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39(1 / 3)

第14章學識與財富知識是財富。因為隻要有知識,就能創造出物質上的財富,精神上的富足。因為有知識,才意味著成功。金錢可以丟失,唯有知識會忠心耿耿地跟你一輩子,永遠不會丟失。

1世上唯一的財富是知識,世上唯一的邪惡是愚昧無知

高爾基曾說:“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一九二三年,美國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電機出了故障,請德國電機專家施坦米茨來診斷。隻見他看看轉轉,寫寫算算,兩天兩夜後,他在電機頂部畫了一道線,讓修理工在他畫線的地方拆掉十六匝線圈,故障果然排除。事後,施坦米茨要價一萬美元。

一個強盜闖進了猶太人的家,搶走了他的金錢,讓他變得一無所有。事後,人們都十分同情他,但他卻回頭一笑:“不,我還有知識的財富。”是的,知識是人們最寶貴的財富。

一艘輪船在海上航行,船上坐了許多富翁,隻有一位學者。富翁們一邊欣賞海上的風光,一邊炫耀自己的金銀財寶。學者聽了一陣,淡淡地說:“我才是最富有的人,可惜我現在無法把財富拿出來給你們看。”富翁們一同嘲笑他。不久,輪船碰上海盜,海盜把金銀財寶洗劫一空,富翁們頓時成了一貧如洗的窮光蛋。輪船駛進港口後,學者在當地做了教師,那些富翁流落街頭,成了乞丐。

[點 評]

屠格涅夫曾經說過:“知識不僅是明智,它也是自由,比任何東西更能給人自由。”知識是自由的,它不受拘束,它更不會被人盜取,是我們的一生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財富。

現在許多人的夢想都與錢有關,不少人為了多賺錢,放棄在技能上的深造機遇。但即便賺再多的錢,也有用完的時候,唯有知識是取之不盡的財富。麵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僅僅有錢是不夠的,隻有擁有別人搶不走的財富——知識、經曆和工作能力,才能在競爭中掌握主動。

大凡有成功事業的人,其知識都是豐富的。但是我們所說的知識不是高學曆,而是一個人大腦中儲存的思想。在社會裏高學曆的人給低學曆的人打工很普遍。有人會問為什麼?是高學曆的知識不夠嗎?他們所知道的東西可能要比自己的老板知道得多,可是還是要在比自己知道得不多的老板手下打工。這是因為在實際中,老板所掌握的經商知識要比他們多。他們懂得如何運作,懂得全盤操控,懂得如何營造人際關係,比許多專業精英更懂得該行業的行情。這些就能讓他們利用自己的知識創造財富。

所以,一個人的成才與事業取得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文憑與學曆,關鍵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與鍥而不舍地奮鬥。齊白石沒機會上學,從牧牛砍柴到學做木匠,再到癡迷藝術,憑著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和不斷學習,從不敢讓一日閑過,終成為一代繪畫大師,名揚海內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句名言:“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

人的一生充滿機遇和變化,不可能永恒不變。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折舊”不斷加快和國內外綜合力量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隻有不斷學習,成就學習化人生,才不會落伍,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2知識是珍寶,但實踐是得到它的鑰匙

學不致用就是浪費。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從前,有四個人,他們分別是邏輯學家、語法學家、占星家和物理學家。一天,他們準備在一起做一頓飯吃。為此,他們還分了工。

邏輯學家去商店買醬油。他回來的時候提著一瓶醬油,但他的邏輯學知識讓他思考起來:究竟是瓶子依賴著醬油,還是醬油依賴著瓶子?他反複思考都沒有弄清楚這個問題。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他想還是做個試驗。於是他把瓶子口朝下,結果醬油都灑在了地上。邏輯學家這才弄清楚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他很開心,因為他又發現了一個真理,他愉快地拿著一個空瓶子回來了。

語法學家去買米。在大街上他碰到一個賣米的姑娘。但是他聽她說話不合語法,便堵著耳朵離開了。當他往前走時,聽到另一個姑娘在叫賣米,她的發音也不對。於是語法學家走過去說:“每一個詞和每一個字都很神聖,你發音不對就糟蹋了它,這是褻瀆聖物。”姑娘聽到這番教訓和責備很不滿意,她說:“你是從哪裏來的,有什麼資格教訓我,你先管好自己的舌頭吧。如果你想買米就買,不想買的話,滾開吧!”語法學家一聽火了,說:“如果我從像你這樣說話不符合語法的人手裏買米,我也會因而招致罪惡。”他說完就走了,米也就沒有買成。

占星家到附近的樹林中尋找樹枝,準備燒飯。他正撿著樹枝,卻聽到一隻變色龍在叫,他自言自語道:“這個聲音很不吉利,

預示了今天我不該撿樹枝,最好還是回去吧。”當他放下樹枝,卻聽到一隻百靈鳥叫,他想,這個聲音是吉兆。當他左思右想該怎麼辦時,天已經快黑了。他也沒有撿到樹枝。

物理學家去市場買菜。他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菜,但是他想茄子吃了使人發熱,葫蘆吃了使人發冷,根莖類菜常引起痛風症……於是他空手而歸。[點 評]

到了晚上,四個學者聚到一起,互相指責起來,都認為之所以沒有做好飯是別人的錯誤。

他們都是社會的精英或專家,擁有豐富的知識,卻不會運用,所以我們隻能說他們是書呆子。

知識是珍寶,知識是力量,這無可非議,但是學不致用就是浪費。

如今,無論什麼單位招聘,都非常重視工作經驗,這就要求我們所學到的知識要運用到實際中,即實踐裏麵出真理。隻有經過實踐,你才能掌握知識這個珍寶。

實踐可以增加我們的經驗,開闊我們的眼界。過去的經驗會幫我們做出現在的決定。經驗對人來說是一種需要積累的財富。

在學校中,我們學習的都是理論的知識,而畢業了,工作就會檢驗你是否掌握了你所學習到的知識,也會檢驗它們是否適合現實。

我們常說動手的知識比不動手的知識更容易被人記住,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你“動”了,你實踐了,將知識真正吸收了。

就如同前人所說的真理,許多人讀到的時候其實並不認可它一定就是正確的,但是經過一些事情之後,才忽然想到那就是真理。所以,任何知識,隻有真正運用了,才能說你學到了這個知識。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永遠是一條真理。光有口頭智慧,閉門造車,其結果是無知者信口雌黃、幼稚者癡人說夢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知識雖然指引方向,但必須依靠實踐才能紮下根基。理論知識可以改進人性,經驗可以改變知識本身。

3多餘的財富隻能換取奢靡者的生活,而心靈的必需品是無需用錢購買的

當人的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它隻能換取奢侈的生活,而奢侈的背後,最終會歸於無聊和空虛。

在我們的生命裏,最大的滿足應該是心靈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應該以追求心靈的富足為最終目標。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去追求物質生活。但是物質財富和欲望的追求都要歸結於心靈富足的層次才有意義。

當人的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它隻能換取奢侈的生活,而奢侈的背後,最終會歸於無聊和空虛。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經曆。物質過剩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膩煩。酒喝多了會吐,飯吃多了會脹,肚子裏油水太多了會胖,人不勞作會生出很多富貴病。人們的很多疾病都源自於物質生活的過剩。

當我們在奢侈地生活時,其實也是在迷失自己。女人們看著滿櫃子的衣服不知穿哪件,男人們盯著滿桌的美味佳肴,不知道從何下筷子。為什麼很多人隻記得小時候過年是最有意思的,而現在過年卻越來越沒意思?這就是我們的物質豐富了,但是歡樂卻少了。我們並不是反對物質豐富,而是應該有一種正確的價值觀。要知道,人心並不是用錢就能填滿的。

我們即使享受到世界上最豪華的生活,可是如果沒有幸福的感覺,還是會空虛和寂寞。物質的生活是永遠沒有止境的,它不僅僅是錦上添花,還常常讓人陷入泥潭難以自拔。而心靈的富足,雖然有時需要一定的物質生活作為保障,但是更多的情況是,它隻是達到你實際能力所能達到的目標後的一種滿足,是不會太受外界幹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