

要想獲得,就必須先給予;而最難得的,是那種不求回報的給予,因為它以愛和寬容為基礎。

一個來自瀘沽湖畔的摩梭鄉下女孩,後來被世人喻為中國的“夜鶯”的楊二車娜姆,也有過一段類似的經曆。

娜姆初到美國留學時,生活拮據。她白天學習音樂和英語,晚上就在一個小餐廳裏當服務員。一天,有個麵容憔悴、神情淒苦的老人,為躲避外麵的狂風走進餐廳。所有人都漠視他,甚至有人因為他的寒酸要趕他出門,隻有娜姆動了惻隱之心,她知道有很多美國老人晚年都很孤獨,於是,她就搬了一把軟椅讓老人休息,並自掏腰包為他要了飲料。為了讓老人開心,還專門為他點唱了中國的民歌,並熱情邀請他參加中國留學生的聚會。漸漸地,老人笑逐顏開了。

兩個月後,這位老人交給娜姆一封信和一串鑰匙,信裏裝著一張巨額支票,娜姆驚愕萬分。信的內容如下:娜姆,我年輕的時候收養了3個越南孤兒,為此一直沒有結婚。可當我含辛茹苦地教育他們長大成人自立後,他們卻拋棄了我這個養父。我退休前在一家公司當工程師,有著豐厚的收入,但錢對我這個曆經滄桑、將要入土的老人毫無意義,我需要的是親人的溫暖和友誼。娜姆,隻有你給過我這種金錢難買的情誼。現在,我已回到鄉下落葉歸根,我把這一生的積蓄和房子都留給你,用這些錢來實現你源於瀘沽湖畔的音樂夢吧。

從此,老人杳無音訊。

娜姆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為了告慰老人,她用這筆錢做了一張風靡全球的中國民族音樂專輯,並開始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從此,娜姆甜美的歌聲響徹了全世界。

想成大事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寬容為懷,大度處世,與別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一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6.寬容才能服人

成大事應該識大體,顧大局,就是說應該懂得寬容,容人有量,深明大義,才是一種胸襟和抱負。

清朝紅頂官商胡雪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寬容有度的胸襟,為他在商場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有一段時間,胡雪岩與龐二合夥做絲業收購,兩人齊心協力,逼壓洋人,抬高國人絲價,為了這件事,胡雪岩費了大量心血,做得實在不容易。誰知到了後來臨近交貨時還出了一個亂子,那就是朱福年暗地搗鬼。

作為龐二副手的朱福年,人送外號“豬八戒”,他自己野心勃勃,想借龐二的實力,在上海絲場上做江浙絲幫的首腦人物,因而對胡雪岩表麵上“看東家的麵子”不能不敷衍,暗地裏卻處心積慮,並想打倒胡雪岩。但是,他不敢明目張膽地跟胡雪岩對著幹,一切都在暗中操作。所幸,還是尤五最先發現問題,派人告訴古應春,古應春又來告訴當時身在蘇州的胡雪岩,聽得古應春細說原委,胡雪岩漸漸有了辦法,要治服朱福年。

其實很容易,隻須將龐二請出來,幾個人合夥給他演一出戲,慢慢揭穿他的把戲,朱福年就沒得混了。做得狠一點的話,讓他在整個上海都找不到飯碗。

在對待吃裏扒外的朱福年時,胡雪岩還是牢牢記住“饒人一條路,傷人一堵牆”的道理,因此,胡雪岩在這件事的處理上是極為漂亮的。

朱福年做事不地道,不僅在胡雪岩與龐二聯手銷洋莊的事情上作梗,還拿了東家的銀子“做小貨”,他的東家龐二自然不能容忍。依龐二的想法,他是一定要徹底查清朱福年的問題,狠狠整治他一下,然後讓他滾蛋。但胡雪岩覺得不妥。胡雪岩說:“一發現這個人不對頭,就徹底清查之後請他走人,這是普通人的做法。最好是不下手則已,一下手就叫他心服口服。諸葛亮‘火燒藤甲兵’不足為奇,要燒得他服帖,死心踏地替你出力,才算本事。”

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過關係,摸清了朱福年自開戶頭,將絲行的資金劃撥“做小貨”的底細,然後再到絲行看賬,在賬目上點出朱福年的漏洞。然而他也隻是點到為止,不點破朱福年“做小貨”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讓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經被抓到了“把柄”,但又莫明實情。同時,他還給出時間,讓朱福年檢點賬目,彌補過失,等於有意放他一條生路。最後,則明確告訴朱福年,隻要盡力,他仍然會得到重用。

這一下,朱福年心驚不已,自己的毛病自己知道,卻不明白胡雪岩何以了如指掌,莫非他在恒記中埋伏了眼線?照此看來,此人莫測高深,真要步步小心才是,他的疑懼流露在臉上,胡雪岩就索性開誠布公地說出了一席話,這段話很有水平:“福年兄,你我相交的日子還淺,恐怕你還不知道我的為人,我的宗旨一向是有飯大家吃,不但吃得飽,還要吃得好。所以,我決不肯輕易敲碎人家的飯碗,不過做生意跟打仗一樣,總要齊心協力,人人肯拚命,才會成功,過去的都不用說了,以後看你自己,你隻要肯盡心盡力,不管心血花在明處還是暗處,我說句自負的話,我一定看得到,也一定不會抹殺你的功勞,在你們二少爺麵前幫你說話。或者,你若看得起我,將來願意跟我一起打天下,隻要你們二少爺肯放你,我歡迎之至。”

這番話,聽得朱福年激動不已:“胡先生,胡先生,你說到這樣的金玉良言,我朱某人再不肯盡心盡力,就不是人了。”他對胡雪岩是畢恭畢敬,顯然是對胡雪岩徹底服帖了。要知此人平日裏總是自視清高,加之東家龐二“強硬”,所以平日裏總在有意無意間流露“架子大”的味道。此刻一反常態,才是真正內心的表現。

凡事講個“信”,尤其是生意場上,人們在追求利潤時,往往有時會見利忘義,也就忘掉了所謂的“信”,立個憑證,交個現款,雙方有個擔待。於是,不管出現怎樣“狗咬狗”的事情,都可以有理說得通。而讓龐二也參股胡雪岩生意當中,也是出於一種講信用的考慮,互相都有股本在對方,雙方的命運連得更緊,利害關係唇齒相依,這樣,誰也懷疑不到對方那裏去,對外人講,會讓人覺得這樣有一種公平感。但實際上是替龐二解了圍。否則,人家問起來,為什麼入股龐二絲業?既使不明說,一打聽之下,知道龐二的副手出了問題,這對龐二的名聲和生意都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饒人一條路,傷人一堵牆。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寬容待人,得饒人處且饒人。胡雪岩的寬容大度收服了朱福年,也靠信義結交了龐二,成為互相依托的股東,這為胡雪岩以後闖入上海絲業又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契機。所以說,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沒有寬容大度的胸懷是不可能的。

7.寬以待人是成大事者的風度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有容乃大。”“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君子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寬容大度不僅是人在實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質,更是成大事的必備素質。

要想成就事業,首先要有寬以待人的處世習慣。一個以敵視的眼光看人,對周圍的人戒備森嚴,心胸窄小,處處提防,不能寬大為懷的人,必然會因孤獨而陷於憂鬱和痛苦之中;一個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寬容待人,能主動為他人著想,肯關心和幫助別人的人,肯定討人喜歡,被人接納,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具有更多成大事的機會和資本。

蔡元培先生曾經對我們說過這樣一席話:“人家的毀譽,不必計較。”的確,在人生旅途上,人們經常會遇到毀譽問題。如何正確對待毀譽,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水平。曆來高尚的人都主張要注意個人品行和道德的修養,注意聲譽。

一個人的名聲往往容易毀於其他人的議論裏。“人言可畏”,蔡元培先生主張用“不必計較”來對待毀壞人名聲的“人言”,要求人們不必把個人的名聲看得過重。沒有事實根據的人言,總是“腿短”的,不會長久站得住腳,毀人名聲的人也許得逞於一時,但終會敗露,一個人的品行是客觀存在的,它最有說服力。俗語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古人也說:“人言不足恤。”對待毀人名聲的流言蜚語,無言是最好的輕蔑,“模糊”些可以省卻許多解釋和精力。對於那些無中生有、信口雌黃、不負責任的“人言”,隻當耳旁風,就像魯迅先生對待這種“人言”一樣,連眼球都不轉一轉!“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動將“人言”打個粉碎。還是蔡元培先生說得好:“是毀是譽,無甚價值,萬勿因人毀譽而憂喜。”因“毀”而憂會失去信心,為“譽”而喜會停步不前。與其因毀而憂,不如自強不息,堅定信心,走自己的路;與其因譽而喜,不如謹慎謙虛,不驕不躁,更上一層樓。先哲們諄諄教誨我們不以己悲,不以物喜。是我們做人處世應該牢牢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