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空車,噪音越大。車上越有貨,噪音越低。沉默是一種藝術,沉默是一種智慧,沉默也是一種能力……一句話:沉默是金。沉默和精心選擇的說辭具有一樣的表現力,這就好比音樂中心音符與休止符一樣的重要性。與其誇誇其談,還不如閉口不談,有時,多餘的賣弄口舌會帶來無盡的麻煩甚至帶來殺身之禍。

7.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適時的沉默是低調做人的智慧金訣。沉默是金,懂得沉默也是一種能力。巧妙地應用它,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國時期,魏太祖曹操的二兒子曹植才思敏捷,聰明能幹,很得曹操的寵愛,他決心廢掉太子曹丕,而立曹植。廢長立幼在封建社會被認為是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事情,往往會引發動亂不安,所以大臣們總要據理力爭,甚至不惜獻出生命。但做皇帝的人卻往往不願意聽從臣子的意見,雙方會鬧得很僵。曹操也是這樣,自己下了廢長立幼的決心,便不再願意聽臣子討論這件事。

有一次,曹操退下左右侍從,引謀士賈詡進入密室,向賈詡問話,賈卻沉默不語。曹操再問,賈還是不答。這樣一連幾次發問後,曹操生氣了,責問賈詡:“和你講話卻不回答,到底為什麼?”賈詡回答:“對不起,剛才正在考慮一個問題,所以沒有立即回答。”曹操追問:“想到了什麼?”賈答:“想到了袁本初、劉景升父子。”曹操大笑,決心不再廢長立幼。

袁本初、劉景升父子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曹操聽到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回心轉意?袁本初即袁紹,是東漢末年崛起的大軍閥,占據了青、幽、並、冀四州,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有四個兒子:譚、尚、熙、實。袁紹認為二兒子袁尚長得像自己,有心培養他為接班人,留他在身邊,而把其他幾個兒子放為外任,讓他們一人領一個州。大兒子袁譚不服,於是弟兄兩個各自組成一個派別,彼此爭鬥,勢如水火。結果兩敗俱傷,曹操坐收漁人之利,各個擊破了袁譚、袁尚。劉景升即是劉表,東漢末任荊州牧,成為一方霸主。劉表和妻子都喜歡小兒子劉瓊,想立他為後嗣。最有實力的將領蔡瑁、張允攀附劉瓊,結為死黨。劉表把長子劉琦趕出去,到江夏做了太守。許多大臣便尊奉劉瓊為劉家繼承人,以致弟兄兩個結下怨仇,終生不和。

袁紹、劉表都廢長立幼,最終釀下了苦酒,這些事情又都是剛剛發生過的,“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曹操為自己長遠的政治利益考慮,自然改變了原來的決定。賈詡並不是不知道爭太子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事情,他也不可能不提前做周密的考慮,設想多種方案。曹操連問不答,難道是他真的聽不見?賈詡隻是為了使曹操發問,為自己製造一種說話的環境而已。曹操一追問,賈詡便很自然地說出自己早已想好的話。

這種方法現在也經常被人們采用。有些政治家在談判時愛裝聾作啞,為了使自己的意見能被接受,故意對別人提出的意見充耳不聞。

周武王伐紂王取得殷後,聽說殷有個長者。武王就去拜訪他,問他殷之所以滅亡的原因。這個長者回答說:“大王想知道這個,那麼就讓我在中午的時候來告訴你吧。”然而到了中午,那位長者卻沒來,武王因此很生氣,暗暗責怪他。可周公說:“我知道了,這位長者真是一位君子呀!他義不誹主。正如和人約好了而不來,言而無信,這不正是殷之所以滅亡的原因嗎,這位長者已經以他的行為告訴大王答案了。”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簡潔地表達你的看法。然後保持沉默,留一個寧靜的空間給別人去慢慢思考。在你批評別人時,適當的沉默可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通常來講,當你批評他人時,那人一定情緒相當激動。他可能不但不虛心接受意見,而且還會反唇相譏,使出渾身解數為自己開脫。這時的你,最好就保持沉默吧。

請相信,你的沉默、你的無言是對當事人的一種威懾。這既顯示出了你寬廣的胸懷與大度的品格,又給對方留有思考的餘地,他的態度也會就此改變。你的沉默並非是對矛盾的回避、對錯誤的遷就,而是在提醒對方,冷靜才是解決問題之道,在無聲的戰場上,情緒越是強烈的人,越是會陷入被動的局麵。

沉默是你的緩兵之計,也許你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內部爭執。爭執的結果是將和諧的人際關係搞得一團糟,誰還能安心專注於做事呢?適當保持沉默吧,等爭執的雙方失去了精神上的亢奮、精疲力竭之後,再發表你的意見也不遲。

8.希聲的愛,默默的情

愛是兩個人之間的約定,這個約定給人以生還的力量。因為要對愛信守承諾,這是人一生中所作出的最重要的決定。愛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為了另一半,要勇敢地活下去,愛能維持生命,甚至會創造奇跡。

那是發生在一天的清晨,布列希特和妻子匆匆擁抱一下便到礦上上班,中午時,忽然傳來了煤礦塌坑的消息,妻子一聽忙跑到礦上,有十三人被困在煤井中,其中就有布列希特。礦工的親人呼喊著祈禱著,幾個小時後,傳來消息,已和進下十二人取得聯係,他們被困在坑道中,沒有傷亡,隻是布列希特沒有找到。在礦工親人的呼喚聲中,妻子頹然坐在地上,頭腦中一片空白。過了一會兒,她撲向井口,對著地下不停地念著:“你要活下去呀,為了我們的未來,你一定不能死!”

在礦坑塌陷的一瞬間,布列希特驚慌中跑錯了方向,和其他人失散了。最後,他被封閉在坑道間隙的一小塊空間裏。在六百米深的地下,黑暗包圍著他,在饑餓和死一般的寂靜中他艱難地呼吸著。十三個小時過去了,他的意識越來越混沌,強烈的睡意襲來,他就要堅持不住了。忽然,如做夢般,耳邊響起了妻子的聲音,雖然聲音很小,卻依然依稀可辨:“你要挺住!要活下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他頓時睡意全無,聆聽著這唯一的聲音挨過黑暗與寒冷。

此時妻子仍然在井口深情地低訴著,別的礦工家屬們憐憫地權威著她,她卻堅信自己的聲音一定會傳到丈夫的耳中。搶救工作非常艱難,進度緩慢。由於搶救不及時,原來幸存的十二個人被抬出坑道時,已經全部停止了呼吸。可她仍然在井口訴說著,到了第六天,布列希特終於被抬出了坑道,他仍然活著!他醒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能在黑暗中活到現在,全靠妻子溫柔的聲音!”

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跡,其實這更應該是愛的奇跡。當世界隻剩下一個聲音,隻要那是愛的聲音,就是我們好好活下去的理由;隻要心中有愛,就算在絕境中,你也會創造奇跡!

9.鼓噪不如沉默,息謗得於無言

康德有句很有哲理的名言:“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說:“不要為了敵人而過度燃燒心中之火,不要燒焦自己的身體。”科學家研究發現,長期積怨不但會使自己的麵孔僵硬而多皺,還會引起過度緊張和心髒病。因此不管是從自身的健康著想,抑或是從道德修養出發,都要忍辱克己、低調做人。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一直敏於行訥於言的巴金先生,也曾受到過無聊小報、社會小人的謠言攻擊。巴金先生有一句斬釘截鐵的話:“我唯一的態度,就是不理!”因為受害者若起而反擊,“小人”反倒高興了,以為他們編造的謠言發生了作用。精通哲學、文學和曆史學的胡適先生在《胡適來往書信選》致楊杏佛的信中寫道:“我受了十餘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的不中肯,我反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的太過火,反損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們不安。如果罵我而使罵者有益,便是我間接於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願挨罵。”巴金、胡適麵對他人的辱罵所表現出的低調、幽默、寬容,不失為排除心理困擾的妙藥良方。

任何人都難免會遭到他人的誤解、批評和辱罵。無論是卑鄙的、惡毒的、殘酷的,你千萬不要因對方一句不公正的批評或難聽的辱罵而失去理智。獲勝的唯一戰術,就是保持沉默,不和別人發生正麵衝突,就連多餘的解釋也沒有必要。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相互爭吵辱罵,既不會給任何一方帶來快樂,也不會給任何一方帶來勝利,隻會帶來更大的煩惱、更大的怨恨和更大的傷害。

退一步講,在對罵中沒有占上風的一方,當眾出醜,隻會帶來過後對自己魯莽行為的悔恨。占了上風的一方,雖然把對方罵得體無完膚,又能怎麼樣?隻能加深雙方的對立情緒,加深雙方的怨恨,在旁觀者的眼裏也不過是一隻好鬥的公雞罷了。

何玉生在公司曾受到一位同事的辱罵,為此心中非常惱怒。在下班的路上,依然是滿肚子的火氣,琢磨著如何報複這位辱罵者。無意之間他走進路邊的玩具店,看見幾個小孩指著一個存錢用的瓷人評頭論足。雖然他們對瓷人的誇張造型並不理解,可是瓷人坐在貨架上對那些無知的指責無動於衷,麵不改色地樂和著。何玉生望著這個瓷人,頓時覺得自己滑稽可笑,連一個存錢用的瓷人都不如,受點委屈就滿心怨氣,還算什麼男子漢大丈夫!這麼一想,滿肚子火氣一下子煙消雲散。還對這個過去不屑一顧的瓷人產生了好感,便掏錢買了一個。

老天津衛有句老話:“生氣不如攢錢。”的確,人生短暫,把寶貴的精力、寶貴的時間放在生閑氣上是不值得的。對於外界的打擊辱罵,也許我們還達不到所謂“愛敵人”的修養程度,但至少也應該愛惜自己,不要讓他人來影響你的情緒和健康。

有人受了委屈,或受到他人的誤解,總想立即解釋清楚,通過解釋去化解矛盾,洗刷自己的清白。其實這時最好不要去解釋,最佳的辦法還是保持低調和沉默。因為這時的解釋是杯水車薪,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比如,有人說他丟了錢包,你能解釋清楚不是你偷的?有人背後議論你是“白癡”,是“騙子”,你聽了能解釋清楚你不是“白癡”,不是“騙子”?諸如此類的解釋,隻會越解釋越對自己不利。

請記住這樣的一句話:鼓噪不如沉默,息謗得於無言。

10.當閉口時絕不言語

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一些說話不分場合的人。這樣的人不知道,有些話是可以公開談的,而有些話隻能私下說。他們通常都是好人,沒有心機,但是常常會引起始料不及的後果,給自己帶來傷害。

在我國古代南北朝時期,賀若敦為北周的大將。他居功自傲,恃才放曠,不甘心居人之下,看到別人做了大將軍,唯獨自己還是原地踏步,心中頗為不服氣,口中多有抱怨之詞。不久,他奉調參加討伐平湘洲戰役,凱旋而歸,這應該算是為國家又立了一大功吧,他自以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賞,可是事與願違,由於種種原因,他反而被撤掉了原來的職務,為此他大為不滿、牢騷滿腹。

這些怨言傳到了晉公宇文護的耳朵裏,大為震怒,把他從中州刺史任上調回來,並迫使他自絕。臨死之前他對兒子賀若弼說:“我有誌平定江南,為國效力,而今未能實現,你一定要繼承我的遺誌。我因為這張不牢固的嘴把命都丟了,這個教訓你一定要銘記在心啊!”說完了,便拿起錐子,狠狠地刺破了兒子的舌頭,目的就是讓他記住這血的教訓。

若幹年後,賀若弼也做了隋朝的右領大將軍,可是他把父親的遺言忘得一幹二淨,常常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聲載道,自認為當個宰相也是綽綽有餘。不久,能力不如他的楊素做了尚書右仆射,而他仍為將軍,未被提拔,他氣不打一處來,不滿的情緒和怨言便時常流露出來。後來一些話又被皇帝所耳聞,皇上龍顏大怒,賀若弼被逮捕下獄。

隋文帝批評他說:“你這個人有三個過錯,嫉妒心太強;自以為別人不是的心太強;隨口胡說目無長官的心太強。”因為他有功,不久也就放了。可是,他並沒有吸取教訓,又對其他人誇耀他和皇太子之間的關係,說:“皇太子楊勇跟我之間,情誼親切,連高度的機密,也都對我附耳相告,言無不盡。”後來楊勇在隋文帝那裏失勢,楊廣取而代之為皇太子,賀若弼的處境可想而知。

隋文帝得知他又在那裏大放厥詞,就把他召來說:“我用高穎、楊素為宰相,你多次在眾人麵前放肆地說:‘這兩個人隻會吃飯,什麼也不會幹。’這是什麼意思?言外之意是我皇帝也是廢物不成?”這時因賀若弼平時言語不慎,招惹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擔心自己受到牽連,都不顧及過去的私交揭發他過去說的那些對朝廷不滿的言論,並聲稱他死有應得。

隋文帝聽了眾大臣的談話,對賀若弼說:“大臣們對你都意見頗深,要求嚴格執行法度,你說說看你還有沒有活下去的充足理由?”賀若弼辯解說:“我曾憑陛下神威,率八幹兵渡長江活捉了陳叔寶,希望能看在過去的功勞的份上,給小臣留下條小命!”隋文帝說:“你將出征陳國時,對高穎說‘陳叔寶被削平,我們這些功臣會不會飛鳥盡,良弓藏?’高穎對你說:‘我向你保證,皇上絕對不會這樣。’是吧?等到消滅了陳叔寶,你就要求當內史,又要求當仆射。這一切功勞過去我已格外重賞了,還提它做什麼?”

賀若弼說:“我確實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賞,今天還希望格外地賞我活命。”此時,他再也不攻擊別人了。隋文帝考慮了一會兒,念他勞苦功高,隻把他的官職撤消了。

父子兩代人,同樣是因言多而壞事。所以要忍那些不該講的話,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禍端。

我們必須隨時為自己豎立警告標示,給自己的嘴巴安個把門,隨時提醒自己,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以免惹禍上身。

11.無聲的說服力

過去,心理學家常常認為我們應該把自己的事情講出來,告訴別人,但現在人們逐漸發現,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有時更需要忍耐和沉默。有時,沉默與精心選擇的詞具有同樣的表現力,就好像音樂中心音符與休止符一樣重要。

一個服裝廠的老板得知另一家公司打算購買他的一台舊機器,他非常高興。經過仔細核算,他決定以1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並想好了理由。

當他坐下來談判時,內心深處卻在說:“沉住氣。”終於,買主按捺不住,開始滔滔不絕地對機器進行褒貶。

賣主依然一言不發。這時買主說:“我們可以付您12萬美元,一個子兒也不能多給了。”不到一個小時,買賣成效了。

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哲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成熟;教育家說,沉默是一種智慧;藝術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科學家說,沉默是一種發明。是的,沉默是一種難得的心理素質,也是一種可貴的處世之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位嗅覺靈敏的美國新聞記者得到情報:羅斯福領導的一個小組,成功地破譯了日軍關於進攻中連島的密碼,並掌握了日軍海上作戰部署的確切情報。美軍據此已針對性地進行了戰略準備。芝加哥的一家報紙根據這位記者提供的稿件,立即作為獨家新聞在報上捅了出去。這樣一來,不但會引起日本人的警覺而立即更換密碼和調整戰鬥部署,而且會使美軍的中連島之戰前功盡棄,處於十分被動挨打的地位。麵對如此嚴重的泄露國家戰時情報事件,有關人員請求羅斯福總統下令嚴查法辦。可羅斯福卻一反常態,他既沒有責令追查,也沒有興師動眾地辟謠,更沒有因此而調整軍事部署,而是裝出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令人意外的是,事情很快就又平息了下去,此事根本就沒有引起日本情報機關報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