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由於投資主體是國家,土地使用製度的改革拉動投資規模的膨脹,房地產投資的膨脹拉動信貸規模、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膨脹。國有土地實行有償使用,投資者必須為獲得土地使用權付出一定的資金,即投資規模增加而完成的實物量不能同步增加。用通俗的話說,國家從一個口袋裏獲得又從另一個口袋裏付出去。投資規模形成與原來概念不同形式上的膨脹。在投資主體是國家的情況下,市場的導向直接影響國有財力、物力的投人方向。房地產投資的膨脹,特別是地方政府的主觀願望促使房地產的髙速發展,拉動國家銀行的信貸資金和其它產業部門的資金投向經濟熱點,加劇信貸規模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失衡,進一步引起財政一定程度的困難,由於政府行為的不規範,目前房地產市場規則很不健全,與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不相適應,這是目前一些企業的行為不規範的根本原因。

經濟政策的地域性傾斜直接導致經濟發展的梯度差92——93年的房地產熱非常明昆地表現了內地的資金向沿海流、其它產業部門的資金向沿海的房地產流。資金向髙利潤產業流動,是市場機製的作用,本無可厚非。但這種流動的基因是沿海較之於內地有更多的優惠政策,除了地域經濟發展的環境因素外,投資髙間報率是基本的激勵因素。

股票市場發展道路研究

股票市場作為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西方國家乃至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得到了廣泛發展,但不僅西方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股票市場發展上有不同模式,而且發達國家內部和發展中國家內部在股票市場發展上也有不同的模式,因此,認真研究各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共性與特性,不但對把握股票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對探索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具體道路均是很有意義的。

一、國外股市場與股份製度

各國股票市場發展道路證明:股票市場的發展是有一般規律可循的,所謂股票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就是指股票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內在必然性。股票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性可概括為:

其一,股票市場與經濟發展有密切聯係。一方麵,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股票市場與股票製度的發展,而股票製度與股票市場的發展又促進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兩者呈現相互製約,相互促進的關係。另一方麵,股票製度與股票市場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且與社會經濟運行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股票市場已成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但在西方發達國家是這樣,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也是如此。70年代以來,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較快發展,股票市場也不斷擴大,僅在十多年時間中,就有幾十個發展中國家開辦了股票市場。

其二,股票市場發展的基礎是股份製度,這一點從世界股票市場發展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個國家與地區股票市場發展進程也都給予了證明。一般說來,如一國股份製度比較發達,則該國股票市場發展也較快;反之,一國股份製度比較落後,則該國股票市場發展也必然受到阻礙。

其三,股票的種類由少到多,分類越來越細。初期,股票往往隻有普通股票和優先股票,但隨著經濟發展,發行股票的企業不斷增加,相互之間籌資競爭越來越激烈,相應的,新的股票品種不斷湧現,甚至出現了一些具有債券性質的股票,如償還股票、無表決權股票等。

其四,股票交易越來越向多層次體係化發展。一方麵,股票交易的形式由簡單到複雜,由少到多,從最初的貨交易開始發展到現在有現貨交易、期貨交易、期權交易、信用交易等多種交易方式。另一方麵,盡管場外交易往往早於證券交易所,然而,由於證券交易所所具有的特殊優點,建立證券交易所成為發展股票市場的必然要求,但證券交易所舉不能完全取代場外交易,因此,即使是證券交易所交易十分發達的國家也仍然存在場外交易。不僅如此,證券交易所與場外交易的同時存在促使第三和第四市場的產生,從而形成一個多層次的股票交易市場體係。

股票業務完成手段存在著差別。有些國家已經完全實現電子化甚至采用了衛星通訊手段,而另外一些國家的股票交易還用手工、甚至用粉筆,黑板作為價格顯示手段。

股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存在著差別。股票市場的國際化突出地反映了一國的經濟實力,隻有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才能促使一個國家的國際融資活動趨於活躍,因此,經濟實力的差別使各國與地區股票市場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的速度、時間、方式等產生了差別、英國與美國分別是19世紀和20世紀實力最強的資本主義國家,兩國股票的國際化起步最早,發展也最快,歐美其他國家如法國、聯邦德國和日本也都是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加而加快股票國際化步伐的,但至今為止,也有一些國家股票國際化剛剛起步,甚至還沒有起步,有的國家甚至連全國一體化的格局也尚未形成。

股票管理的形式存在著差別。歐美國家對股票活動的幹預和管理,基本上采取間接控製的方式,其管理重心主要在對股票交易人的資格、股票和交易行為的合法性進行管理,對交易形式與交易數量限製較少,而日本則采取比較嚴格的管理,盡管存在著競爭,但是“自我克製”與行為協調隨處可見,政府對於東京股票市場直接進行監督,對於市場上股票一天內價格波動幅度都有規定。同時,一些大證券公司控製了東京股票市場60%以上的交易。至於具體的股票管理體製,其差別則更大,有以製定專門法律,注重政府管理與實施公開原則為特點的美國體係;有以主要依賴於自律組織的自我管理的特點的英國體係;有以強調實質性管理的歐洲大陸體係;還有一些國家則綜合運用上述原則。政府管理股票的機構也有多種類型、有成立專門獨立的管理機構的,如美國、意大利等;有通過財政部管理的,如日本、台灣地區等;有中央銀行參與管理的,如,英國、聯邦德國等。

股票市場發展各階段經曆的時間與采取的具體步驟也有差別。大致說來,象英國、美國等股票市場發展較早的國家,從股票市場起步發展到較大規模經曆的時間較長。英國從股份製度的生產到現代股份製度最終確立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過程。而股票市場發展較晚的國家與地區大都是在吸取發展上的國家的經驗教訓並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建立與發展股票市場的,其起點一般較高。例如日本發展股票市場,一開始就參照英國股票市場管理製度與法律頒布了交易條例,並隨之創立了證券交易所,其股票交易的出現與股票交易法規的製定,證券交易所的建立均在20多年時間中完成。又如台灣地區在10多年時間中也完成了製定並實施股票法規,建立證券管理委員會和證券交易所的過程。

上麵的分析還是在不考慮社會經濟製度的情況下進行的。在不同社會經濟製度下,股票市場產生的經濟基礎,股票發行的目的,股票流通狀況,股票收益分配以及股票管理機製也存在著差別,對此,理論界已有一些論著論及,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