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兵法06(2 / 3)

8.不能冷淡同事的熱情

同事帶點水果、瓜子、糖之類的零食到辦公室,休息時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為難為情而一概拒絕。有時,同事中有人獲了獎或評上了職稱什麼的,大家高興,要他買點東西請客,這也是很正常的,對此,你可能積極參與。

9.外出要與同事打招呼

你有事要外出一會兒,或者請假不上班,雖然批準請假的是領導,但你最好要同辦公室裏的同事說一聲。這樣,倘若領導或熟人來找,也可以讓同事有個交待。

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聯絡感情的需要,它表明雙方互有的尊重與信任。

職業操守:助你營造和諧的同事關係

工作是一台大機器,員工就好比每個零件,隻有各個零件凝聚成一股力量,這台機器才可能正常運行。那麼,同事之間應如何相處,才能使公司這台大機器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呢?這就需要同事之間遵循的一定的工作精神和職業操守。

1.加強溝通、展現實力

有的企業因為內部人事鬥爭,不僅企業本身“傷了元氣”,整個社會輿論也產生不良影響。所以作為一名在職人員,尤其要加強個體和整體的協調統一。因為員工作為企業個體,一方麵有自己的個性,另一方麵,就是如何很好的融入集體,而這種協調和統一很大程度上建立於人的協調和統一。所以,無論自己處於什麼職位,首先需要與同事多溝通,因為你個人的視野和經驗畢竟有限,避免“獨斷獨行”的印象。

況且,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這種溝通協調也是必須的。當然,同事之間有摩擦是難免的,即使是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想法,我們也應具有“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及時有效的調解這種關係。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此時也是你展現自我的好機會。用成績說話,真正另同事刮目相看。即使有人對你有些非議,此時也會“偃旗息鼓”。當然有了成績,也不應滋生驕傲的情緒,覺得“高人一等”。

我們應該意識到:工作是一種團隊合作精神,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你有了物質獎勵,不妨拿出一部分和同事一起分享。

2.真誠相待、勤學為主

好多應屆畢業生都說,找工作他們既不擔心實力、也不害怕沒有機遇、最“悚”的恰恰是人際關係。這種擔憂從側麵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社會關係的隱憂,因為職場與學校畢竟相差較大。

其實,這個社會也許不像你想象得那麼美好,但也絕不像有人說的那麼險惡。所以說,對於初來乍到的畢業生而言,不要有什麼顧慮。隻要你本著真誠待人、勤學為主的原則,相信可以為你開拓較好的人際局麵。

當然,因為初來,同事對你的感覺還比較陌生,覺得自己好像是個局外人。這點可以理解,但不應成為你的負擔。你可以通過自身實力展現自己,並使自己盡快融入工作氛圍中。

這裏尤其得提到勤學。勤學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勤快,二是肯學習。尤其是前者,比如說:你提前半個小時搞好清潔衛生。同時,你應通過學習,盡快掌握技能並熟悉公司業務。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自己應思考在先,實在不明白的,可以請教同事。

注意:不要忘了道謝。如果你能在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個人修養和素質,相信會給同事留下較好的印象。

3.適當的讚美,不搬弄是非

一成不變的工作容易使人變得乏味,如果你能生活中適當加點“調味”,相信會使你的工作變得豐富多彩,同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融洽。

比如:一句由衷的讚美或一句得體的建議,同事會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當然,也無形中增加對你的好感。不過,不要盲目讚美或過分讚美,這樣容易有諂媚之嫌。

對同事評頭論足是一個人不成熟的表現。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原則,作為同事,隻能是尊重個人的權利和隱私。如果你超越了自己身份的話,很容易引起同事的反感。

當然,如果你想進一步拉近彼此的距離,不妨在閑暇時,和同事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其實同事的關係也是一種很微妙的“化學反應”,也許一件小事就能讓你們的關係發生很大改變。

和善寬容:多一份理解就會多一份融洽

如果剛剛換到一個新的工作崗位上,就會感到很別扭。對很多事情都是既新鮮,又提防,總想盡快磨合,適應新環境,可是一些資深的同事卻是對你愛理不理。甚至在一些事情上還故意和你過不去,使你無所適從,可又別無選擇。畢竟他們是你的同事,不跟他們好好合作,今後工作簡直難以進行。

麵對這種情況,你最好不要寄希望於對方向你伸出援手。哪怕自己多辛苦些,延長點工作時間,也不要想辦法要求對方的幫忙,否則弄不好還會弄巧成拙,徒添煩惱。

另外,你還可以嚐試著去了解對方,如能化敵為友,說不定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同時,你還應捫心自問,無法與對方精誠合作的原因,是否出在自己身上,自己是不是也應該負一點責任,去努力營造愉快融洽的氣氛。

與同事相處,應以誠相待。當同事需要你的意見時,不要使勁給他戴高帽,做無意義的讚歎;當同事遇到困難時,要盡力而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冷眼旁觀,落井下石,甚至乘人之危;當同事無意中冒犯了你,又忘記或根本沒意識到說聲“對不起”時,你也應該顯得寬宏、豁達一點。

與同事相處,你不能得理就不饒人,畢竟你們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在一起工作,你能否從工作中獲得快樂與滿足,同事們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試想,如果清晨你滿懷熱情地衝進辦公室,準備今天大幹一場時,竟發現人人對你視若無睹,誰都不願主動與你說話,你的心情肯定好不到哪兒去。

要與同事和諧相處,你就要真正融入到同事中去。要做到這一點,你應注意以下幾點:

1.當大家趁著上司不在,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你不要自命清高地去做自己的工作,從來不走過去參與其中;

2.不要很不負責地隨便把同事告訴你的話轉告給上司,這樣大家以後會提防你;

3.有同事在你麵前有意無意地表示自己有多能幹,有多受上司寵幸時,你要適當稱讚、祝賀他們,而不要顯出一副不以為然或頗帶妒忌的樣子。

同事之間就是相互合作的關係,而要合作愉快,就要和善,就要真誠,如果心存芥蒂,寸利不讓,就隻會把關係搞得越來越僵。

王晶和李華大學畢業後在同一家單位工作,兩年來一直焦不離讚,讚不離焦,協作搞了許多工作,是一對“黃金搭檔”,領導對他二人都十分滿意。可不久前上邊公布的升職名單裏有李華而沒有王晶。從平起平坐,不相伯仲的同事、搭檔,到地位的突變,王晶心中憤憤難平,仿佛一盆冷水澆達全身。見了李華不僅別扭起來,而且越想越不服氣,再加上其它同事的同情和“關心”,令王晶痛苦之極,繼而就是對李華的明顯的敵意。

對此,李華並不在意,對同事們的恭賀和誇讚也表現得極為冷淡。她還經常說:“其實王晶的工作能力比我強,隻是不善表現自己,才讓我得了這個便宜。”並且在工作中還像以前那樣,該幹什麼都搶著幹了,而且還不時客氣地問王晶是否需要幫忙。

這一切令王晶十分感動,她也終於意識到李華升職是因為人家有這個度量和胸懷。於是滿腔的憤慨和不平都漸漸消退,兩人的關係又回到了當初的友好、和諧狀態。後來才知道竟然有人還曾想借此事無中生有,離間她倆的關係,以達到個人目的,真是好險。

巴掌不打笑臉,同事也不會拒好意於千裏之外。所以,與同事相處,多以笑臉待人定能化幹戈為玉帛,並贏得友誼、理解和發展。

笑對同事:有微笑的人會更受歡迎

在工作中,一個同事滿麵冰霜,另一個同事麵帶笑容,他們同時向你請教一個工作上的問題,你當然更歡迎後者,你會毫不猶豫地對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對前者,恐怕就不會那麼熱情了。

一個人的麵部表情親切、溫和、充滿喜氣,遠比他穿著一套高檔、華麗的衣服更吸引人注意,也更容易受人歡迎。

大衛·史汀生是美國一家小有名氣的公司總裁,他還十分年輕。他幾乎具備了成功男人應該具備的所有優點,他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有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己和別人的毅力與信心;他大步流星、雷厲風行、辦事幹脆利索、從不拖遝;他的嗓音深沉圓潤,講話切中要害;而且——他總是顯得雄心勃勃,富於朝氣。他對於生活的認真與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對於同事們也很真誠,講求公平對待,與他深交的人都為擁有這樣一個好朋友而自豪。

但初次見到他的人卻對他少有好感,這令熟知他的人大為吃驚。原來他幾乎沒有笑容。

他深沉嚴峻的臉上永遠是炯炯的目光,緊閉的嘴唇和緊咬的牙關。即便在輕鬆的社交場合也是如此。他在舞池中優美的舞姿幾乎令所有的女士動心,但卻很少有人同他跳舞。公司的女員工見了他更是畏如虎豹,男員工對他的支持與認同也不是很多。而事實上他隻是缺少了一樣東西,一樣足以致命的東西——一副動人的、微笑的麵孔。

因為微笑是一種寬容、一種接納,它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使人與人之間心心相通。喜歡微笑著麵對他人的人,往往更容易進入對方的領地。難怪有人說微笑是成功者的先鋒。

下麵是一家小型電腦公司的經理所講述的,他如何為一個很難填補的缺額找到了一位適當的人選。

“我為了替公司找一個電腦博士幾乎傷透腦筋,最後我找到一個非常好的人選,剛剛從名牌大學畢業。幾次電話交談後,我知道還有幾家公司也希望他去,而且都比我的公司大,比我的公司有名。當他表示接受這份工作時,我真的是非常高興也非常意外。他開始上班後,我問他,為什麼放棄其它更優厚的條件而選擇我們公司?他停了一下,說,‘我想是因為其它公司的經理在電話裏是冷冰冰的,商業味很重,那使我覺得好像隻是另一次生意上的往來而已。但你的聲音,聽起來似乎你真的希望我能成為你們公司的一員。因為我似乎看到,電話的那一邊,你正在微笑著與我交談。你可以相信,我在聽電話的時候也是笑著的。’”

的確,如果說行動比語言更具有力量,那麼微笑就是無聲的行動,它所表示的是:“我很滿意你。你使我快樂。我很高興見到你。”笑容是結束說話的最佳“句號”,這話真是不假。

“你希望別人高興來見你,你就必須高興會見別人。”這是一位行政單位的秘書的經驗之談。他說他所屬的辦公室主任隻要是見到上司總會微笑著打招呼、點頭,上司也以同樣的態度回敬他。可一回到自己的科室,對下屬便很冷淡,很嚴厲,從不露笑臉,這樣他也就得不到同仁們的微笑與擁護了。

對人微笑是一種文明的表現,它顯示出一種力量、涵養和暗示。一個剛剛學會微笑的中年幹部說:“自從我開始堅持對同事微笑之後,起初大家非常迷惑、驚異,後來就是欣喜、讚許,兩個月來,我得到的快樂比過去一年中得到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還要多。現在,我己養成了微笑的習慣,而且我發現人人都對我微笑,過去冷若冰霜的人,現在也熱情友好起來。上周單位搞民主評議,我幾乎獲得了全票,這是我參工作這麼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大喜事!”

隻要活著、忙著、工作著,我們就不要忘了微笑。

熱心幫忙:幫助同事就是幫助你自己

天底下隻有一個辦法可以影響別人,就是想到別人的需要,然後熱情地幫助別人,滿足他們的需要。

查爾斯是紐約一家大銀行的秘書,奉命寫一篇有關欲吞並另一小銀行的可行性報告,但事關機密,他知道隻有一個人可以幫助他擁有他非常需要的那些資料——那人曾在那家銀行效力了十幾年,不久前他們變成了同事。於是查爾斯找到了這位同事,請他幫忙。當他走進這位叫做威廉·華特爾的同事的辦公室時,華特爾先生正在接電話,並且很為難地說:“親愛的,這些天實在沒什麼好郵票帶給你了。”

“我在為我那12歲的兒子搜集郵票。”華特爾解釋道。

查爾斯說明了他的來意,開始提出問題。但也許是華特爾對他過去的組織感情頗深吧,竟不很願意合作。因此說話含糊、概括、模棱兩可。他不想把心裏的話說出來,無論怎樣好言相勸都沒有效果。這次見麵的時間很短,沒有達到實際目的。

起初查爾斯很是著急,不知該怎麼辦才好。情急之中突然想起華特爾為他兒子搜集郵票的事情,同時也想起一個喜歡搜集世界各地的郵票的朋友。

第二天一早,查爾斯帶了一些以一頓法式大餐為代價換來的精美郵票,坐到了華特爾的辦公桌前——他滿臉帶著笑意,客氣得很。“我的喬治將會喜歡這些,”他不停地說,一麵撫弄著那些郵票。“瞧這張,這是一張無價之寶。”

於是他們花了一個小時談論郵票,瞧瞧他兒子的照片,然後他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把查爾斯所想要知道的資料都說了出來——查爾斯甚至都沒有提議他那麼做,他把他所知道的,全都說了出來。而且還當即打電話給他以前的一些同事,把一些事實、數字、報告和信件中的相關內容,全部告訴了查爾斯。“幫人最終幫自己”,這成了查爾斯後來一直信奉不疑的真理。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同事之間免不了互相幫幫忙。平常我們總說“助人為樂”,其實在辦公室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同樣可以既幫別人又幫自己。

當一個同事請你提意見,諸如“你認為我的工作態度不對嗎?”“是不是我不該以那種方式處理同老安的矛盾!”這些問題當然都不易處理,卻也給了你一個幫助對方進步和表現氣度的機會。最愚蠢的回答就是直接答“是”或“不是”,而應有一些建設性,也就是說你應該提議一個可行辦法而不會被誤為批評。因為要是你的答案不能令對方暢快,他肯定不會接受你的意見,甚至認為你是敷衍他,白白辜負了他對你的信任。

正確的做法是,告訴你的同事,如果換了是你,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並說明理由。例如,他因為未能準時預備開會用的文件,遭到領導責備,就應婉轉開導他:“大家誰都知道李主任那人認真得很,所以我替他做事永遠都是以最快的時間去完成,並且認真得很,使他知道我的確已經盡力去符合他的要求了。”千萬不要跟著附和,指責對方或其他領導的錯處。如果你說:“李主任真是過分,但我們又有什麼辦法,你也隻能任他擺布了。”這樣無異於火上澆油,對同事,對他的領導,甚至你自己,肯定都沒好處。

當然,要表示你的關切,這跟其他人際關係一樣,必須是誠摯的。這不僅使得付出關切的人有些成果,接收這種關切的人也是一樣。它是條雙向道,當事人雙方都會受益。

努力學會為別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時間、精力和誠心誠意為別人設想的事情,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幫助。

中國有句古話: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有時候幫助別人,我們原本並沒想過要得到回報,但它往往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幸運。

明確距離:好同事不等於好朋友

王東和羅剛是多年的好朋友,又在同一單位工作,平時幾乎形影不離,無話不說。最近王東升遷了,羅剛也為之高興,相邀同伴為他慶賀。

王東決心改變單位紀律渙散、勞動率低下的現狀。可就在他宣布紀律的第三天,羅剛和幾個年輕人,在上班時擅離工作崗位。雖然他們不到10分鍾就回來了,但這種藐視紀律的行為使王東極為惱火,於是他嚴厲批評了這種違反紀律的行為,還點了羅剛的名字,以示他“大義滅親”沒想到,羅剛當即同他頂撞起來,指責他為往上爬不惜用朋友墊腳,並宣布從此與他一刀兩斷。

於是,兩個人都陷入了苦惱之中。

事實上,王東和羅剛都沒有必要為此過分苦惱,隻要他們能夠都冷靜下來,各自掂量一下對方同自己到底是什麼關係。因為事實證明,他們都沒有搞清楚這一點。

好同事並等於好朋友,朋友圈是八小時之外的天地,而同事圈則是八小時之內的空間,好朋友之間的友誼多數是建立在共同的性格、經曆、愛好、習慣等等不可選擇的“天然因素”之上。

而好同事之間的友誼固然也不能排除這些因素,但雙方之所以能“好起來”的原因則多數是由於共同的工作態度,在單位中共同的地位、處境、共同的工作經驗,乃至對某些領導的共同不滿,及對某些同事的共同看法等臨時性因素的作用。

好朋友間的友誼一般如陳年老酒,日久彌香。許多人喜歡跟同一些朋友長期保持友誼,穿開襠褲時交的朋友,中學時交的朋友,大學時的朋友,20年後仍然還是他最好的朋友。即使交了新朋友,也仍然與這些老朋友的情份難以割舍。隨著時光的推移一個人對老朋友也許會有新的認識,但他們仍然是他的朋友。因結婚、工作變動或純粹興趣的差異而中斷了來往的親密友誼,多年後仍會以某種方式重新恢複。

然而好同事間的友誼卻並非如此。認識時間的長短並不能影響或決定友誼的深淺,但一旦因升遷、調動而難以經常在8小時之內共同相處的好同事卻很可能漸漸疏遠,但彼此又都不會感到太遺憾。

好同事也許在你工作上因大意出小差錯時,在你因私事遲到早退或花3個小時吃午飯時為你隱瞞、掩護,然而如果都麵臨共同的利益得失,難以同時顧及的時候,好同事也許隻能是先向你說聲“對不起”,然後便義無反顧地舍你取他了。

羅剛在遭到當眾批評後,過分生氣是因為他把王東當成了好朋友,而不僅僅是好同事。殊不知他們關係雖好,但終究還是一種同事關係,大家同在一個圈子裏謀前途,彼此的實質利益肯定會時常衝突,所謂“兩權相害取其輕”。

王東這樣做也並沒有錯,錯隻錯在羅剛把他與王東的關係看得太“親密”了。他不應該當眾宣布與王東“從此一刀兩斷”。要知道“割袍斷義”的事情自古都是發生在好友、兄弟之間,言外之意是從此不再來往、不再交好了。而作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事,僅僅在一天之內就不知道要碰多少次麵,打多少次交道,即便從此絕不再為私事多半句嘴,可公事卻是萬萬不可能“一刀兩斷”的。何況像羅剛這樣,竟公開聲稱與自己的上司一刀兩斷,隻能是自食惡果。

好同事並不等於好朋友,不要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太高,否則失望也就越大。

增進了解:讓矛盾在無形中消失

一個人要想在工作中誰也不得罪,讓誰都說好,恐怕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工作中你與其他同事產生種種衝突和意見是很常見的事,碰到一兩個難於相處的同事是正常的。

同事之間的矛盾往往都是起源於一些具體的事件,而並不涉及個人的其他方麵。事情過去之後,這種衝突和矛盾可能會由於人們思維的慣性而延續一段時間,但時間一長,也會逐漸淡忘。所以,不要對過去耿耿於懷,隻要你大大方,對方也會以同樣豁達的態度對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