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存款不可信 謹防金融詐騙
對付騙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騙子騙進他設置的陷井中。
大鵬房地產開發公司的一把手張總去省裏黨校學習半年,公司的各項事務自然落到了常務副總劉經理的肩上。劉經理年輕有為,工作中勇於創新,膽子也大,把公司治理的井井有條,張總對劉經理一百個放心,也可能是自己臨近退休沒幾年了,有意識讓劉經理多磨練磨練,一般的事均由劉經理做主了。
一天經財會科長引薦,認識了一個也曾在本地房屋市場從事開發的李某,李某知道大鵬公司實力雄厚,賬麵有錢,就對劉經理說,何不把錢存入指定銀行,一年付息17%,而且是錢存入日利息即付。
劉經理心裏一琢磨,這錢閑著也是閑著,公司的錢存入指定銀行,既無風險又獲高息,何樂而不為那。當時公司賬麵上有資金2000萬,李某鼓動劉經理全額存入,劉經理想了一下,說待與張總電話裏打個招呼再辦不遲。
電話那頭張總表示這事聽劉經理意見處理,但建議先存500萬,等他從黨校學習回來再談下一步。
劉經理聽從張總建議把500萬存入李某指定銀行,李某讓大鵬公司財會科出具了一年內不得支取的保證書,並在保證書上加蓋了公章及財會專用章。
李某付清了17%利息,此事一晃幾個月。一天張總回公司後,與劉經理聊天談及此事,聽劉經理彙報後,張總問道:“李某這個人熟悉不熟悉?”劉經理回答:“不太了解,但他也從事過咱這個行業,聽說蓋了幾個樓賣不動資金上困難不小。”
張總看了看劉經理,若有所思地猛吸了兩口煙,吩咐劉經理馬上派財會科的人到指定銀行了解一下500萬存款情況。
1個小時後從銀行那邊來了急電,劉經理一聽立馬癱在沙發上,原來那500萬賬麵上早被人劃走了!最讓人吃驚的是:用的是大棚公司在銀行預留的印簽,也就是說銀行無過錯,手續正常!
劉經理一頭冷汗,看著鐵青著臉的張總,一句話也說不上來,憋了半晌說了一句:“要不馬上向公安局經偵處報案……”
“不要慌!”張總沉思了一下說:“先不要聲張,馬上打手機叫財會科的人從銀行回來,不要馬上和銀行說破此事,也不許和任何人言及,我想這麼辦……”
幾個小時後,財會科長被叫到經理室,張總表揚了他給大鵬公司引薦了李某,存了500萬獲了高息使閑置資金有了高收益。公司決定再將賬麵上的1500萬存入指定銀行,這事你馬上與李某聯係。
李某在電話中得知大棚公司又要存1500萬,喜出望外,第二天一早趕到大棚公司財會科,依上次做法辦了一下手續,決定下午款劃到指定銀行。中午李某請客、財會科長、劉經理坐陪,酒過三巡,劉經理手機響了,張總在電話中說因市裏撥了一塊地急用資金500萬,讓李某把前期存的500萬給銀行打個招呼取出來,再把1500萬存進去,關於500萬的利息可以折成日期退給李某。
酒席上劉經理、財會科長一個勁兒誇李某能辦事,而李某懷揣1500萬手續也一百個放心,誇口說兩天內把500萬還給大鵬公司,還舊款同時1500萬新款存進去。
兩天後,失蹤的500萬又神秘地回到了大鵬公司戶頭上,1500萬又存了進來。沒等李某笑出聲來,劉經理撥通了報案電話……
事後張總說出此下策實數無奈之舉,主要是考慮李某還不知我們已察覺。這件事隻要在銀行一聲張,很有可能李某聽見風聲逃跑,即便被捉住,公司損失也可能拿不回來,財產被李某轉移,不如將計就計,如沒有效果或有一點異常立刻報案來得及。
經典教訓:金融犯罪分子的智商都普遍較高,不可不防。
公章及銀行預留的印鑒,決不能印在空白處,以防給犯罪分子高科技仿造提供機會。蓋章也必須蓋在文字上麵,如年、月、日上,或者簽字上。不要相信高息存款等看似有大利可圖的騙術,以免鬼迷心竅,上當受騙。
看準政策大方向 切忌盲目投資
隻有把握住政策動向,才能順應“天時”。
有一小型國有企業,主要產品是暖氣片。由於產品技術含量低,並有不少鄉鎮企業涉足其間,市場競爭很激烈。為了拓寬市場,徐華以身作則,在銷售上重點攻關,總算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百十號人工資獎金按月準發。
徐華一向謹慎,辦事也聽得進別人意見,更明白產品升級換代贏得是個“新”字,在他授意下,技術人員眼盯市場,對市場同類逐一解析,將長處不斷用在我廠產品上,企業效益逐年提高。
20世紀90年代初,廠裏李工向他彙報在冬季家庭取暖方麵有一種新的技術,用天然氣做熱源。他很感興趣,這技術如能開發出來,與廠傳統產品也成龍配套,於是指示李工把手中工作分配他人,專司辭職。
幾個月後,李工在廠務會上詳細彙報了調研工作情況,大量數據表明當時市民煮飯取暖以燃煤為主,即汙染家庭環境又汙染大氣環境,居民有改變用火方式的內在要求,也就是燃氣取暖器有需求的內因。
政府也注意到這個情況,準備用三年時間實現全城氣化,一旦實施完成,燃起取暖器有推廣使用的外部條件。
從廠技術力量來看,技術可行,從產品科技含量看,有一定高科技含量。
廠務會上,幾位領導圍繞李工彙報,從產品的未來市場,廠裏的開發能力,資金使用,諸多方麵展開討論,全部對開發燃氣取暖器持讚成票。
徐華沒有輕率表態,他從天然氣價格方麵提供了一條思路,簡單地講用氣取暖,氣的價格是否消費者能夠擔負的起。這點對未來產品銷路有重大影響。
會議斷斷續續開了好幾次,好些問題都明朗化了燃氣價格方麵,由於是城市公用事業,國家補貼銷售,使用燃氣取暖器從燃氣費角度計算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均能負擔。
徐華還是不敢拍板,決定請專家谘詢論證。
技術論證結論:技術上可行,有一定創新,填補了空白。
環境專家評價:燃氣取暖符合國家環保方向,且氣源充足。用燃氣取暖去代替家庭燒煤出暖氣是必然趨勢,有關主管應扶持推廣。
市場營銷專家建議:依現行燃氣價格,產品如每台定價3500元以下,市場極有潛力,隨群眾收入逐年提高,燃氣費占收入比例逐年降低。
徐華還是不放心,聽完專家的,再用土辦法聽群眾的,他找了10個心細的工作人員,每人負責問10名身邊熟人幾個問題——
一、燒煤取暖與燃氣取暖,選哪一個?
二、現有燃氣價格,一天用若幹氣取暖(經測算的具體氣量)你幹不幹?
三、燃氣取暖器每台3500元貴不貴,你能否接受?
兩天後信息反饋上來,多數看好,徐華開始下了決心,又鄭重召開廠務會,再強調一下有無不同意見,他最終拍下了板。
技術人員用了近一年時間搞出了樣機,幾經修改最終定型。下一步就要進入批量生產,因為需製作大量模具,批量太少,成本太高,徐華考慮了半天最後用折衷辦法頭一批定為生產100台。
從研發、樣機、再到開模具、批量生產我廠投入近百萬,從樣機到第一批產品問世又一年時間,就在這前後兩年多時間發生的市場環境巨大變化叫他目瞪口呆。
對燃氣取暖器新產品的致命打擊來自以下三方麵:
一、三年城市氣化完成後,按理說是該廠產品銷售的理想外部環境,正在這時,傳來了市政府要在全市成片新建居民小區實行集中供熱,這部分居民誰還要這種產品。
二、分散的居民戶,大多數人又都隨著舊房改造、拆遷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盼著搬進集中供熱居民小區,也不對新產品買賬。
三、該廠產品的銷路一下子窄了大部分,廠裏隻好把銷售方向定位於:非成片居民新樓,分散的無拆遷可能的舊房居民。
但是還是不行,因為隨改革深入,國家對燃氣價格補貼政策開始取消,燃氣價格較大幅度向上調了幾次,煮飯還花的起,燒氣取暖可花不起了。
最終廠產品房滿一倉庫,市場不認同,由紙上談兵的香餑餑,變成了一堆廢銅爛鐵。
經典教訓:投資產品不但要看市場需求、科技含量、是否環保,最重要的是看政策大方向。如果產品不符合政策大方向,必賠無疑。
價格戰上有“陽謀” 自毀形象失市場
產品可以降價,但絕不可以毀壞產品的品牌形象。
一條大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岸,兩個生產同一產品——火腿腸的大型企業隔河雄鋸,一個生產“A牌”,以下稱“A牌廠”;另一個生產“B牌”,以下稱“B牌廠”。兩個競爭對手,旗鼓相當,互不示弱,在同一產品上捉對廝殺,戰場遍及全國,局部互有勝負。
20世紀90年代初,“A牌廠”經理高瞻遠矚,花巨資樹品牌形象,一手抓質量,一手抓廣告。一擲千金,在電視台花50萬做“A牌”廣告宣傳,產生轟動效應。消費者買根“A牌”火腿腸,手一彎不管到啥程度,再手一鬆啪地恢複原形,內裏邊都是肉啊!能不受歡迎?兩三年時間“A牌”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企業年利稅達億元,一時間競爭對手黯然失色。
“B牌廠”麵對被動局麵,也如法炮製,產品質量毫不遜色,廣告也投入重金,怎奈“A牌”廣告做的早,先聲奪人,“B牌”市場影響力屈居第二。
“A牌廠”穩做第一把交椅,鬆懈了對競爭對手的高度重視,而“B牌廠”絲毫不怠慢,臥薪嚐膽,專門設立了研究競爭對手的班子,經過一年的秘密謀劃,製定了一套詳實可行的針對“A牌”的“陽謀”相對“陰謀”而言,一場價格戰拉開帷幕。
1996年初,“B牌廠”將自家產品大幅降價,原來1.10元一根火腿腸,降低到9角,但仍有10%的產品保持原來的售價不變。
“A牌廠”豈能示弱,通過調查了解到,原來“B牌”降價的那部分產品開始偷工減料,豬肉成分比例由85%調低到70%。“A牌廠”立即也將豬肉比例調低了,價格上跟進。所不同的是,“A牌”全部產品齊刷刷都調到這個檔次,而“B牌”保留10%原檔次不動。
“B牌”盼的就是“A牌”這麼做,請君入甕,堅定不移的執行既定“陽謀”,進一步降價,誘敵深入。
“A牌”不知是計,你降我跟進,你調低豬肉比例我也調,而且每次全部產品一起調,保持市場單一價格。
兩個廠的產品火腿腸豬肉比例從70%、60%、50%、40%,一直調到15%,成了大粉腸,價格5角錢一根。
到此時,“A牌廠”全部產品都是5角一根低質貨。
“B牌”哪,價格戰背後有“陽謀”,每調低一次豬肉成分比例(降一次價),這種產量就減少一些,由最初的占總產量90%變為80%、70%、60%、50%,5角一根的僅占總產量不到10%,而“A牌”是100%。
“A牌”一步鑽如“B牌”精心設置的套子,想退出來,不那麼容易,“B牌”抓住有利戰機,在廣告上大力宣傳這種低價低質的火腿腸。可在商場裏,“B牌”產品價格梯隊排列,呈倒金字塔結構,想吃哪個檔次都有。
對顧客而言,不管“A牌”“B牌”,隻要是5角錢一根的,拿一根吃一根,“呸”,換幾根“呸”幾根,這也敢叫火腿腸!
“B牌廠”反複降價是佯攻,摧毀品牌形象是主攻。可惜“A牌廠”蒙在鼓中。買“B牌”的,10個顧客頂多1個顧客說不好,而買“A牌”的,10個顧客10個顧客說不好。
“A牌廠”醒悟的還不算遲,趕緊恢複了高價高質的火腿腸,但品牌形象嚴重地打了折扣,市場丟了一半,經銷商已屁股坐到了“B牌廠”一邊……
經典教訓:價格戰是商場上常用的一種戰術,當對手采用這種戰術時,你也可以適當降價,但不要盲目跟進,仔細分析對手的企圖,千萬不可拿降低自己產品的質量為代價,自毀形象就會失去了市場。
不堪重任的人要慎用 心術不正的人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