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閏,字鬆友,鄱陽鎮人,生於元末,從小潛心儒學,博覽經書,平時以蒼鬆自許,成年後曾在番君廟講學授徒。一次無事,在廟壁上畫了幅《蒼虯出壑圖》,並自題詩一首:“幽人無俗懷,寫此蒼龍骨。九天風雨來,飛騰作靈物。”也該當胡閏時來運轉,朱元璋幸駕鄱陽,無意中看到胡閏的詩。別看朱元璋是過河拆橋的人,未成事之前也算個虛懷若穀,求賢若渴的明君,隻是後來一闊臉就變,殺人頭漸多。他覺得胡閏很有抱負,當時便召見了胡閏。過了幾年,朱洪武當上了皇帝,饒州府又薦辟胡閏為“人才”,臨行進京前,好友吳存、何英、徐素三位鄱陽耆宿,再三叮囑胡閏對皇帝要忠貞不二,胡閏便把這話死死牢記在心。進京後,胡閏弄了個都督府都事的官職,照現在的職務是文書收發,從七品。不久改為經曆,工作性質未變,級別高了一點,從六級。朱元璋死後,他孫子朱允炆繼位,胡閏升為右補闕,諫官。公元1042年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占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當上皇帝,先是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不從,方被株連十族;接著傳胡閏、高翔上殿,這兩個人聽說建文帝死了,便都穿著孝服,望著宮門放聲大哭。朱棣惱怒,命胡閏換下孝服,胡閏不僅不換,反而證證有詞,朱棣大怒,先是命人敲掉胡閏的牙齒,接著將他縊死,還不解恨,又把他的屍體浸在石灰水中,剝皮填草懸坊示眾。這還不算,又差官校奔赴鄱陽,將胡閏一家,包括族人在內共217口全部斬殺。公元1409年永樂七年,朱棣又命人對奸黨進行窮治,又招致胡閏47戶親戚受到株連,其中41戶在監獄和充軍中死絕。
第二個典型是餘廷瓚,字伯獻,公元1514年明武宗正德九年甲戌科唐皋榜進士,官行人司司副。行人司說白了就是搞接待的,正司為七品,餘廷瓚為從七品。從仕途進程看,餘廷瓚倒是運氣蠻好的。問題是這位主政的皇帝朱厚照,是位荒唐天子。他登基後成天遊山觀水,謂之曰巡幸。幾次北上之後,於公元1519年正德十四年又要南巡,當時一大批朝臣接連上奏勸阻。夏曆四月十八日,朱皇帝將為頭的抓起來投入監獄。四月二十日,餘廷瓚等接著上奏阻止,朱皇帝再將這些人抓捕。四月二十三日,朱厚照下令,公開杖責所有反對過他的大臣,餘廷瓚也在其中,結果困杖傷致死。
第三位典型是陳嘉訓,字彝仲,小名思崗,民間叫他子崗,雙港小華人。三個人中,他時運最好。陳嘉訓是公元1589年萬曆十七年已醜科焦端榜進士,也是行人職務。後來,調入吏科任給事中。別看這隻是個正六品的官職,卻是朱元璋特設。明朝立國之初,朱元璋鑒於宋元兩朝君弱臣強,朝廷權力失控乃至崩潰的教訓,和胡惟庸謀反的刺激,革除丞相製,把丞相之權分於六部。為了不使部權過重而威脅皇權,對應六部特設六科給事中,對六部權力加以牽製監督。六科給事中不隸屬任何部門,直接向皇帝本人負責,既有參政議政的諫議權,又有監察彈劾權,屬於皇帝近臣。在這個職務上,陳嘉訓辦事認真,秉公執法,彈劾過福建、浙江的巡撫,也就是省長。明朝有個規定,下級彈劾上級,即使非常正確,也還是要受處分的,越級的處分更慘,輕則丟了俸祿,重則招來殺身之禍。那麼,陳嘉訓的所為,無形中給自己的前程設下了重重坎坷。公元1604年神宗萬曆三十二年,陳嘉訓被調出北京,任南京吏科給事中。職級不變,權力削減。不過,虛名倒也不錯,朝野上下都說他敢言敢當。到南京後的陳嘉訓,按照明朝的官場遊戲規則,應該收斂一點才好,反正薪俸不少,一年有5、60兩雪花銀。無奈陳嘉訓本性不改,四處搜集曾任萬曆二十二年首輔大臣、沈一貫納賄亂政的劣跡。沈一貫當然經不住查,但是神宗還是袒護“沈愛卿”。陳嘉訓的處境險惡,幸好沈一貫識趣,自己再三辭職,回鄉養老。陳嘉訓看起來占了上風,卻落得削俸撤職,謫貶返鄉,以致造成老死無錢下葬的悲慘下場。關於陳嘉訓,鄱陽坊間曾流傳了他很多的傳聞:什麼與十八坊十八進士作對,什麼為孫家人打官司,什麼雙港塔鎮風水等等。這些傳聞雖然都從正麵褒揚了他,卻多是移花接木的杜撰。以雙港塔為例,雙港塔建於公元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建塔的主持人是縣令顧自植。他聽說龍頭山下麵的雙港灣,是龍潭所在,有龍經常出沒,常常危及到來往船隻和打魚人的安全,於是建起了龍王廟和雙港塔,這原與陳嘉訓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結果弄得有鼻子有眼,說是為了鎮陳家的風水。聲明一句,我與小華陳家既不同宗也不同族,說這些隻是就曆史講曆史,沒有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