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 略 篇
——在辦公室裏巧妙周旋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辦公室裏什麼人都有,什麼事都可能發生。因此,你要想在此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施展自己的謀略,巧妙地周旋,雖不求時時能“擺平”各種人,至少也要做到明哲保身。
(上)
深謀遠慮:遠處著眼,不計較眼前的利益得失
人們往往隻看到自己的優點而忽視自身的缺點,因而容易好高騖遠,貪多求大,總想在事業起步時就能站在高起點上。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特別是手握高學曆的年輕人,更不願從基層幹起。
有一位留學英國的博士,畢業後想在英國找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他拿著自己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跑了許多家大公司,結果沒有一家公司錄用他。
最後,他決定以普通大學生的身份到一家跨國大企業去應聘“程序錄入員”。麵談後,當即被錄用。
這份工作,對於攻讀到博土的人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但在簡單的工作中,他仍然幹得一絲不苟,十分投入。不久,主管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非一般的程序錄入員可比,不禁感到很奇怪。
在詢問之下,他亮出了自己的碩士學位證書。部門主管大吃一驚,感到讓他幹程序錄入員實在太屈才了,便報告上司提出給他換一份更好的工作。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依然幹得兢兢業業,並擁有了更多與老板接觸的機會。老板發現他時常能提出一些頗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研究生要高明很多。於是,老板想弄清楚他與眾不同的原因,便邀請他單獨談話。
談話之後,他亮出了自己的博士學位證書。因老板對他的水平已經有了清楚全麵的認識,便毫不猶豫地對他委以重任,使他擁有了施展才能的廣闊空間和大好機會。
許多初涉職場的人,對社會了解太少,缺少工作經驗,同時又充滿自信,血氣方剛,把自己看得很高,總想在高起點上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而對從基層幹起不屑一顧。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由於對未來的期望值過高,要求太多,所以更容易遭受挫折,從而喪失了很多寶貴的成長機會。
實際上,敢於從底層幹起才能使自己擁有更多的機會,並能更加充分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更容易使自己快速脫穎而出。
在職場中,沒有“放長線釣大魚”謀略的人是難以立足的。那種對此認識簡單、隻看眼前的人,最易成為權力的受害者。所以說,對於希望在職業生涯中更進一步的人,必須首先學習“近處著手,遠處著眼”的本事,否則隻能是自討苦吃。
李嘉誠從茶樓堂倌幹起,最後創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吳士宏從最普通的員工幹起,最後成為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被譽為中國的“打工皇後”……這些例子充分地說明了近處著手,腳踏實地是出人頭地的一個必備條件。所以初涉職場的年輕人,完全不必顧慮或者害怕自己被埋沒。隻有從基層幹起,才能真正打好人生大廈的地基。
在現代職場上,已經很少有那種從“遠處著眼”,為了公司的發展嘔心瀝血、忘我工作的員工了。越來越多的員工隻會從“近處著眼”,隻關心自己的薪金,隻為解決生計問題。
這看起來似乎是天經地義,我們為公司工作就是為了掙錢,沒有錢我怎麼養家糊口。但從長遠來看,這又是一種目光短淺的做法。我們可以通過工作來不斷地發掘自己的潛能,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與能力,並從中獲取寶貴的經驗,這樣在我們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才會有更多的施展才能的機會。初涉職場的年輕人,應特別注意這一問題。
一個人隻要本著“遠處著眼,近處著手”的態度投入工作,對工作兢兢業業,不計較眼前的利益得失。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並成為職場的佼佼者。
提高警惕:當心辦公室裏的“好心人”
辦公室裏的人際關係錯綜複雜,沒有一雙“慧眼”是不可能很好生存的。因此,隻有擦亮雙眼,提高警惕,仔細觀察,謹慎處事,才會站穩腳跟。
在工作中,有一種人整天麵帶笑容,見人十分客氣,表現得特別友好。暗地裏,卻使出手段造你的謠,拆你的台。這種戴著麵具的“好心人”,往往把笑當成一種工具,一種與人溝通的媒介,故其眼神往往能與說話相配合,以達到其個人目的。這就使人吃了虧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因為許多人壓根兒就不知道這一巴掌正是他心目中的“好心人”打來的。
對這種戴著麵具的“好心人”,一定要特別當心。這類“好心人”的特點是,上班後總是主動和你打招呼,表現出過分的熱情,甚至對你稱兄道弟。為了博取你的歡心,他還會順著你的話兒滔滔不絕地說下去。另外,這種人如果和同事發生了利害衝突,他會不顧一切地去爭取他那一份微小的利益。這時候,他的麵具自然就會脫落,露出真實的麵目。
因此,在工作中,我們看人千萬不能隻注意表象,也不能僅從某事來判斷一個人,以免偽善和假象欺騙我們的眼睛。雖然認清戴著麵具的“好心人”的嘴臉需要一個過程,要在觀察、了解中分析,才能揭開他的虛假麵具,使他的真麵目暴露在眾人麵前。但隻有我們仔細觀察,多方求證,時間長了這種人的真麵目還是不難被識破的。
看清“好心人”的真麵目之後,我們要在心裏增設一道防線,防止他對自己造成傷害。我們要小心提防,千萬不能把他當成好友,而把自己的心事輕意地告之。否則,不但會惹來對方的輕視,還會成為別人的笑柄。同時,你也不能得罪他,如果引起他的反感,他對你的評價就會影響周圍人對你的印象,結果隻能是自討苦吃。
小李和小王同在一家大酒店餐飲部掌廚。小王在公司人緣極好,他不僅手藝高超,且總是笑臉迎人,和同事和諧相處,樂於幫助別人。同事對他的評價很高。
一天晚上,小李有事找經理。到經理室門口時,依稀聽到裏麵有說話聲,他仔細一聽原來是小王正在向經理說同事的不是,很多小事都被小王添油加醋地說,並且還說到自己的壞話,借機抬高他本人。小李不由一陣厭惡。
從此以後,小李對於小王的一舉一動,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厭惡和排斥感,他無論表演得多好,話說得多好聽,小李都不會輕易相信。
辦公室裏的人際關係錯綜複雜,沒有一雙“慧眼”是不可能很好生存的。在強敵如林的競爭者當中,不乏冷若冰霜的自私者、趾高氣揚的傲慢者,但更可怕的是笑裏藏刀的“好心人”,他們往往口蜜腹劍,戴著友善的麵具,贏得上司的信賴和同事的敬重,卻背後幹著損人利己的勾當,他的可怕之處在於讓你找不出誰是使你蒙受不白之冤的幕後黑手,誰讓你置身於不仁不義的兩難境地,分不清誰是敵,誰是友。但隻要你提高警惕,謹慎處事,無論多麼狡滑的“好心人”,終有一天會露出尾巴,現出原形的。
在辦公室叢林中生存的人們應該明白這樣的遊戲規則: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我們被別人的花言巧語、阿諛奉承所蠱惑時,千萬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提高我們對事情的分析識別能力,不是每一個對你橫眉冷對、不溫不火的人都是你的敵人,也並不是所有對你熱情周到、稱兄道弟的人都是你的朋友。
給情緒降溫:產生矛盾時不要硬碰硬
從前,一高一矮兩個人從一座獨木橋的兩端,同時走向橋中間。相遇時,矮個子說:“我急著趕集做買賣,你讓我先行吧。”高個子說:“我外出多日,今日歸心似箭,你就讓我先行吧。”……就這樣,高個子和矮個子站在橋中間你一句我一句爭了半天,推推搡搡,一不小心雙雙墜落河中,被湍急的流水衝得無影無蹤。
這個故事說明,彼此針鋒相對,隻會把關係搞僵,使事態惡化。其實,很多時候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如果高個子讓一步,或矮個子退一步,他們自然就不會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了。
辦公室內發生矛盾在所難免。當矛盾發生,雙方處於尖銳的對立狀態時,得理者最好采取忍讓態度。適當忍讓必定能使對立者的情緒降下溫來。如果雙方互不相讓,你爭我吵,不但不會有什麼結果,而且會使矛盾激化,直接惡化整個工作環境。
有時候,忍讓是你建立自己良好關係,樹立較好形象的絕妙方法。以這種心態處世,對你來說,一點壞處也沒有,相反地,其好處多多。所以說,忍讓一下是必需的。
下麵介紹幾種化解矛盾的方法。
1.折衷法
有的人十分倔強,總是固執己見。他們很容易為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與別人爭論,而且態度蠻橫,火藥味濃厚。這時候,得理者就應當拿出退讓饒人的雅量,進行折衷調和。語氣要溫和,不要說出具有刺激性或含有諷刺意味的話,以免衝突擴大。
2.滅火法
同事間的發火是由於互不理解,缺乏溝通造成的。這個時候得理者千萬不能因對方錯怪自己而大發雷霆,以怒製怒。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先退,把對方的火熄滅,然後設法進行思想溝通,甚至可以向他先行道歉,檢討自己的態度,最後達成諒解和取得共識。這種方法的實質是以大度之心容他人之氣。你大度,他的火不滅也不行。
3.自責法
有的人喜歡無理取鬧,如果你采用以惡製惡、以蠻橫製蠻橫的方式,失敗的必定是自己。麵對這種人,平息的方式是主動站出來,向他承認“錯誤”,承擔責任。以柔克剛,采用自責的方式可以反襯出對方的低劣和無理,使他無法達到目的。
4.中止法
還有一種人喜歡追根究底,死纏軟磨。但是,有些事卻是永遠也搞不清楚的。各說各的詞,各道各的理,你說誰對誰錯呢?麵對無禮取鬧,你必須立即停止對抗,對他說:“也許你講得有道理,容我再想想,好嗎?”你主動退出,他若再抓住不放,就會自覺沒意思了,而且其他同事也會對他進行勸解的。他就沒有理由、沒有辦法糾纏不清了。
矛盾往往是在一時衝動的情況下,做出過激的反應導致的。隻有適時給情緒降溫,不讓心中的怒氣左右自己的感情和行為,才能避免硬碰硬,從而緩和矛盾或化解矛盾。
金錢糾紛:遇到借債問題一定要小心
工作中常有這樣的事,比如你剛進公司不久,就碰到同事前來向你借錢,數額還不小,麵對這種情況,說不定你會深感困惑,不知如何是好。借給別人吧,自己工資也不是很高,顯得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借吧,又怕得罪了他,影響了日後彼此的關係。怎麼辦呢?
你最好很明確地拒絕對方,誠懇地把自己的實際情況講給他聽,隻要他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就應該會理解你。如果你將錢借給他了,而他遲遲不還,那你應該直接開口向他要,因為,他也許已經忘記了。
同樣的原因,你也不要隨便向他人借錢。如果借了,則應該及時還給人家;不然,則有可能在同事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另外,你的同事中可能有的人愛毫無顧忌地把別人的東西拿來就用,隻隨便說一聲,“借我用一下”或“我借了……”,似乎別人理所應當借給他的。還有的一借就不還,並且不經催討就永遠不還。另有一種人更可惡,把借來的東西又轉借給他人,這些都是極不好的習慣。你會覺得他們這種“不拘小節”給你帶來了很多不便和不快。將心比心,反觀自己,一定要注意不要總是隨便借用甚至轉借他人物品。
李平第一天到新單位上班,辦公室的王傑見來了新同事,很興奮,熱情的問長問短。王傑是個棋迷,當得知李平對下棋也有興趣時,正愁沒有對手的他如遇知音,直嚷著相見恨晚。很快,兩人便由棋友發展到摯友,稱兄道弟,無話不談。
一次,李平的一位朋友向李平借筆錢急用,但當時李平手頭拮據。王傑知道後,主動將一筆未到期的存款取出來借給了李平的朋友。
不料,幾天後王傑突生疑慮,提出要還錢。李平的朋友無法立即還錢,李平夾在中間極為尷尬。王傑先是主動熱情,後又出爾反爾,李平後悔自己對王傑了解不深就把他當作知已,兩人就此反目。所以,工作中的人際交往,切忌交淺言深,以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金錢是物質交換的工具,也是個人勞動價值的回報表現方式。金錢對我們每個人都至關重要,所以金錢方麵的矛盾在所難免。有的人往往為了金錢而置同事關係、感情於不顧,和你反目成仇。所以麵對金錢方麵的糾紛一定要小心,千萬別因小失大,把小事變成大問題,同事之間的借債問題,能避免的盡量避免,要委婉回絕,妥善處理。
在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過度的親密,以免物極必反。許多反目成仇的案例會讓我們明白,在辦公室中的人際關係中要做到胸襟寬廣,為人坦蕩,切勿與自私自利者斤斤計較。同時,也應充分了解每位同事的性格和氣質,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掩飾缺陷:避開才能的盲點,發揮自己的長處
力不從心,依然能愉快地工作並取得成績的關鍵,是掌握一些基本技巧來掩飾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長處,然後在工作中逐步學習和成熟,最後把工作做好。
掩飾缺陷是辦公室生存原則中不可或缺的策略之一。隻有駕馭住自己的缺陷,才能做到揚長避短,更有力地發揮自己優秀的一麵,激發潛能,無往而不勝。並且,人的優缺點往往是會互相轉化的,所以要把握好。
人的優缺點會在不同的時空產生變異,優點不再是優點,而缺點卻反而成為優點。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一個人如果能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以及這些優點和缺點在不同時空對你所代表的意義,那麼你就可以向更完美的方向前進。
人的優缺點有的是與生俱來,無法加以改變的;有的則是被後天環境誘發、塑造而成的;有的則與性格無關,純粹是一種外在條件,例如,美與醜。
不論你願不願意,這些優缺點都將跟著你一段時間,甚至跟你一輩子,對你產生影響,並且決定別人對你的態度,成為你在辦公室叢林裏求生存的助力或阻力。
優點對你在辦公室中生存是助力,缺點則是阻力,因此優點多的人,成功得快;缺點多的人,不易成功,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缺點,發揮優點。不過事實也不盡然,有很多優秀的人抑鬱潦倒,也有不少平庸之輩取得了非凡的業績。
如上情況主要是因為每個人優缺點的種類與本質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有些人雖然優點不少,可是卻有致命的缺點,這種缺點會破壞,甚至毀滅其他優點所創造的成果,優秀人才的潦倒大都因為如此;平庸的人缺點雖然多,但若這些缺點不具破壞性,而優點又具有建設性,那麼這種人的成功自可預期。
另外,機遇會影響一個人的轉折。這些轉折有好有壞,至於好壞則看機遇與你的優缺點的關係,換句話說,機遇落在優點處,則有好的轉折;落在缺點處,則有不好的轉折。
優缺點的本質很難加以改變,機遇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一個理性、冷靜的人應該可以做到駕馭自己的優缺點,而不讓優缺點影響自己。
陳東被晉升為某知名企業一家分公司的經理,該公司生產設備陳舊效率低下,陳東的工作內容和目標是提高生產量並使公司轉虧為盈。
陳東無法勝任這項任務,他很有自知之明,立即放棄了思考增加生產量的問題。而從他擅長並熱衷的公司內部組織管理入手。確保領導層和普通職員之間沒有摩擦,確保工作環境舒適,使所有職員置身“快樂的大家庭”裏。
在公司裏,陳東還有一位年輕的副手林奇。林奇的生產組織管理能力很強,且幹勁十足,他使陳東如虎添翼。公司很快複蘇,並賺取了大筆的利潤。
陳東隻要坐享其成即可,他為自己的“成功”自豪,因為他適當地采用了揚長避短的手法,並因而獲得相當的歡愉。
在發現自己無法勝任職責內的全部工作時,需要掌握的技巧是幹脆忽略大部分工作,而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極小的工作上,如果你能勝任工作,你便持續往下進行,如果你無法勝任,你會把工作範圍再縮小一點。
總之,有很多方法我們可以從工作中總結出來,主要看你自己是否善於仔細觀察、分析和思考。我們要善於去發現問題,總結工作經驗,這樣才能避開才能盲點,發揮自己的長處。
能屈能伸:軟硬兼施,適時調整策略
能屈能伸適當地應用軟硬兼施的原則,是辦公室生存的重要策略。通常,“屈”是為了更大的發展,目的是“伸”,隻是條件還沒形成,還沒充分準備好,於是暫時“屈”而已。軟硬兼施也是一樣,在自己的實力還不夠的時候,如果硬碰硬地去麵對,往往吃虧的是自己,甚至一敗塗地永難翻身,所以,該“軟”的時候要“軟”,這也是一種策略,有時可以麻痹對方,贏得時間。重新做好準備,武裝起來,當強勢造成之後,就是“伸”的時候了。
很多人都是欺軟怕硬的,如果你太軟弱,會讓人感覺你好欺侮;而如果你太強硬,又會處處樹敵,增加不必要的麻煩。最好的辦法就是軟硬兼施。先用硬的打擊對方的氣焰,使他認為你不是好欺負的,再用軟的給對方一點麵子,給他有台階下。這樣一來,對方非但不會輕易和你作對,反而會對你敬畏有加。
軟硬兼施究竟是先軟還是先硬,並沒有一定的規則,具體的使用,要根據事件、時間和對象來決定。
美國企業管理專家史蒂文·布朗18歲時到一家房地產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公司要求每一位員工每天必須聯係一處待售的房地產並將其登記在冊。有一天,經理知道布朗當月僅聯係到兩處房地產時說:“我真不理解,我想,我要是雇個傻子,在他背上掛一塊牌子,那個傻子至少也能將兩處房地產的售價帶回來登記。”
麵對這樣的指責,布朗雖然氣憤難平,但他當時仍強壓住怒火,靜靜地離開了辦公室。他奔波了一天,在下班之前趕到經理辦公室,將兩處房地產待售登記表擲到經理辦公桌上。這次經理卻輕描淡寫地說:“你最好明天再聯係兩處。”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增多,史蒂文·布朗逐漸成熟起來。他這才明白,經理用的是“激將法”,對於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來說,激將法很有效。盡管布朗當時恨不得殺了這個可惡的上司,但他還是壓住了暴躁,仍然十分敬重經理。
史蒂文·布朗很明白自己的處境,知道在工作上要能屈能伸:作為業務員時,在為別人工作,所以雖然“恨不得殺了這個可惡的上司”,但仍然“壓住了暴躁”,這是“屈”;這使得他逐步成熟並成為美國企業管理專家,這就是他的“伸”。
在辦公室裏,如果你還隻是一名普通員工,那麼學會“屈”的技巧,“軟”的藝術會對你很有幫助。特別是和上司相處,一定要有被上司訓斥的心理準備。每一個下屬,都會遇到上司對你發脾氣的時候,有的人麵對上司的火氣,勇於承認錯誤,立即改正;有的人則針鋒相對,死不認錯。在這種時候,前者一定會得到上司的諒解,而後者則會把事情辦得越來越糟。
在上司對你發脾氣的時候,如果脾氣發得對,你就必須承認錯誤,並做出改正的承諾,而不是為錯誤進行辯護。上司最希望的是你能知錯認錯,把給工作造成的損失彌補回來。假如他的脾氣發得不當,你可以給他指出並且向他把事情解釋清楚,告知他不應當對著你發脾氣。並且,你這樣與他達成諒解後還可以為他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無論如何你一定要注意,麵對上司的發火,你千萬不可暴躁,一定要壓住暴躁。不要和上司明火執仗地對著幹。否則,你會永遠失去發展的機會,一時衝動會帶來嚴重後果,所以這時候,你就必須學會“屈”和“軟”。
能屈能伸不隻是辦公室的生存原則,也是一種策略。但是,把握“屈”和“伸”的時機很重要,該“屈”的時候“伸”,或該“伸”的時候“屈”都會帶來極為不利的後果。隻有分清形式,掌握伸屈的時機和形勢,才能在辦公室中成為強者。比如,辦公室準備提拔人的時候你卻屈而不伸,就會失去晉升的機會。相反,如果上司和你之間有衝突,你卻伸而不屈,那你就會有被炒魷魚的危險。
自我推銷: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裏
偉大的印象畫派鼻祖畢加索,早年闖蕩巴黎時,默默無聞,異常貧窮。他的畫一張也賣不出去,皆因畫店老板隻寄賣名人的畫,而當時畢加索的名字沒有任何光彩。
當畢加索口袋裏隻剩下15個銀幣時,他決定孤注一擲。他雇傭了幾個大學生,讓他們每天都到畫店轉悠,每人在臨走時都要詢問畫店的老板:“請問,你有畢加索的畫嗎?”“請問,在哪裏能買到畢加索的畫?”“請問,畢加索到巴黎來了嗎?”
不到一個月,巴黎大大小小畫店的老板滿耳朵都灌滿了“畢加索”幾個字,他們多麼渴望見到先聲奪人的畢加索呀!直到這時,畢加索才露麵,他帶著自己的畫出現在如饑似渴的畫店老板麵前,成功地拍賣了自己的作品,一夜成名。
成名以後的畢加索承認自己幹了“不光彩”的事,但是他又強調,這是針對那些畫店老板根深蒂固的淺薄的社會偏見而設計的“小動作”。如果他也按照社會的慣例,耐心地等候巴黎畫界的接納,也許會比另一個印象派大師梵高的命運更慘。梵高是在饑寒交迫中,用子彈結束了他那天才的大腦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