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熱忱的習慣——成大事所需要的溫度
熱忱的習慣是一種成大事者推崇的好習慣,熱忱使人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飽滿的熱情和十二分的忠去為了理想和成功而奮鬥!熱忱能調動最大的積極性和深層次的潛能,熱忱能使人克服一切困難,高歌前進!熱忱是成大事者永恒的熱度,使成大事的幹勁求遠旺盛!
1.成功的法寶——熱忱
缺乏熱忱,難以成大事。沒有人能靠冷漠而成就大事,而凡成大事者無一例外都具有熱忱的情感。
熱忱是一個人對所做事情的感覺和興趣。沒有熱忱,肯定不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盡心盡責,不會精益求精。有些人正是因為過於冷漠,對工作缺乏認真,幹到哪兒算哪兒,因此不能贏得尊重,更談不上讓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了。成大事者需要的不是冷漠,而是熱忱。
戴爾·卡耐基是無可懷疑的成大事者。
有人問卡耐基,他是如何取得如此大成就的。他微笑著說:“除了掌握了大量的知識和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我熱愛我的聽眾。”
卡耐基表現了他的熱忱。
熱忱是發自內心的激情,如果一個人身上激情洋溢,那麼他就是有吸引力的。
卡耐基的成就來自熱情的追求,卡耐基的課程也把熱忱做為最基本的一課。他用他的熱忱感染著他的學生。
卡耐基在課堂上比較喜歡這樣一句名言:“我愈老愈能感覺到熱忱的感染力,成大事的人和失敗的人在能力上差別並不大,但正是由於各方麵條件相近,熱忱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熱忱的人有信心和勇氣去克服困難。”
卡耐基在他的備忘錄中這樣寫道:“我說的熱忱,是一種內在的精神本質,它深入到人的內心,任何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情,那些都是虛偽的表現……隻要你充滿了對別人的愛,你就會興奮,你的眼睛,你的大腦,甚至你的靈魂都充滿了激情,這種激情可以感染別人,鼓舞別人。”
卡耐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講授他的課程的。
維利是一家公司的職員,雖然他是個精力充沛的人,卻不能讓人喜歡他。
為此,維利非常苦惱,所以他來向卡耐基請教。
“卡耐基先生,我在演講中也愛來點小幽默,雖然能引聽眾發笑,卻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該怎麼做呢?”
“問題就在這裏,”卡耐基深沉地說:“你應該表現出你的熱忱,這樣你就可以得到好的效果了。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你的那些小笑話隻能讓人感到你很滑稽。不要再講你的小笑話了,拿出你的真誠和熱忱來,你會受歡迎並有所成就的。真情比技巧更加管用,請記住這一點。”
維利在以後的演講中果然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
卡耐基把這件事當作一個很好的例子運用在了他的講課當中,最後他總結道:
“記得維也納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艾德勒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哪種生活對你最有意義》。其中有一段話給我的影響很深。請記住這幾句話:
不關心別人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最大,給別人造成的傷害也最大,正是這種人導致了人類的種種失敗。”
你們大概不是很明白其中的道理。舉幾個例子來看吧。
西奧多·羅斯福是深受美國人民愛戴的總統,他獲得了驚人的聲譽。即使在家裏,他的仆人都很熱愛他,他的貼身男仆安德烈向人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安德烈的妻子問羅斯福總統野鴨是什麼樣子,因為她一生都沒離開過華盛頓,她沒機會到野外去看野禽。羅斯福總統耐心地向她描述野鴨的模樣和習性。安德烈和他的妻子住在一棟小房子裏,離羅斯福總統的住處很近。
第二天,安德烈房裏的電話響了,電話那頭傳來了老羅斯福的聲音,那聲音告訴安德烈的妻子,他們的房子外麵的大片草地上就有隻野鴨。
安德烈的妻子看見了對麵房屋窗戶裏羅斯福微笑的麵龐。”
卡耐基向他的聽眾微微一笑,繼續道:“像這樣的人,人們又怎能不熱愛他呢?”
“還有一次,塔夫脫總統夫婦外出時,老羅斯福拜訪了白宮,他沒有去客廳,也沒有去接待室,而是去了廚房。他友好地向每個人打招呼:‘嗨,桃瑞斯,最近很忙是嗎?’‘傑克,胃口還好嗎?我想你是離不開酒瓶的,什麼時候我們喝一杯?’
就這樣,他跟每個人都打了招呼,就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後來,在白宮服務了三十年的廚師史密斯含著熱淚說:‘羅斯福總統是那樣熱情,那樣關心人,這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你看,這就是熱忱的力量。”
想成大事請讓自己全身都洋溢著熱忱!多一分熱忱,少一分冷漠,你就多了一分成大事的運氣,少了一分失敗的可能。
2.熱忱是可貴的心態
熱忱是一種積極心態,能夠鼓舞和激勵一個人積極對待手中的工作。不僅如此,它還具有感染性,不僅會感染其他熱心人,所有與這種熱忱之人接觸的人也將受到影響。
熱忱對於人類就像蒸汽機對火車頭一樣熱情是行動的主要推動力。偉大的領袖應該懂得怎樣鼓舞追隨者的熱情。熱忱也是推銷才能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更是成大事最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
把熱情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的工作就不會顯得辛苦或單調。熱情會使你充滿活力,使你隻須在不到平常睡眠時間一半的情況下,能在一定時間內從事相當於平常2倍或3倍的工作,而且不會覺得疲倦。
熱忱並不隻是一個空洞的名詞,它是一種重要的力量,你可以加以利用,讓自己獲益。沒有了它,你就會像一個已經沒有電的電池。
熱忱是一種偉大的力量,你可以用它來補充體力,並培養出一種堅強有力的個性。有些人很幸運地天生即擁有熱忱,其他人卻必須努力才能獲得。培養熱情的過程十分簡單。首先,從事你最喜歡的工作,或提供你最喜歡的服務。如果你因情況特殊,目前無法從事你最喜歡的工作,那麼你也可以選擇另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你想從事的、最喜歡的這項工作,當作是你的目標。
缺乏資金,以及其他許多你無法:立即克服的環境因素,可能迫使你從事你所不喜歡的工作,但沒有人能夠阻止你在自己的腦海中決定你一生中“明確的目標”,也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你將這個目標變成事實,更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你把熱忱加入到你的計劃當中。
幸福永遠存在於未來,麵絕不是過去。隻有夢想著尚未獲得的成就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你想要擁有的房子,你想賺來的錢財,你想要做的旅行,你想要擔任的職務,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而進行的準備過程本身都能產生幸福。此外,這些都是組成你目標的因素,這些都是可能使你對它們產生熱忱的事物,不管你目前的狀況如何。
熱忱是一種重要的力量。事實上,這種力量十分重要,擁有了它的人,其成就將難以估量。
再重複強調這個事實,是為了希望成大事者充滿熱忱。不管你此時是否具有達成一生中“明確目標”的能力,你首先要培養起對這一目標的熱情。你也許距離你“明確的目標”尚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但如果你在內心深處燃起“熱忱”之火,並使它持續燃燒,不必等待多久,現在正阻擋在你成功路上的障礙,將會很神奇地自動消失,而且你將發現,你擁有了你原以為自己沒有的力量。
3.培養自己的熱忱
熱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應該具有成大事者高度的熱忱,並且注重培養自己的熱忱。
熱忱是成功的主導,能夠促使一個人把知識付諸行動。
比利·山戴是美國最著名的一位傳道者,為了研究他的傳道技巧並追蹤他對心理法則的運用,我特別追隨山戴牧師進行了3次旅行傳道。
他的成功主要基於兩個字:熱忱。
比利·山戴有效地運用暗示法則,將他自己的熱忱傳遞到信徒的意識中,使他們受到他的影響;他在“推銷”他的布道辭時所使劇的策略和技巧與許多成功的銷售人員所使用的完全相同。
對一個銷售人員來說,熱忱就如同水對魚兒一樣不可或缺。
所有成功的銷售經理都了解這一點,並會以各種方式來借助熱忱,協助其手下的銷售人員達成更多的交易。
幾乎所有的銷售機構都會定期召開會議,目的在於鼓舞銷售人員的土氣,把工作的熱忱貫注到這些銷售人員的心中。
這種銷售會議也許應該準確地稱之為“打氣”會,因為開這種會的目的就是激發銷售人員的興趣,鼓起他們的熱情,使這些人積聚起新力量,重新踏上戰場,參加新一輪的銷售大戰。
休斯·查爾姆斯在擔任“美國收銀機公司”銷售經理期間(查爾姐斯後來在汽車業界相當有名),遇到一個最為尷尬的情況,很可能他和手下的數千名銷售員一起被炒魷魚。
該公司的財政發生了困難。在外麵負責營銷的推銷人員知道讀一點後,失去了工作熱忱。公司的銷售量開始下跌,到後來,情況嚴重到銷售部門不得不召集全體營銷人員參加大會,開會地點選在該公司位於俄亥俄州戴頓鎮的工廠,全美各地的銷售員皆被喚去參加這次大會議。
查爾姆斯先生主持了這個會議。
首先,他請手下幾位最佳的銷售員站起來,要他們說明銷售量為何會下跌。這些推銷員在被喚到名字後,一一站起來,每個人都有一段令人震驚的悲慘故事要向大家傾訴:商業不景氣、資金短缺、人們都希望等到總統大選揭曉之後再買東西等等。當第五個銷售員開始列舉他無法達到平常銷售配額的種種困難情況時,查姆斯先生突然跳到一張桌子上,高舉雙手,要求大家肅靜,然後他說道:“夠了,大會暫停10分鍾,讓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然後,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小工友把他擦鞋的工具箱拿來,並要這名工友替他把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上不動。
在場的銷售員都嚇呆了。他們中的有些人以為查爾姆斯先生突然發瘋了,開始竊竊私語。在這同時,那位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隻鞋子,然後又擦另一隻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著,表現出第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完之後,查爾姆斯先生給了那位小工友一毛錢,然後開始發表他的演說。
“我希望你們每個人,”他說,“好好看看這個小工友。他擁有在我們的整個工廠及辦公室內擦皮鞋的特權。他的前任是個白人小男孩,年紀比他大得多,盡管公司每周補貼他5美元的薪水,但他仍然無法從這個公司賺取足以維持他生活的費用。”
“而這個黑人小孩卻可以賺到相當不錯的收入,他既不需要公司補貼,每周還可存下一點錢,他和他前任的工作環境完全相同,在同一家工廠工作,工作的對象也完全相同,但他們的收入卻完全不同”。
“我現在想問你們一個問題,那個白人小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誰的錯?是他的錯,還是他的頤客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