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個文化常識6(2 / 3)

唐寧街英國倫敦白廳大街上一條短而窄的橫街,由於“唐寧街10號”是英國首相官邸,內閣會議一般都在這裏召開,於是,人們便把唐寧街作為英國首相府的代稱。

唐寧街已有200多年曆史。它是在17世紀中葉以英國外交官喬治·唐寧命名的。據《大英百科全書》記載,此人驕橫、卑鄙、貪財、善於諂媚和看風使舵,曾在克倫威爾和查理二世手下任職,並賺取了大量不義之財。他購置了大片地產,建造了很多房舍,連成一條街,便為“唐寧街”。

唐寧街10號和11號兩幢三層樓18世紀時為皇室所有。從18世紀30年代起,唐寧街10號便成為首相官邸,11號是財政大臣官邸。

23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是一座向一邊傾斜的大理石塔。比薩大教堂鍾樓的建造開始於1173年8月,工程曾間斷了2次很長的時間,曆經約200年才完工。它的設計者至今未知。

該塔開始建造時本是筆直向上的,但造到第三層時,由於建築師對地質結構不太了解,土層強度很差,而用大理石砌築的塔身又重又高,加上基礎僅3米深,故造成了塔的不均衡下沉而發生傾斜,工程因此而被停止。

後來施工時,為防止傾斜,施工時盡量設法將塔的重心轉移。可是由於塔身底部三層傾斜已成事實,故全塔建成後,塔頂中心還是偏離了垂直中心線21米,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塔身還在不斷地傾斜。

24白宮

白宮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北麵的賓夕法尼亞大街,包括建築和園林在內,共占地約72 844平方米,主樓是三層的白色樓房。

白宮是由建築師詹姆士·賀朋設計的。據說賀朋受了一座愛爾蘭宮殿的影響,把白宮也設計成類似宮殿的建築。這項建築工程在1792年開始動工。

1800年,美國第二屆總統約翰·亞當斯夫婦啟用這座建築。1814年,這座建築不幸失火。火災之後,為了消除火燒的痕跡,整個建築被塗成白色。1901年,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給這座建築命名為“whitehouse”,意即“白色的房屋”。後人根據這幢樓的顏色,稱它為“白宮”。

25 華爾街

華爾街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南端,西起百老彙的三一教堂,東到東河碼頭,是一條不到半英裏長的彎曲街道。街口右邊第一幢大樓牆上嵌著一塊銅匾,上麵寫著“紐約的裏程碑”,記述了華爾街的來曆。

1653年,這裏是紐約市的北部邊界。荷蘭殖民主義者統治北美時期,為了防止印第安人的襲擊,從百老彙到東河碼頭一線,築起一道木頭柵欄的圍牆。英國殖民者來到北美後,取代了荷蘭的統治,拆除了圍牆,建成一條寬約12米的街道,由於先前這裏是一道牆,故稱“牆街”,音譯就是“華爾街”。

華爾街主要因它是美國甚至世界金融的神經中樞而聞名。如今的華爾街已經成為美國億萬富豪的代名詞。

26天安門

天安門是北京和中國的象征。它始建於公元1417年,設計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築師蒯祥。

明永樂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蒯祥奉旨在1421年設計並建築一座雕梁畫棟的木構牌樓,叫做承天門,這就是最早的天安門。1457年7月,承天門被大火所焚。8年後,明英宗命工部尚書白圭主持重建,白圭又請蒯祥出謀劃策,又建成承天門。明末戰亂中,承天門又被焚毀。1651年,清政府重建承天門,新建城樓高337米,進深五闕,重樓九楹,象征“九五至尊”以示皇帝的尊嚴,並改稱“天安門”。這個名稱沿用至今。

27曾侯乙編鍾

曾侯乙編鍾是我國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編鍾。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縣的一座戰國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

我國鍾的曆史很久遠,商朝時就已經出現,最初隻有3~5枚,到周朝增到9~13枚,戰國時發展成61枚。人們按鍾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鍾編成組,製成編鍾,演奏悠揚悅耳的樂曲。曾侯乙編鍾共65枚,其中1枚是戰國時楚惠王贈送的鎛。編鍾分為8組,共分3層懸掛在銅、木做成的鍾架上。鍾架全長1079米,高273米,由6個佩劍的青銅武士和幾根圓柱承托著。65枚編鍾的總重量達3 500千克,重量、體積在編鍾中是罕見的。鍾上大多刻有銘文,上層19枚鍾的銘文較少,隻標著音名,中下層45枚鍾上不僅標著音名,還有較長的樂律銘文,詳細地記載著該鍾的律名、階名和變化音名等。

曾侯乙編鍾音域寬廣,有5個八度,比現代鋼琴隻少1個八度。鍾的音色優美,音質純正,基調與現代的C大調相同。考古工作者與文藝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鍾演奏出各種中外名曲,無不驚歎。曾侯乙編鍾是我國古代音樂史上的一個光輝成就。

28漢代陶俑

中國古代有活人殉葬的習俗,到了漢代已經廢除,但一些達官貴人還念念不忘,企望在陰間也能作威作福,因此就用陶土或木頭做成人形,當做替身,隨葬地下。這些陶、木製成的替身,叫做俑。1951年在成都天回山崖墓出土了一具擊鼓說唱的漢代陶俑。

這具陶俑是一個說書藝人的形象。他坐在一個石台上,張著嘴巴,身體微微前傾,左臂環抱著一隻鼓,右手高舉鼓槌,一足翹起。似乎是說書到了精彩之處,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顯得清新活潑。陶俑沒有嚴格按照人體比例來塑造,頭大、 身子小、短臂、短腿、大肚子,體現了漢代藝術的獨特風格。

29素紗禪衣

禪衣是指沒有襯裏的單衣。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出土了2件禪衣,其中一件的顏色是素色的,所以人們稱之為“素紗禪衣”。

這件禪衣長128厘米,袖長190厘米,袖口、領口鑲著邊。整件衣服重僅為49克,除去袖口、領口較厚重的邊飾,衣服隻有25克。把衣服折疊,可以攥握在手裏,真是“輕紗薄如空”。因為禪衣的質地非常輕薄,就像蟬的雙翼一樣,所以人們也叫它蟬翼紗。禪衣的邊飾是用絨圈錦做的,花紋立體感很強。以前人們認為這種紡織品隻有唐代以後才有,也有人認為這是由國外傳入中國的。這件禪衣的發現,使人們見到了漢代的絨類織物。

禪衣是漢代貴族婦女喜愛的服飾。她們把禪衣罩在華麗的織錦衣服外麵,由於有禪衣的遮擋,使錦衣的花紋、顏色不過於顯露,增加了衣服的華貴氣氛,也反映了漢代人的審美情趣。

素紗禪衣的出土,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服飾史、紡織史以及美學思想都有極高的價值。

30彩瓷

中國素有“瓷國”之稱。瓷器生產始於商代。最初的瓷器呈青色,後有白瓷,再後才有彩瓷。從青瓷到彩瓷,標誌著瓷器製造技術的提高。

彩瓷大量出現在明代。明成化年間始創“鬥彩瓷”,嘉靖、萬曆年間又製成“五彩瓷”。“五彩”並非指瓷器上隻有5種顏色,而是多彩的意思。故宮博物院內藏有一件明萬曆年間的五彩鏤空鳳紋瓶,是五彩瓷的珍品。瓶高498厘米,通體以褐色、褐赤色勾勒出整個輪廓,以青花、紅、黃、綠、孔雀藍等色彩裝飾紋樣。瓶上共有8層紋飾,7種色彩。瓶口鏤空成如意狀,瓶頸上鏤刻著一隻蝴蝶,瓶子的下部是翻動的雲彩。瓶的立體紋飾是風紋,瓶身正中為一隻展翅飛翔的鳳凰,彩雲間另外還有8隻高飛的鳳凰作為陪襯。鳳凰的頭、尾、翅等處點有礬紅,使五彩瓶顯得更加豔麗大方,雍容華貴。

鏤空風紋瓶是以鏤空手法為主要特征的瓷器,鏤空技術極為精巧。鳳足上還鏤著8個小孔,如此複雜的鏤空裝飾在明代瓷器中是不多見的,在世界瓷器藝術上也是史無前例的。

清朝,彩瓷的燒製技術進一步得到發展,創造出眾多聞名中外的粉彩、琺琅彩。因生產技術複雜,產品為數不多,世傳的更少。

31宙斯像

在聯合國總部大廈中央大廳裏,陳列著一尊巨大的青銅雕像。雕像的主人公張開雙臂,左手前伸,右手微舉,全神貫注,似乎要迸發出千鈞之力。這就是古代希臘雕刻傑作——宙斯像。這尊雕像已有2 500百年曆史,但長期沉沒在海底,1928年才打撈上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希臘政府特意將它的複製品贈送給聯合國,供世界各國人民觀賞。

公元前480年,希臘海軍在阿爾特米西恩海角附近同波斯艦隊發生遭遇戰,希臘人依靠風勢大敗波斯海軍,贏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希臘人為了感謝希臘主神宙斯的幫助,便製作了這尊雕像。以後,它被當做戰利品從希臘渡海運往羅馬,中途遇險沉入海底。

這尊像高209米,以青銅精鑄,無論是神態的表現,還是對人體結構的刻畫,風格非常嚴謹。雕像真實地體現了希臘古典時期的時代精神和希臘民族的英雄氣概,是現存的希臘英雄雕像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32奧古斯都立像

1863年,在羅馬附近的奧古斯都妃子的故居中,出土了一尊1 800多年以前的藝術珍品——奧古斯都立像,至今還完好地陳列在梵蒂岡美術館內。

奧古斯都立像完成於公元1世紀。雕像中的奧古斯都以統帥的姿態出現:身披甲胄,左手握著權杖,右手高舉,左腳向前跨出一步,與他在三軍之前能言善辯的皇帝身份非常相稱。據說他那鎧甲上的裝飾浮雕,寓意著羅馬對全球的征服和統治。奧古斯都的麵部雖然顯出一種軍事統帥的威嚴表情,他的姿勢也似乎在誇示其偉大,但是從他頭部的細節來看,仍具有奧古斯都本人的真實特征。僧侶似的平頭以及清瘦嚴肅的麵容,充分顯示了他那威嚴和堅毅的性格;深沉的雙目和緊閉的嘴唇,顯示出臨危不懼、沉著鎮定的氣魄和膽識。雕像的腳下還附有跨在海豚背上的愛神像,這表明當時的奧古斯都已經被人們神化。

奧古斯都立像是古代羅馬宮廷肖像的範例,在羅馬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人們研究羅馬肖像雕塑的重要資料。

33羅馬城徽母狼雕像

羅馬的居民把象征凶殘的狼作為城市的城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公元前8世紀時,當特洛伊城被希臘人攻陷後,特洛伊王子埃內亞逃到意大利,後來,他的後代發生了內亂。阿穆留斯篡奪了哥哥儂多米爾的王位,並把儂多米爾趕走,殺死侄兒,強迫侄女西爾維亞充當女祭司。女祭司是不準結婚的,但西爾維亞卻偷偷地和戰神瑪爾斯結婚,生了一對孿生子。阿穆留斯得知後,殺死西爾維亞,將孩子裝進籮筐裏,拋入台伯河。

因河水位下降,籮筐被擱在淺灘上,兩個嬰兒沒有被淹死。嬰兒的啼哭聲引來了一隻母狼,母狼把孩子銜回山洞,用自己的乳汁細心哺養。後來,一位牧羊人發現了這對嬰兒,便把他倆帶回家去,起名叫羅慕洛和勒莫斯。羅慕洛和勒莫斯長大後,殺死了阿穆留斯,把王位交還給外公儂多米爾。後來他倆來到台伯河邊早先獲救的地方建立起一座新城,新城就用羅慕洛的名字命名,叫做羅馬。“羅馬”由“羅慕洛”的音演變而來。傳說命名日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於是羅馬人就把這一天作為開國紀念日。

後來人們為了表達對古羅馬曆史的深厚感情,在公元前6世紀用青銅雕塑了一尊母狼像。到了公元16世紀,人們又做了兩個正在仰頭吮奶的嬰兒的雕像放在母狼的腹下。男嬰孩和母狼成為一個整體,共同成為羅馬城城徽。

34撒尿小孩銅像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中心廣場附近,聳立著一座引人注目的撒尿小孩銅雕像。這個小孩光著身子,站在一個約2米高的大理石雕花台座上,旁若無人地在撒尿。尿水像涓涓細流,長年不息地澆落在雕像下邊的水池裏。

這個小孩就是比利時人引以為豪的於連,他被稱為象征獨立精神的“布魯塞爾第一市民”。據說15世紀初,布魯塞爾市民趕走了外國侵略軍,活捉了逃亡在外、勾結敵人的暴君約翰四世。全市人民沉浸在歡慶勝利的喜悅中,敵人卻在市政中心埋下炸藥,並且已經點燃了導火線。小於連發現正燃燒著的導火線,一時找不到滅火東西,急中生智,趕緊撒下一泡尿澆滅了導火線,使布魯塞爾城免於危難。

1619年,比利時雕塑大師捷恩·杜克斯諾順應人民的意願,雕刻了小於連撒尿銅像。不料銅像落成後不久,就被人盜去,至今杳無音信。現在人們看到的這尊小銅像是一個複製品。就連這尊複製品,自1745年以來也被偷去13次。

“布魯塞爾第一市民”屹立在“中心廣場”已有370多年。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來探望這位銅鑄的小英雄,並送來小服裝以表敬意。

35擲鐵餅者像

擲鐵餅者是古代雅典偉大的雕刻家米隆(公元前492至公元前452)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希臘雕刻中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

擲鐵餅者原先是青銅像,原作已失,現是大理石的仿製品。它用藝術表現了運動員強健的體魄以及奪取勝利的信念。雕像選取了運動員在擲出鐵餅時最典型、最優美的姿態,把它固定下來,給人以連貫的運動感和節奏感。運動員右手緊握鐵餅,彎腰轉身,聚集全身力量,正準備一躍而起,把鐵餅猛擲出去。

這一作品突破了古代流傳的呆板程式,成功地創造了希臘人理想化的男子體型,表現了複雜的動作和嚴格準確的人體結構,解決了人體重心落在一足上的動態問題,堪稱古代雕塑傑作。

36三山五嶽

“三山五嶽”的說法在我國出現很早。五嶽是我國五大名山,即泰山、衡山、華山、恒山和嵩山。

據考證,“五嶽”的提法始自漢武帝,到漢宜帝時確定了以河南嵩山為中嶽,山東泰山為東嶽,安徽天柱山為南嶽,陝西華山為西嶽,河北恒山為北嶽(在河北省曲陽縣)。其後又改湖南的衡山為南嶽。

關於三山的說法有很多。江蘇省南京市西南長江東岸,有三峰排列,南北相連,稱為三山。詩人李白《登金陵鳳凰台》有“三山半落青天外”的詩句。江蘇省鎮江市長江江濱和江中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夾江相峙,世稱金口三山。

還有一種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認為“三山”是指三座神山,即古代傳說中的東海蓬萊、方丈、瀛洲三山,總稱“三神山”,據說山上有長生藥,宮殿都是用黃金、白銀建造的。

到了現在人們所說的“三山五嶽”,是泛指中國的所有名山。

37長江三峽

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西起四川奉節縣白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208千米。從上至下3個峽分別叫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在距今18 000萬年前的侏羅紀,川東鄂西一帶是一片汪洋大海。侏羅紀後期,我國西部發生了一次影響最大的地殼運動——燕山運動,結果使川鄂交界區地殼發生強烈折皺,海底崛起,形成川鄂兩水。那時(距今7 000萬年前),四川還是內陸湖,分水嶺把水流分成兩個水係,西入四川盆地的內陸湖,東入湖北宜昌附近的湖泊。自此,兩個水流各奔東西。

距今4 000萬年至300萬年的期間,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川鄂一帶地殼發生了一次極為激烈的隆起,形成裂縫,江水隨裂縫不斷往下切,天長日久,江水切穿了分水嶺,把長江水和四川內湖的水連接了起來。

二水合一以後,奉節至宜昌一帶的地殼仍在不斷地向下切。因三峽地段是由堅硬的石灰岩組成,向斜部則是抗蝕力較弱的砂頁岩組成,因此江水下切背斜行成峽穀,下切斜處形成寬穀,日久天長,滴水石穿,地貌發生變化,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

38嵩山

中嶽嵩山的名稱,曆來變化甚多。據《尚書》上說,嵩山從外麵看是方形,古稱“外方”。古代傳說中的堯舜的居地都在現在的山西省南部,對於部落氏族來說,嵩山距離他們很遠,所以叫做“外方山”。夏禹時稱為“嵩高”、“崇山”。

《爾雅》上說:山大而高者叫嵩。平王東遷洛陽以後,始定嵩高山為中嶽。嵩山這一名稱是漢武帝以後才出現的。以後曆代均沿稱嵩山為中嶽。它的名稱來自於《詩經·大雅》中“嵩高唯嶽,峻極於天”。

古人認為嵩山凝聚天地靈秀之氣,居於四方中央,巍峨高峻,雄偉秀麗,故稱中嶽。

39富士山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富士山位於本州中南部,東距東京約80千米,麵積9076平方千米,海拔3 776米,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山體呈圓錐狀,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在富士山周圍100千米以內,人們可看到富士山美麗的錐形輪廓。自海拔2 300米至山頂一帶,均為火山熔岩、火山砂所覆蓋。因此在這一地區,既無叢林又無泉水,登山道也不明顯,在沙礫中僅有彎彎曲曲的小道。在海拔2 000米以下至山腳一帶,有廣闊的湖泊、瀑布、叢林,風景秀麗。

40金字塔

古埃及人相信靈魂不滅,保住屍體能複活永生,當時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陵墓建設。早期墓葬的墓室在地下,後來,為了追求紀念性,把廳堂架在層層台基之上,逐漸演化成金字塔。

埃及建造金字塔的年代自古王國時期一直延續到托勒密王朝末期。目前已發現的古埃及金字塔約80座。其代表是公元前27世紀至前26世紀建於今開羅近郊的吉薩金字塔群。胡夫金字塔是全世界最大的金字塔,塔身石塊平整,石縫間不用灰漿粘結,卻連一塊刀片都插不進。整個塔身外麵又貼著一層磨光的白色大理石板,在沙漠地帶呈現出一片壯觀宏偉的景象。金字塔因它古老的曆史和精妙的構造成為古埃及的象征。

41巴黎聖母院

在中世紀的西歐,教會的權力至高無上,教堂成為最重要的建築物。在13~15世紀的法國,形成了一種叫做哥特式風格的高大華美的教堂。

巴黎聖母院便是世界第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的正麵有一對鍾塔,主入口的上部設置巨大的玫瑰窗,中廳又窄又高又長,在中廳的上部有一個高達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長,與上部尖尖的拱券或穹窿連成一氣。從外麵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體加上頂部聳立的鍾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種向藍天升騰的雄姿。進入教堂內部,無數的垂直線條引人仰望,數十米高的穹隆頂在幽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宗教的遐想便會讓人讚賞上麵就是天堂。於是,教堂成了“與上帝對話”的地方。

巴黎聖母院的裝修極為華麗奢侈。從外部看,大量的雕刻使整座教堂變成了一座鏤空的巨石藝術品。從內部看,祭壇、歌台、屏風都是精雕細琢,一身珠光寶氣。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拚出聖經故事的圖案,當陽光照耀時,便顯示出五彩斑斕的“天堂境界”。

42羅馬大角鬥場

角鬥場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位於今天的意大利羅馬市中心,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82年間,現僅存遺跡。

獸場內部鬥獸場的看台用三層混凝土製的筒形拱上,每層80個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券廊(即拱券支撐起來的走廊),最上層則是50米高的實牆。看台逐層向後退,形成階梯式坡度。每層的80個拱形成了80個開口,最上麵兩層則有80個窗洞,整個鬥獸場最多可容納5萬人。

43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是西歐最大的宮殿。它在巴黎西南23千米處,包括宮殿和花園兩部分,這座宮殿集中了當時法國最傑出的建築師、藝術家和工匠。為了把建築材料供給凡爾賽,全國有6年不準使用石材。

宮殿南北長達580米,中央凸出部分為國王居住和活動的地方,北麵有一串大廳,是宮廷內部的公共活動場所;南麵一串大廳是王妃臥室和活動場所。南北兩翼為王子、宮廷貴族和官吏們居住和辦事用房。中央部分的西麵有一個長達73米、寬97米、高13米的大廳,裝飾富麗華貴,牆麵用白色大理石板貼麵,鑲有淡雅的彩色大理石構成的圖案,壁柱用綠色大理石做成,銅製的柱頭,有一層厚厚的黃金鍍層。西麵是17個圓形大窗子,東牆上有17麵大鏡子,用精雕細琢的鏡框鑲嵌起來。圓筒形的天花板上有大麵積的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