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1——1864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這期間,江西是太平軍向清朝政府,進行猛烈衝擊的重要地區。地處這個衝擊帶的鄱陽,自公元1853年鹹豐三年,至公元1863年同治二年的十年間,同樣未能幸免戰爭的洗禮。太平軍先後出入鄱陽縣城十次。石門街、肖家嶺、漳田渡等鄱北一帶,成了寸土必爭的地區。左宗棠、鮑超等清朝名將,石達開、韋昌輝、羅大綱等太平軍著名將領,也都參加過鄱陽境內的戰役。而攻陷、收複鄱陽縣城的拉鋸戰,更是屢屢不止。較大規模並給鄱陽造成重創的,是公元1853年鹹豐三年。開始,太平軍圍攻南昌,鄱陽知縣沈衍慶,奉檄率領兵勇救援,鄱陽縣的事務,調樂平知縣李仁元代處理。當時雖值七月,但漲著大水。沈衍慶前腳剛走,隨後謠言四起,風聲鶴唳,說太平軍已經由湖口分兵奪取饒州。於是,沈衍慶星夜趕回鄱陽。這個時候,太平軍果然已從水路,由鄱陽湖直奔而來。為了抵抗太平軍,知府胡正仁防堵西門,知縣沈衍慶防堵高門,代縣事李仁元防堵東門。不想太平軍由北門鳧水攻城。七月十四日,鄱陽終於失守,沈衍慶、李仁元戰死。不久,知府胡正仁招募一批新兵將鄱陽收複,這是第一次。以後又有鹹豐五年正月初四,清總兵趙如勝進攻都昌,駐守的太平軍失敗,退回到鄱陽防守。二十一日,太平軍由建德起兵再次攻陷鄱陽;二月初二,太平軍尚書侯陳等,由都昌突破漳田渡防線進駐鄱陽;鹹豐七年正月二十一、三月十一、六月二十五、先後三次進而複出;鹹豐十一年二月,又有另外一股太平軍,經由古縣渡入駐鄱陽等等。
太平軍的多次光顧,不僅給清朝的饒州府,與鄱陽縣地方政府帶來重創,同時也使鄱陽不少文物古跡,遭受了滅頂之災。據舊《縣誌》記載,鄱陽主要幾大禪林:永福寺、永福寺鍾樓、芝山寺、南天王寺、浮舟寺、薦福寺等,都毀於太平軍。尤其婉惜的是梁朝建造、座落在團林境內的華嚴寺。此外還有上諭亭、府文廟、縣文廟、府城隍廟、縣城隍廟、土地祠、藥王廟、張王廟、康王廟、巡官廟、都昌會館、青陽會館等,也都在鹹豐三年,被到太平軍放火燒毀。據《鄱陽縣誌》民國稿載:“鹹豐癸醜以後,太平軍爭奪縣城,進出十次,其破壞尤為強烈”。鄱陽脫胎漆器老字號“張洪順”創始人張宗琳,因為在漆器店學徒,替老板看店,遭太平軍殺致腳殘的;受太平軍傷害當然不止是張宗琳,所以人們稱太平軍為“長毛”,可能太平軍當時給人們的傷害太大了吧,否則人們不會對他們有此貶責。至於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寺廟及古建築,多半都是後來重建的:永福寺是同治四年的建築,規模已經小了不少;浮舟寺為同治六年、薦福寺為同治七年、文廟為同治十一年的重建,芝山寺、南天王寺也都是同治、光緒及以後的建築。
庚子教案是指公元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在鄱陽發生的火燒天主堂事件。我們知道,基督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崇奉耶穌為教世主,起源於公元一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後來分裂為羅馬公教,也就是我們中國人稱作的天主教、正教也稱東正教、新教我們中國人叫它為基督教或耶穌教。
基督教傳入江西在明朝萬曆年間,意大利神父利竇瑪,他從廣州嶺南,沿贛江北上到了南昌進行傳教活動。清朝以後,外國傳教士進入江西的人數增多。到鄱陽最早見史料記載的傳教士,是法國的特雷科萊,他是公元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來到鄱陽的。在鄱陽長達十多年間,完成了《中國陶瓷史》一書的寫作。此後,隨著外國人的傳教活動不斷擴大,特別經過是鴉片戰爭,一批傳教士借著不平等條約,獲得了在中國傳教的特權,肆意進行文化侵略,欺壓中國人民,竊取各種情報,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急先鋒。同治、光緒年間,江西各府縣天主、耶穌兩教,華式、洋式教堂三百多座。鄱陽在鴉片戰爭後不久,有外國傳教士在三條巷邊購買民地,建造了第一座教堂,鹹豐三年此教堂叫太平軍一把火燒掉。當時,江西境內有不少府縣的外國傳教士,吸收惡劣本地人為信徒,組織教會團體,不但進行有活動場所的傳教,而且有的盜買土地,勒索錢財,包庇不法教民,欺壓百姓,侵犯人民利益,釀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民教糾紛”,以致引發反抗外國教會勢力壓迫的教案。
鄱陽教案是這樣發生的:光緒二十六年六月,有批新招募的江南自強軍兵勇,過境鄱陽。這批駐紮在北門外關帝廟的新兵,多是山東籍,紀律鬆弛,自由散慢,地方對他們無法管束。六月十五日下午二時許,這些無所事事的新兵,擁至景德寺蘆聖巷的天主堂,一把火將1890年建造的新教堂引燃,大火很快吸引了數以千計的圍觀群眾,人們本來對外國傳教士和教民不滿,一見當兵的燒了天主堂,大家拍手稱快,大聲叫好。這時隻嚇壞了縣太爺陳祥燕,他趕緊將自己的官轎,讓給神甫陶文膳,自己則跟在轎後保護著一路小跑。老百姓看見自己的父母官受此侮辱,更加義憤填膺,怒火中燒。職業道士楊連洪,手撿一塊大石頭,對著陶文膳就砸,結果把陶神甫的頭打破。陳知縣一看事情不妙,一邊左拱右揖求大家息怒,一邊急忙把洋神甫送走,並由縣衙派役星夜送往九江養傷。有人奇怪,縣太爺為什麼對洋神甫卑躬屈膝?原來就在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之後不久,江西總督江坤一與湖廣總督張之洞倆人,曾聯合與洋人簽訂保護教堂的公約,並以最快的速度下達到府縣,嚴令地方各級文武官員,加強保護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