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兵法05(1 / 3)

領 導 篇

——上司的為官哲學

做領導的總認為自己高高在上,整天腳不著地是不行的,這樣做隻會使自己失去群眾基礎,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出色的領導深明為官的哲學,懂得放下官架子,能變“領導”為“誘導”,讓下屬心服口服地聽從自己的指揮。

(上)

新官上任:你的“三把火”該怎麼燒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人走馬上任新職位,都會有“三把火”,並且燒得很認真。

這“三把火”有的真燒掉了一些陳規陋習,使整個單位呈現新的景象;有的壞的不燒,倒把好的都燒掉了;但也有的火燒了半天,卻什麼也沒有燒到。

燒了三把火後,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有的還繼續燒下去,有的則沒了動靜,因此有時候“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句話反而是一種諷刺,大有“看你能玩出什麼把戲”的味道。看來新官上任,“三把火”得謹慎而燒。火力不夠,水也燒不開,飯也煮不熟;火力過猛,會燒糊燒焦了。

那麼,新官上任,該不該燒“三把火”?還是該燒的,因為燒一下至少有以下幾個好處。

1.樹立威信

讓別人知道你來了,而且還不好惹!如果你無聲無息地來,也無聲無息地做,底下的人觀望一陣子,發現你也“不過如此”,就會不把你當一回事,把你看扁了,一旦被看扁,要再“圓”起來就會比較辛苦。

2.顯示能耐

讓別人知道你是行的,而不是靠關係爬上來或上麵安排的三腳貓!你有能力,別人便不會看輕你,一被看輕,就很難再挽回。

3.以示銳氣

新官上任時,都是雄心勃勃、銳氣十足,同時為了立威顯能,便“什麼都不怕”,否則待過一段時間之後,勢力和人情的包圍會使你產生一種無力感,銳氣消失後,有些問題就會下不了手解決。如果能在上任之初就把一些沉渣“放火”燒掉,不但有助於立威顯能,也有助於銳氣的持續。

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新官上任三把火是有必要的,不過燒要得法,否則燒到自己就很難看了。

一般來說,燒三把火不能四處點火,燒火的方向主要有兩個。一個方向是燒掉野草雜樹,例如,廢除陋規,解決遺留問題,調整人事等等。另一個方向是照亮大街小巷,也就是立新法,讓新法使大家有更好的福利和工作條件。通常除舊之後便是立新,若隻是除舊或立新雖然也算是“燒火”,但恐怕實際的助益不大,因為這會讓人覺得你“拿不出新辦法”或“不敢碰棘手問題”,你的三把火,有些不痛不癢。

不過,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不一定能燒得順利,有些刁鑽的屬下會給你潑水,拿問題考驗你,因此什麼問題該碰,什麼問題該慢點碰,這都考驗著你的智慧和經驗,不是三兩句可以說得盡的。

如果你一時找不到“放火點”,怕燒錯了方向,那不如按兵不動,先顯露你的做事方式再說,例如你對績效的要求和考評,對問題的了解和掌握,對做事的積極和旺盛的企圖心。換句話說,先采“守勢”,守中帶攻,下屬看你不好惹,也就不敢造次了。

新官上任,不燒三把火也要燒一把火,這樣可以告訴別人——我來了!

改變管理:讓下屬由“厭職”變得“樂業”

最佳的工作效率來自高漲的工作熱情,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對工作興趣淡薄的人會全心地投入工作,並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快樂能讓人更好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短時間裏取得驚人的成績。

工作就像一場“馬拉鬆”,人的體力與耐力在不斷地被消耗,最後到達“極限”值,如果沒有突破就會功敗垂成。長期進行平淡無奇的工作很容易讓人產生厭職情緒,這就需要經理人相應地改變管理機製與管理方法。

1.變領導為引導

很多領導習慣以命令的方式來強迫下屬做這做那,這種做法隻會造就“撞鍾和尚”式的員工。

某公司績效很差,經理嚐試用威脅、強迫的方式要求員工,仍然無效。後來,該公司請了一位專家來處理這個問題,專家將員工分兩組:告訴第一組員工,如果他們的產量達不到要求會被開除;告訴第二組員工,他們的工作有問題,他要求每個人幫忙找出問題在那裏。結果第一組的產量不斷下降,壓力升高時,有的員工辭職不幹了;第二組員工的士氣卻很快提高,他們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負起增加產量的全部責任,由於齊心協力,經常有創見,單單第一個月,產量就提高了20%。這是引導有效地激勵了員工,從而提高了業績。

領導與引導是不同的,領導包含命令的成分要多一些。將領導變為引導是企業管理者靈活運用激勵原則的高超表現,在企業員工中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

領導轉化為引導,對管理者有著較高的要求,首先管理者要有非凡的智慧,能洞察企業運行的實質。其次,管理者要做出表率。管理者對自己製定的規範、決定的政策,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對自己的諾言,要言必信,行必果。隻有管理者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員工才會心悅誠服地接受領導,跟著積極行動起來。最後,管理者不能單憑自己的職務、權威和形式上的地位尊嚴去建立領導,而要靠對員工的信任和指導去建立領導,要相信自己的下屬是有工作積極性的,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承擔更大責任的願望。

2.將單調的工作變得有趣

大家都知道,變化繁多的遊戲要比單純的遊戲有趣得多。同樣的道理,倘若本身對工作有興趣,再加上工作本身富於變化,那做起事來便會著迷。從事複雜、困難之事,當事人之所以鬥誌高昂,那是因為工作富於變化,可使人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緣故。管理者要想有效地激勵員工,就要不斷地試著把工作變得有趣。

3.指導下屬由“厭業”到“樂業”

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下屬的工作興趣。

(1)改變對工作的看法

如果覺得工作單調,就會愈加愈覺得工作乏味。我們如果看到一張支票,不妨想象這筆錢將有何用途,這筆錢又來自何方。經過這一番有趣的思考後,你便可以了解到公司的財務概況,如此一來,你就能感受到工作的樂趣。

(2)專心工作

不管多單純的工作,都不可能毫無變化,今日工作不可能與昨日完全相同,或許材料有好、壞之分,或許做法稍有不同倘能注意這些,一定能發現以前不曾注意的東西,也能了解到工作方法並非僅限於一種,也可考慮以種種方法來嚐試。

(3)分析工作

若覺得工作單純,不妨將其進行分析。經過分析,你會發現,無論多單純的工作也必須由十多種要素構成。就連我們平時認為最簡單的“拿東西”,也必須先伸手尋找,經過選擇,拾起,最後緊握手中。將這種觀念應用到工作上,最後必可得到積極的啟示。

使單純的工作變得有趣並非易事,管理者應盡量讓員工們去思考,或給他們一個競爭對手,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起員工的幹勁。

大局為重: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力

一個人在不是領導沒有權力的時候,可能是清心寡欲的,並不熱衷於爭權奪利。可一旦擁有了權力,就會擔心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不穩,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加強和維護它。

敏感度提高了,就會多疑多慮,常常會胡亂猜忌。別人一說悄悄話,或是私自商討一些事情,組織一些活動,心裏就會感覺特別不舒服,感覺自己好像被架空了,或是認為他人在和自己作對。一旦產生這種心理,就容易因私害公。因私害公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1.濫用權力

某研究所中有一個研究室,領導是由一正兩副組成。兩個副手,一個分管業務,一個專管行政,主任全麵負責。三駕馬車,可以說搭配得當,四平八穩。但是主任卻總是感覺自己無職無權,甚至懷疑是兩個助手背地裏串通好了,故意架空自己。

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力,這位主任故意采取了這樣的做法:凡是副手讚成的事,他都反對,凡是副手反對的事,他都讚成,完全不以事實為依據,切實地考慮問題。結果,彼此之間不斷地發生爭執,矛盾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以至到最後,工作無法開展下去。

這位主任怕自己被架空,怕失去權力。但如果他以這種無理取鬧的方式來證明,他是有權力的,那麼遲早有一天他也會失去權力。因為他隻是用權力滿足自身的需要,但卻給其他人,給企業內部帶來了損害。

2.任用私人

人都是有感情的,對於自己比較親近的人,這種感情會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且還會由於這個人和自己的關係比較近,而更加注意他身上的優點,忽略其缺點。退一步講,他確實很優秀,可就是因為他的出現頂替了比他更優秀的人的位置,這樣,在無形之中損害了你在他人心目中公平的形象。另外,由於他是你親近的人,其他下屬可能會礙於你的情麵,而容忍其錯誤的出現。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經常會發生。這樣不僅對企業不利,就是對你所器重的人也沒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所任用的人並不賢能,那就是真正的任人唯親了,其影響會更大更壞。其他人可能會想:“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還不如私人關係,一句話就好使了,什麼人都可以來工作。”這樣,在無形中就打消了其他下屬工作的積極性。下屬工作的積極性都沒有了,也就談不上什麼經濟效益了。

作為一個上司,有領導他人的責任,所以要以身作則,要比他人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一些,有時候甚至要做出一定的犧牲。

作為一個上司,必須以大局為重,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而不能隻圖眼前利益而做不該做的事情。如果是這樣的話,很可能導致失敗,甚至是一敗塗地。所以一定要當心、用心,權衡利弊,什麼事情都要前前後後想清楚以後,再做決定。

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力,有兩方麵的意思:

第一,用實際行動來說明自己擁有一定的權力,從而樹立自己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威信,贏得下屬最起碼的尊重。

第二,把權力用到正當的地方,多為下屬謀福利,與此同時增加自己的收人,而不是中飽私囊,置其他人於不顧。

這樣做,你的下屬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會在無形之中對你產生既尊敬又愛戴的感情,一旦得了民心,你的工作就會更好地開展,業績的提高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

傳達誠意:把整個集體緊緊地連結在一起

作為上司必須掌握與下屬相處的學問,世上有千萬種指揮下屬的方法,但最主要的還是一個“誠”字。作為上司,如果你有誠意,就要把這份誠意傳達出去,這樣才能將整個集體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讓每個下屬都為你效力,助你順利地完成工作。

如何讓下屬為你效力是一門藝術,要與下屬處好關係,就要注意以下原則。

1.記住下屬的名字

熟記下屬的名字是激勵下屬的有效方法之一。對下屬來說,領導能記得自己的名字,那是莫大的榮幸,對他的自信心是一個很大的激勵,他會回報給你最大的忠誠。

2.盡量使用鼓舞性字眼

下屬需要鼓勵和讚揚,會當領導的人要盡可能地在公開場合表揚下屬。鼓勵他們爭取更大的成績,使他們意識到隻要做出成績,領導就會看見,並會給以嘉獎,這樣,你的下屬就會更努力地工作。

3.關心下屬的生活

真正想使下屬為你盡力盡忠,你就必須及時了解下屬的生活情況,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特別是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的關心和幫助會使他們產生為你效忠的想法。每個人的需要都關係著公司的工作能否順利進行。根據不同的需求,合理的安排工作,才能收到好的工作效率。

4.在自我意識較強的下屬麵前樹立好形象

有較強自我意識的人是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的。作為領導,要想在下屬麵前樹立自己的形象,首先要做好這些人的工作,使這些人相信你,這樣你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因為一旦這些人和你站在一起,其他人就會看榜樣跟你走。

5.樂意參與集體活動

作為領導,不要以為自己高高在上,把自己與下屬分開,在團隊活動中,如果你不會玩,不會和大家一起說笑,那麼你就不會受下屬的愛戴。經常和下屬一起舉辦一些集體活動,既能增強友誼,又能使自己身心獲得快樂,還能與下屬的距離縮短,與大夥融為一體。

6.避免傷害下屬的自尊心

在組織當中,下屬作為弱勢的一方,自尊心很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即使下屬出現了錯誤,上司也要注意避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批評的時候要注意時間、地點和場合,不要讓他在眾人麵前丟人現眼。

7.平易近人

公司的工作職位有高低,但人是沒有貴賤之分的。所以,不論你是哪一級的領導,你對待公司裏不同職位上的職工都要一視同仁,不能以職位的不同而對人的態度就不一樣。平易近人才能使你樹立領導的光輝形象。

8.讓行動說話

領導也要具有一定的誠懇、正直、人情味,這些在領導身上就不能隻是口頭上的,而應該是實際行動上的,或者是實際利益上的,比如,一位職員遇到不幸,領導就不能隻是口頭上表示同情,而應該在行動上,如捐獻、安排善後事宜,或在政策上予以傾斜等等,這樣才能得人心。

9.講究民主

周圍所有人,而不是把某個人或人群作為目標。領導是麵對全體職員的,應該以全體職員的意見為準,講究民主就是要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不把個別人的意見淩駕於全體之上。領導代表著全體職工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個別人的利益。所以,多聽大家的意見,才能領導好大家的事業。

另外要指出的是,作為領導,隻有誠心誠意地替下屬著想,關心下屬,愛護下屬,在遇到風險時,能和大家站在一起,同風雨、共患難,才能贏得下屬的尊敬和愛戴。

無信不立:一諾千金是領導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水有龍則靈,人無信不立。為人處事,信守諾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受歡迎的人,常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把他們的特點展現在人們麵前,其中最顯著的特點便是任何時候都有守信、遵約的美德。

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重諾守信。清代顧炎武曾賦詩言誌:“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表達了自己堅守信用的處世態度和內在品格。可以說,中國人曆來把守信作為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基本品質。

在現實生活中講信用、守信義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己的尊重。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講原則,不能“言而無信”,更不能“背信棄義”。

在聞名世界的美國紐約自然博物館裏,陳列著一塊數百公斤重的大石頭,看上去很普通,可是仔細看,會發現這塊石頭有一個缺口,順著缺口看進去,會發現裏麵是一塊閃光耀眼的紫水晶。關於這石頭,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它本是扔在一個美國人院內的一塊廢石,因主人覺得它有礙觀瞻,讓人把它移走。在向車上搬運時,不小心把它掉到了地上,摔出了一個缺口,露出裏麵包著的紫水晶。當主人得知真相後,很平靜地說:“這塊石頭,我本來就是要丟掉的。現在雖然發現它是寶物,想必是上蒼的旨意。我一言既出,絕不反悔。我決定不占為已有,而將它送給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來欣賞。”

這裏涉及到的是一個做人的原則問題。石頭主人說將石頭扔掉,不過是隨隨便便的一句話,並不是信誓旦旦的諾言,當真也可,不當真也可,但說話人卻以嚴肅的態度來對待自己說過的話。中國有句古語,叫“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是說正人君子,要講信義,不能因任何原因而改變自己的諾言。石頭的主人所說的“一言既出,絕不反悔”與中國的這句話含義是一致的,顯示出了他的大丈夫本色寧可失去寶物,而不使自己形象受損。寶物貴重,終可用金錢買到,而形象受損,萬金難贖。這是大義所在,隻有這樣才能求得生活坦然。

做領導的在做決策的時候,確定的事就不能輕易更改。因為決策是領導的核心要素,左右著企業長遠發展。如果輕易更改,那麼就算下屬們再有勇氣再有辦法再有辦事能力,也不知道勁道地該往哪使,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對上司產生不信任,發出“這裏已經沒有任何前途可言”的感歎。

在封建社會,總有弄臣取悅皇上,說皇上是金口玉言。這雖有阿諛奉承之嫌,但從另一個側麵來看,卻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既然皇上是金口玉言就不能出爾反爾,所以,說話之前他們就得三思。這種對語言的把握是謹小慎微的,可是,這樣每一句話都有價值。

從這個意義上講,領導也該是“一諾千金”,說出來的話就不能咽回去。口若懸河未必能夠承擔大任,真正有能力的領導從來不說廢話,但一開口能切中要害。他們拒絕草率,力圖使任何一句話都具有相應的份量和價值,這是一種很基本的領導素質,因為不這樣就無法取得下屬對你的信任,不信任會帶來很多負麵的連鎖反應。

另外,做領導的還要做到以身作則和言之有物,因為你的行為將是帶動與推動團體的力量。

抵禦誘惑:不要製造自我毀滅的炸彈

人人都有失敗的時候。某些領導失敗了,他們往往會歸因於戰略錯誤、競爭的威脅和技術失誤等。然而,這些僅僅是問題的表象,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可能是領導屈服於某種誘惑,從而不必要地將情況複雜化。

誘惑之一:選擇地位而不是工作成果

對於一個經理人來說,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以成果為目標。但事實上許多領導往往不是這麼做的。他們為了保護自己所處的職業地位而讓工作成果退居其次。

你可能感到很奇怪,一個人如果不是追求成果的“偏執狂”,他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公司的領導者?舉例來說,大多數行政總裁在得到最高職位之前曾是追求成果的“偏執狂”。可惜,當他們達到目標,被人稱為行政總裁之後,其中的許多人就把注意力轉到如何維護自己的地位上來了。這種人的實際人生目標僅僅是獲得個人利益。站在人生目標的巔峰上當然隻剩下坡路可走,他們一旦到了最高職位,就會不擇手段地保護它。

在實際表現上,他們更傾向於回報那些有利於他們“自我”的人,而不是為公司業績做出貢獻的人。這就出現了一個疑問,難道說經理人不明白通過集中精力做出成果,他們將獲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自我”滿足?是的,他們明白,然而實際做起來需要長期、大量的工作,在此過程中將產生太多可能導致地位損失的危險插曲。

要克服這種誘惑的辦法隻有一個,就是將工作成果作為個人成功的最重要標準,否則隻能從領導者職位上退下來。

誘惑之二:選擇個人聲望而不是責任

即使一些領導者抵禦了過於保護自己地位的誘惑,他們有時還是失敗,因為他們沒有促使下屬為自己的職責負責。這是因為他們屈服於另一個誘惑:希望自己受歡迎。

希望自己受歡迎是人之常情,但對於領導者卻是危險的。對公司大多數成員來說,最高領導者除了那些直接向他彙報的人之外,很難有更多的時間和每一個人熟悉。大多數領導者同這些下屬成了朋友,並且對他們的需求和缺點常常能感同身受。最後,由於巨大的任務當前,領導者與這些下屬之間產生了“親如兄弟”的感覺。

因此,當需要告訴這些同自己關係親密的人他們沒有達到期望值時,領導者們變得躊躇不前。這是因為此時領導者們已經難以麵對讓“朋友”煩惱的窘境。

作為領導者,要努力贏得公司員工和直接下屬的長期尊敬,而不是他們的私人感情。不要把向你直接彙報的員工看成是一群擁護者,應把他們看作完成自己工作職責、進而使公司達到預期業績的關鍵人物。必須牢記的是,如果你失敗了,你的下屬不可能再喜歡你。

誘惑之三:選擇精確決定而非清楚指示

很多領導者,特別是那些很喜歡資料分析的人,希望保證自己的決定總是正確的,然而在信息不完整、充滿不確定性的現實世界中,這根本不可能。因此那喜歡精確和正確的領導者,常常拖延決定的時間,不能給屬下非常清楚的指示。他們給員工的指示模糊而猶豫不決,他們甚至希望下屬能夠自己在工作中找出正確答案。

要記住,如果你采取決定性的行動,而不是總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你的下屬能學到更多。如果你根據當前掌握的信息所做出的決定,在有了更多信息時被發現錯了,那麼改變計劃並向下屬解釋清楚就行了。冒出錯的風險本來就是你的職責。對於你來說,出錯的真正損失僅僅是你的自尊心。對你的公司來說,如果作為領導者的你不肯冒出錯的風險,代價就是整體癱瘓。

誘惑之四:選擇無懈可擊而不是信任

領導者都想掌握權力,如果讓同事或者下屬發現了自己的過錯,他們就會覺得難以忍受。因為在他們看來,萬一員工都可以輕易地挑戰他們的決定,那麼自己將失去權威。事實並非這樣。因此,你應當常常積極地鼓勵員工去挑戰你的想法。應該信任下屬,並將你的聲望與“自我”都勇敢地托付給他們。作為回報,他們在對待自己手下的員工時也將效仿你。

領導者們應該將上述誘惑作為“警鍾”,隨時提醒自己:成功往往會導致一係列致命的行為,盡管這些行為難以控製,改變它們也很痛苦,但你必須控製自己,否則,它們就可能成為你自我毀滅的炸彈!

讚賞鼓勵:讓下屬覺得他在你眼裏很重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位下屬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有一點他們是共有的,那就是:希望得到上司的認可。所以,隻有上司對下屬的工作給予承認,下屬才會有自我實現的感覺,其工作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

每當工作完成之後,作為上司,你可以對他們說一聲:“做得不錯,好好幹。”一句簡單的讚揚,能使下屬了解到上司對他的態度,他可以明白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地位。

在公司裏,如果每一件事都由你自己來做決定,顯得有些專製,對職工沒有一點信任感。所以,你要學會把部分決定權下放給你的下屬。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首先,你的下屬感覺到你對他很信任,你對他很了解,你很相信他的能力,他會很自信地完成這項任務;其次,他得到了心理上的自我實現。他可以讓別人明白他是有能力的人,心裏會想:“這樣重要的合同,上司都讓我去簽,所以我還是很有能力的。”

很多時候,正在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下屬,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賞。如果上司一句鼓勵的話都沒有,下屬就會覺得上司隻顧挑錯,而不重視下屬的改進,這會讓下屬很泄氣。他們很可能還會回複到原來不理想的工作水平或不良的工作習慣上。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匆忙地處理日常的工作及許多隨之而來的問題,就算我們力求完美,有時也會忘記在適當的時候給下屬以讚賞。讚賞下屬的進步,往往能使其在保持現有水準的基礎上,繼續把工作做得更好,並且對自己更有自信。

作為上司,可在以下幾個方麵調動下屬的積極性。

1.工作條件

工作條件會在無形中影響下屬對工作的滿意度。它主要包括:工作環境的溫度、濕度、通風情況、光線和噪音以及適當的工具和設施等。每個職工都向往好的工作環境,好的工作條件能帶來較好的生理上的舒適,還會影響工作以外的生活。

2.工作本身

一般來說,人們喜歡富於挑戰性的工作,而不願日複一日地重複簡單而乏味的工作。工作本身影響滿意度的最重要的兩個方麵是:工作的多樣化和對工作方法及工作速度的自主權。

工作的適當變化,一般能帶來很大的工作滿意度。缺少變化的工作容易使下屬厭倦;太多變化和刺激性太強的工作又會使下屬感到精神緊張。

另外,給下屬一些工作方法上的自主權也能提高其工作的滿意度。

3.報酬

薪金在決定工作滿意度中確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這對白領階層和藍領階層一樣重要。報酬是決定工作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因為它能滿足我們許多需求。報酬還是成就和得到別人承認的象征,下屬常常把報酬看成是上司對他們為組織所做貢獻的尊重。

4.提升

工作中提升的機會對工作滿意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在組織中,當報酬對下屬的工作滿意度不會再有大的提高時,就需要用提升來提高下屬的滿意度了。根據需求原理,提升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個需求要高於低層次的薪金需求。

5.工作的人際環境

人們在工作時,喜歡有相互交談的機會,特別不喜歡在環境上把人隔開的工作。工作群體也是下屬的社會支持體係,人們往往把自己的同事當作困難的訴說對象,或當作一種聊以慰藉的來源。

讚美表揚:善意的讚美能溫暖下屬的心

清潔工,本來是一個被人忽視,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韓國某大公司就有這樣一個人,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險箱被竊時,與小偷進行了殊死搏鬥。

事後,有人問他當時的動機,答案卻出人意料。他說:當公司的總經理從他身旁經過時,總會不時地讚美他“你掃的地真幹淨”。

你看,就這麼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就使這個下屬深受到了感動,並為單位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