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也應看到,無風不起浪,誹謗自己的人固然可恨,但自己的行為是否也有過失和不足之處呢?對於別有用心的攻擊,可以置之不理,讓它不攻自破,對於針對自身問題的批評、指正,雖然話不好聽,但也要從中分析,總結教訓,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當仁不讓:積極參與正麵競爭
競爭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就手段正當與否來說,可以分為正麵競爭與反麵競爭。凡是在競爭中采取了正當手段的,可稱為正麵競爭;凡是在競爭中采取了反麵手段的,可稱為反麵競爭。
我們應當積極地參與正麵的競爭。我們之所以提倡正麵的競爭,是因為隻有通過正麵競爭,才能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淨化企業的風氣、使德才兼備者脫穎而出、領導隊伍素質更為優良的目的。參與正麵的競爭,對個人來說也大有益處。
1.正麵競爭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優良品質
正麵的競爭一般是把自己的業績和勤奮精神作為競爭手段。為了取勝,就必須努力工作,並在工作過程中遵守職業道德,力爭受到群眾的稱道和上司的好評。
通過這種競爭過程,必定會使自己的心靈更加純淨和高尚。即使是競爭失敗了,在人格上也不會把自己丟掉。如果勝利了,我們的鬥誌更加昂揚,自信心也更加強化,不會像那些弄手腳耍手腕的人,做了虧心事之後擔心讓人家指脊梁骨,一天到晚擔驚受怕,局促不安。我們勝利了,勝得堂堂正正,理直氣壯,什麼也不用害怕。
這就是正麵競爭帶給人的最大好處,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你的心理平衡。
2.競爭者可以大膽地享受勝利的成果
競爭勝利後,如果你得到的是權力,我們可以大膽地去行使;如果我們得到的是物質待遇,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去享受;如果我們得到的是一項新的業務,我們可以盡情地照自己的意誌去開拓。
因為這是你通過自己的奮鬥得到的成果,不是靠不正當的手段“交換”來的或是“乞求”來的,所以,別人就不能對你說三道四,你也不必擔心誰會隨意地搶占你的成果。
3.正當的獲勝可以為今後的成功奠定根基
正麵的競爭是不容易獲得勝利的,凡是獲勝者,必有一番艱難的拚搏和痛苦的爭鬥。正是這個過程,鍛煉了我們的意誌,磨練了我們的才能,為我們今後在競爭中獲勝奠定了基礎。
那麼,我們怎樣去參與正麵的競爭呢?
正當的競爭並不等於老老實實、唯唯諾諾。一位作家說過:“過分的老實就是愚蠢。”當然,這麼說並不是否認老實是一種做人的好品質,而是說這種品質在競爭激烈,人人求新求異的職場中不容易獲勝。
在現代職場中,你要想參與競爭並獲得勝利,就得敢爭敢搶,敢說敢幹。不過,我們這種爭搶是按照規則進行的,爭的是那些本應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如果一味忍讓,逆來順受,那你就什麼也得不到,主動出擊才會有所獲,這也應了一句話:“當仁不讓,莫低頭。”
友好競爭:在合作的基礎上提高自身能力
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是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同事間的積極競爭,是在共同幸福、共同進步前提下的友好競爭。這種競爭本質上是一種競賽,既要有求勝、成功的強烈願望,又要誠心合作、協調發展、以正當的手段和方式進行競爭,以利於共同進步和共同事業的發展。
對待同事之間的競爭除了要有積極的心態和競爭的技巧之外,還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力爭在競爭中取勝。
1.選擇了生存,就選擇了競爭
競爭是職場的常態,既然你選擇了生存,就等於選擇了競爭。
因此在職場中保持競爭的心態,敢於競爭並善於競爭就顯得十分重要。不過在現實中還是有很多人與世無爭,在單位中抱著“不顯山,不露水”的心態工作。他們害怕失敗、害怕丟麵子,因而不敢參與到競爭中;他們擔心影響和同事的關係,不好意思參與競爭;他們將競爭與合作截然對立,陷入觀念上的誤區等等。
2.競爭總有失敗者
要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就必須正確認識競爭,正確對待競爭。
每個人都有爭強好勝之心,競爭本身又有利於促進每個人的成長,有利於個人抱負的實現。對一個集體而言,競爭則有利於提高效率。
但是競爭存在,不是不擇手段存在的理由,競爭應該是正當的,同事之間的競爭,更不應該把對手理解為“對頭”,競爭對手強於自己,要有正確的心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這是我一生的主張。隻有在能者麵前不怕暴露自己的弱點,才能不斷進步。”因此,同事之間的競爭要以共同提高、互勉共進為目的,以積極的競爭心理投人到競爭當中去。
競爭總是要分勝負的,就看你能否正確地對待勝負這兩種結果了。同事之間的競爭,勝負隻說明過去,他勝了,你向他祝賀,你要從中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利於你以後的發展。同事之間的競爭,競爭是對手,工作是同事,生活是朋友。競爭後,勝者不必得意忘形,輸者不必垂頭喪氣。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競爭總有失敗者,沒有必要那麼在意結果。更沒有為了名利而不擇手段,費盡心機。
3.競爭要與合作相結合
競爭是生物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個普遍規律。隻有在競爭中自立、自強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才能有整體的活力和創造力,沒有競爭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是缺乏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因此,競爭是群體發展和富有創造力的根本機製。
競爭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賽,同時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賽。在競爭中,競爭者一方麵要不怕強者,不怕嫉妒,敢於爭強,力求爭先;另一方麵,又需要善於同他人協作、互助,增長群體情感和合作精神。
事實上,競爭本身就需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誼鼓勵和支持。在交際和協作中,得到知識,增長經驗,提高取得成功的能力,正是競爭激發了人們強烈的合作願望和行動。
在與同事的合作與競爭中,我們必須記住:該合作時,要拿出誠意來積極合作,該競爭時,要拿出鬥誌來積極競爭。
危機四伏:到了職場更年期,你拿什麼去競爭
在殘酷和機遇並存的職場上,打拚多年的白領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危機即將來臨:隨著就業競爭激烈程度的日趨白熾化和他們自身健康的退化,35歲的他們已經進入了職場的更年期,使得這些35歲的職場“老將”們產生了巨大的生存壓力。有人甚至說,35歲已經成了職場年輕和衰老的分水嶺。
宋女士在一家大型廣告公司上班。剛剛過完35歲的生日的她,算得上是公司的“元老”級人物了。這時,辦公室裏新來了一批大學生,他們就像一股清新的海風,給公司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公司業績也迅速被這幾個年輕人帶動起來,當然他們的待遇也跟著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而宋女士卻還在“原地踏步”。
更為要命的是,以前在職場幾盡瘋狂的打拚在她的健康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宋女士的腰、背、肩、頸時常開始突發性地酸痛。麵對年輕而有朝氣的下屬,宋女士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力不從心,患得患失。一個月後,總經理勸解宋女士,讓她為了公司的長遠利益早點讓賢。
職場要完成新老更迭,勢必會出現一批精幹的新人,他們出色的表現會給這些35歲的職場老人造成了一定的生存壓力。難道35歲的職場人就真的老了嗎?真的需要退出職場舞台了嗎?
資料顯示,國際上公認的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是35—45歲。根據通行的“國際標準”,大多數國家都把“青年”的年限界定為不超過45歲。專家認為,把“35歲”作為一道坎,是沒有科學依據。
為了避免宋女士的故事發生在我們身上,人力資源專家們給出了“加、減、乘、除”四法來化解35歲職場危機。
1.加強與職場新人的溝通磨合
越是有危機感、壓力感,你就越是應該主動學習。職場“老人”應該主動與職場“新人”溝通磨合,這不僅能給對方留下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而且也能使自己很快融入新人的精神團隊。
這個世界變化得太快,職業人到了35歲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適應了。而職場新人與生俱來的種種特性使他們時刻走在社會潮流的前沿。如果職場“老人”不主動與他們接洽交流,就等於把自己推向了落伍的盲流。
2.減少對工作待遇的期望值
如果自己明白35歲是一個正在走下坡路的年齡,我們是不是應該降低對工作的期望值呢?比如說,與公司新來的一個25歲的碩士生同事相比,我們為什麼非得要求自己的薪水待遇比人家高呢?這是一個待遇期望值的問題。很多35歲的職場人都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一味地要求自己各方麵的待遇比其他人高,否則就覺得顏麵無存,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想法。現代社會一向追求“對號入座”,如果35歲的職場人把自己的待遇一概定位在25歲,那麼勢必破壞職場的潛規則,最後受害的還將是自己。
3.保持上乘的體力和精力
毋庸置疑,人一旦步入35歲這個年齡門檻,工作熱情就會有所消退,健康狀況也會出現問題,自己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在國外,一些高級白領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健康狀況,他們有自己的私人健康顧問,針對他們的工作特性和身體特征,給出針對性很強的營養建議和健身規劃。“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想要在工作中表現得更好,就必須擁有健康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所以職場“老人”想要保持上乘的工作熱情和精力,就必須從現在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本著為自己負責的態度,加強體育鍛煉,製定相關的健身計劃。隻有這樣才能與年輕人持久抗衡。
4.除去“倚老賣老”的心態
很多的35歲職場人都算得上是公司的元老級人物了,正是由於早期他們辛辛苦苦的奮鬥打拚,才有了公司現在的成就和輝煌。所以他們往往會有一種強烈的優越感,認為自己理應得到特殊的優待和特別的尊重,尤其是那些剛來的新同事更應該對自己禮讓三分。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倚老賣老”的心態,在職場中這其實是行不通的。你如果每天都抱著“我是元老我怕誰”的思想來與同事相處,時間長了難免會讓人生厭。這對於正處在職場危機期的你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徹底除去。
走出誤區:辦公室女性要正確認識自己
雖然現在辦公室女性越來越多,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她們仍顯得比較特殊。所以,性別本身沒有誤區,但工作性質使女性產生誤區,我們有必要從以下十個方麵來研究一下。
1.相對知識更新緩慢
信息時代需要係統化、理論化的知識人才,而這正是許多職業女性所欠缺的。
2.觀念更新跟不上
社會發展到現在,許多舊的觀念已經漸漸被摒棄,但是一些職業女性的思維定式還停留在已往的年代,固守舊的觀念,不願接受新思想,甚至反對某些新觀念。
3.缺乏自信心
當工作進展不順利、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多女性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有限,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她們自信心不足引起的。自信心不足會過多地消耗她們的精力和時間,減弱她們追求成功的動力,進而影響工作效率。
4.過於追求穩定
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很多女性對自己的認識反而模糊了,自身的銳氣也消失殆盡。有的女性會在機會麵前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過於追求穩定,而放棄多變卻很有發展前途的工作。
5.年齡恐慌症
由年齡而產生的恐慌心理在職業女性中很普遍,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深感失去了容貌上的優勢,而這一點是職業女性非常看重的。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職業女性生活上的負擔越來越重,這使得她們在工作上力不從心,隨時都可能會被解雇,而年過30歲的女性常被眾多的招聘信息排斥在門外。
6.心理疲勞
隨著閱曆的增長,職業女性對工作的新鮮感逐漸減退,不少人出現了莫名的疲勞感,這種來自心理的疲勞感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會削弱職業女性未來發展的競爭力。
7.精神寂寞
盡管生活和工作繁忙而緊張,可是一旦停止忙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從內心湧出一股渴望,渴望將生活中的煩惱、幻想和情感向人傾訴,但往往又沒有可傾訴的對象,精神上的寂寞便會油然而生。
8.盲目設定目標
許多職業女性愛跟別人攀比,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這種來自內心的幹擾容易使職業女性被外界的參照物所影響,從而盲目設定目標。
9.工作緊張症
中年職業女性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單位的業務、技術骨幹,是家庭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在社會和家庭中都擔任著承上啟下的角色。她們承受的壓力較大,工作、生活節奏也較快、諸多的社會因素,常常使她們處於某種緊張狀態之中。
10.缺乏良好的經濟條件
城市中大多數女性屬於工薪階層,依靠有限的薪水過日子,因此也僅能維持中等生活。而都市的物質文明和現代生活的氣息浸染著她們的身心,作為占絕大多數都市女性的工薪族,她們會時常感到薪水缺乏、囊中羞澀,與夢想中的富有相差甚遠。這種情況很容易使她們產生生活索然寡味、內心失落難耐的淒涼感。
上述種種,都是當今阻礙職業女性進取發展的不利因素,女性隻有正確地認識自己,保持充足旺盛的自信心,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女人不是弱者:世界不能浪費一半人的才幹
現實生活中,以下這樣的情況是並不少見的,它不僅讓人讀起來深感忿忿不平,而且也具有很深刻的諷刺意味。
三位同事被告知他們是一個肥缺的候選人。其中兩人是男人,另一個是女人。那兩個男人雖然是競爭敵手,並有理由互相嫉恨,但他們毫不遲疑地聯合起來,反對那個女同事,旁敲側擊,含沙射影地諷刺、誹謗、貶低她。然後,這兩位男同事又互相攻擊,但是,他們所有的戰術和策略,都沒有他們在反對那位女同事時采用的戰術和策略那麼富有毀滅性。事實上,競爭的結果反而是兩位男同事結為莫逆之交,而他們對女同事卻再無半點好言善語。
工作中的男人在同女人競爭時,往往比同其他的男人競爭更殘忍,更不講道德。不論目的是什麼,當男人互相競爭時,他們往往帶著一種幾乎是做遊戲的同情心相互看待對方,這就像他們在運動場上一樣。然而,如果對手是女性,情況就迥然不同了。這位男性競爭者就再無同情心而言,也不會像同男性對手競爭時那樣手軟。這種情形現在很普遍。
男人如此殘忍地與女人競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個原因男人不大願意說:與女人爭鬥要容易些,冒的風險和代價要少得多。
然而,科學證明這一神話是荒唐透頂的。
人類學家們發現了,人類在最初進入文明時代時的一段漫長的曆史時期裏,工作主要是靠女人來進行的。那是一個主要以采集為生的時代,女人靈巧的雙手采摘來大量可供本部落生存的野果、樹葉和植物的根莖。那時男人主要從事狩獵和漁撈,也許是由於工具的簡陋,他們在傍晚回到群居的洞穴時,常常是兩手空空,他們羞慚地蹲在洞穴的角落,等待女人們遞來分配給他們的食物。
人類學有的上述發現告訴我們,女人並不是天生的被供養者,他們並非沒有工作的能力——她們工作的權力是被男人剝奪的。
很多男人認為,同女人一起工作很吃虧——女人的作用通常很小,充其量隻能做諸如打字、檔案整理、開票據等等的小事,而他們比女人出力更多;最艱巨的工作總是由男人來承擔,力氣活總是由男人來幹……然而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其實,女人在同男人一起工作時,並不比男人競爭力差。然而現實中某些關於女性職員的陳腐觀念總使女人在工作中憂心忡忡、畏縮不前。
比如,過去人們總認為培訓女人幹好工作是一種浪費,因為她們一結婚或生孩子往往就會放棄工作。是的,過去是這樣。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們的工作過於乏味,激發不起她們繼續幹那工作的熱情。隨著婦女被允許進入更富創造性、更具挑戰性的工種,她們繼續工作的熱情與日俱增。有一項調查表明:雖然因為生孩子許多婦女離開工作是事實,但對多數婦女來說隻是暫時的。盡管工作中斷,使婦女的平均工作年限有25年。單身婦女平均一生工作長達45年,男子為43年。
又比如,一些人認為,婦女從傳統的養家糊口的人的手中奪走了工作。現實是這樣的,隨著離婚率的上升以及別的因素使數百萬女職工成為家庭之主。另外,在業的已婚婦女比失業的男人多幾百萬。“因此,如果所有在業的已婚婦女辭職,而由失業男人來填補這些位置,仍然有千百萬個工作空位,從而造成可怕的難以想象的經濟災難。”今日的失業男人中沒有幾個人具有所需的教育、技能等條件去接替由婦女承擔的秘書、護士和教師的職位。
著名女科學家羅莎琳·雅洛是美國猶太人,在事業上,她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她曾先後獲十二項醫學研究獎,又榮獲了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她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文理科學院的成員,是十多所大學的名譽博士,並兼幾家醫學雜誌的編輯。她曾經在斯德歌爾摩音樂廳(諾貝爾獎頒發地)的講壇上向全世界婦女發出呼籲:“我們必須相信自己,不然就沒有人會相信我們。我們必須使我們的抱負與取得成就的能力、勇氣、決心匹配起來……世界決不能浪費它的一半人的才幹。”
這恐怕是女性向男人們發出的“女人不是弱者”的最好警告了。
競爭製勝:掌握技巧,獲取成功事半功倍
在競爭愈演愈烈的社會中,同事之間,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或明或暗的競爭。表麵上可能相處得很好,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你有時也許會有這樣的困惑:上司對你印象不錯,你自己的能力也不差,工作也很賣力氣,但卻總是遲遲到達不成功的峰頂,甚至常常感到工作不順心,仿佛時時處處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暗中扯你的後腿。百思而不得其解之後,你也許會灰心喪氣頹然歎道:“唉,那是上帝之手吧!”其實,那隻手就是同事的手。
在新時代的職場上,不可避免地會有競爭。但是,聰明的人知道,我們應該在競爭中成長。各讓一步,你也達到目的,我也達到目的,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非要鬧得頭破血流,不歡而散,對誰也沒有好處。因此,我們不妨學會和平競爭,今後在漫漫的職場路上才會一路順風。
企業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也就沒有發展。正直的人都希望和平競爭。但社會是複雜的,辦公室裏也不簡單,什麼樣的人都存在,什麼樣的想法都有。要想在工作上闖出一番事業,就要學會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保護自己。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係教授羅亞博士認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條件平步青雲,成為領導,但必須懂得一些待人處事的技巧。掌握了這些技巧,你要取得成功也許就能事半功倍。
1.無論你多麼能幹,多麼自信,也應避免孤芳自賞,更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孤島。在同事中,你需要找一兩位知心朋友,平時大家有個商量,互相通聲氣。
2.想成為眾人之首,獲得別人的敬重,你要小心保持自己的形象,不管遇到什麼問題,不要驚惶失措,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你要學會處變不驚,從容麵對一切難題。
3.你發覺同事中有人總是跟你唱反調,不必為此而耿耿於懷,這可能是“人微言輕”的關係,對方以“老資格”自居,認為你年輕而工作經驗不足,你應該想辦法獲得公司一些前輩的支持,讓人對你不敢小視。
4.若要得到上司的賞識與信任,首先你要對自己有信心,自我欣賞,不要隨便對自己說“不”。雖然你缺乏工作經驗,但也無須感到沮喪,隻要你下決心把事情做好,就會有出色的表現。
5.凡事須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為,尤其是你身處的環境中,不少同事對你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指出你的錯誤,你需要提高警覺,按部就班把工作完成,創意配合實際行動,是成功者必備的條件。
6.利用午飯時間與其他同事多溝通,增進感情,消除彼此之間的隔膜,有助你的事業發展。
7.平時與同事搞好關係,爭取和平共處。如果有些人故意找茬,也不要以犧牲自己的利益去禮讓別人。對已形成的對抗局麵,更要小心對付。
8.不要讓競爭對手或同事們知道太多的有關你的情況。真誠並不等於完全無所保留、和盤托出。尤其是對於你並不十分了解的同事,最好還是有所保留,切不要把自己所有的私事毫不隱瞞地都告訴對方。
9.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傷害別人的感情。當你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你應該向對方道歉表示自己的悔意,希望通過道歉能解除你們之間的誤會。向對方道歉,最好等到對方怒氣全消時,心平氣和地與他溝通,表示自己的誠意。
10.不是冤家不聚頭,你在工作中的對頭有可能調到你的手下任職,或者被認命為你的上司,在工作上與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了把工作做好,要努力做到不記前嫌,無論過去的怨恨誰是誰非,但在工作中不能表現出來,以免影響工作,對人對己都無益。
看一看你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足,趕緊給自己補上吧,成功已經離你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