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做人處事的50件事14(1 / 3)

告訴孩子

一個巴掌拍不響,發生糾紛後,不要一味掩飾自己的過錯,而指責對方做得不夠好。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矛盾就會得到解決。

43讓孩子的話語變得潔淨

做人處事箴言

有些父母聽到孩子偶爾學說一兩句罵人的話,感到很有意思,甚至還鼓勵孩子用這些罵人話去罵這個罵那個。這是非常錯誤的,也是很危險的。因為,在父母的鼓勵或默許下,孩子很容易養成罵人的壞習慣。

依依最近學會了罵人,爸媽怎麼教育她,都無濟於事。

媽媽決定給孩子提供一個純淨的語言環境,於是統一了全家人的思想:不準在孩子麵前說髒話;在孩子說髒話時,假裝沒聽見,既不表現出生氣的樣子,也不笑;不當著孩子的麵議論她說髒話的事。

有一次,爸爸說了句髒話,媽媽就對依依說:“看,爸爸說髒話了,去批評他。”這樣,既沒正麵批評孩子,又讓孩子知道說髒話不好。

慢慢地,依依不再說髒話了,而且,聽到別的孩子說,她還會去糾正。

延伸閱讀

糾正孩子罵人的毛病

孩子就是一棵成長的小樹,而父母就是園丁,為了能使小樹長得更直更高,看到小樹長出偏叉的時候,打一下叉子是很有必要的。孩子罵人,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輕者有傷和氣、重者引發他人怨恨和報複。生活中許多孩子的人際衝突常常是從罵人開始的。罵人就像孩子這棵小樹上長出的叉子,需要及時拔掉。

具體來說,父母應怎樣糾正孩子罵人的毛病呢?

1.問問孩子為什麼罵人

父母應觀察孩子的成長狀態。當孩子罵人的時候,要反複詢問孩子在罵什麼,為什麼罵,需要什麼。搞清楚孩子有關需求的信息後,再以不罵人行為作為條件來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做,孩子的罵人行為可以得到重塑,但需要多次反複,以搞清信息和給予獎勵為基本手段。

2.去除環境中的“汙染”

父母不要認為孩子罵幾句髒話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拿孩子罵人的話出來炫耀。殊不知這樣做會使孩子產生說髒話罵人可以博大人一笑的錯覺。這會在無形之中鼓勵孩子說髒話。

孩子天生是不會罵人的,孩子學會罵人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即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能有機會聽到、學到罵人,並且成人覺得“好玩”並發笑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更強化了孩子的這一行為。

剛學會說話的孩子還不能判斷自己說的話是好是壞,隻是跟著別人講。因此,要改正孩子的罵人的習慣,首先,是去除環境中的“汙染”,讓孩子接觸不到粗話和髒話;其次,在孩子說髒話罵人的時候,可先采取置之不理的態度,使孩子得不到鼓勵和強化,使孩子認識到這一方式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就會減少這一行為直至消失。

3.教孩子正確宣泄

在多數情況下,孩子罵人是對自己受到傷害的一種宣泄,如在公車上被人踩時,往往就會罵人。父母應教育孩子以善良之心看待與他人的摩擦,讓孩子明白地球很擁擠,隨時都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使孩子學寬容他人的過失,不要為這些小事而生氣、賭氣。

當然,父母也要幫助孩子學會適當的宣泄方法。如:鼓勵孩子訴說衷腸,培養自己的幽默感等等。

4.嚴肅批評罵人的孩子

當孩子罵人後,父母要嚴肅批評。批評時可以向孩子提出下列問題:不用罵人的方式以善“還擊”行不行?罵人能解決問題嗎?被罵者會產生怎樣的態度和采取什麼手段報複等等。其目的在於使孩子認識到罵人有害無益。

但父母一定要注意批評孩子的方式。有些父母聽到孩子罵人時,可能會大聲地使用一些很荒謬的字眼訓孩子,比如:“你是白癡啊!難道不會說些比罵人更好聽的話嗎?”

父母這樣教育孩子是很好笑的。這樣會讓孩子誤以為,使用“白癡”這些字眼不是在罵人。父母必須適當引導自己憤怒,對孩子做出合理的解釋,讓孩子知道你是為了什麼而感到沮喪生氣。而且讓孩子知道他說不同的話,會給他人不同的感受。並且教導他,當他想要罵人時該如何做。

講給孩子的故事

罵人後的懲罰

當父母第一次聽到他們四歲半的寶貝女兒莎莎,罵她的朋友“笨蛋”、“混球”,甚至還有“狗屎”時,他們感到非常的震驚。他們從不在家裏說這些話,所以他們實在想不通莎莎是從哪裏學來的。他們亂了方寸,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莎莎,不要罵人。那樣說話可不好哦!”莎莎每一次罵人時,媽媽都會這樣對女兒說,但似乎都沒有用。不久,莎莎跟父母說話時也開始用粗話,這使得她的父母不得不責打她,但莎莎依然沒有改掉罵人的惡習。

最後,媽媽試著用另一種方法:她開始在白天更細心地觀察女兒的行為,了解她什麼時候玩得開心。當莎莎和她的堂妹小雅一起玩過家家,為洋娃娃穿衣服時,媽媽說:“你們能乖乖地在一起玩真的是很棒!”但是當小雅試著要把莎莎的娃娃放在藍色玩具車時,莎莎大聲喊道:“小雅,你是大笨蛋啊!你明明知道那是我的車子!”媽媽立刻以很平靜的態度告訴孩子們,她必須把莎莎帶走。然後對女兒說:“很抱歉,你罵小雅笨蛋,現在你的遊戲將被暫停,等你準備好了,再出來和小雅玩。”

莎莎被隔離,媽媽規定她隻許坐在椅子上。幾分鍾之後,莎莎明白了媽媽所說的暫停的意思:當她罵人時,她的遊戲將被停止,沒有人理會她。這使她意識到,隨便罵人是不討人喜歡的。慢慢地,她罵人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

告訴孩子

罵人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很多矛盾都會因罵人而激化。不要覺得罵人的話好玩就去學,要知道,被罵的人會很傷心,很難過,甚至會采取報複行動。

44讓孩子做小主人

做人處事箴言

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父母可引導孩子學會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處理交往中出現的各種矛盾。讓孩子在不斷的協調、適應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和諧地相處與協作。

有一天,家裏來了幾位美國客人,這家的小男孩看見家裏來了外國客人很新鮮,就熱情地同客人打招呼。客人還誇小男孩懂事。可是,小男孩的媽媽卻說:“懂事什麼呀,今天你們來了還說句話,平時來了客人連句話都不會說。”然後就對男孩兒說:“去,回房間去,大人說話你插不上嘴。”

聽了媽媽的話,剛才還很高興的小男孩,變得一臉不高興。

美國客人急忙說:“沒關係,我們也是需要跟小孩子交朋友的!”

男孩兒的爸爸趁機對小男孩兒說:“媽媽是怕你對客人不禮貌,隻要不搗亂,客人是很喜歡你的。爸爸和叔叔談話結束之後,你可以問問叔叔去非洲大草原旅行的情況。”

孩子果真沒搗亂,而且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

延伸閱讀

發展孩子的交際能力

讓孩子學會建立和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對於孩子將來的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要正麵引導孩子與小夥伴合作,讓孩子養成平等協作、忍讓諒解等社會交際中的規範習慣。

搞好人際關係是人生的一門藝術,父母應該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與孩子建立起溫馨美好的感情。在這種環境氣氛的熏陶下,孩子就可能與他人相處得快樂而融洽。當然,父母還要有意安排孩子經常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並隨時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裏做客。在遊戲之中,孩子們常常都會很開心,更重要的是,遊戲能讓他們學會與人交往的藝術。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有某種孤獨傾向。譬如,盡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卻又不願與人交往,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偶爾與人交往或參與集體活動,這些孩子也會表現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還會不知所措。而且,這些孩子還有獨占、獨享等不良的心理和行為。

據報道,中國目前至少有五六十萬幼兒孤獨症患者,而如上所述的那種有孤獨傾向的孩子,則遠遠不止這個數目。由此可見,孤獨已經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潛在殺手,父母必須高度警覺。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這麼孤獨呢?其一,孩子沒有兄弟姐妹,而父母又多為雙職工,很少有人有時間陪伴孩子;其二,由平房的開放性轉向樓房的封閉性,居住環境的變化使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明顯減少;其三,許多父母出於種種考慮,不鼓勵孩子之間串門走動;其四,父母對孩子嬌寵過度,使孩子誤以為隻要自己快樂就行,不必關心別人等等。

應當指出,上述原因已經構成扭曲孩子人格的危險因素。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著名的關於恒河猴的實驗。他們將有的恒河猴群體喂養,而將有的恒河猴單獨喂養。結果發現:群體喂養的猴子合群、健壯、活躍、生命力旺盛,單獨喂養的猴子則孤僻、膽小、不合群,甚至連生殖能力都下降了。

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是深刻的,即孩子是不能離開群體的。說得具體一些,孩子身上尤其是人格方麵的某些缺陷,靠一家一戶的封閉教育是難以奏效的,應依靠群體的作用,以群治獨。在許多時候,孩子們之間的相互影響超過了大人對孩子的影響,因為孩子更渴望同伴的承認與接納,而年齡越大這種渴望越強烈。因此,以群治獨,讓孩子走出孤獨融入群體,才是培養孩子健康人格的明智選擇。

人最先的時候與動物是一樣的,可能正因為如此,有一種語言中把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孩子稱為“東西”,而學會說話之後才被稱為“人”。人與其他動物一樣,靠觀察、經驗累積及模仿等方式,來學習許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學會了觀察周圍的各種各樣的人、物等,從中學到許許多多東西。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模仿其他人的行為,成了一個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隻要細心一點父母們就可以發現,自己平時說話慣用的字眼、語氣、腔調或是一些習慣性的小動作,都會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父母不必感到驚訝,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孩子天天都在模仿著你。經過日積月累,孩子終於在你的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所以,要培養孩子善於交際的好習慣,做父母的自己首先要做出榜樣。該和什麼樣的人交往,不該和什麼樣的人交往;該怎樣交往,不該怎樣交往……都要以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孩子明確。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聯係的最基本的方式。未來社會的許多工作都需要人們通過協作去完成,這就必須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與他人交往、協作。英國北倫敦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小學中人緣最好的學生,往往是那些上過正規幼兒園的孩子。他們不僅朋友多,而且社交能力也更強。

孩子在成長期與社會隔絕,不光是社交能力,連認知能力、判斷能力、魄力等等都和社會交流有關。無疑,幼兒園是增強孩子社會交流的一個外部環境。但父母們也必須明確,並不是把孩子送進幼兒園自己就不用管了。

幼兒園不僅僅是老師的事,父母也要積極參與。國外幼兒園裏有很多父母輪流幫助幼兒園搞清潔衛生,幫助小朋友外出郊遊,提供每個父母的參與時間,很少的特別忙的父母才能免去他的義務。幼兒園鼓勵父母們參與。父母通過幫助幼兒園做工作,可以知道幼兒園是怎麼進行的,也知道老師的辛苦,教學思想是怎麼講的,又是怎麼體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