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教孩子嗎全集11(3 / 3)

此外,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亂發脾氣,父母還要一定要以身作則――自己不亂發脾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製不良情緒的爆發。

孩子哭鬧時該怎麼辦

父母箴言

多數孩子有哭鬧的習慣,主要是由於孩子本身的性情和父母的嬌慣造成的。對於孩子的哭鬧行為,父母不要心煩意亂,應該視具體情況,理智而巧妙地處理,以便改正孩子這一不良習慣。

讓明明的父母最頭痛的事,就是明明動不動就哭鬧。什麼事都要聽他的,而且還要立刻得到滿足,否則就會哭鬧一場。尤其是有時家裏來了客人,明明不聽話,真讓爸爸媽媽惱火。一次,爸爸的幾位老同學到家裏聚會,事先媽媽已經和他講好要懂事,不要哭鬧,可是大家正談得高興時,明明一定要爸爸帶他去外麵玩,爸爸又好好給他講,他還是不聽,於是便哭鬧不休,滿地打滾,令明明爸爸感到尷尬。

其實,孩子愛哭鬧,除了孩子自身地性情外,主要是父母或別人嬌慣出來的,是他們愛得不恰當的結果。哭鬧往往是最容易引起家長愛憐的,於是由此而遷就孩子,但往往就是這一次、兩次的遷就,養成了孩子愛哭鬧的毛病。開始也許是孩子生病的時候或在他很小不懂事時要什麼東西,他一哭鬧,爸爸媽媽馬上就乖乖地滿足了他。以後每次他哭鬧都奏效,於是這種壞毛病就養成了。

1.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怎麼辦

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是家庭中最常見而又令爸爸媽媽最感束手無策的事情。孩子哭鬧常常是因某些欲望得不到滿足而提出“抗議”,或者“逼近”父母“讓步”。那麼,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怎麼辦?

(1)冷處理

不強迫孩子馬上停止哭鬧,而是靜靜地坐在一邊,或者幹脆去幹別的事,等待孩子“冷靜”下來,再跟他講道理,使他認識錯誤,感到大哭大鬧“要挾”不了父母,隻有合理的要求,爸爸媽媽才會給予滿足。如果屬於爸爸媽媽的錯誤引起孩子哭鬧,則應勇於改正。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越是孩子感興趣的事,越能更快地把孩子從哭鬧中引開,如讓孩子玩喜愛的玩具,或打開電視,讓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等。

值得注意的是,下列做法切不可當作製止孩子哭鬧的有效辦法。

(1)用物品或許願方式哄騙

哄騙也許一時有效,但時間長了就會失靈。長此下去孩子會懂得哭鬧發脾氣的作用,父母會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

(2)恐嚇和打罵。

恐嚇與打罵也許會奏效一時,但易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變得固執,無法管束,或者產生懼怕和自卑,形成懦弱的性格。

(3)遷就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遷就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什麼事都按孩子的要求去做。孩子開始哭鬧時,父母生氣,隨著孩子哭鬧時間的推移就心疼起來,認為孩子還小,就給以遷就,滿足其不合理的要求,養成孩子以哭鬧要挾達到滿足個人欲望的不良性格。父母這種溺愛孩子的辦法千萬不可取。

(4)當著孩子的麵批評其他成人

有的父母為討得孩子的歡心,當著孩子的麵批評其他成人,企圖以此來製止孩子的哭鬧要挾。這種方法也不可取,因為這樣做會助長孩子將錯誤轉嫁給他人的心理,削弱成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或使孩子哭鬧得更凶,並為以後教育孩子帶來很大的被動影響。

2.孩子在客人麵前哭鬧怎麼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客人來家中作客,偏偏這時孩子大哭大叫,成人急於製止又束手無策。孩子的這種做法也會使客人感到難堪,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可采用以下幾種辦法。

(1)暗示法

父母可用嚴厲、不滿的目光注視孩子,讓他感到你是在責備他的行為;也可用輕柔的語言對他說:“客人來了,你這樣大哭大叫多不好呀!這樣做是對客人不禮貌的表現,客人也不會喜歡的。有什麼不高興的事,等客人走了以後再處理,是好孩子一定會聽話的。”

(2)冷處理

有些任性的孩子光靠父母的勸說是沒用的,有時甚至會愈鬧愈烈。這時我們不妨請其他人將孩子帶走,或者讓孩子到另一個房間去,讓他安靜地想一想,父母暫時可以不去理會他。

(3)事後加強教育

等客人走了,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後,父母切莫忘了教育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哭鬧的原因,幫他解開心裏的疙瘩,教育他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並指出當著客人大哭大叫是極不禮貌的。

另外,在處理這個問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切忌打罵孩子

孩子當著客人的麵大哭大叫時,父母的責任是疏導而不是壓製,不能見孩子發火了,自己反而比孩子的火氣還大。動輒打罵孩子,不僅會使客人難堪,也顯出了自己教育無能。

(2)不要阻止孩子幹某件事

有些父母在家中來客時,便讓孩子停止他正在進行的非常喜愛的活動,孩子的心理沒有得到滿足,易出現哭鬧現象。父母應盡量避免阻止孩子的遊戲,可以讓他到另外的房間去玩。

(3)注意觀察孩子

孩子不明原因的長時間哭叫,父母應看看他是否生病了。如果疲勞引起的哭叫,父母可對他說些安慰的話,並讓他休息一會兒。

(4)平時加強教育

孩子的文明禮貌行為是與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密不可分的。所以,父母應利用孩子每一次的表現適時地進行教育,讓孩子懂得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才是正確的。

3.外出作客時孩子哭鬧怎麼辦

帶孩子外出作客,孩子有時鬧著要回家,有時卻鬧著不願回家,這是我們身邊時常發生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你的孩子如此不聽話呢?當孩子不願聽從你時,又該怎麼辦呢?這裏向你介紹幾種不同的情況及應急措施,僅供參考。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要回家(或不願回家)的念頭呢?

(1)孩子受情緒影響

如當孩子正與主人家的孩子玩在興頭上,或被主人家的某樣物品所吸引時,孩子很難抑製自己的行為而服從於父母,因此表現得戀戀不舍。再比如當孩子與主人家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產生矛盾,孩子覺得受了委屈,這時他便可能鬧著要回家。還有一種情況是,到了主人家,大人們隻顧自己交談,而把孩子冷落一邊,使他感到孤獨、寂寞,此時,孩子也可能鬧著要回家。

(2)是孩子的性格所致

如果孩子性格較為內向,當他麵臨一種新的陌生環境,見到不熟悉的人時,難免會害羞、行為拘謹,因而很難較快地適應新環境,所以在主人家沒呆一會兒便鬧著要回家。

(3)由於其他一些原因造成的

如孩子身體不適鬧著要回家。相反的情況是由於孩子比較喜歡那家主人,而又長時間沒見到主人了,因此,到了主人家較依戀主人,當父母要其回家時,孩子不願聽從。

了解了孩子產生要回家(或不願回家)的原因,我們方可對症下藥。

(1)當孩子玩在興頭上時

當孩子玩在興頭上時,不要驟然命令孩子停止,可以事先對孩子有所提醒,讓孩子有準備地接受意見。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再玩一會兒,我們就準備回家了。”也可以因勢利導,淡化孩子的興致或轉移其注意,用遊戲的口吻,幫助孩子結束遊戲。比如“小鴨子玩累了,要睡覺了,寶寶也該回家休息了。”

(2)不要忽略孩子

父母不要隻顧自己與主人交談而忽略孩子,可以幫助孩子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使孩子投入到活動中而忘記剛呆一會兒就鬧著要回家的念頭。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父母要及時地進行疏導,幫助孩子消除誤會,以免產生不愉快的情緒。

(3)對孩子進行撫慰鼓勵

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的撫慰鼓勵尤為重要。首先,要培養孩子在新的環境裏開頭幾分鍾的某種特定的應變能力,教給孩子一些具體的處理方法。比如可以讓孩子邀請主人家的孩子一同遊戲,或者看喜歡看的電視節目等,幫助孩子消除羞怯感。其次,平日裏,父母應給予孩子與別人交往接觸的機會,以增強其適應能力。

(4)給孩子講一些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常用一些較為形象、淺顯的語言給孩子講一些道理,使孩子懂得做客的規矩,知道到了主人家立刻就走,是不禮貌的行為。如果自己不喜歡,也要學會必要的克製與忍耐。父母不可溺愛縱容孩子,要采用適當的態度和方法,幫助孩子懂得服從與合作,以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5)當孩子身體不適時

當孩子身體不適時,建議父母不要帶孩子外出作客。如果在作客時孩子身體不適則要縮短做客時間。要是孩子長時間沒見到他喜歡的那位主人,可以讓孩子多呆一兒,以滿足其感情上的需要。

孩子賴床怎麼辦

父母箴言

一些家長用最老的辦法解決孩子賴床的問題: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午飯後讓孩子休息,自己不休息,而是等到時間了叫孩子起床。其實這種方法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且孩子會養成一種依賴心理, 做父母的往往還要落下埋怨。

看到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每個父母臉上都會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可是如果孩子賴床不起,上學就要遲到了,相信沒有一個家長會笑得出來。

導致孩子賴床的主要原因有三點:睡眠不足、午睡過久、惡夢幹擾。

晚上太晚睡,會造成睡眠的時數不足。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而且隻要就寢時間一到,父母即使還有事要忙,也應該先停下手邊的工作,在床邊陪著孩子,趁著入睡前的空檔和孩子聊聊天、說說床邊故事,一方麵可以增進親子互動的機會,一方麵可以放鬆孩子睡前的情緒。

如果孩子的午睡時間太久,或是睡午覺的時間太接近傍晚,都會讓孩子在晚間精力旺盛,到了就寢時間還睡不著,於是間接造成晚睡、睡不飽的狀況。孩子睡午覺的時間不宜過長,也不要在接近傍晚的時候才讓孩子睡午覺。以幼兒園來說,午休時間通常是l點到2點左右,如果讓孩子在下午睡得太久或太晚午睡,孩子很容易在晚上變成精力旺盛的小魔鬼,等他筋疲力盡入睡後,隔天早上勢必又得花一番功夫才能把他挖起來,所以家長們別以為孩子午覺睡得越久越好。

孩子難免都會做惡夢,除了單純做惡夢,有很大原因是擔心害怕、心理壓力或身體不適造成的。孩子做惡夢最常見的原因有“怕黑”跟“怕魔鬼”幾種。“怕黑”是出自於人類對未知的恐懼,如果孩子因為怕黑而不敢睡覺,甚至還因此做惡夢,不妨在孩子的房裏添置一盞小夜燈。市麵上販售的夜燈都有許多可愛的造型,如果情況允許,讓孩子挑一個他喜歡的卡通造型夜燈,在睡覺時有可愛的夜燈散發著微弱光芒陪伴他,會讓孩子感到安心不少。此外,家長也可以在就寢前熄燈時,和孩子玩光影遊戲。讓孩子知道原來“暗暗的時候”,透過光線和手勢的變化,影子可以的遊戲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怕黑的心理。

為了改善孩子賴床的習慣,不但孩子必須做改變,家長的心態和處理方式也要有所應對。當孩子有賴床習慣時,以下建議可供家長參考。

1.讓孩子決定作息時間

和孩子討論就寢、起床時間,也問問孩子喜歡父母用什麼方式叫他起床。讓孩子自己決定作息時間,可以讓孩子知道該對自己的承諾負責。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叫他起床,可以降低此的不愉快。

2.給孩子買一個小鬧鍾

給孩子買一個小鬧鍾,讓孩子按自己的時間起床,這樣孩子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使時間控製到合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經驗,但最好不要強製性,要引導孩子分析什麼樣的時間更合理。作為家長可以把自己起床的時間交由孩子來製定,孩子們會有一些掌握大權的勁頭,他們會很有積極性,作為家長可以創造這樣的機會給孩子們,既省了自己的精力又鍛煉了孩子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3.營造起床氣氛

叫孩子起床的時候,隨手播放一些輕鬆的音樂,或者放些孩子喜歡聽的故事CD,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中醒宋,緩解被吵醒的不快。

4.睡前準備就緒

睡前要求孩子整理自己的書包,把明天該帶的東西都準備好。如果天氣寒冷,可以先把隔天要穿的內衣當成睡衣穿,起床後隻要幫孩子套上毛衣、外套即可。這麼做不但可以避免孩子在穿脫之間受涼,也可以減少起床後的準備時間。

5.理清優先順序

家長起床後,先把自己的問題都處理好,再叫孩子起床。這樣家長就不用一邊急著處理孩子上學前的準備,一邊還要忙著整理自己上班前的瑣事。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隻要家長一急躁,親子之間很容易會產生摩擦。所以先準備好自己的事,或是以孩子為優先,都可以減少時間。

6.提早起床發泄

如果孩子有嚴重的表現——隻要一被吵醒就會大哭大鬧,而別方法都不管用時,家長隻好提早叫孩子起床,先讓他發泄一頓再說。在他哭鬧的時候,家長不用去責罵他,試著讓他一個人宣泄情緒,等他鬧夠了,先安撫他,再去做出門前的準備工作。

7.采用獎懲的手段。

如果孩子能在一星期或一段時間按時起床,家長就可以給孩子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這樣孩子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做好這件事。而如果孩子不能按時起床,或起床時哭鬧,家長可以事先和學校的老師講好,雙方配合。家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或者幹脆請假晚上班,故意讓孩子遲到,遲到後老師就可以配合家長給孩子一點小小的懲罰,讓孩子為此付出一點兒代價,這樣就會促使他去好好表現。

8.給孩子放鬆的空間並養成原則觀念

平常,無論孩子怎樣哭鬧,該起床時必須起床,並且要告訴孩子,現在我們必須起床了,否則上班就遲到了。但到了星期天,你就可以陪著孩子睡個懶覺,並且要告訴他,因為今天是星期天,所以我們可以不起床。時間一常,孩子就知道,原來隻有星期天,才可以睡懶覺,而其他時間必須按時起床。

如何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父母箴言

孩子有不良習慣,父母們絕不能坐視不理。趁孩子年齡小,一些行為習慣還未最終養成,父母應想法盡快糾正,一旦習慣成自然,那麼糾正難度就更大了。

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令人頭疼的壞習慣,比如摳鼻子、不洗手就吃東西等。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於孩子已形成的不良習慣,又該如何糾正呢?

1.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良習慣

批評、教訓並不是糾正孩子壞毛病的唯一方法,有時候父母一味地批評,而不給孩子舉例講明為什麼,孩子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不願聽從父母的教導,反而會強化自身的壞習慣。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不妨通過給孩子講故事、念兒歌等寓意形式,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比如,孩子喜歡挖鼻孔,成人可以講“獵八戒的鼻孔是怎樣來的”,讓孩子通過這個誇張的故事,明白挖鼻孔所帶來的危害,從而激發他改正的願望。

2.表現寬容的態度

也許有些壞習慣孩子自己也不喜歡,但他又無法控製自己不去做已經習慣的事。所以,父母應對孩子抱以寬容的態度,要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問題。鼓勵永遠比批評有效,哪怕孩子隻有一點點的進步,也不要吝嗇你的表揚。最好不要拿他與同齡的孩子相比,重要的是孩子過去的表現和他現在的行動。偶爾的退步也不要表現出失望,相信孩子能戰勝壞毛病。即使是“屢教屢犯”,父母也不要感到孩子不可教化,因為這種態度會傷害孩子的動機。也不要在心理上給孩子壓力。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能感覺到環境或別人給他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壓力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行為並改正,所以要盡量為孩子減輕心理負擔。

3.善於抓住時機

很多小孩子的壞習慣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一般情況下,父母可以在孩子壞習慣出現後立即進行糾正。例如發現孩子不洗手就吃東西時,要及時給孩子講明“病從口入”的道理,並督促他洗手。對於孩子的進步,你也要及時地表揚他。

4.循序漸進效果好

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孩子的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因此糾正孩子現有壞習慣,父母的要求不能太高,要切合實際,也要有耐心。不要指望孩子在短期內把壞習慣完全糾正過來,隻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就可以了。在一些情況下,以前的壞習慣可能又會在孩子身上反複出現,其實這也是正常的,父母不必操之過急。

5.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適當增加刺激,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不良習慣往往是無意識的行為,所以父母常發現孩子“屢教不改”。這時,父母可以根據孩子好問、好動的特點,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出現孩子吮手指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引導孩子觀察某一種物體,或參加某一遊戲活動,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改正不良習慣。

7.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有些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是在父母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形成的,如往陽台下扔東西、起床後不疊被、飯前不洗手等。當父母要求孩子改正時,孩子往往以成人也是這樣為理由。這時,父母應該檢點、反省自己的錯誤行為,並及時改正,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讓孩子在無聲的教育中改正不良習慣。

8.適當采用“懲罰”的手段

當然,必要的時候,如果孩子知錯再犯,父母可以適當采用“懲罰”的手段,如用嚴厲的眼神,或拒絕孩子的要求,或采用冷淡他的方法,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並且知道如何去改正。

最後,舉兩個具體改正孩子不良習慣的例子,以供參考。

★如果孩子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時不捂嘴怎麼辦

感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比如肺炎和腦膜炎,都是因為噴出的唾液顆粒中含有病毒,從而傳播開來的。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時自己就能夠做到咳嗽和打噴嚏的時候捂著嘴,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如果看見爸爸媽媽總是捂著嘴和鼻子,那麼,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會效仿著這麼做了。如果孩子是直接用手捂嘴,還要督促他把手洗幹淨。為了避免病毒的傳播,告訴孩子盡量不用手去捂著嘴,可以用麵巾紙或手絹。如果馬上就要打噴嚏了,可手頭上沒有這些東西,彎曲胳膊捂著鼻子和嘴也行。

★經常忘記洗手怎麼辦

經常不洗手的孩子,會增加感染疾病的機會,如蟯蟲病、痢疾和甲型肝炎等。父母需要經常耐心地給孩子提個醒,告訴他飯前要洗手,戶外活動後回家先洗手,最重要的是便後要洗手。口頭提醒之外,還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圖片,作為視覺提醒,比如讓孩子把雙手按在紙上,然後描出手的形狀,周圍再畫一些小小的肥皂泡,然後把這幅畫貼在洗手池周圍最醒目的地方。

在生活中,父母要做有心人,可以嚐試著在家中的床頭、電視機、飯桌等明顯的地方貼些簡單明了、富有情趣的圖畫,使孩子時時得到提醒。糾正孩子不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及家庭各成員的配合,孩子的良好習慣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