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百科全書1(2 / 3)

做好體格發育監測

0~6歲是人的一生中體格發育最重要的階段。兒童的體格發育對成年後的影響很大。因此,家長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孩子定期的體格檢查是發現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手段。如果不正常,就應從他的營養、所在環境、生活方式和有無慢性病等方麵進行查找,如果發現問題應及時加以糾正。

由於兒童處於旺盛的新陳代謝和快速生長階段,其身體形態和各部分比例的變化較大,所以其生長發育有自身的規律。因此,了解並準確地評價其生長發育情況,對評價孩子的健康狀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1.監測的時間

嬰兒期 最好每1~2個月進行一次全麵測量。

幼兒期 最好每3~4個月進行一次全麵測量。

4~6歲 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全麵測量。

2.監測內容

一般常用的指標有:身長、體重、胸圍、頭圍、前囟、牙齒、皮下脂肪等。必要時還可以檢查血壓、脈搏、肺活量及相應生化指標。

3.測查及評價方法

家長應將測量結果進行詳細記錄,以便進行動態比較。

做好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目的是控製某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最終控製或消滅某種傳染病。通過接種自動或被動免疫製劑使人體產生自動或被動免疫力,保護人體不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當前各社區保健站按衛生部製訂的免疫程序的要求,承擔對兒童進行預防接種的任務。

所謂免疫程序是指各類常用疫苗對接種對象的選擇和及時合理的安排。程序包括接種疫苗種類,接種起始年齡、針次、間隔、複種時間等。

1.我國現行的兒童免疫程序

衛生部頒發的免疫程序規定:7歲及7歲以下兒童進行卡介苗(BCG)、麻疹減毒活疫苗(MV)、脊髓灰質炎三價糖丸疫苗(TOPV)、百白破混合製劑(DPT)4種疫苗的基礎免疫和以後適時的加強免疫。規定的初免月齡不可提前,針次最短間隔1個月,4種疫苗全程免疫必須在12月齡內完成,使兒童獲得對結核、麻疹、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6種傳染病的免疫力。

2.推薦免疫程序

除國家規定的兒童必須接種的4種疫苗外,有些地區結合當地具體情況,把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疫苗納入計劃範疇。推薦的免疫程序僅作為現行免疫實施的參考,應隨衛生行政部門新的規定執行。

積極預防疾病

小兒時期的疾病種類較多,在現有的基礎上,怎樣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將疾病的發病率穩步地降下來,這完全是可能的。主要應抓住以下五個環節:

1.增強兒童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我們提倡每個兒童從小就鍛煉身體,使之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讓小兒經常和外界冷空氣接觸,增強皮膚、呼吸道局部黏膜及神經係統對寒冷刺激的適應能力,當外界氣溫驟然變化時,就不至於感冒生病。開展各種運動或遊戲,能刺激孩子的感官並激發情緒,在跑跳中促進骨骼肌肉的發育,加強內髒器官的代謝和生理活動能力。運動還能促進食欲,增加肺活量和耐久力。總之,從小鍛煉身體,是預防疾病最關鍵、最根本的措施。

2.堅持合理營養,奠定健康基礎

由於小兒處在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又活潑好動,所以要保障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發育成長,就必須補充足夠的營養。為保障充足而合理的營養,應當提倡: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逐漸添加蔬菜、水果;注意飲食的烹調和衛生;培養兒童不挑食、不偏食,既吃葷又吃素,少吃零食,少吃糖。既做到各種營養素品種齊全,數量充足,又能夠攝入比例協調的食品,為小兒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3.實施計劃免疫,控製傳染病發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麵已取得了極大的進步。衛生部製訂了預防傳染病的計劃免疫措施,極大地控製了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結核病、麻疹、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而且有的衛生行政部門還將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等危害較大的傳染性疾病列入了計劃免疫的範疇。這些措施對控製諸多傳染病的發生,顯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注重衛生習慣,防止病菌侵入

常言道“病從口入”,表明許多疾病都與飲食衛生有關。特別是夏、秋兩季發生的消化道傳染病。最主要預防措施就是要做到四要三不要。四要即: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燙,要消滅蒼蠅,有病要早治;三不要即:不要隨地大小便,不要吃腐爛食品,不要隨地吐痰。這是預防腸道傳染病,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內容。應讓兒童從小熟背並堅持做到。

5.抓好患兒隔離,杜絕交叉傳播

在傳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病。在人口稠密的地區,特別是在集體托幼機構一旦發現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猩紅熱、腮腺炎、百日咳、白喉、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細菌性痢疾、紅眼病等急性傳染病的患兒,都應當立即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防止感染的擴散和傳播。在傳染病流行季節,應當限製孩子外出活動。此外,有些傳染性相對弱一些的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感染性腹瀉等)最好也要采取隔離措施,杜絕交叉感染。

重視體格鍛煉

為了不把孩子培養成溫室裏的花朵,必須從小開始體格鍛煉。在保健醫生的指導下到大自然中去,通過日光照射、水的刺激、溫度變化和全身活動等,提高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從中可以增強孩子的呼吸、循環、消化、神經等係統的功能,對孩子的茁壯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1.積極開展“三浴”鍛煉

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氣和水等自然因素來促進寶寶的體質。這是因為:

新鮮空氣中氧的含量高,能促進新陳代謝。冷空氣可使血管先收縮後擴張,血管擴張的靈活性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就強。

日光中有兩種光線,對人體健康很重要。一種是紅外線,照射人體後,能使血管擴張,增強新陳代謝,使全身感到溫暖;另一種是紫外線,照射在人體的皮膚上,可使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可以預防佝僂病。適量的紫外線還可增強全身功能,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

多接觸水,主要是利用水的溫度和水的機械作用,給人以刺激達到鍛煉的目的。水的導熱性強,能從體表帶走大量的體熱。低溫的水再加上水流的強度,可使全身體溫調節功能反應加強,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對外界冷熱氣溫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