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人性的一個弱點:避重就輕。雖然知道哪個更重要,但總會找到各種借口和理由去躲避它。這樣做隻會降低我們做事的效率。相反,如果我們能夠集中精力處理工作中比較重要的那部分,先解決全部工作的重點,就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人的生命短暫,時間有限,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關鍵的。隻有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先做那些對自己使命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才不會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為了我們事業的發展,我們也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製定出一個處理事情的順序表來。然後根據這個順序表,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這樣會更有利於我們提高效率,向自一己的目標前進。

心理學告訴我們,意誌品質的培養,是一個由弱到強、由低人高的過程。軍事上,積小勝可以為大勝;意誌培養上,職小成也可以為大成。惲代英說得很深刻:“立誌須用集義功夫。餘意集義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奮鬥功夫也。”所謂集義,就是積累的意思。“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堅強的意誌是在千百件小事的鍛煉中逐步培育起來的。

小事,一般人都不願意做。但成功者與碌碌無為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他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一般人都不願意付出這樣的努力,可是成功者願意,因此他獲得了成功。

別人不願意端茶倒水,你更要端出水平;別人不願意洗涮馬桶,你更要涮得明亮;別人不願意操練,你更要加強自我操練;別人不願意做準備,你更要多做準備;別人不願意付出,你更要多付出。每一件別人不願意做的小事,你都願意多做一點,你的成功率一定會不斷提高。同事不願做的事情,你願意去做;別人不想做的事,你願意去做。隻要你能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隻要你能做別人不想做的事情,你就可以成功。

╬ 創新積極之道

顏建中說:“市場經濟全靠自己闖蕩,在求異的同時就要創新。具體的感覺是,要把繁華世界看作蠻荒一片,把已經光彩奪目的物質文明看作還未開墾的處女地,大膽地按照自己的意願開拓、塑造自己心目中的文明世界。”

一個著名公司招聘業務主管,考試題目是把梳子賣給和尚。有位應聘者答道:“我可以找到住持,對他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該在香案前麵放一些梳子,供善男信女梳頭。’這樣住持肯定會買我的梳子。”公司讓他去找住持,這位應聘者賣了1O把梳子。而另一位應聘者去寺廟一趟,一次推銷了500把梳子。原來他對住持說:“進來燒香拜佛之人,心地都十分虔誠,貴寺應當有所饋贈以示紀念,並且鼓勵其多做善事,上麵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一定會廣受歡迎,貴寺香火也一定旺盛。”最後,這位應聘者成為了該公司的業務主管。

和尚本來是不用梳子的,然而這位聰明的應聘者卻能夠讓和尚花錢買了5⑻把梳子,他能夠勇於突破常規思想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世界巨富、旅館大王希爾頓說過:“一塊價值5美元的生鐵,鑄成馬蹄鐵後可值1O.5美元,倘若製成工業上的磁針之類就值3000多美元,而製成手表發條,其價值就是25萬美元之多了。”細細玩味,真乃投資、經商的金玉良言。

沈陽市有個以拾破爛為生的人,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收一個易拉罐,才賺幾分錢。如果將它熔化了,當金屬材料賣,是否能多賣些錢?於是他把一個空罐剪碎,熔化成一塊指甲大小的銀灰色金屬,然後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有人告訴他,這是一種很貴重的鋁鎂合金。他算了一筆帳:當時市場上的鋁錠價格每噸在1.4萬元至1.8萬元之間,每個空易拉罐重18.5克,5.4萬個就是一噸。

賣材料比賣空罐要多賺六七倍錢。於是他決定回收易拉罐熔煉。為了吸引人們交售空罐,把他回收價從每個幾分錢提到1角4分,又將回收價以及指定收購點印在卡片上,向所有收破爛的同行散發。

過了一周,這個人騎著自行車到指定地點一看,大吃一驚:很多貨車在等待他,車上裝的全是空易拉罐。這一天,他回收了13萬多個,足足兩噸半。他立即辦了一個金屬再生加工廠。就這樣,他在一年內,用空易拉罐煉出了240多噸鋁錠,3年賺了270萬元,他從一個“拾荒者”一躍成為了一個百萬富翁。

一個撿破爛為生的人因為勤於思考,變廢為寶,成為了一個百萬富翁。每個人的創新都可能會產生無窮的魅力,這個世界不缺會幹活的人,缺的是會思考的人。

索尼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盛田昭夫就是一個喜歡思考,積極在技術上創新的人。他往往用嶄新的研究思路,促使索尼憑借自己獨特的開發體製以及公司強大的技術支持能力,在全世界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同時,不斷地推出新技術、新產品,在公司內部,“研究使它與眾不同”的經營理念和勤於思考、積極創新的作風,使索尼公司能夠引領潮流,永立潮頭。

在索尼公司有了一些進步並擴大了影響之後,盛田昭夫開始領導索尼致力於研發自己新一代的主導產品。開始,他們選中了鋼絲錄音機作為公司新主導產品的發展方向,可在實際操作中,他們發現在日本根本無法買到符合錄音機要求的磁性鋼,難以生產錄音鋼絲。雖然買不到符合錄音機要求的磁性鋼,但盛田昭夫並沒有放棄,他敏銳地感覺到,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人民生活的進一步改善,人們對錄音機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其市場空間將會非常廣闊。正當公司的領導層一直思考如何突破原材料供應的限製,繼續研究鋼絲錄音機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卻使他們改變了主意。一天,公司創始人之一的井深大在日本廣播協會見到了一台磁帶錄音機,這種錄音機不僅噪音小、音質好,而且體積也比鋼絲錄音機小。他馬上意識到,磁帶錄音機將會快速取代鋼絲錄音機,成為主要的錄音工具。

井深大與盛田昭夫馬上做出決策,不再開發鋼絲錄音機,轉而研發磁帶錄音機。然而,研製磁帶錄音機的道路並不平坦。他們首先遇到了要花費50萬日元購買技術專利的問題,50萬日元在當時是天文數字,但要打開市場,在某種產品生產領域占有決定性的地位,隻有全力以赴。可當他們解決了購買專利的資金之後,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錄音機卻無人問津。因為那時大部分日本人的購買力還很低,他們收入的主要部分隻能用來維持生存,一台售價16萬日元的錄音機對大部分日本人而言是奢侈品。可產品隻有進入市場,到達消費者手中,才能完成從生產資本到貨幣資本的轉換,市場營銷能否成功決定著公司的命運。

經過仔細分析和市場調查,公司認為,在短期內應當把銷售對象定位到那些有購買能力又需要錄音機的單位。

有了新的營銷思路,銷路馬上就打開了。新聞社、餐館、商店乃至司法部門和檢察院都有大量訂貨。公司及時改進產品,將錄音機小型化,利用當時日本學校普及視聽教育的契機,又成功地打進了教育領域。這樣,公司的發展開始步入良性循環的階段。

有一天,已經退休的井深大提著手提式錄音機和一副耳機,來到盛田昭夫辦公室,抱怨道:我喜歡聽音樂,但不希望影響別人,又不能整天坐著不動而想到處走走,隻好提著這笨重的錄音機。井深大的一番抱怨,啟發了盛田昭夫的想像力:對!應該研發一種小巧輕便型的能隨身攜帶的單放機。那樣,喜歡聽音樂的年輕人,清閑無事的老年人一定會十分喜歡。

盛田昭夫說幹就幹,雖然公司內很多人滿足於現狀,不願意冒風險來研製這種輕便型聽音樂的機子。然而,喜歡創新的盛田昭夫力排眾議,表示由他承擔失敗的責任。結果,1979年6月索尼公司正式向市場推出了“隨身聽”的產品,其音質清晰而保真、樣式小巧而精致,3萬日元的價格也適合年輕人的腰包。“隨身聽”快速地在日本市場上風靡開來,隨之又在國際市場上流行。與此同時,“隨身聽”還帶動了索尼公司的耳機生產,使他們躋身於全世界最大耳機製造商行列,占有日本市場一半的份額。

一個小小的索尼“隨身聽”,一下子改變了全世界絕大多數人聽音樂的習慣,改變了他們的休閑方式。小澤征爾、卡拉場、祖賓梅塔等一些著名的音樂指揮家,也喜歡上了“隨身聽”。“隨身聽”不僅給索尼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來了崇高的聲譽。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勤於思考,敢於創新的盛田昭夫。

達爾文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應變力也是戰鬥力,而且是重要的戰鬥力。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強大或最聰明的物種,而是最善變的物種。”這種應變力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主要表現為創新能力,創新是高速發展最有力的支撐。傑克-韋爾奇說:“在目前這個競爭激烈的新經濟時代,缺乏創新、不思進取對一個創業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創新,就是指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能夠勇於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提出新的獨到的見解與方法,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在不斷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創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勤於思考是創新者的必備素質。

思考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人的事業永葆生機的源泉。做事缺乏思考和創新,最多隻能把一件事做對,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所以,我們要提高做事的效率就要有勤於思考、積極創新的意識和敢為人先的勇氣。

╬ 和諧共進之道

列夫-托爾斯泰說:“隻向平凡的人學習最偉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有一次,電視中講述了一個關於有“南方風鈴”之稱的美國南方婦女的奮鬥曆程。其中有一個鏡頭是,在南方著名的孟菲斯大學,學校為一名工作了31年的黑人婦女的退休舉行了隆重的慶典,並把她的名字刻在了校內一座紀念碑下麵的大理石上。可她卻不是一名傑出的學者或者名流,她隻是一名清潔工,在這裏幹了31年的拖地板擦窗戶的工作。把一個清潔工的名字莊重地刻在大學的最顯眼處,這實在是罕見的事情。

一所大學有必要把清潔工的名字刻在紀念碑上嗎?大學是什麼地方,是學者雲集的地方,是研究學問的地方,是發明創造的地方,這是我們一貫的常識。在我們的大學裏麵有誰會在意一名清潔工呢,他們是“象牙塔”裏的輔助人員,是邊緣人,就算他們幹到80歲也不會有人注意,更不要說為他們刻石留名。與大學裏精英們的工作相比,他們的工作即使不被認為低賤,也不會被認為和他們一樣崇高。

大學當然要研究學問,要發明創造,要培養人才。然而任何一所大學在這些方麵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大學應該承擔更為廣泛的職能和使命:它還應該成為一個社會先進思想的發源地,成為社會道德倫理的風向標、示範者;她應該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頭,成為公正、自由、平等等等這些人類基本價值觀的率先垂範者和實踐者,應該是一個人道主義的典範,而不應該成為一個勢利的、強橫的、等級森嚴的地方。

許多大學都提出了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為此,許多高校都在強調對大學生進行人文教育。至於什麼是真正的“人文教育”,也莫衷一是,許多高校僅僅把它等同於傳統文化的教育,甚至就是讓學生讀讀“四書”、“五經”。“四書”、“五經”的確該讀,同時,也不能忽視讓學生學習平凡的事跡。因為,我們身邊的平凡人畢竟最真實。

平凡之所以讓人感動,源於他內心的至真至純;平凡的人並非胸無大誌,隻是把目標落實到了他認為更有現實意義的事上罷了。職業不分貴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對普通人的尊重。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企業就像一部機器,每個員工都是一顆螺絲釘,不管哪顆螺絲釘脫落,這部機器都有可能癱瘓,一顆“螺絲釘”毫不起眼,卻禁錮著企業的興衰存亡。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身邊才會出現許許多多甘於平凡、無私奉獻的人。他們是憑覺悟、憑責任心工作的人,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他們,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和領悟。

俗語道:“真水無香”。真正大智慧、超出塵俗的人如同純淨的水,平凡、自然、平靜。生活本身就是平凡的,普通人大多數的日子都在做著名不見經傳的小事,但正是這些平凡的小事賦予了我們對生活的真正體驗,讓我們懂得更加珍惜每一個真實的瞬間。

每個人麵前都有一條通向遠方的路,但不是人人都能走到遠方,即使樹立了遠大的理想抱負,在實踐中也可能被“腳踏實地”和“好高騖遠”兩種不同的態度引入不同的結局。沒有人知道遠方有多遠,守住一顆平凡的心,哪怕身處艱苦環境,哪怕沒有鮮花掌聲,卻仍然認真、踏實、積極地做好每件事,不斷超越,不斷挑戰,才能為自己鋪就一條通往光明和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