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民間娛樂,繼往開來的遊藝項目(2)(1 / 3)

“相撲”是起源於中國嗎

角抵經過戰國秦漢的發展,到晉代出現了另一個名稱,叫相撲。整個宋遼金元,它的發展占主要地位,宋代的一部有關記載角抵的書,叫《角力記》,它是一個署名調露子的人寫作的。它把宋以前有關角抵的形式做了記錄,可以說是我國體育史上最早的一部著作了。宋金元發展出來的相撲有了很大的發展,這個時候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正式比賽的,就像打擂台;另一種相撲,是在表演場合進行表演的,它是給人看的,當時在東京,還有其他地方,在其他場合都有這種表演,而且表演的服裝基本延續前代。這個相撲跟現在日本的相撲完全一樣,也就是說相撲從中國晉代以後,逐漸通過文化交流傳到日本去了,它基本上把這個形式保留下來。

足球是起源於中國嗎

2004年7月15日,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足球博覽會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於中國”,山東淄博被正式確認為世界足球起源地。足球是中國的傳統運動項目,起源春秋戰國,不過那時候不叫“足球”,而叫“蹴鞠”。蹴鞠的曆史,體現了我國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即用腳踢,“鞠”是一種以皮革為外殼,裏麵裝滿毛發的實心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

蹴鞠運動起源較早。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遊說齊宣王時形容臨淄:“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齊宣王於公元前319年到公元前301年在位,由此可以斷定: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或更早的一段曆史時期,在齊國故都臨淄城足球活動就已發展成一種民間盛行的體育和娛樂活動項目。比這個記錄更早的還有傳說。西漢學者劉向在《別錄》中寫道:“蹴鞠,傳言黃帝所作,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考古發現,在山西、陝西和黃河流域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有很多磨製很光滑的石球。這就證明了黃帝時代有可能創造簡單的踢石球活動。

明代以後,足球的社會性逐步縮小。清代在史籍上有關足球活動的記載,就寥寥無幾了。清代冰上足球的開展,是古代足球發展的一個旁係。

我國古代的蹴鞠活動,自戰國起經曆了幾千年,在百姓中並未完全斷絕。現代足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起始於清代洋務運動以後,當時香港一些學校的華人學生開始踢起了現代足球。

“水秋千”是怎麼玩的

在宋代,水上運動成為一種表演活動,水秋千就是之一。水秋千指的是在大船上立一個高大的秋千,表演的人借著秋千的擺動,擺到幾乎與頂架的橫木相平時,突然從秋千上騰空而起,在空中完成翻筋鬥等各種動作,最後輕鬆地跳入水中。秋千起到了活動跳台的作用,因為秋千蕩平隻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沒有適時跳離,它就會往回蕩,再脫手跳離就很危險了,因此,水秋千的難度係數比今天的跳水運動要大得多。由於這種方式比較驚險,而且高度也比現在高,所以它要求運動員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藝,同時還要有一定的耐力和勇氣。但是從整體上來說,這種跳水畢竟是民間的一種跳水活動,到了20世紀30年代,隨著現代西方跳水運動傳入中國,整個國家的跳水運動才緩慢地發展起來。

清代也有花樣滑冰運動嗎

清代的冰上運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除了有大型的軍事集團的冰上表演外,更多的是側重於個人的技巧表演。其花樣方式之多、技巧水平之高,達到了驚人的程度。當時較為普及的滑冰項目主要有3種:一種是競賽快慢的速度滑冰,僅速滑的姿勢即有扁彎子式、大彎子式、大外刃式、跪冰式等,有許多姿勢跟現代的速滑姿勢近似;第二種是雜技滑冰即現在所稱的花樣滑冰,其中的“雙飛燕”類似於現代雙人花樣滑冰的姿勢;第三種是冰上踢球表演,表演過程中每隊由幾十人組成,按位置站好,然後將皮革製成的球拋起,球快落地時,大家飛快地滑過去爭奪,得到球的隊獲勝。

這種冰上足球最初是作為一種軍訓手段在軍隊中進行,後來也流傳到民間。20世紀20年代在什刹海和護城河上還時常有老百姓在玩這種冰上足球。清代還有一種“打滑撻”的冰上娛樂運動。其活動方式是在滴水成冰的時節,用水澆地,在地上堆成一個三四丈高的冰堆,然後讓身手矯健的兵士,穿上帶毛的豬皮鞋,從上麵挺身直立滑下,能順利地滑下來不摔跤者為勝。這種活動形式在北方極其常見。作為滑冰運動的一種方式,“打滑撻”要求有很高的身體平衡能力。

“牽鉤”是項什麼運動

“牽鉤”就是古代的拔河比賽,拔河始於距今兩千四百年前春秋時期的楚國。楚國地處大江南北,水道縱橫,除陸軍外,還有一支強大的水軍舟師,並曾發明一種稱之為“鉤拒”的兵器,專門用於水上作戰。當敵人敗退時,軍士以鉤拒將敵船鉤住,使勁往後拉,使之逃脫不了。後來鉤拒從軍中流傳至民間,演變為拔河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