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37(3 / 3)

法國著名作家蒙田說過:“真正有學問的人就像麥穗一樣,當它們還是空的,它們就茁壯挺立,昂首睨視;但當它臻於成熟,飽含鼓脹的麥粒時,便開始低垂下來,不露鋒芒。”

大凡有作為的人都能達到自我和諧。一次,文豪托馬斯·卡萊爾寫的一部手稿不幸被侍女當作廢紙在生火煮食時燒掉了。卡萊爾發現後頓時惱怒萬分,但是他並沒有陷入絕望,而是適時地調整心態,他開始逐字逐句地回憶原文,並以更加出色的筆調與文采將書重新寫完。一部跨越時代的巨著就這樣再次誕生了,這就是名噪法國乃至全世界的《法國大革命》。

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不管身在何方,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該正確對待自己、他人與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凡事做到冷靜而不偏激、豁達而不固執、謙遜而不狂妄、踏實而不浮躁,努力保持清醒的狀態。

自我和諧其實是一個不斷深入認知的過程。它包括了自我審視、自我學習、自我調節平衡、自我更新、與時俱進。

自我審視就是要審視自身的缺點,以及對社會人生抱怨是否合理。自我學習就是要不斷學習,隻有學習才能充實我們的大腦。自我調節平衡是指當自己出現壞的情緒時要調整過來。自我更新就是指思想和學識都會有一定的滯後性,要常常吸收新的觀點和知識,跟上時代步伐。

6以他人為鏡,幫己自省

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曆史上最英明的皇帝之一,他創立了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兩百多年的基業。 唐太宗能取得成功的一大關鍵,是他把大臣視為查找和糾正自身錯誤的鏡子,十分重視采納大臣的諫言。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訓練軍隊,認為隊伍不整齊,命令大將軍張士貴拿木棒責打負責的軍官,張士貴沒有狠狠地打,唐太宗認為打得太輕,下令把張士貴關進了監獄。魏征進諫:大將軍的職責是為國家打敵人,叫他拿木棒打人,已不符合國家法律,因為他打得太輕而關進監獄就更不對了。唐太宗立即叫人放了張士貴。

用別人來當自己的鏡子,幫助自己自省和糾錯在今日仍有很深刻的現實意義。

以人為鏡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孔子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說明要善於從別人的身上發掘自己所沒有的優點,從而獲得這些優點,幫你達到成功。

以人為鏡,能讓你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以人為鏡,還能讓你擁有奮鬥的目標。著名的音樂天才小施特勞斯正是以自己的父親為鏡,不斷地追趕著自己的父親大施特勞斯,然而大施特勞斯在音樂界屬於泰鬥級人物,超越他很難。但是小施特勞斯以其父為鏡,不斷用鏡子照自己,讓自己咬定目標,永不放棄。最終小施特勞斯寫出了《藍色多瑙河》,超越了他的父親。因而,以人為鏡,能讓一個人找到奮鬥的目標。

在現實工作生活中,以他人為鏡,就是要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能夠求同存異,從別人的錯誤中避免自己再犯同樣的錯誤。

但是以人為鏡時,選擇什麼樣的人、以什麼角度作為鏡子還需要仔細斟酌。以人為鏡自然要選擇那些正直的人為鏡,而不是以德性差、心地邪的人為鏡。而鏡子再好,擦得再亮,如果自己站的角度不對,看的眼光斜了,標準低了,那也很難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真實自己。比如拿別人的短處和自己的長處比,這顯然是不對的。以他人為鏡是要從中照出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後拾遺補漏,糾正不足,防止過錯,從而使自己更臻於完善,趨近完美。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樹立起一麵鏡子,以便時常察看自己,審視自己,反省自己,矯正自己。

7修身與修心

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身,外正其容。

《大學》中有這樣一段話:“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其闡述的核心就是修身的根本在於修心。

修身注重人的行為,注重規範人的行為準則。修心則注重人的思想和觀念,注重人的心靈。所以,修心為上,修身次之。隻有心靈淨化了,才能做到言行的淨化。而言行又是心靈的反應,沒有言行的淨化,怎麼能反映心靈的淨化。

修身是什麼,就是要修飾自己的行為。儒家常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是修身的一部分內容。

一個人除了修身以外還要修心。常聽到別人抱怨,說別人不聽自己的話,其實最不聽話的是我們自己的心,你能把握好自己的心嗎?它常常翻來覆去,心猿意馬,難以琢磨。所以我們要修心,讓它聽從我們的指揮。我們的心是元首,一切喜怒哀樂、貪嗔癡念,都由它控製著。隻有控製了自己的心,才能控製自己的思想行為。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修心?要用信仰、道德、善良、法律代替貪嗔煩惱。一個人身體上的疾病容易知曉,但是心裏的疾病卻難以抑製。貪嗔是人的貪念,即使你擁有這一切,全世界都屬於你,你又能怎麼樣?貪得再多,生命也會結束。

修心就是矯正內心急躁、嫉妒、自卑等一係列黑色心理,讓平和、寬容、自信等陽光心態充滿內心。

修心首先要製定自己的健全的人生目標。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都在設計自我,但問題在於,大多數人對未來的設計局限於等級、收入、社會地位等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而不太注重提升精神與內在的品質。其表現為很多人非常注重提升自己的智商和能力,而不太重視改善自己的情商或心理素質,有些人甚至意識不到自己人際關係出問題的原因“就在於自己”,他們更沒有意識到道德品質和個性等內在品質在人生中的作用。

修心要勤奮,心靈是人生的力量來源,而目標是點燃外在的激情火焰。正確的目標必須從深刻的自我內部產生,否則,自己對於是否能實現目標都抱著懷疑態度,會導致人們安於現狀。隻有內心產生強大的信念並在行動中為此而堅持不懈地奮鬥,目標才會實現。

其次,修心在於學習。 閱讀與學習是進步的重要手段。人們通過閱讀能把別人的知識和感悟變成自己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閱讀和學習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很容易。讀書要用“心”讀,而不是隻靠腦袋讀。在學習中,不斷的改正自己的不足,包括學習如何做事和做人。學習如何做事就是掌握做事的技巧和能力以及相關知識,而學習如何做人就是學習如何正確地看待自己、

如何正確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學習如何做事還是學習如何做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具有改正自己的強烈願望,這是學習取得成效的前提。還要保持謙虛、自信的態度,它是修養與境界的標誌。一般來說,自信與人格的內在力量有關,但與固執己見無關。內心真正強大的人不懼怕別人否定自己,更不懼怕自己否定自己。有些人喜歡在別人麵前耍大牌,那其實是內心缺乏自信的表現。

修心最重要的是看清楚自己的內心。認識到自己的缺陷。不要被花言巧語蒙蔽,要學會分辨好人還是壞人。還要在內心世界的喧囂和紛亂中保持清醒。 清醒就是知道或者覺察到自己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