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教孩子嗎全集10(3 / 3)

3.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孩子膽大心細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父母要多給孩子實踐的機會。著名科學家居裏夫人就注意孩子勇敢精神的培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裏夫人把大女兒帶到戰爭前線救護傷員,讓她在艱苦環境中鍛煉。1918年,居裏夫人要兩個女兒留在正遭德軍炮擊的巴黎,並教育他們:在轟炸的時候不要躲到地窖裏去發抖。

父母要大膽地讓孩子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獨立承擔責任。當然,父母給孩子鍛煉膽大心細的機會,也要進行相應的知識教育。知識可以幫助孩子消除恐懼,也可教會孩子如何勇敢。如帶孩子上街時,告訴孩子交通規則和交通安全知識,說明怎樣走危險,怎樣才安全。許多父母還叮囑孩子記住必要的電話號碼,如父母單位的電話,警察局電話,消防電話,醫院電話等。

4.不要恐嚇孩子

孩子怕某物、某種情境,常與父母的恐嚇有關,如父母在黑夜裏嚇唬孩子說房外有“鬼怪”、“壞人”,結果孩子害怕黑暗。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參加夜間活動,鼓勵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鼓勵孩子在課堂上大膽發言。

5.讓孩子自己多思考

讓孩子膽大,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膽大,這就要養成孩子遇到問題多思考的習慣。一方麵,父母要讓孩子思考自己行為的意義。讓孩子知道走夜路是勇敢的表現;體育比賽不怕累是為班上爭榮譽;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是為了學習進步和掌握知識;勇鬥歹徒是為了人民生活的安寧等等。父母要引導孩子把他對行為的正確理解化作道德觀念。一旦養成了道德觀念,孩子的勇敢行為就會更自覺、更自然。另一方麵,父母要讓孩子思考如何實施勇敢行為。孩子知道了如何實施膽大行為,他就有了做出勇敢行為的心理準備。如交給孩子新任務,引導孩子提出完成任務的方案;孩子當了班幹部,讓孩子思考怎樣發揮一個班幹部的作用,如何做好工作。孩子思考得越多,他就越有膽量,行動就越果斷,辦事也就越細致周到。

6.教孩子適應環境

約翰夫婦假日裏帶著孩子到山區旅遊。每當經過山澗時,就叫孩子觀察水勢,尋找水流較淺或較緩的涉水點,然後由父母決定是否可行。如果選擇不當,就講明道理,並教孩子怎樣識別水深及流速。上山時,他們從不乘坐纜車,而由孩子選擇登山路線,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讓孩子判斷有無危險,決定是否攀登,並問孩子怎樣保證安全。經過多次跋山涉水的實踐,孩子自然那不怕山高水急,不但敢冒險了,而且也變得細心了。

懲罰孩子有學問

父母箴言

很多時候,懲罰孩子是有必要的,但懲罰要講究方式方法。慎重而巧妙地運用懲罰的藝術,既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在批評孩子時又要發現孩子的潛力和優點,這樣的懲罰才是最有效的。

英國的皮特丹博物館收藏了兩幅畫----一幅是人的骨髓圖,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環圖。能夠擺在這家博物館裏的畫,人們都以為是什麼大畫家的作品,其實不然。兩幅畫都是一個小學生的作品。這個小學生對什麼都好奇,有一天他看見校長有一隻很漂亮的小狗,於是偷偷地打死了這隻小狗,目的隻是想看一下小狗的心髒是什麼樣子。校長發現自己心愛的小狗被小學生打死了,非常傷心,也非常惱火,想要懲罰打狗者。怎樣懲罰他呢?校長了解到他打死狗的原因後,做出了這樣的懲罰決定:要他畫兩幅畫,一幅是人的骨髓圖,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環圖,這就是後來皮特丹博物館收藏了兩幅畫。事後這名小學生發憤研究解剖學,終於成為著名的解剖學家。校長的懲罰舉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都有受家長懲罰的時候,如何使孩子在懲罰中進步、提高,不致因懲罰而使孩子心頭積聚孤僻怨恨情緒,進而造成父子雙方對立,這其中很有些學問。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懲罰的方式多種多樣,打罵隻是其中的一種,是懲罰的極端性行為。錯用、濫用懲罰以致不負責任地對孩子的肉體和心靈施暴,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就會使懲罰失效,導致最終“管不住孩子”。而適當、適時的科學的懲罰卻能對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錯誤,從而收到以罰助教、以罰代教的效果。

所以說,懲罰是一門家教藝術,懲罰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關鍵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當。

1.要考慮孩子的動機

懲罰前要考慮孩子的動機,不能光看結果,孩子常“好心”辦“壞事”,因此,父母在懲罰孩子時,一定要考慮孩子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不良行為的,不分青紅皂白進行懲罰極有可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幹”,自己倒水喝,水倒多了溢了出來。這時父母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嚐試自己做事了。如果父母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水可以少倒一些,倒大半杯!”孩子的心情就放鬆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幹其它家務。因此隻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2.懲罰要及時

父母應盡可能在孩子發生不良行為時就加以懲罰,因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係是緊密相連的,如果事情過去幾天或幾周再進行懲罰,孩子會搞不清為什麼受罰,即使知道也不會有強烈感受。

3.懲罰要明理

懲罰孩子的目的在於矯正、減少其不良行為,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對孩子進行懲罰的同時,要講明道理,讓孩子知道自己具體錯在哪裏,對事不對人。認識上清楚了,行為上也易改正,讓孩子體會到自己是某件具體的事或行為不好,但仍是好孩子。

4.懲罰要與積極的幫助建議相結合

懲罰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改正錯誤,因此懲罰後,父母要對孩子今後的行為提出積極的建議、幫助。例如,在告訴孩子“不要在牆上亂塗亂抹”的同時,要告訴他“你可以在紙上畫”。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在牆上掛塊小黑板或白板供孩子塗抹。

國外有本名為《父親手冊》的書中列出了7條懲罰的準則,對我們很有借鑒意義。

★犯錯就要處罰。如果孩子生氣時把一片玻璃打碎,雖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這是他的過鍺。他雖然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他仍要負賠償之責。

★要把你的要求對孩子講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業才準看電視,你就要對他講得清清楚楚,讓他記在心上。如果你發現孩子不做功課而先看電視,你就罰他幾天之內不準看電視。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懲罰,不可不教而罰。

★在懲罰之前,先對孩子警告。一兩次警告就會讓孩子警惕,他必須改正自己的行為,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懲罰的開始與結果要明確,不要讓家中一整天都充滿了怨憤氣息。懲罰完畢,一切便算過去。

★犯錯之後,立即懲罰。媽媽常對孩子叫的那句“爸爸回家後就有你瞧的啦!”的口頭禪,並不適合實際情形。尤其是對孩子來說,這就更壞。因為小孩子沒什麼時間觀念,等到他被懲罰時,他早忘了大人懲罰的原因了大一點的孩子如犯了重大錯誤也需要立刻處罰。母親如果能立刻把父親叫回家來,父親當場懲罰要比等他下班回家來再懲罰有效。

★在懲罰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釋一遍懲罰的原因,否則孩子不懂他為什麼受罰。

★要言出必行。假如你警告過孩子當他犯某一種過錯時要懲罰他,那麼在他犯錯後你就一定要實行你懲罰的諾言。假如你不處罰,你以後便難於下達命令,你的懲罰也失去了作用。

讓孩子運動起來

父母箴言

運動鍛煉能夠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增強體質,充分顯示出兒童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真活潑的精神狀態。不僅如此,運動鍛煉還積極地促進著孩子的智力提升、自我意識和心理健康。所以,作為父母,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運動起來。

有位家長說:“我的孩子是個男孩,但不愛運動,甚至不愛出門。每次建議他出門玩兒,他卻總賴在媽媽身上。以至於每當我看到別的孩子在公園、幼兒園的玩具上興高采烈地玩時,就很羨慕。鼓勵他也去時,他轉了一圈就回來了,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似的。”

細心的人可以發現,現在在戶外跳皮筋、踢毽子的孩子越來越少了。人都說“生命在於運動”,可麵對電視、電腦、漫畫書的誘惑,孩子們卻運動得越來越少了。有的孩子上學後出現學習障礙,有的則檢測出患有感覺統合失調,主要原因就是早期童年生活缺乏足夠的運動和鍛煉導致的。可以說,運動鍛煉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價值是其他任何方麵的教育都不可代替的。

父母要從孩童特有的心理出發,增添運動本身的趣味性和新異性,同時“引誘”孩子發自內心地熱愛運動,讓孩子在運動中真正享受到快樂,從而自覺自願地快樂地運動起來。

1.合理安排運動量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身體素質現狀,選擇合適的運動量,如果運動量太小,身體鍛煉的效果不大;而運動量過大,則身體健康也會受到不良影響。開始運動的時候,可以運動量小一些,慢慢把握孩子的體能特點,日後逐漸延長。

2.巧妙增加活動量

對於某些功課太緊或性格過於文靜內向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改變一些日常生活習慣,巧妙地影響和引導孩子。比如讓孩子步行或騎車上學;周末帶領全家出去登山,去公園踏青;孩子們晚上做功課時,適當“中途休息”,帶孩子到樓下散散步,這樣不僅起到了運動的目的,還可以換換腦子,提高學習效率;在孩子們看世界杯或其他體育比賽時,鼓勵他們到操場上去親自嚐試一下。一旦孩子們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和益處,就自然會養成運動的習慣。

3.要遵守幼兒體能發展的順序

父母應多抽出些時間,每天和孩子一起到戶外做各種運動,雙休日帶孩子上公園或郊遊、爬山,進行耐力和有氧鍛煉,是再容易不過的樂事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論何種鍛煉活動都要遵守幼兒體能發展的順序。一般來說,兒童動作功能發展的順序分為:姿勢擺位(主要發展時期0-2歲)、粗大動作(主要發展時期2-4歲)、精細動作(主要發展時期4-8歲)、技巧技能(主要發展時期5歲以後)。每一階段的發展都在為下一階段打基礎,隻有基礎紮實了,身體素質才能循序漸進得到提高。所以,父母對幼兒體能訓練的重點應放在基礎姿勢和粗動作的發展上,注重量而不要追求質,即保證運動的時間和適當的強度,不必要求多高的技能和技巧,達到提高體能及整體的身體素質就行了。

4.運動鍛煉遊戲化

不要把運動鍛煉當成單調的技能訓練,像運動員那樣枯燥、嚴肅,這樣根本調動不了孩子的積極性。運動鍛煉遊戲化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他才會跟父母積極配合,這一點對幼兒很重要。為此,父母要常常編造一些情境和故事,孩子才能放鬆地在遊戲中得到鍛煉。例如跑步,事先在路對麵放點玩具,然後父母可以編故事:“你願意當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嗎?在路的那頭有好多大蘿卜,咱們一起比賽摘蘿卜,看誰先摘到大蘿卜。跑嘍——”邊說“小白兔”、“大蘿卜”邊跟孩子一起跑,跑到對麵再轉回來,孩子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再玩其他運動遊戲。

下麵是向家長推薦的兩個遊戲。

★“學做快樂的小動物”——低幼的寶寶體能及動作協調能力較差,可以讓他模仿鴨子走、兔子跳、鳥兒飛、猴子爬等各種動物的活動,幼兒非常喜歡小動物,模仿起來興趣很高,既鍛煉了四肢的協調、靈敏及柔韌性,又增加了運動量。

★“踩石頭過河”——用粉筆在地上畫兩條線當“河”,再畫一些圓圈當“石頭”,家長和寶寶一前一後踩著“石頭”過河,誰掉進“河”裏誰就輸了。當孩子玩得已經很熟練後,可去掉一些“石頭”增加距離。這樣可以鍛煉孩子身體的平衡性能力,增強跨步的肌力。

5.借助玩具器械運動

借助玩具器械運動的種類很繁多,比如小皮球、小足球、跳繩、皮筋、啞鈴、呼啦圈、小三輪車等。這些可鍛煉孩子身體四肢的大肌肉動作,在進行走、跑、跳、踢、蹬、投、拋、拍擊、推拉、爬行等各種運動中發展體能及動作的協調性。另外,手搖鈴、積木、動物玩具、木偶玩具、珠類玩具、畫筆等,可鍛煉孩子的小肌肉動作能力,發展孩子的精細動作和大腦的智力。

6.多做戶外運動

當孩子五六歲時,父母可帶他們到公園或運動場去蕩秋千、劃船溜冰、遊泳。通過這些相對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鍛煉全身機能,使肌肉係統緊張度增加,肌纖維增粗,耐力和活動力增強;讓呼吸加快加深,增加肺活量,促進呼吸肌發達;使血液循環加速,心髒收縮力加強,改善心血管功能;也讓神經係統反應靈活、迅速並且使身體新陳代謝活躍,改善消化功能。孩子的任何身體活動都是肌肉在神經係統指導下運動,從而牽動骨骼實現的。因此,多做戶外運動可以使幼兒身體各個部分得到鍛煉,提高全身機能的整體素質。

7.注意安全問題

父母帶孩子進行體能活動時,必須注意安全第一。孩子對於自我肢體的認識尚未成熟,運動起來不知深淺,容易出意外。父母進行每項活動時,一定要認真設計正確姿勢及方法,保證動作的安全性,避免錯誤的運動方式誤傷了肢體。比如,活動的場地是否安全,活動用具(球、跳繩等)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運動器械是否適合幼兒使用(健康路徑及兒童遊樂場內的器械),還有父母應在一旁采取哪些保護措施,等等,都在應該重點關注之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