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教孩子嗎全集12(2 / 3)

★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隻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不要欺騙和恐嚇孩子:欺騙和恐嚇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

★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多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不要在小夥伴麵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讚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

★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孩子有逆反心理怎麼辦

父母箴言

隨著孩子的年齡的成長,會慢慢出現一些抵觸情緒,如對父母的語言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對乃至反抗等。這種情緒任其發展就會養成習慣,形成逆反心理,製約孩子的人格發展,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鵬鵬的頭發太長,媽媽要求他立即去理發,並告訴他男孩子留長發不雅觀。鵬鵬卻反駁:“很多男孩子都這樣嘛!”每個家長都曾有過類似的境遇。

反抗是孩子精神成熟的重要標誌。從根本上講,孩子自立、有主見就意味著要脫離父母並且開始具有與父母相異的自己的想法。當然,其中有些想法可能會與父母近似。然而,即使這樣,他們也不會囫圇吞棗地聽信父母,而是將其納入自己的思維框架中進行選擇,接受自己認為可以接受的部分。

孩子進入反抗期以後,動不動就會頂撞父母,以至於有些家長感到納悶:“為什麼事事都要對著幹呢?”當家長提醒他時,他反而振振有辭:“媽媽您不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嗎?為什麼隻說我?”反倒指責起自己的父母來了。即使再有耐心的家長,聽到這些話,也會勃然大怒。

在父母看來,一直對自己言聽計從、老老實實的孩子,忽然間變得判若兩人,事事都要與自己對著幹,有時不免就會大動肝火。以前隻要批評幾句,孩子就會默默接受。可現在就不同了,你越是極力想控製他,他越是反抗。但是,永遠隻能按父母的指令行事的孩子,同樣也會令人擔憂。如果一直不想讓孩子獨立,那麼最終隻能害了自己的孩子。不服從父母、甚至與父母發生爭執頂撞,都是伴隨著孩子的獨立性增強而自然發生的現象。

一般說來,正常兒童中有60-80%的孩子不能按父母的要求去行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孩子總是歪著頭與父母對立,這說明孩子的行為發生了問題,再不加緊矯正,會埋下嚴重的隱患。

孩子在家裏出現逆反心理,常常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法不適當造成的。心理學家認為:隻要父母指導得法,孩子的反抗情緒會逐漸減弱或消失。下麵是專家們的一些有益的建議,父母們不妨試試。

1.先減輕孩子的精神壓力

減輕了孩子的精神壓力,孩子心裏自然就有了聽取責備的準備,然後對孩子說:“無論如何你讓我說兩句話。”父母一開始就創造出讓孩子聽的氣氛,這樣即使稍有些刺激的勸告,孩子也能聽得進去。此外,父母還可以以期待和信賴的口氣對孩子說:“你一定能行。”避免用易於刺激孩子的話。還可以用促使其行動的話,根據其過錯的程度靈活地勸告他。

2.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很嚴,但自身卻很放任,而孩子認為父母都沒有做到,憑什麼總是要求自己去做,因此不服管。所以,做父母的應以身作則。身教勝於言教,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響,自然而然地接受父母的意見。

3.把握重要問題

不要對孩子的所作所為都指手畫腳,這隻能使孩子們更反感。一位權威型家長說得好:女兒用什麼牌子的化妝品、愛好什麼體育活動,這都用不著我去管,應該由她自己選擇決定,但如果她過早地迷上化妝,或是利用過多的學習時間去打球、遊泳,我就要采取適當的教育方法去進行幹預了。

4.不要抱有成見

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有獨立意識的跡象就極力壓製。要知道,父母反應越激烈、越過火,孩子就越會堅持己見,甚至難免會發生一場大衝突,其結果是兩代人之間感情變得冷淡,孩子學會說慌、逃學、蠻橫無理等。

5.學會溝通

很多父母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該聽父母的。但是,孩子有孩子的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方法,因此父母應該超脫家長的角色,耐心聽一下孩子的想法,從不同角度對待孩子,從感情上、從事件因果關係上與孩子達成一致,做一些適當的讓步。

6.不要盲目責怪孩子

孩子的逆反行為有時看來是針對父母來的,但實際上也許根本上不是那麼回事。小強是那種很聽話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能按時起床上學,一天,小強懶床沒起來,爸爸很生氣,就責怪他不愛學習。其實,小強是因為前一天在學校參加植樹勞動太疲倦了。

7.循循善誘

有些問題如早戀現象等,應該對孩子有情、有理、有據的說服、疏導、啟發孩子的思考,給他們獨立自主、痛下決心的時間。必須尊重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同時用具體的事例打破其幼稚的幻想,用自己的冷靜、理智換取孩子明知的選擇。

8.先肯定後批評

孩子做錯了事,有些父母就一味的批評,這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而出現反叛行為。如果先對孩子的優點或進步給與肯定的表示,再指出錯誤之處,孩子就會很樂意接受,這是孩子自尊心得到滿足的表現。

9.運用“條件訓練法”

訓練的第一階段:父母主動參與孩子喜歡的一促遊戲,觀察孩子的行為,不給或少給指示、命令。如孩子與大人玩得很好,就讚賞、鼓勵他的合作行為。訓練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父母主動要求孩子去從事某項活動,允許他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父母的要求。當孩子按照父母的意見行事,並配合得好、完成得快時,應給予鼓勵。如果孩子發脾氣,不合作,則當即停止遊戲,而且聲明是由於他不聽話才停止的,直到孩子接受父母的要求、一起合作為止。這種“條件訓練法”運用得好,能達到幫助孩子克製自己行為、順應環境的目的。

10.保持作為家長的地位

父母應成為孩子的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樂,但這種友誼不應包括地位的“平等”。你仍然應該是一名船長,你可以聽取船員的意見,但最終決定航線的仍是父母自己。

孩子有 “多動症”怎麼辦

父母箴言

對待多動症患兒,父母不要用打罵的管教方式,這樣不但起不到效果,還會引發其他問題的發生。父母應該針對多動症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才能有效地矯正多動這一不良行為。

孩子有比較聽話的和比較淘氣的兩種,但淘氣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有的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總是在不停地幹這幹那,使家長心煩意亂,所以就認為孩子得了“多動症”,並擔心不已。

“多動症”是一種醫學上稱為“兒童多動綜合征”的疾病表現,與一般的淘氣完全是兩碼事。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這類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衝動任性、自控能力差等特征,以致影響學習。多動症的發病率為3%左右,男孩約為女孩的4-9倍。

多動症其核心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現有以下四個方麵。

1.注意力不易集中

這類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不符合實際年齡特點,如上課時,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靜,實則“走神”、“溜號”,聽而不聞。做作業時,邊做邊玩,隨便塗改,馬馬虎虎,潦潦草草,錯誤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無終,虎頭蛇尾。

2.活動過多

這類孩子不論在何種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中,如上課不斷做小動作,敲桌子,搖椅子,切橡皮,撕紙張,拉同學的頭發、衣服等。平時走路急促,愛奔跑,輪流活動時迫不及待,經常無目的地亂闖、亂跑,手腳不停而又不聽勸阻。由於自控力差,這類孩子常說一些使人惱怒的話,好插嘴和幹擾大人的活動,常引起大人的厭煩。這類孩子膽大不避危險,不計後果,尤其在情緒激動時,可出現不良行為,如說慌、偷竊、鬥毆、逃學、玩火等。敢翻牆爬高,喜爭吵打罵,常稱王稱霸。

3.衝動任性

這類孩子由於自控力差,衝動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當玩得高興時,又喊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當不順心時,容易激怒,好發脾氣。這種喜怒無常,衝動任性,常使同學和夥伴害怕他,討厭他,對他敬而遠之。因為患兒不易合群,久而久之也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發生自傷與傷人的行為。

4.學習困難

這類孩子由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注意聽講,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未聽清楚,以致做作業時,常常發生遺漏、倒置和理解錯誤等情況。部分孩子讀書時可把“6”讀成“9”,或把“d”讀成“b”,甚至左右不分。寫字時,不是多一橫,就是少一豎,或偏旁反寫。畫圖時,不是比例大小失調,就是位置安排不當,這些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這類孩子考試成績波動較大,到3-4年級時,留級的可能相對較多。但因智能正常,如課後能抓緊複習、輔導,尚可趕上學習進度。

麵對多動症患兒,家長要重視教育工作,不要責備、怪罪、歧視、打罵孩子,要耐心教育,抓緊輔導。下麵是改正多動症的一些注意事項和方式方法,家長們可以參考。

1.要求必須切合實際

首先,家長應該了解多動症的特點,對於多動兒童的要求,切莫像對待正常孩子那樣嚴格。隻要求他們的多動行為能控製在一個不太過分的範圍內,就可以了。提要求不應過於苛求。

2.把過多的精力引導起來

對於這類活動力過多的兒童要進行正麵的引導,使他們的過多的精力能發揮出來。家長要組織他多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如有條件,應安排他們做一些室外內活動,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但是,在安排他們進行活動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危險。

3.加強集中注意力的培養

對於這類兒童,應逐步培養其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可以從看圖書、聽故事做起,逐漸延長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父母也可請老師把他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課時能隨時得到老師的監督和指導。如果兒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麵有所進步,應及時表揚、鼓勵,以利於強化。

4.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對這類兒童,應從小培養其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要按時飲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應遷就兒童的興趣而讓他們看電影、電視至深夜,以致影響睡眠。

5.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對於這類兒童,應耐心地反複地進行教育和幫助,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們所存在的緊張心理,幫助他們提高自控能力。父母應和醫生經常保持聯係,幫助醫生了解教育孩子的情況,征求醫生關於治療上的指導性意見,有條件時,應爭取醫生、教師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6.運用行為治療

行為療法是利用學習原理來糾正孩子的不適宜行為的一種方法。當他們在學習中出現適宜行為時,就及時給予獎勵,以鼓勵他們繼續改進,並求鞏固;而當有些不適宜行為出現時,就要加以漠視或暫時剝奪他們的一些權利,這樣就會促使這些行為逐漸消失。如教師把患兒在上課時間內屁股扭動的次數記下來,倘使減少了,就加以表揚,並且每天給家長帶一份報告去,扭動次數減少了,家長就根據報告給予獎勵。而獎勵的辦法可根據各家的具體條件確定,如準許其晚上看電視,或假日去動物園,或獎勵給玩具等。

7.進行軀體訓練

對於動作不協調、手眼不協調的感覺統合失調的多動症兒童,要多讓他玩玩滑板。讓孩子俯臥在滑板上,用整個身體來駕駛滑板進行運動,這對於腦部中感覺的組織和運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滑板上運動,身體內的感覺信息和組織也會隨著運動而改變,而且為大腦處理過程建立了一個語言表達或閱讀的基礎,在滑板上訓練,減少了孩子其他誇張的活動,也使神經係統做更有目的的活動。

8.運用飲食療法

近年來,研究表明,大量進食含有酷氨酸、水楊酸鹽的食物以及進食加入調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鉛汙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發生多動症遺傳素質的兒童發生多動症,或者使多動症狀加重。相反,多動症的患兒隻要限止這類食物,症狀可明顯減輕,因此,多動症患兒的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應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掛麵、糕點等。少食含甲基水楊酸的食物,如西紅柿、蘋果、桔子等。飲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調味品,如胡椒之類。

★應多食含鋅豐富的食物。因為鋅是人體內的微量元素,與人體的生長發育密切有關。鋅缺乏常使兒童食欲不振,發育遲緩,智力減退。研究發現,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大多數頭發中鋅含量較高。所以,常吃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蛋類、肝髒、豆類、花生等對提高智力有一定幫助。

★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因為鐵是造血的原料,缺鐵會使大腦的功能紊亂,影響兒童的情緒,加重多動症狀。因此多動症孩子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髒、禽血等。

★應少食含鉛食物。因為鉛可使孩子視覺運動、記憶感覺、形象思維、行為等發生改變,出現多動。所以多動症患兒應少食含鉛的皮蛋、貝類等食品。

★應少食含鋁食物。因為鋁是一種威脅人體健康的金屬。食鋁過多可致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動症患兒應少吃油條,因為製作油條需要在麵粉中加入明礬,而明礬的化學成分為硫酸鉀鋁。

怎樣糾正孩子說粗話的習慣

父母箴言

很多時候,孩子也許還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他們還沒弄懂一些髒話的真正意義。罵人、說髒話,對孩子來說,有時隻是一種不滿的發泄方式。而且,有時孩子並不知道自己說的是髒話,他們隻是覺得新鮮好玩,故意用來取悅成人或表現自己。

孩子學說話了,做家長的都挺高興,可令人煩惱的是,孩子學罵人也快。如果家裏來了客人,逗逗孩子,孩子張口罵人,會弄得客人和家人都很難堪。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說過一些粗話。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有的是想表現自己的獨立性,有的是出於憤怒,還有的是覺得好玩。

說粗話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是缺乏教育的表現,它直接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那麼,怎樣糾正孩子說粗話的習慣呢?

1.父母要以身作則

沒有是非觀念,是兒童的特點。別人罵,我也跟著罵,是孩子學罵人的一種普通心理。作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誰學的,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剛學說話,好奇心強,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爾聽見別人說一句髒話,他並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跟著學了。父母切忌覺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這樣會強化他的這種行為;而應該告訴他:“這句話是罵人的話,不好聽,寶寶不學。”把不文明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中。有的父母平時不太檢點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響,也學會了說粗話。這樣的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嚴於律己,從頭做起,為孩子營造文明、禮貌的語言環境;其次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等形式教會幼兒學用禮貌用語。如果父母偶爾再犯,那麼就應該坦誠地跟孩子檢討:“剛才是由於不高興,說出了那句話,我們是不對的,你也不要學,今後我們誰都不說這種話了。”

2.淨化孩子的語言環境。

孩子生活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難免受到各種不良言行的影響,說粗話也是如此。父母對此要采取一些相應的防範措施:一方麵要盡量讓孩子避免接觸周圍不良的語言環境,讓他們聽不見髒話,學不到髒話;另一方麵又要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訴他們,罵人、說粗話是不文雅的行為。另外,父母要關注孩子周圍小夥伴的情況,為孩子選擇講文明、懂禮貌的夥伴,以減少相互學罵人的機會。

3.嚴肅對待孩子的黃色粗話

孩子對性的概念懵懵懂懂,黃色粗話對他們來說更像一種發泄情緒的符號,他們並不明白其代表的確切含義。有統計顯示,目前在中小學生中,說黃色粗話的現象相當普遍。這與學生從電視、網絡、雜誌等多個途徑接觸成人世界有關。由於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所以不少人錯誤地認為,說粗話就比別人威風、厲害,能一句話將對方噎得無言以對,是有本事的表現。於是聽見一個詞,盡管並不了解意思,也盲目模仿。

麵對孩子第一次說黃色粗話,家長們通常表現得相當驚愕,而後嚴加指責,認為孩子“不學好,小流氓”,還不停追問孩子是從哪裏學的,專家認為,這樣反而會起到強化作用。

最好分階段來糾正。一開始應裝作沒聽到,表現得很鎮靜,讓孩子知道說這種話並不會達到目的,以後他自然就不會說了。如果孩子並未體會到家長用意,一再重複髒話,家長應該嚴肅地告訴他:“這句話我不能接受,換個詞再說一遍!”慢慢地,孩子就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

接下來,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告訴他們男女有別。隨口說粗俗的性器官名稱,不僅達不到目的,還會讓他人覺得自己缺乏教養。

4.采取恰當的態度和措施

對偶爾說粗話的孩子,成人應以文明的語言把孩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重複說一遍,形成正確示範。如孩子經常津津樂道重複一些髒話,家長應嚴肅地告訴孩子這句話不文明不好聽,爸爸、媽媽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歡聽,並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喜歡的、尊敬的成人以及小英雄們是怎樣說話的。利用榜樣的力量,可使孩子產生說粗話不好的感覺。

5.對症下藥

家長要解決孩子愛說髒話這一問題,就應先了解孩子說髒話的原因,然後再有針對性地給以指導。

如果孩子說髒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家長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每一個能增強孩子判斷是非能力的機會,加以利用,進而給其深刻而有力的教育。孩子做得對的,應給以表揚;錯的,及時給以善意的批評。通過正反教育使是非分明,從而在孩子的頭腦中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這樣,孩子在生活中就能夠排斥不良影響,為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打下基礎。

如果孩子說粗話是因為發泄不滿,家長就要隨時教給孩子表達情緒的正確方式。家長可在孩子安靜時告訴他如何表達心中的不滿,如告訴對方:“你沒道理”、”我想你不對”等,甚至生氣不理對方也行,總之比罵人更能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說髒話隻是因為覺得新鮮好玩,故意說來取悅成人或表現自己,家長可在孩子每次說髒話時,表示出不高興或覺得無味,幾次下來孩子就不再津津樂道了。

6.建立良好的行為規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出口成“髒”的孩子雖為數不多,但影響不好。對這樣的孩子,應采用暫時的冷漠,不理睬他,不高興的臉色,嚴厲的語調等來對待,這些都會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抑製、減少他的不良行為,從而建立良好的行為規範。不良行為一旦成了習慣,克服它是要有一定的過程的,在幫助孩子糾正罵人的壞習慣時,也可以鼓勵孩子通過努力改掉壞毛病。例如,可把“不罵人”列入“一天行為要求”中,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揚,堅持下去,定會有成效。

如果孩子屢教不改,家長可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明確告訴他,如果不改掉說髒話的毛病,就會失去某些權利,如不讓他看喜愛的動畫片,或取消送給他的禮物等。

孩子早戀怎麼辦

父母箴言

如果發現孩子陷入早戀,孩子對所愛慕的對象魂不守舍時,父母不能用譏諷、責罵甚至懲罰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不能偷看孩子的信件、跟蹤監視孩子,更不能衝向學校或對方家中,弄得滿城風雨,這樣做隻會適得其反。

一位父親打來電話向媒體求助:“我發現兒子早戀了,這該怎麼辦啊,希望大家能幫我出出主意。”

這位父親說:“兒子今年才12歲,在一所小學上六年級。過去,兒子的學習成績總是班裏的前10名,可是自從和這個女孩在一起之後,他開始喜歡穿漂亮衣服,甚至經常抹香水。現在兒子總是跟我們說和這個女孩在一起的事情,他的學習成績也下滑到二十多名。父親憂心忡忡地說:“我曾經多次試圖說服他,但是孩子居然在筆記本上寫著,‘我要離家出走,我恨這個家。’並在這句話後邊畫了3個大大的驚歎號,讓我這個做父親的看了觸目驚心。”

孩子出現早戀是現在令父母頭疼的一個問題。據調查表明:早戀有年齡下移的趨勢。不聞不問吧,總覺得會耽誤孩子的學業;過問吧,又怕逼急了,孩子離家出走、自殺。

什麼是早戀呢?早戀是指未成年男女過早建立戀愛關係的行為。年齡在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學生談戀愛,屬於早戀行為,是不可取的。

男女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上有許多變化,對異性產生愛慕,這是人體發育的一種本能,是孩子告別少年時代經曆的特定時期。個別孩子陷入早戀,確實給學校和家庭帶來一絲陰影,輕則影響學業,重則導致孩子陷入誤區。家長必須了解青春期特點,加強教育,預防為主,未雨綢繆。

不同的孩子早戀表現不一樣,需要家長細心觀察,下麵提供一些常見的早戀傾向,供家長參考,請家長注意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認真分析,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突然變得愛打扮,常對著鏡子照來照去。

★學習成績突然下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活潑愛動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不願和父母交談。

★在家坐不住,經常找借口甚至撒謊外出去公園、歌廳等場所。

★放學喜歡一個人躲在家裏或呆在一邊想心事,時常走神發呆。

★情緒起伏大,有時興奮,有時憂鬱,有時煩躁。

★對描寫愛情或性的電影、電視、小說感興趣。

★突然喜歡談論男女之間的事情。

★背著家長偷偷寫信,寫日記,看到別人趕忙掩飾。

★常有異性打來電話,經常收到發信人地址“內詳”的信。

值得提醒父母的是,不要把男女青少年的正常交往,如互相聊天、結伴遊玩、一起看書、做作業等誤以為是早戀,從而加以指責。本來孩子還不懂什麼叫戀愛,被父母一說,反而恍然大悟,開始談戀愛。

如何把好青春激情的大門,如何使孩子形成穩定的心理定勢,保持心理平衡,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從醫學上講,性本能的衝動是可以通過大腦皮質來調節控製的。有的青少年能很好地調控,有的少男少女由於經不起第一次的感情動蕩和心理波動,而產生了早戀。

早戀不是成熟的戀愛,而且會妨礙青少年的主要任務――學習,所以不宜提倡。但由於這是一個涉及孩子情感的問題,父母應十分小心謹慎。

有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借鑒。她發現孩子談戀愛,不僅沒有斥責兒子,反而比過去更關心兒子,知道兒子喜歡語文,便鼓勵兒子參加年級朗誦組,還啟發兒子寫日記。於是,兒子的習作頻頻出現在班級的牆報上,還被選上班委委員。一年後,期末考試名列全年級第五名,被評為三好學生。學習、集體活動成了兒子的主要活動,當初對異性的愛慕心理漸漸平息、淡化。

一般來說,孩子的早戀往往與生活單調、沒有目標有關,因此充實孩子的生活,幫助孩子尋找生活的意義,可以有效地轉移孩子對早戀的注意力。

真正的戀愛意味著一種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如果自己不獨立、不成才,怎能承擔起這種責任?愛,意味著奉獻,為對方著想,孩子過早談戀愛,不僅荒廢了自己的學業,也耽誤了別人的前程,這難道是愛嗎?父母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和體會告訴孩子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如果發現孩子與某一孩子交往過密,應巧妙地加以引導,讓孩子懂得,異性交往不要太集中在某一個人或一個小範圍內,否則會失去與多數同學、朋友接觸的機會。現代人多交朋友或多交幾個性格誌趣各異的朋友,能更深切地體會人與人之間純潔的友誼,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身體變化,接受自己的成長,幫助孩子和異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勵孩子與同學的廣泛接觸,共同成長。在群體交往的過程中,既能消除孩子對異性的神秘感,又可防止單獨來往的意外。而不是粗暴地阻止孩子們和異性交往。

在對待青春期少男少女早戀的問題上,父母應采取什麼具體措施呢?

1.坦然麵對早戀問題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同時,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性、戀愛、婚姻教育,先打打早戀的預防針。當發現孩子有早戀的苗頭時,父母不要驚慌失措,如臨大敵,要對孩子進行熱情的幫助,給孩子講道理,可以告訴孩子:德國偉大詩人歌德曾經說過,“英俊少年哪個不善鍾情,妙齡少女誰個不善懷春”,喜歡心目中特定的異性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會發生的事,但這種喜歡隻能保持在友誼的層麵,不能成為“戀愛”。並告訴孩子不能早戀的原因,要教孩子自尊自愛,區分友誼與愛情的關係,適當地向孩子講講愛情的社會道德性和愛情的權力責任,使孩子對戀愛、婚姻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2.運用“冷處理”的辦法

父母對待孩子的早戀問題切忌態度粗暴、方法簡單。如果發現孩子陷入早戀,孩子對所愛慕的對象魂不守舍時,父母不能用譏諷、責罵甚至懲罰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不能偷看孩子的信件、跟蹤監視孩子,更不能衝向學校或對方家中,弄得滿城風雨,這樣做隻會適得其反。最好的辦法是理解孩子,體貼孩子,運用“冷處理”的辦法,采取“跳、”“凍”、“隔”的方法。因為當孩子產生戀愛情感時,隨著憧憬與激動,也會為傷感、社會環境壓力、甚至性欲的糾纏而苦惱。父母不但要洞察孩子這種內心情感,而且還要從旁加以引導,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並給孩子以熱情、嚴肅的忠告,讓孩子“跳”出來,將感情“凍”起來,要告訴孩子初、高中生談戀愛最後“終成眷屬”的還不到3%,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早戀對中學生學業有影響。盡量把兩個孩子“隔”起來,少接觸。父母的教育要和風細雨,又要有一定嚴肅態度,不能埋怨、責備,幫助孩子走出“早戀”的困惑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