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兵法11(2 / 3)

海外的工作經曆一般能給人帶來價值。雖然國內的企業已經不在視“海歸”為聖人,但他們帶回的先進技術和國際化的管理經驗,的確為他們提升自身價值起到了很大作用。現在很多人出國留學,其中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在海外工作那麼一兩年。

有時你也可以主動提加薪,但在要求公司加薪前,要好好的自我反省一下。要肯定今年你不是由於工作表現不佳才沒有得到加薪的機會。或者想一想你出色地完成了哪些項目,在哪些工作方麵你還能提高,以及你在未來還能為公司做出哪些貢獻。將自己定位成公司的核心員工之一,這樣才可能成為加薪的對象之一。

切記,不要以威脅離開的方式要求公司加薪。在找上司談話之前,要提醒你是在為自己的未來作打算。一般而言,越少說你自己想要什麼和別人沒有什麼,你就越能讓自己接近目標。

如果你的加薪要求被拒絕,你可以嚐試將加薪要求轉化為要求公司給你提供職業發展機會,包括增加培訓,轉換工作崗位等。

當你的職業沒有加薪的餘地時,你要學會自己給自己加薪。

韓冰是一個中學語文老師,雖然早就知道自己的薪水不會很高,可是當她看到同校的英語老師、音樂老師們賺取補課費、家教費的時候,她的“財商”迅速提高,她也準備自己給自己加薪。

似乎沒人要求補習語文。所以韓冰就另辟財路,她主動和廣告公司、公關公司聯係,幫他們撰寫文案;一些在新聞單位工作的同學,也找到她做寫手,這樣她又多了一份稿費收入。後來,韓冰用這筆錢做投資,與別人合開了一家小店,一年下來,收益超過20%。她說這是自己給自己發獎金。

薪水是一個人能力的外部表現形式,而能力則是個人素質的綜合反映。有遠見的人不但能賺到今天的錢,而且能賺到明天的錢。因此,你應該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遠景。

糖衣炮彈:加薪可能是你職業生涯陷入危機的預兆

“你要加薪了!”聽見這個好消息,你一定很振奮:你的工作被上司肯定,你在公司的位置鞏固,你的職業生涯又邁了一步,你的生活質量將得到提高。當你沉浸在滿足之中,有沒有嗅到“危機”正慢慢靠近?加薪,很多人舉雙手歡迎,但是,加薪可能是你職業生涯陷入危機的“糖衣炮彈”,所以遇到下述情形你一定要拒絕。

1.沒有個人晉升空間

經過多年的磨練,你的羽翼終於豐滿,你可以展翅高飛了。身為公司骨幹的你,一定是上司最不願失去的助手。但是,上司又不能繼續提拔你,因為你的重要性,已經對他構成了威脅,所以為了讓你能繼續為公司服務,上司慷慨地給你加薪。

職業顧問認為:沒有職業發展空間,你的職業生涯宛若死水一潭。職業生涯的“發展性”決定了你能否達到職業目標。積累了足夠的職業含金量,但卻沒有空間發揮,你一定會抱怨“英雄無用武之地”,豐厚的薪水買斷了你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想來一定是件不劃算的事。

2.職業生涯出現斷層

當你的上司承諾給你加薪時,不論是對你工作成績的一種獎勵,還是托付給你難度更大的新任務,總而言之,你的上司是對你有所期望的。但如果上司期望你完成的“新任務”,和你以往的工作經曆毫不相通,甚至是一片空白,你就應該考慮,是否要拒絕上司的“利誘”。

職業生涯具有螺旋上升性,最講究“連續”。如果你的職業生涯出現斷層,或者一個發展良好的職業道路突然掉轉行進方向,對於你的職業發展都是一種“倒退”。所以職業規劃首先強調“職業方向定位”,認清個人資源所在,確定職業方向後,才可以製定“職業發展階段”並付諸實施。

礙於“孔方兄”的麵子,你接受了新任務,一定會感到壓力沉重:工作經驗無法發揮,人際關係無法調動,一切從零開始。迷失職業方向,跟著上司走,將使你的職業生涯斷斷續續。

3.其他公司想“挖”走你

你的工作能力已經被其他公司看中,該公司軟、硬件都出色,屬於優質企業。該公司提供給你的職位也非常適合你,不僅能延續你的工作經曆,更給予你足夠的發展空間。因此,你向你的上司表示了跳槽的意願,而你的上司極力挽留你,並承諾“馬上給你加薪”,你猶豫了,放棄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遇到更合適你發展的公司,就像一個好演員站在一個好舞台上。“加薪”是死的,“職業發展”是活的,當職業生涯鑽進了錢眼裏,職業生涯就停滯不前了。如果你還念念不忘上司承諾的“加薪”,猶豫之間職業發展機會就溜走了,也許你的損失會更大。

4.行業處於“衰落”趨勢

行業沒有發展前途,你的公司就沒有發展前途,而你,這個公司的雇員,也就沒有發展前途。所以,即使你的公司正在正常運作,甚至在良好地發展,而你也因工作成績而被提拔加薪,你也應眼光放長遠一些,預見一下公司未來會不會遭受行業被淘汰而波及的厄運。

行業發展趨勢對你的職業生涯有深遠影響。千萬不要被“加薪”而熱昏頭腦,如果你的行業處於“衰落”趨勢,趕緊跳槽才是明哲保身的高招。

擇業困惑:如何抓住跳槽的最佳時機

是繼續留在原來的單位,還是跳槽呢?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如果上司告訴你,你幹得很出色,但是沒辦法使你晉升,那就考慮到另一個部門,或者跳槽到另一家前景比較廣闊的公司。有時候,從長遠利益考慮,離開當前的公司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在今天,即使你是一個忠誠的、工齡很長的老職員,你也沒有工作保障,但是你可以給自己創造機會。如果你厭倦了現在的工作,如果你感覺到公司開始走下坡路,那麼你就應該做新的準備了。

自信開朗的陳小姐最近不知怎的漸漸憂鬱起來。原來4年的醫院係統工作,使原本對事業充滿憧憬的她漸漸失去了對老本行的熱情:渴望接觸新的領域,接受高薪的挑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她發現自己真正需要的與現實狀態相距實在太遠了。然而麵對跳槽,陳小姐又猶豫了:“如果跳槽,我能從事哪一行?公司憑什麼錄用我?”麵對誘惑又難以取舍,陳小姐一籌莫展。

我們不難看出,陳小姐麵臨的職業問題,是大多數白領跳槽前的困惑。對現狀的不滿,對未來的不可知,使得他們在跳槽前猶豫而困頓。對大多數職場人士而言,跳槽時機的把握是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在實際操作中最難的一個環節。其實,把握跳槽時機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

在行業(或企業)被看好或即將走下坡路的時候

因為行業的地位、企業的品牌是職業市場在職場競爭中衡量個人職業含金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換句話說,你所在的企業目前正處於良好的發展趨勢,那麼,你的身價就會高一點;而如果你所在的行業(或企業)在走下坡路,那也就是說,你正在“跌價”。

明確了大環境的變遷之後,我們又該怎樣選取自身職業變遷的時機呢?

發展空間是你選擇或留在一家公司的重要衡量依據。即使行業或企業在攀升,如果不能夠使你個人得到提升,那留在裏麵,也隻是為他人作嫁。而如果你所在的企業已經是快跌入地平線的夕陽,難道你要伴隨它入夜嗎?

2.當你從事某種工作超過3年,已經有強烈厭倦感的時候

社會競爭的激烈,發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使得傳統行業中個人的發展周期已經從5年降到了3年。如果在同一個工作內容上已經重複勞動3年了,那麼隨著時間的增長,你的職業含金量將會逐漸減弱。因為3年時間足以讓你掌握並炒爛你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難道你隻願意做一個有思想的機器人嗎?

對於陳小姐來說,從事醫務工作已經4年,並因為重複的勞動而感到厭倦。當一個人已經沒有激情去對待自己的工作的時候,繼續留下也會成為每天最大的折磨。

3.當你已經接到至少兩份聘請單的時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接到聘請單的多少,就表明你的市場競爭力的大小。一方麵,你可以根據這些單位的水準,來判斷你目前的水準;另一方麵,也可以有一個更好的選擇。

當你經過很多的麵試,而終於有一家公司願意錄用你時,切記詢問一下自己:在這家公司發展有前途嗎?這份工作內容是我最想做的嗎?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肯定,還是不要貿然跳槽。因為,也許更適合你的工作,正在不遠的前方等待著你。

人挪活:該“跳槽”時就“跳槽”

如果在單位你感覺自己不但無用武之地,就連開展正常工作都很困難;或者你覺得“廟”太小,無法學得更多有用的東西,隻會埋沒自己的才華。那麼,就不要再浪費時間和精力,準備“跳槽”吧!

1.處境不妙的征兆

(1)重要工作沒有你的份。也許你一直承擔重要的工作,但現在卻派給別的人去幹,把你晾在一邊。

(2)莫名其妙地被調崗。你的工作一直幹得不錯,上司卻突然調動你的崗位,而且僅以“工作需要”的模糊理由來搪塞你的質詢。

(3)讓別人參與你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並不是為了減輕你的工作負擔,而是有意要讓別人取代你。

(4)犯小錯受重罰。本來可以提醒注意的小過失,你過去的經曆中或者同事都沒因這類過失而受罰,但現在你卻被“認真”地處罰。

(5)該獎勵的事不了了之。按常規該表揚或獎勵的成績,上司卻似乎“忘記”了。

如果出現上述現象,說明上司對你不再信任,也不會重用你,甚至想趕你走。對於一些不是“上司”說了算的國有單位,上司可能在用這些辦法“溫柔”地逼你辭職。

2.主動辭職的技巧

(1)找出“正當理由”說服上司放你走。如果以無用武之地為辭職理由,可能會傷害上司的自尊心,他也許會故意“卡”你。因而一定要找一個讓上司感到確實難以拒絕的“正當理由”,讓他覺得他無法幫你解決困難,隻能放你去尋找更高收入的單位。

(2)目的一定要明確。如果有更好的單位在等著自己,一定要認真評估一下,你棄舊圖新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再比較一下“舊”單位與“新”單位哪個更能滿足你,權衡一下再決定是否要主動辭職。

(3)不要以失敗者的形象辭職。有的人因犯了錯誤而覺得沒有臉麵再在這個單位呆下去,就想趕緊走人了事。這種辦法雖然可以擺脫困境,但對日後的求職或工作有不良影響。人們會說:“這是在某單位無臉混下去了才來我們這裏的。”這等於又給自己製造了一個非常不愉快的工作環境,比在原單位好不到哪裏去。因此,有失敗記錄的人,要硬著頭皮撐持一段時間,等別人漸漸忘了自己的失敗以後,再走不遲。

(4)與上司私交甚好時可采取停薪留職。停薪留職的含義是,經單位批準,在一定時期內停發工資,保留公職。停薪留職後從事其他職業的人需按現行規定或所在單位與本人商定的協議,在停薪留職期間向所在單位按期交納一定數額的保險儲備金。這種方式可給自己留條後路,萬一新單位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好,還可回頭。

(5)情非得己時可以自動離職。這種方式跳槽者應盡量避免。所謂自動離職是指本人固執己見地離開工作崗位而造成自失公職。一般表現為曠工超過規定時限或要求停薪留職及辭職未獲組織同意而擅離職守。其後果被所在單位除名,以後即使被其他單位錄用,工齡則從重被錄用之日計算。因此,在調動工作時,應盡量避免此種方式。

3.“跳槽”求職的技巧

“跳槽”具有某些特殊性,用人單位除與招聘新人員一樣注重各方麵的能力外,還特別重視你在原單位的工作情況、人緣關係,以及你跳槽的原因、目的、希望等。針對這種特殊性,對跳槽求職者來說,就更要注意幾點:

(1)要突出過去的工作成績。過去的工作成績可以反映你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大小。任何單位都希望調一個工作出色、精明能幹的人。

(2)要中肯地說明跳槽動機。在說明跳槽動機時應強調自己在原單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如夫妻兩地分居、小孩上學太遠、專業不對口等等,絕不能讓對方感到你是被原單位踢出來的。

(3)態度誠懇,不卑不亢。切勿顯露饑不擇食的情緒,特別是對工資高、福利好的單位,即使你是衝著錢來的,也要找點諸如“能發揮個人特長”之類的冠冕堂皇的話來。

總之,一定要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樹挪死,人挪活”,把握好時機,該“跳槽”時就“跳槽”。

越跳越糟:頻繁“跳槽”弊端多

朝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方向前進,這是對的,也是應該鼓勵的。但現實問題是跳槽者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去選擇職業目標,隻知道滿足於一時的個人願望頻繁跳槽,這就要警惕了。

頻繁“跳槽”會產生諸多弊端,有時候不僅無法鍛煉自己,還會使自己的境況越來越差,所以欲跳槽者須三思而行,在跳槽前你應注意幾個方麵。

1.善待自己,珍惜工作崗位,作長遠考慮。

2.別總是自我否定,有時頻繁跳槽會使求職越來越難。

3.考慮主觀和客觀因素,千萬別盲目衝動,三思而後行,從實際出發作最後決定。

如果工作條件不錯,就不要老想著跳槽,以免越跳越糟。當然,我們隻是提倡少跳槽,並非強調一律不跳槽。如果跳槽的目的是比較明確的,即不是片麵追求所謂的什麼舒適輕鬆,而是新的單位更能體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那不妨跳槽。人才隻有優化組合,才能人盡其才,最大限度發揮人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從這個角度來看,跳槽有其積極意義,體現了人才的合理流動,分配和使用。

可是,經過多次跳槽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種習慣,工作中一遇到困難就想“跳槽”,人際關係緊張也想“跳槽”,看見好工作(無非是多掙幾個錢)還想“跳槽”,有時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總覺得下一個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問題都可以一“跳”了之,這種感覺使你常常有“跳槽”的衝動,陷入“跳槽”的誤區。

跳槽使你不再勇敢地麵對現實,去積極主動地克服困難,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跳槽理由下回避、退縮,這些理由無非就是專業不對口、上司不重視、命運不濟、懷才不遇、別人不理解你等。於是幻想著跳一個新的單位,這些問題全解決了。

這樣的思想使你喪失了成就事業最寶貴的敬業精神,心浮氣躁,凡事淺嚐輒止,遇難而退,這山望著那山高,空有遠大理想,無心執著追求,好像換一個行業就能馬上出成果一樣,使你在急功近利的所謂拚搏奮鬥中淡忘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淺顯哲理。

頻繁跳槽還會使你角色不固定,流於短期行為。玩新鮮、玩刺激,什麼都想幹,結果什麼都沒幹好。貪多嚼不爛,這樣跳來跳去,究竟花落何處?究竟所求為何?自己也搞不清,結果一事無成。

如果你沒有充分認識到工作的意義和目的,那工作也許是一項沉重的苦差,需要付出腦力和體力的代價。工作不是娛樂,也就不會太有趣,要忍耐難言的孤獨和經受種種挫折。我們做任何工作,時間長了,多多少少都會產生厭煩情緒,俗話說:“幹哪行厭哪行。”

總結上述原因,我們不能把這種情緒擴大化,草率地一跳了之,陷入頻繁跳槽的惡性循環中。何況老是不安心工作,根本談不上創造出什麼工作成果。我們應該轉而尋找工作中的興奮點,培養對本職工作的熱情,盡力把工作搞得有聲有色。

隻有找到工作的意義和目的,也即想到工作除了賺錢這一目的之外,也是為了磨練自己,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更大地發現和體現自己的價值。明確了工作的目的和意義之後,你才能有積極的工作態度,把工作幹得更好。

跳槽須謹慎:避免陷入心理上的誤區

每一個人都在向著理想的目標前進,每個人都想改變現狀,過得更好。於是就一次次不斷地進行新的嚐試,跌倒了再爬起來。這種敢於闖蕩的勇氣是可貴的,敢於拚搏的決心是可取的。可是,在現實中,你必須省視自己,了解身邊的環境和自身的實力。

跳槽現象在今天的職場上已經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它似乎已成為大多數職業生活的必然經曆了。但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職場中,如果盲目衝動,那將像無頭的蒼蠅,很難有好的結果。隻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本職工作崗位上鍛煉自己,充實自己。當你掌握了各種技能,當你感覺自己有實力去麵對新的工作,新的挑戰,而本職工作對你來說已經沒有前途,無法為你提供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環境時,那麼,你不妨考慮新的嚐試。

話雖這樣說,然而麵對跳槽的誘惑與抉擇,仍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人越跳越高,也有人跳得人仰馬翻。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某些跳槽者陷入了心理上的誤區,這就需要在確定跳槽之前三思而後行,確定自己到底為什麼要找新的工作。通常情況下,跳槽的誤區有如下四種。

1.尋找心目中的理想工作

有些人在選擇工作時並非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個人能力等特點,而是緊跟潮流,哪種行業熱門就轉向哪個行業。也有人以薪水收入、福利待遇、進修深造的機會、職位等級等為標準,想盡各種辦法使自己找一個符合此標準的職業。

2.一時衝動,全然不考慮後果

有時候因為一些突發的事件,沒有達到期望的職位,不滿意當前的薪資水平,有的人就因與同事關係相處緊張,與上級發生過爭執,工作中被人誤解、嫉妒等,因而決心要盡快離開現單位,而全然不考慮後果。

3.盲目換工作

一些人存在著由於自我意識強烈與自我認知、社會認知不足的矛盾,在擇業過程中不看現實條件,不顧客觀規律,以個人的主觀感受、主觀意願行事。也有人是耐不住寂寞,受不了挫折,經不起考驗,於是盲目換工作,這樣做到頭來隻能是一事無成。

4.為了避免錯失良機,“果斷”跳槽

有些人在決定是否跳槽時表現出猶豫不決,對是否應該冒險舍棄目前的工作而左右為難。具有這種猶豫心理的人一方麵對未來新的工作很感興趣,另一方麵又害怕放棄原來的工作會帶來損失,他們在利益麵前患得患失、反複權衡,難以從整體出發。知道自己有這種心理的人以前往往有過因猶豫不決而錯失良機的教訓,在這種情況下,他會快刀斬亂麻,“果斷”做出跳槽的決定。

總之,無論是具有上述的哪種心理,都是沒有對各方麵的信息進行全麵細致、主次分明的考慮。要想成功地跳槽,就需要對主觀和客觀兩方麵的條件加以認真地分析和把握,再加上科學果斷的決策方法,才能抓住良機,把握住人生。

好聚好散:臨走別忘說“再見”

跳槽是每個職業人都會遇到的事。雖然很難做到好聚好散,但是隻要用心,仍然可以處理得很完美。一旦下決心,選擇好要跳槽之後,就要有“走人”的風度,別說氣話和進行言語攻擊。

1.好聚好散,跳槽別帶情緒

跳槽是職場中的正常現象。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是雙向選擇的,求職者有充分的自由,合則留,不合則走人。因此,跳槽前應泰然處之,而不應該惱羞成怒,心懷報複。

在你離開工作單位的時候,不要帶著情緒,更不要到處發牢騷,指責別人或公司。應該心存感恩之情,多接觸一些關鍵人物,例如,主管上司、合作的同事、給予你幫助的人,感謝他們曾經給予你的幫助。離職時,能夠妥善處理好人際關係,走得心安理得,體麵漂亮,以後的事業會順利通暢。相反地,若處理不好各方麵的關係,走得天怒人怨,反目成仇,將來的路也許會很難走。

因此,不管你離開的理由是什麼,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處理好人際關係,那些因為另有高就而跳槽的人,更要小心翼翼,以免讓風光的跳槽,變成噩夢的開始。這是因為帶著情緒離開原單位,有的人往往會做出一些傻事。

有的人決定要跳槽後,就開始發泄平時的壓抑,對原領導也不客氣了,說出諸如“誰怕誰?”之類的話;有的人在離開時,隱瞞工作情況,不認真進行工作交接;有的人在離去時往往會煽動同事一起辭職,甚至搞垮公司;有的人離開後,便造謠生事,攻擊原單位的人和事,甚至揭露和曝光原公司秘密,使公司蒙受損失。

2.跳槽也要有風度

在進行工作交接時,要注意保持自己一貫的工作作風,做到善始善終,體麵地離去。尤其是你的新工作仍屬同一個行業或你仍然供職在原來的城市,在跳槽離去時,應注意以下六個方麵。

(1)反思原工作單位對自己的培養。在提出辭職前,不妨先給上司寫一封感謝信,感謝公司幾年來的培養、領導的器重與照顧、同事們的幫助。在感謝詞後,可寫出自己無可奈何的辭職理由。企業領導麵對你的禮貌周到,隻會為失去你而感到遺憾,而忍心說責備的話。

(2)不要空發牢騷,心存怨忿。在你離開工作崗位時,即使有滿腹牢騷,也要心平氣和,客觀考慮和分析問題,不要在任何人的麵前,抱怨自己在公司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預言自己離開公司,上司會發覺公司將損失巨大。雖然你很想吐出長期以來累積的怨氣,但明智之舉是管住你的舌頭,給人們留下良好的印象,對你今後的工作會有益處。你要把情緒封存起來,準備把精力投入新的工作。

(3)保持風度,文明跳槽。離開公司時,隻需要拿走屬於你的私人用品,不要帶走公司的任何資料,不帶走屬於公司的客戶,不做有損公司名譽和利益的事。

(4)善始善終。不要有任何與平時不一樣的地方,要像平常一樣按時上下班,認真地工作。在這段敏感期內,如果你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人們對你的議論,他們會利用心中的不平衡對你實施攻擊,他們會認為你一貫懶散或因工作不稱職,才選擇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