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陸是中國古代一種棋類活動,這種盤局遊戲曾經風行一時。據文獻記載,雙陸起源於天竺,即古代印度,三國曹魏初年傳入中國,盛於南北朝、隋、唐以迄宋、元時期。隋以前的史籍中,談及雙陸者鮮見,到唐代,記載才多起來。宋代,雙陸比較普及。當時,在酒樓茶館裏,往往設有雙陸盤,供人們邊飲茶邊下棋。在元代,雙陸屬於一種“才子型”棋藝,多為文人及風流子弟所喜愛。到了明清時代,雙陸仍在上層貴族及仕女中流行,但由於象棋的盛行,雙陸這個在我國古代流行了兩千餘年的棋戲便逐漸不時興了,以至最終失傳。
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是“射箭”嗎
箭,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了,據考古發現,它在距今兩萬八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漢代,隨著鐵製器械的發展,青銅箭鏃逐漸地向鐵箭鏃發展。隨著箭頭的多樣化,射箭的形式發生了很多變化,譬如射箭在周代就被列入當時教育的內容之一,當時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其中射箭就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當時,射箭是一種禮儀,射箭活動要喝酒,還要奏樂,這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曆史上最早的射箭比賽了。當時的孔子、荀子以及墨子等,都是射箭愛好者,而且對學生身體力行,同時也鼓勵學生射箭。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射箭出現了專業的比賽,在《魏宗室常山王遵傳》裏邊,曾經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當時的北魏孝武帝在洛陽的華林園舉行了一次射箭比賽,他把一個能容兩升的酒杯,懸於百步之外,讓19個運動員進行競射,最後誰把這個酒杯射著了,誰就把這個酒杯據為己有,這在當時叫“獎杯賽”,在中國體育史上,這可能是最早的一次獎杯賽了。
“投壺”指的是什麼
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當首推投壺。投壺產生於春秋前,盛行於戰國。投壺之壺口廣腹大、頸細長,內盛小豆因圓滑且極富彈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彈出。矢的形態為一頭齊一頭尖,長度以“扶”(漢製,約相當於四寸)為單位,分五、七、九扶,光線愈暗距離愈遠,則所用之矢愈長。
投壺開始後,司射(酒司令)確定壺之位置,然後演示告知“勝飲不勝者”,即勝方罰輸方飲酒,並奏“狸首”樂。投壺因其最具封建禮儀教仁意義,所以沿襲最久。在《禮記》中慎重地寫著《投壺》專章。三國名士邯鄲淳的《投壺賦》描繪最為出色:“絡繹聯翩,爰爰兔發,翻翻隼隼,不盈不縮,應壺順入。”可窺見當時盛況。
中國武術起源於何時
武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曆史演進過程中不斷創造、逐漸形成的一個運動項目。
從現有的考古發現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舊石器時代,已出現了尖狀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時代末期,則出現了大量的石斧、石鏟、石刀和骨製的漁叉、箭鏃,甚至還有銅鉞、銅斧等。這些原始生產工具和武器,後來大部分成了武術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會末期,部落戰爭的頻繁發生,進一步促進了武術的發展。在部落戰爭中,遠則使用弓箭、投擲器,近則使用棍棒、刀斧、長矛,凡是能用於捕鬥搏擊的任何生產工具都成為戰鬥的武器。據史籍記載,大禹時期三苗部族多次反叛,征伐多次未能使之降服。後來,禹停止進攻,讓士兵持斧和盾進行操練,請三苗部族的人觀看這種“幹戚舞”以顯示武力雄厚,三苗部族從此臣服。這是原始社會一次盛大的武術自衛演練。古代的“武舞”為後來武術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蕩秋千也是起源於古代嗎
蕩秋千是我國古代女子的重要娛樂方式之一,而非今天兒童用來玩耍的器材。《荊楚歲時記》言:“春節懸長繩於高木,士女袨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秋千’。”漢武帝千秋節日以之戲於後庭。秋千因為使人聯想到千秋萬歲的“千秋”,故被用於慶賀漢武帝生日。《天寶遺事》也有“宮中至寒食節,築秋千嬉笑為樂,帝常呼為半仙之戲”的記載。蕩秋千的女子衣袂飄飄於半空之中,就像乘風飛舞的仙子,給人一種空靈瀟灑的淋漓之美。秋千之戲盛行於唐宋民間,秋千佳人也成為文人詩詞中常見的美好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