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蟒纏著豹子的身子想:如果不下力氣纏,我就會被豹子咬死。
於是雙方都死命地用著力氣。
最後,羚羊安詳地踱著步子走了,而豹子與巨蟒卻雙雙倒地。
獵人看了這一場爭鬥甚是感慨,說:“如果兩者同時撲向獵物,而不是撲向對方,然後平分食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同時走開,一起放棄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中一方走開,一方撲向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互相鬆開,兩者也都不會死。”
告訴孩子
有些東西即使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爭奪不來的,結果反而弄得兩敗俱傷。很多時候,隻有以謙讓為做人之本,才能保全自己,成全別人。
3讓孩子為錯誤道歉
做人處事箴言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犯錯誤,不斷改正的過程。父母要培養孩子自己發現錯誤,進而去思考的習慣。同時父母要幫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把道理講透徹。要給孩子改過的機會,千萬不要輕易給孩子“定罪”,因為那樣會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一位母親帶著5歲的兒子上街,活潑的孩子跑在前麵,闖紅燈橫穿馬路。這時,一輛小汽車駛來,雖然司機及時緊急刹車,沒有撞著孩子,但還是嚇得孩子驚慌失措,倒在地上。
孩子的母親急忙上前扶起孩子,司機也立即下車。司機感到自己開車太快,驚嚇了孩子,應該向孩子及其母親道歉。
然而,孩子的母親不但沒有責備司機,反而批評孩子:“過馬路不看前後左右,太莽撞,尤其是你闖紅燈,是你自己的錯。”並叫孩子向司機道歉。
最後,這位小朋友果真心服口服地向司機承認了錯誤。
延伸閱讀
教孩子勇於承認錯誤
雖然人人都會犯錯,但是敢於承認錯誤並為之負責任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父母認為,孩子的錯誤用不著糾正,長大了自然就好了。殊不知,父母的這種態度會導致孩子自以為是、知錯不改。
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沒有能力承擔責任。孩子犯了錯,作為父母,代孩子道歉是理所應當的。父母愛孩子沒錯,然而這樣代孩子道歉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幫助的。
我國有句古話:好漢做事好漢當。既然孩子做了錯事,就應該讓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賠償損失。這樣不僅是為了取得別人的原諒,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從小就懂得為自己的言行切實負起責任來,這對增強孩子的自律精神、謹慎言行,以及將來獨立和全麵地承擔人生責任和義務,順利地融入社會生活,是非常有益處的。
孩子應當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擔起他能負的責任,孩子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就應該自己賠償這塊玻璃,即使他花掉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錢。但是,他決不會因此得到父母一分錢的補貼。如果錢不夠,父母可以考慮借錢給他,但他必須有自己的還款計劃。比如,早晨為附近的鄰居送牛奶、取報紙,周末為別人修剪草坪,節約自己每周的零花錢等等。父母之所以要這樣做,原因就是為了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隻有付出這種代價之後,孩子才能接受這個寶貴的人生教訓。
孩子做了錯事,由父母替孩子認錯、向別人道歉,其用心雖然是疼愛孩子,但這種疼愛合情卻不合理。孩子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若父母一味地代孩子向別人道歉,而不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事,不要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承擔責任,很容易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事事依靠父母。此外,父母的這種行為是在袒護孩子的過錯,孩子既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教訓,也不能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這可能就是孩子屢教不改的根源。
在一般情況下,年幼的孩子做不出什麼太出格的事,但由於父母總是出麵代孩子受過,久而久之,就容易使孩子覺得凡事都有父母頂著,萬事都可迎刃而解,從而逐步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說“對不起”,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應該自己負責,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樣,孩子成人後,才會勇於承擔家庭及社會責任,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而有責任感的人。
勇敢認錯、誠實道歉當然很重要,但在道歉之前應先讓孩子思考自己為什麼要道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讓他知道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誤。可以說,這比光說一聲“對不起”更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逼迫孩子說“對不起”,而這樣做的結果隻能讓孩子誤以為任何事隻要說句“對不起”就能夠解決問題。事實上,讓他們知道錯在什麼地方,知錯、認錯、懂得反省,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地袒護,而要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就要對此承擔責任,應該向對方道歉,求得對方的諒解,這對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很必要的。
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勇於承認錯誤,並給予獎勵、表揚。很多做父母的隻會在孩子表現“精彩”時才給予獎勵,殊不知,勇於承認錯誤更難得。同時,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到犯錯誤的原因,然後和孩子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很多時候,失敗的經驗、教訓更能夠推動一個人的成長。高明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在否定自己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成長,體會到更深刻的成就感。
講給孩子的故事
道歉,你自己去
一天,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在廣場上玩皮球。過了一會,來了幾個小朋友,於是大家就一塊玩了起來。
突然,這位母親聽到了小朋友的哭聲,可是她並沒有過去,隻是遠遠地看著。過了一會兒,女兒垂頭喪氣地過來了。
母親問她怎麼不玩了,她說自己和一個小朋友搶皮球,不小心把那個小孩子推倒了,那個小孩就哭了起來。別的小朋友要她向那位小朋友道歉,可她覺得自己沒錯,拒絕道歉,於是,那些小朋友就不和她玩了。
這位母親沒有批評女兒,而是溫柔地對女兒說:“如果你是那位小朋友,你被別人推倒了,雖然別人不是有意的,你會怎麼想呢?”
“這……媽媽,我會讓他向我道歉的。”
“這就對了,換做是你,你就要求別人道歉,那現在是你做得不對,為什麼不向那位小朋友道歉呢?一個人是要對自己的過錯負責的。”
“媽媽,讓我想一下。”
五分鍾過後,這個小女孩走到那位小朋友麵前,紅著臉說:“對不起,剛才是我錯了。”
那個小朋友已經不哭了,看著小女孩來道歉,也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沒關係,我們還一起玩皮球吧。”
於是,一群小朋友又高高興興地玩了起來。
告訴孩子
做錯事很正常,要敢於麵對,敢於承認,這樣才會有改過的機會。敢於承認錯誤,才能得到別人的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