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個文化常識7(2 / 3)

23洪武“四獄”

明太祖朱元璋“政皆獨斷”的官製改革,不僅表現於造成皇權的高度集中,更為嚴重的是為維持這種君主獨裁統治而采取的各種極端野蠻落後的鎮壓手段,到了晚年尤為厲害。他為了“自操威柄”,捕風捉影,屢興大獄。最著名的有4大案,人稱洪武“四獄”。即:洪武九年(1376年)的“空印案”,十八年(1385年)郭桓貪汙案,此兩案雖為懲貪杜弊而起,但株連甚多。影響最大的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開始的胡惟庸案和二十六年(1393年)發生的藍玉案(史稱“胡藍之獄”),共殺5萬餘人,內中公、侯近40人。經過這場大屠殺,皇權的直接威脅固然暫時消除了,但一代開國功臣也被誅戮殆盡。開國功臣中繞幸得以善終者,唯有湯和等寥寥數人。朱元璋如此殺戮功臣,實千古所未有。

24馬可·波羅來華

公元1271年,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8年,威尼斯商人尼柯羅兄弟帶著尼柯羅的兒子馬可·波羅沿著古代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穿過河西走廊,於公元1275年到達大都。馬可·波羅很快學會了騎馬、射箭和蒙古話,受到忽必烈的信任,曾被忽必烈派到雲南、江南各地去視察,又去揚州做了3年地方官,並作為元朝使者去過占城、印度等國家。1295年,馬可·波羅回到威尼斯,在威尼斯和熱那亞的海戰中被俘。他在獄中所作的《馬可·波羅遊記》,對中國的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在西方社會引起了很大轟動。

25三元裏人民抗英

鴉片戰爭時期廣州人民自發武裝抗英鬥爭。1841年5月25日,英軍攻陷廣州城北諸炮台,清軍統帥奕山等畏懼求和,與英訂立《廣州和約》,以支付英軍贖城費﹑外省軍隊撤離廣州等條件,換取英軍交還炮台﹑退出虎門。和約墨跡未幹,英軍就不斷竄擾西北郊三元裏及泥城﹑西村﹑蕭岡等村莊,搶掠燒殺,奸淫婦女。廣大民眾義憤填膺,各地團練共圖抵抗。29日,三元裏村民擊退來犯小股英軍。次日,南海﹑番禺百餘村團練手持戈矛犁鋤,群起圍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軍司令臥烏古(郭富)親自帶兵出擊。團練且戰且退,誘敵至牛欄岡丘陵地帶。當時天降大雨,英軍火槍受潮不能發射,團練民眾冒雨反擊,將英軍分割包圍,肉搏鏖戰。英軍一個連隊幾遭全殲,其餘逃回炮台。31日清晨,廣州手工業工人以及附近州縣如花縣﹑增城﹑從化等地團練也陸續趕來,圍台民眾增至數萬,相約餓死英軍。臥烏古不敢再戰,轉而威脅官府,揚言毀約攻城。奕山等聞訊恐慌,急派廣州知府餘保純出城,先安撫英軍,複率番禺﹑南海兩縣令向團練中士紳施加壓力。士紳潛避,團練逐漸散去,台圍遂解。

26金田起義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月,洪秀全認為武裝鬥爭的時機已經成熟,向各地拜上帝會會眾發布總動員令,命令十月一日以前到達金田村集中“團營”。十一月,洪秀全、馮雲山在廣西平南縣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秘密布置武裝起義事項。拜上帝會會眾雲集金田團營,隊伍聲勢越來越大。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一月二日,清廷派兵前去鎮壓,被太平軍擊敗。這年十二月十日,拜上帝會在金田村正式宣布起義,舉行全體拜上帝儀式,宣布國號為太平天國,以次年(1851年)為太平天國元年,正式起事,討伐清廷。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揭開了序幕。

27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原名“義和拳”,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義和團運動在山東冠縣興起,爾後很快波及全省。義和拳組織冠縣18村莊鄉民焚毀教堂,又在日照縣反對傳教,毆傷德教土。在莒州、沂州、蘭山、泖水等處不斷掀起反洋教、反侵略的鬥爭。1898~1899年間,義和團運動幾乎遍及山東會省。西北部沿運河各地,包括壽張、聊城、臨清、清平、荏平以至高唐、恩縣等地,義和團的聲勢最大。由於山東巡撫張汝梅和毓賢基本上采取安撫策略,所以義和團在山東獲得了至少半合法的地位,並得到更加迅猛的發展。

山東義和團首先打出了“保清滅洋”的旗幟,接著又提出“扶清滅洋”,為各地義和團所接受。義和團提出“扶清滅洋”口號反映了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已成為主要矛盾的客觀實際,義和團運動最初的目的是反對帝國主義。這一口號的提出,既團結了更多的群眾參加鬥爭,又緩衝了義和團與清朝政府的矛盾,換取了各派政治勢力對義和團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和支持。

義和團前期的鬥爭主要有拆鐵路、焚教堂、殺教民、攻使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的鬥爭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廊坊、大沽、天津、北京等地英勇抗擊侵略者,使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來,在中外勢力的聯合絞殺下,義和團運動陷入低潮,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義和團餘部舉起了“掃清滅洋”的口號,繼續堅持鬥爭,但聲勢已大不如前。

28戊戌變法

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6月16日,光緒帝第一次召見康有為,商討確定變法的具體步驟和措施。特許康有為專折奏事,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參讚新政。隨後,光緒根據康有為等人的建議,頒布了一係列變法詔書和諭令,史稱“戊戌變法”。主要內容有:經濟方麵,設立國家工商局、路礦總局,提倡開辦實業;修築鐵路,開采礦藏,開辦郵政;組織商會、農會;改革財政,編製國家預算。政治方麵,刪改舊例,關撤閑散衙門,裁汰冗員,準許“旗人”自謀生計,廣開言路,允許士民上書言事。軍事方麵,裁汰綠營,西法練軍,使用洋槍,改練洋操。文教方麵,廢除八股取士,改試策論;取消書院,廣設學堂,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派遣留學生;準許自由開辦報館、學會,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

變法的目的在於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製度,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實現國家富強。變法從開始到結束隻持續了103天,故又名“百日維新”,變法內容也成為一紙空文。

29武昌起義

宣統三年(1911)八月三日,湖北革命團體共進會與當地新軍中的秘密革命組織文學社合並,建立領導起義的機構,推舉蔣翊武為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因起義計劃暴露,武昌新軍提前起義,二十日清晨總督衙門被攻克,武昌城被起義者占領。二十一日漢陽、漢口均告光複。新軍協統黎元洪被推為都督,組織湖北軍政府,宣布獨立。武昌起義後,各省隨即響應,宣布獨立。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轟轟烈烈的一幕,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30南昌起義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決定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並成立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領導起義。8月1日淩晨2時,起義開始,經過數小時的激烈戰鬥,起義部隊占領了南昌城。起義成功後,前敵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仍沿用“左派國民黨”的旗幟來號召革命,成立了由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進步人士聯合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8月3日,起義部隊按照原定計劃,向廣東進軍,旨在恢複廣東革命根據地,並奪取海口,重新舉行北伐,南下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隊圍攻而失敗。保存下來的一部分武裝轉移到海陸豐地區,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等領導下,經閩南、贛南、粵北轉戰到湘南,開展遊擊戰爭。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新時期。8月1日成為人民革命武裝誕生的紀念日。

31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日駐華關東軍炸毀了沈陽北部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襲擊日本守備隊,當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發動進攻。第二天清晨,日軍全部攻占了沈陽北大營和其他要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東北軍將領奉蔣介石不予抵抗之命,10餘萬東北軍不戰而潰。至1932年2月5日,東北三省全部淪陷。東北三千萬同胞從此遭日本帝國主義蹂躪、奴役達14年之久。

32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召開了我黨曆史上著名的遵義會議。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即“遵義會議決議”),正確指出了紅軍第5次反“圍剿”的失敗以及退出蘇區後遭到的嚴重損失的主要原因,肯定毛澤東等關於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會議推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和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會後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實際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地位,從而挽救了黨和紅軍,成為中國共產黨曆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3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位於北平(今北京)西南15千米處的永定河上,背靠宛平城,扼平漢鐵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這一無理要求當即遭到中國守城官兵的拒絕。日軍向宛平城開槍射擊,繼而又炮轟盧溝橋,挑起蓄謀已久的全麵侵華戰爭。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司令部當即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不得後退。駐守盧溝橋附近的第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二一九團的戰士們奮起還擊,揭開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序幕。

34百團大戰

1940年8~12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戰役從破襲正太鐵路開始,隨即擴展到除山東以外的整個華北地區和主要交通線。八路軍出動105個團20多萬兵力,在地方遊擊隊和民兵配合下,向華北各主要交通線上的日軍和沿線兩側的敵人據點發動攻擊。在3個半月中,共進行大小戰鬥1 824次,斃傷和俘獲日偽軍各2萬多人,破壞鐵路474千米,公路1 500餘千米,車站、橋梁、隧道260餘處,繳獲大批武器及軍用物資。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

35“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指在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發動遼沈、淮海、平津3次戰役。三大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為全國解放打下了基礎。

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發動遼沈戰役,全戰曆時52天,殲敵47萬人。經此役,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首次超過了敵人。

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在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領導下發動淮海戰役。全戰共殲敵555萬人。

淮海戰役期間,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同華北兵團發起平津戰役,在林彪、羅榮桓、聶榮臻領導下,從1948年11月29日到1949年1月31日,共殲敵52萬人。

三大戰役曆時4個月零19天,殲敵154萬餘人。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接著,解放軍在西北、西南、華東各地繼續追殲國民黨殘餘軍隊。

36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參加開國大典的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和首都30萬軍民。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員在天安門城樓上的主席台就位,軍樂隊奏起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在樂曲聲中,毛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正式成立了。”毛澤東親自按動電鈕,第一麵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同時,54門禮炮齊鳴28響。升旗之後,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著舉行閱兵式。朱德檢閱陸海空三軍,發布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餘,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之後是群眾遊行。首都北京沉浸在節日的狂歡裏,直到深夜。

37乒乓外交

1971年3月,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中國派出了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來的第一支乒乓球隊參賽。美國乒乓球隊向中國隊表示,希望能在比賽結束後訪問中國。毛澤東主席作出了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中國的決定。

1971年4月10~17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應邀訪華。他們在北京進行了比賽和參觀遊覽,在此期間受到中國政府的特別接待,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訪問中國的美國代表團,它打開了中美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在國際社會引起很大反響,被國際輿論譽之為“乒乓外交’。

38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3天後,美國政府宣布武裝援助韓國,幹涉朝鮮內政,擴大侵朝戰爭;同時派海軍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幹涉中國內政。美國的侵略行徑直接威脅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和自由,威脅到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

在這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以非凡的氣魄和膽略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曆史性決策。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克服困難,英勇作戰,到1951年6月,中朝軍隊五戰五捷,將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軍從鴨綠江邊打退到三八線以南,並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1953年7月27日,美國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曆時3年的朝鮮戰爭以中朝軍隊的勝利宣告結束。

在此期間,國內開展的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大大激發起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抗美援朝戰爭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威武不屈,敢於鬥爭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39中國首次南極考察

1983年,我國正式加入《南極條約》。1984年,我國組建了第一支南極考察隊。同年11月20日,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從上海港出發,前往南極。1985年2月15日,在喬治島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基地——長城站。南極考察隊還對南極洲及南大洋進行地質、生物、氣象、地球物理、海洋環境等方麵的科學考察,獲得大量的數據、樣品和資料。這次南極考察,曆時142天,海上航行4.8萬多千米,圓滿完成考察與建站任務,為我國後來的南極考察和國際合作奠定了基礎。

40香港回歸祖國

1997年6月30日午夜,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5樓大會堂隆重舉行。23時42分交接儀式開始。23時59分,英國國旗和香港旗在英國國歌的樂曲聲中緩緩降落,英國在香港1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7月1日零時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隊奏起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一起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升起。江澤民主席向全世界鄭重宣告根據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的盛典,也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的勝利。香港同胞從此成為祖國這塊土地上真正的主人,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41澳門回歸祖國

1999年12月20日零時整,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區區旗冉冉升起,離散400多年的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國統一大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澳門回歸後,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一國兩製”、“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一國兩製”在香港、澳門的實踐,已經並將繼續為我們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發揮重要的示範作用。

42首次載人航天成功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托舉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開始了萬眾矚目的太空之旅。10時31分,飛船進入喀什測控站監測區域。10分鍾後,飛船開始繞地球飛行第2圈。此時,航天員楊利偉由臥姿改為坐姿,並通過圓形舷窗向外觀測。15時52~57分,飛船變軌成功,進入距地球表麵約343千米的圓形軌道。17時26分,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曹剛川與航天員楊利偉進行了一場天地對話。18時40分,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中展示了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並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感謝全國人民的關懷。在順利完成空間環境、空間天文物理等一係列空間科學實驗後,飛船於16日6時23分安全著陸,楊利偉身體狀況良好。北京航天指揮控製中心宣布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43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體會員投票表決,北京獲得了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主辦權。中國人的“奧運之夢”終於實現。申辦奧運會的競爭,實際上是一場綜合國力、經濟潛力、科技實力、文化魅力的競爭,是一場國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競爭。贏得了奧運會主辦權,就意味著進一步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和信任。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是中國在提高國際地位方麵所矗立起的又一座裏程碑。美國有線新聞網的報道說,北京贏得奧運會主辦權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現代化國家的行列。

44書寫文字出現

書寫文字是在圖畫文字的基礎上形成的。約公元前3 000年左右,埃及人在國家形成的過程中創造了象形文字,每個符號都非常形象地表達出所要說明的對象。古代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在圖畫文字的基礎上創造了楔形文字。公元前3 000年,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創造了象形符號和音節符號並存的印章文字。

45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興起於伊朗高原,是具有四五千年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約前20世紀末,一支操印歐語的波斯人從中亞遷入高原的西南部。前550年波斯滅米底,獲得獨立的波斯人在居魯士領導下,建立了本民族的獨立政權,定都蘇薩城,這就是波斯帝國的開始。後經居魯士、岡比西斯、大流士等不斷對外擴張,波斯征服了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敘利亞等地,占領了中亞的大夏、粟特以及北非,使帝國疆域東起印度河,西至愛琴海及非洲東北部,形成了空前強大的奴隸製大帝國。

46斯巴達克起義

斯巴達克起義是古羅馬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奴隸起義之一,它沉重地打擊了羅馬奴隸階級的統治,為被壓迫的階級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起義領導人斯巴達克也成為著名的曆史人物。

斯巴達克是希臘北部色雷斯人,在同羅馬人的戰鬥中,他被俘成為角鬥奴。角鬥奴在羅馬奴隸中是境遇最悲慘的,他們被強迫接受訓練後,在大劇場或者其他公開場所彼此進行生死角鬥,或者同凶猛的野獸搏鬥,供羅馬的奴隸主觀賞取樂。斯巴達克不甘心任人宰割,決定爭取自由,他聯絡其他角鬥奴,舉行了暴動。斯巴達克率領起義軍多次打敗羅馬軍隊的進攻,他的隊伍也迅速發展壯大,在亞平寧半島上縱橫馳騁,所向無敵。羅馬奴隸主極度驚恐,急忙派克拉蘇率大軍前來鎮壓。

公元前71年,起義軍和羅馬軍團在亞平寧半島南部的阿普利亞決戰。由於眾寡懸殊,起義軍戰敗。斯巴達克奮勇殺敵,想親手殺死克拉蘇,不幸腿部受傷。但他仍手握短斧和盾牌,繼續頑強殺敵,全身負傷幾十處,終於壯烈犧牲。6 000名起義軍釘死在從卡普亞到羅馬大路兩邊的十字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