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三年天山水,一生哈密情(3)(2 / 2)

22時10分,隨著主持歡送儀式的阿布拉江·依明一聲請援疆幹部啟程,踏著《送戰友》樂曲的節拍,援疆幹部與地區領導手挽手從五號樓走向迎賓路路口。一時間,歡呼聲、掌聲、問候聲從送行人群中傳來。“援疆幹部我們想念您!”

“援疆幹部們一路辛苦了,一路順風啊!”

“常回家看看!”

“一路平安!”

送行的人們在呼喊著。“哈密永遠在我們心裏!”

“哈密,我們永遠愛你!”

援疆幹部們也向人群報以發自肺腑的呐喊。援疆幹部深受感染,激動、哽咽、流淚了。送別的人流淚了,隊伍很快被衝散。援疆幹部與生活了三年的夥伴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淚水是無聲的回答,拍拍肩膀,拉一拉手,在此刻成了最真實的語言!《羊城晚報》的記者這樣記錄當時的場景:三年援疆,一朝話別,說不盡的難分難舍。43名被哈密人民稱為“最可愛的人”的第三批廣東援疆幹部,7月2日晚結束了三年的援疆工作,踏上歸路。當晚10時許,成千上萬哈密市民自發前來送行,夾道歡送的隊伍一路排了600米,援疆幹部足足走了20分鍾。“常回家看看”

##一路平安”

##援疆幹部我們想念你”的話語在空中回蕩。受援單位無不全體出動,揮淚相送。此情此景,哈密日報社年過五旬的攝影記者朱正華都不禁被震撼了:“拍過無數次送別場麵,從沒見過如此令人動容的場麵。”22時35分,援疆幹部乘上前往火車站的中巴車。送行的人群又擁擠到中巴車前再次向援疆幹部招手話別。看到這些哽咽著、流著淚為我們送行的人群,心中的感動、離別的愁情交織在一起,我已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在哈密賓館到火車站的路上,可看到在車隊經過的各路口都有交警們站崗執勤,他們在向我們援疆幹部敬禮致意。過往的行人,站在路邊也向我們揮手,我們都打開車窗,頻頻向歡送揮手的群眾喊著:“再見了……”22時50分,車隊到達火車站,上千人的歡送隊伍在站前廣場上圍著。站台上,援疆幹部與受援單位的人不分男女,挨個擁抱。不少人拿著酒瓶給援疆幹部敬“上馬酒”。巴裏坤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同事們也都趕過來了,還有縣林業局、環保局的局長們。

我們幾位援巴幹部再次與送行的人們合影,要留住在哈密的最後一刻。每個人都喝下了書記、縣長給我們敬的“上馬酒”。上車前,地委書記郭連山、專員阿布拉江·依明也分別拿著酒瓶給黃仰輝、許華、莊稼苗、關鵬、劉中國等援疆幹部一一敬酒。不少援疆幹部上了火車又再下車來與送行的同事朋友一再擁抱話別!23時50分,緊促的火車汽笛聲中,N949次列車載著援疆幹部啟動了,隔著車廂的玻璃窗,送行的人們與援疆幹部們相互揮淚話別:“再見了,援疆幹部們,祝你們一路平安!”

“再見了,哈密,我們永遠愛你!”

(選自《天山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