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產品台商包銷了,再往後台商以產品質量不符合要求為由拒絕包銷,讓小剛自找銷路。
眼瞧產品積壓日多,小剛一方麵安排人員到各副食店推銷。剛開始銷售不錯,因為誰也沒吃過,新鮮招人,幾個月下來,各商店信息反饋脆皮豆腐不合北方人口味,賣不動。我急忙停了產,找到了原來的台商代理人,他現在又給香港客商做代理了。他解釋說,他隻負責聯絡、介紹,談判是你與台商談的,合同是你們倆訂的,與他無關。小老板在一旁為小剛鳴不平,狠狠揍了他一頓。拿著他提供的台商在福州的地址,小剛和愛人登上了南下的列車。
此地址已人去樓空,他們碰上了石家莊來的一位姐妹,遭遇和他們相同……
經典教訓:賺點小錢,雖然很辛苦,但相對來說也較容易,積少成多也能攢一筆錢。如果相賺大錢,投資就會相對大一些那就要冒很大的風險,往往會賠個血本無歸。雖說前者有些保守,但人生若能達到如此心境,豈不也是一種快樂?
成績麵前要冷靜 多種經營需慎行
真正的大贏家,往往隻精於一手。
小光應該算下海較早,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計劃經濟時,他在某廠當供銷員,主管機電產品這方麵業務,因是國營大型廠礦,每年電纜電線用量比較大,他對此類產品最熟悉。
年輕人不安分,小光和同學雙雙離職去了深圳特區闖天下,頭二年的艱苦就不提了。他們倆開了間小物資公司,把黃河以北十幾廠電纜電線廠產品在深圳賣,用客戶話說:南方產的電纜電線偷工減料的多,用著不放心,這種產品還得用北房產的,一句話在你公司買。
幾年下來,他倆積累了一大批資金,在當時絕對叫富翁。由於家屬均在天津,一大家人,有老有少,不願離故土定居深圳,他倆一合計回天津發展。
回津以後,一切重新開始,他倆一商量合作這幾年成績不小,沒紅過臉也真不易,不如借此事倆人分家單幹吧,日後有事互相幫忙,朋友總有個聚散。
分手後,同學在遠郊盤下一家瀕臨破產的電纜廠,又投入資金更新部分設備,生產電線電纜,發給深圳老客戶,自己生產不了的品種,就從其它廠家加工的購入。同學走的是一條穩步發展的道路,即單一經營,穩步把企業做大做強。
小光自詡腦筋比他活,觀察市場比他的同學準,回津後再沒做過電纜電線業務。那時候,天津房地產熱還剛開始,天津人多數還不知裏邊的事,他在深圳時那邊房地產開發早天津幾年,而且他相信自己沒有看錯。雖說沒幹過此行,但買電纜老客戶有幾家就是開發商,日子一長多少明白點。他注冊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當時注冊資金還沒有最少500萬的規定,他請高人指點,資金全線投入,銀行抵押樓盤貸款,賣樓花,用張三的錢益李四的房,閃展騰挪,吃喝請送,第三年大獲全勝,他二年半競賺500萬。
此時的小光雄心萬丈,如果繼續全力在房地產業發展也許就不會慘敗了。
可惜,小光選擇了另一條路。
那年掀起了很多投資熱,各行各業都在加大投資力度,他決定走集團化道路,既全麵推行各種經營,把公司資金攤開成立個個事業部。
他在社會上廣招人員,因人設廟,光科技公司就成立了六個,其實他本人是科盲。他又在某大廈頂層開了高檔酒樓,在某飯店包了一樓開設中式快餐,有開了專營化工潤滑油的物資公司,還在一個服裝廠入股經營。
頭二年他支撐著,因為他的資金高度分散,但畢竟小部分投資房地產還有一些利潤,第三年他就感到危機四伏,他多種經營的企業自己恰恰是門外漢,這還能不賠。他如果此時果斷砍掉這樣包袱可能還能挽回敗局。
他猶豫間又拖了一年,這一年在他成功之路上寫了句號。他的子公司沒有賺錢的,像每時每刻張著嘴吃錢的老虎機,讓他債務累累。有倆個科技公司的產品有前景,但到高額盈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這一路還不知有多少收費站,而他口袋沒錢了。
整條船在緩緩下沉,有人勸他賣了別墅、汽車、取出給子女預留的教育用款號養老金,集中資金做最後一搏,他畢竟在商海闖蕩了若幹年,他全不聽,他要棄船逃生。
他橫下心把全部企業作了善後處理,重新回到了出發的起點……
經典教訓:當你個人有所發展時,當你的企業做大時,多種經營確是一條可行的發展之路。但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多種經營有兩個必備的前提條件:一是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二是對多種經營的行業一定要有足夠的了解和專業知識,如果沒有這兩個前提條件,多種經營則要慎重考慮。
給競爭對手生存空間 自己才會有生存空間
如果生存空間裏隻有一個人,這個人肯定會寂寞而死。
天津河西區有一條主幹線,車水馬龍,人流絡繹不絕,十字相交有一條不起眼的小馬路,那年所在地街道辦事處發展第三產業臨街蓋了一拉溜平房,李鑫搶先進駐幹起酒樓,且規模較大。不少人紛紛跟進,一時間小馬路上餐館林立,自發形成了“飯館一條街”。各家招牌、布幔、燈箱各異,招徠了不少主幹線上往來的人流,生意普遍說的過去。漸漸的不少人幕名而來,經營上李鑫的酒樓稍占上風。
這種共同繁榮的局麵沒維持太久,挑起事端的是李鑫,既然客流量相對恒定,大家心照不宣地競爭,李鑫就要“消滅”對手。
像李鑫我們這家檔次的酒樓,哪個菜係的菜肴都有“借”來的,有人來酒樓說某某飯店某菜受歡迎,這好辦,讓大廚去要盤菜一看一吃明天照貓畫虎炒起來看,招牌都寫好了“本酒樓隆重推出特色菜肴”。
李鑫十分留心地將小馬路各家餐館拿手菜列了明細,他是大廚出身這難不住他,略加改良,照單“克隆”推出。搶了別人不少生意,酒樓更火了。
老百姓圖實惠,價格上有優勢。他采購原料精打細算,別的餐館在市場上進牛羊肉,價格貴點質量無保證,他到北辰天穆村從屠戶那裏直接進,因為量大總有優惠。別的餐館都在市場上進河魚,他酒樓自有十位八位釣魚迷送魚,進貨比別人賤一半。在小馬路上他的菜肴,價格最低,店堂最大,外裝飾燈光最搶眼,總是爆棚,這人也怪,越熱鬧越湊熱鬧。
顧客買單,他另有一招,培訓服務員報價時必須暗中加一塊錢,然後再告顧客零頭那幾毛錢抹了,比如說39.80,報40.80,“您給40湊個整,老顧客了,8毛抹了”,這種雕蟲小技,往往討顧客歡喜,還真沒碰上有人找來說這裏有貓膩的一塊錢。
在李鑫的擠兌下,小馬路上其他餐館生意都不好做,但還是上一些座,微利維持。
李鑫的酒樓火,他們的餐館不溫不涼,小馬路上因為飯店多才人流不斷,李鑫是“君”,他們是“臣”,李鑫賺錢多,他們賺錢少但畢竟賺錢,大家共同培養著小馬路這個餐飲市場,都是受益一方。
李鑫還在不斷地采用各種方法排擠競爭對手,讓他們無利可圖。伴隨著街道辦事處向上提高房屋租金的消息出台,終於部分餐館從小馬路消失了。望著新開張的花店、租書店、電腦房,李鑫心裏充滿勝利者的喜悅。
福倚禍兮,餐館少了,“飯館一條街”漸漸變味了,專門來溜街吃飯的日漸冷清,我的酒樓上座率較以前不但沒增加反而下降了。更讓他尷尬的是相鄰兩家飯店,一家改成了加工鋁合金門窗的企業,整天電鋸轟鳴,另一家轉讓給了一家壽衣店,晚上賣壽衣的燈箱在主幹線上都能一眼看到。酒樓四周這種環境,試問那位食客還有登樓就餐的雅興?李鑫真後悔……
經典教訓:企業越來越多,同行的競爭當然也越來越激烈,隻有擊敗你的競爭對手,你才會取得勝利,這似乎已成了一條企業生存準則。可“擊敗”不等於“擊跨”,如果你擊敗了你眾多的競爭對手,而還給他們留有生存空間,說明你是取得了真正的勝利,但如果你擊跨了你的競爭對手,結果往往是自己也失去了生存空間。
把友誼和生意區分開 因為友誼不等於生意
幫朋友忙,有時往往會給朋友和自己幫倒忙。
午夜的校園蕩漾著同學們惜別的歌聲,明天同窗四年的好友將各奔東西。
同宿舍的同學中路明和範君交情最深,一個原因是他倆學一個專業——機械製造,再一個原因同屋另幾個同學皆是南方人,而路明和範君是保定人。
惜別之時終於到了,範君對路明說千萬日後別斷了聯係,有事一定互相幫忙。路明動情地說,誰混的好誰有義務幫助對方,咱們是好朋友、好同學、好哥們。
時間似流水,幾年後他們都成了家,隔斷時間互通電話問候。為了早日還清購房的貸款,在妻子的鼓勵下路明決定下海自己辦公司。
機械製造專業不太吃香,業務難度大,但路明上學時學得紮實,這行業知識更新速度相對較慢,而且他熟悉當地的機械製造廠家,又多少有點社會關係,因此生意還算說得過去。購房貸款還清後,手中又逐漸積累了點資金,準備把公司業務做大一點。
經朋友介紹,結識了一家外資企業的生產部長,在酒席上部長同意由他的公司做一批機械零件加工業務。加工費上沒有任何優惠,工期上要求很嚴格。路明拍著胸脯打了保票,豪飲三杯以示情真。部長也真夠意思,對他和朋友許諾:如果保質保量保工期完成,將把常年的該項加工業務全部給他做。部長開玩笑對他講,我是部長,同等加工費給誰不給誰我說了算,這塊肥肉就怕你吃不了。路明這邊信誓旦旦,朋友在酒席上美言不絕,部長一板正經:工期質量雙上不能有誤。
酒後路明一路快樂小曲奔家而去,喜事不能不讓賢內助先睹為快,沒等他把全部細節敘說玩,妻子興奮地雙手抱住他的脖子在他臉上一頓狂吻……
機會來了要珍惜,隻能幹好不能幹壞。他連續幾天奔忙於各企業之間,聯係各個工序加工單位。其中最基礎的也是頭一道工序——加工鍛造毛坯。他遠程跑了郊縣十幾家初加工企業,對工藝水平、加工能力、設備狀態、精細費用做了詳細調查,優選出三家企業,準備按他的出價逐一麵談,估計沒有問題。電話詢問後,三個廠均想立即加工。
晚飯後,妻子沏好咖啡,讓他提提神,再最後精選一家加工企業,明日確定。此時,忽聞敲門聲,開門一看大喜過望,原來是範君。
範君畢業後在另一城市一企業任工程師之職,公休裏到一個機械加工企業兼職,久而久之,承包了這家企業。
由於加工量小,企業不景氣,範君此次來津意欲開展業務,隨便看望老友。
閑談中範君得知他最近剛剛攬到一筆業務,便誠懇要求將第一工序鍛造毛坯給他們廠做,加工費依路明準備在本地加工的價格,並包運輸費用。
望著老友熟悉的麵容,路明似乎重回大學時代,耳畔響起我倆分別時講的話,便不加思索答應了。妻子在一旁聽個滿耳,尋借口把他叫到廚房,勸他再考慮一下,不要舍近求遠,路明回答說:“我倆是老同學,這麵子總要講的”。
範君走後還真守信用,按時把貨發了過來。範接貨一看傻了眼。其中一個地方模具設計錯了,全部是廢品,天哪!範君學機械的,那天範交待蠻清楚,這錯不能犯哪!
路明火速趕到範君那裏,範君一頭大汗無地自容。原來範君離開路明家後,又趕往南京洽談另一筆加工業務,路明給他的資料他用郵政快遞送回去,由一個剛出校門的畢業生設計模具後日夜加工,範君回到廠後加工已全部完成。
路明垂頭喪氣回到家,心中很沉重,如果在本地加工,他肯定在廠監督,絕不可能出錯。現在講這些於事無補,還是想辦法重新加工。他立刻與一家企業談成此事,吃住在廠,秋蚊子死叮。
範君此事做得後果嚴重,路明加工費損失了還是小事,耽誤了路明交活的的工期。雖采取了補救措施,但最後,仍誤期二十天。
部長、朋友對路明很不滿,不聽他解釋,加工費雖然勉強最後給了他,但部長甩給他一句話叫他寒心:“今後的加工業務,你一輩子也別想了。”
經典教訓:朋友有困難是應該幫的,但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莫把二者混為一談,要把友誼和生意嚴格地區分開來,才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並保持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