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果斷行事吃得開——拖泥帶水難成事
有膽有識,做事果斷的人,給人一種行事幹練,絕不拖泥帶水的印象。這種人不但易於讓人尊重,而且他們辦事成功的幾率也遠遠高於那些拖遝、優柔寡斷的人。如果你善於留意、觀察,就會發現,無論是經濟界的重量人物,還是娛樂圈的明星大腕,抑或是你周圍那些優秀的人,他們做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做事靈活、善謀善斷、雷厲風行、認準的事絕不輕易為外界左右。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隻有勇往直前,想得到做得到,從來不落人之後的人,才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
1.做事果斷,牢牢抓住契機
在市場競爭中,及時發現和利用契機,是尋找交易夥伴、實現交易合作的重要方式。同樣,在做事情時,契機也很重要,一旦發現了契機,就要迅速抓住它,決不能讓它溜走。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講的是動與靜的關係,引申到商業中,可以理解為,在未得到商業信息之前,靜觀其變,而且一旦發現機會,就馬上行動,快速出手,決不拖泥帶水。
亞默爾是美國一個實業家,一天,他像往常一樣翻閱報紙,瀏覽著一條條小標題。突然,他的眼睛發出了光彩,他看到了一條僅僅幾十個字的時訊:墨西哥可能出現了豬瘟。
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現豬瘟,就一定會從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州傳入美國,一旦這兩個州出現豬瘟,肉價就會飛速上漲,因為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食生產的重要基地。
亞默爾想到這裏後,內心異常興奮,他迅速撥通了家庭醫生的電話,問他是不是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醫生一時間弄不清什麼意思,滿腦子的霧水,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亞默爾隻簡單地說了幾句,就又對他的家庭醫生說:“請你馬上到野餐的地方來,我有要事和你商議。”
那天正好是周末,亞默爾已經與妻子約好,一起到郊外去野餐,所以,他把家庭醫生約到了他們舉行野餐的地方。
亞默爾和家庭醫生很快聚集在一起了,他滿腦子都是這個消息的前景,已經對野餐失去了興趣。他說服他的家庭醫生,請他馬上去一趟墨西哥,證實一下那裏是不是真的出現了豬瘟。於是,醫生立即飛往墨西哥,很快證實了墨西哥發生豬瘟的消息是真的,亞默爾當即動用自己全部的資金,大量收購佛羅裏達州和得克薩斯州的肉牛和生豬,並且很快把這些東西運到了美國東部的幾個州。
亞默爾的預料是正確的,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的有關部門下令,一切食品都從東部的幾個州運往西部,亞默爾的肉牛和生豬自然也在允許運送之列。
在這種形勢下,美國國內市場肉類產品奇缺,價格猛漲,亞默爾抓住這個時機,狠狠地發了一大筆財。在短短的幾個月內,他就足足賺了100多萬美元。
為什麼亞默爾能夠賺到這樣一大筆錢,而其他人卻不能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比別人更能準確地把握商機,而且一旦發現商機,就果斷出擊、絕不猶豫。
委內瑞拉著名的石油大亨拉菲勒·杜戴拉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富豪,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創建了價值10億美元的產業。他能夠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他善於抓住一切機會,來擴展自己的事業。
20世紀60年代,杜戴拉已經擁有了一家玻璃製造公司,但他並未因此而滿足,一直渴望著進入石油行業。為此,他不斷尋找時機,當他得知阿根廷準備在市場上買3000萬美元的丁二烯油氣時,他認為這是個機遇,不能錯過。於是,他來到阿根廷,想看看是否能獲得合約,但當他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才發現,他的競爭對手是實力雄厚的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雖然無法與實力強大的對手競爭,但他並不願意就此罷手。他了解到阿根廷牛肉生產過剩,感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便很快形成了自己的計劃,決定緊緊抓住這次機會。
於是,他找到了阿根廷政府,說:“如果你們願意向我買3000萬美元的丁二烯,我將向你們采購3000萬美元的牛肉。”當時阿根廷政府正在為牛肉的事情犯愁,聽了杜戴拉的條件之後,認為這是個兩全其美的事,就把這個合約給了他。
得到許諾後,杜戴拉迅速飛往西班牙,那裏的造船廠因無活可做而瀕臨破產,西班牙政府卻一直沒有辦法解決。杜戴拉對西班牙政府說:“如果你們向我買3000萬美元的牛肉,我就在你們的造船廠訂造3000萬美元的油輪。”
然後,杜戴拉又馬不停蹄地飛到了美國的費城,這是他最關鍵的一次談判,杜戴拉做了詳細的準備。他對太陽石油公司的經理說:“如果你們願意租用我在西班牙建造的3000萬美元的油輪,我將向你們購買3000萬美元的丁二烯油氣。”太陽石油公司沒有提出異議就同意了。杜戴拉以此為契機,順利地打入了石油行業。
杜戴拉的成功看似有些偶然,但他卻是緊緊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並順勢果斷地實行了自己的計劃,從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商業上如此,生活也同一樣,在平時辦事時,當你發現良好的機會時,不要猶猶豫豫,要果斷地做出判斷;不要拖泥帶水,要迅速地把握機會,積極地采取行動,主動出擊,這樣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謀求事業發展,切莫畏首畏尾
與有名望的人“牽手”,可以把自己從低處拉到高處去,這樣做既省力,又省時。但是,能否與這些人拉上手,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當機會來臨時,要想辦法來表現自己,不要縮手縮腳、畏首畏尾。
在封建社會,聯姻可以作為一種政治手段,來謀求兩家的同富貴、共繁榮。稍稍有頭有臉的人家,都講究“門當戶對”,把婚姻作為一種擴大勢力的手段。生活在等級社會裏的劉邦,對於這樣的手段當然也心知肚明,雖然可遇而不可求,但他時刻都在尋找著這樣的機會。
封建社會流行早婚,但劉邦結婚卻很晚。公元前225年,秦滅了楚國,劉邦的家鄉隸屬楚地,自然也跟著並入秦的版圖,這時的劉邦已經23歲。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時,27歲的劉邦在仕途上依然不見起色,但已經結交到了一批可以為其所用的朋友,此時他也算是大齡未婚男青年了。
秦始皇二十九年,進入壯年階段的劉邦,已經把他在沛縣的關係網編織得像模像樣了。經蕭何的推薦,劉邦“試為吏,為泗水亭長”。而在秦代,“亭”的最主要社會職能有兩個:一是政府部門公幹時經由的驛站,即過往官員歇腳的招待所,要為過往的官吏們提供食宿等,因而亭長的主要任務就是迎請接送這些過往官吏;二是相當於今日的公安派出所,要維護管轄範圍內的治安。
當了一方小官,就必然要與同僚們進行交往,這就為劉邦步入仕途創造了條件,也為他日後稱王稱帝提供了平台和契機。盡管位卑職微,但對劉邦來說,總算是擠進了官吏序列,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加之,劉邦長得儀表堂堂,高鼻梁,龍額頭,一副美麗的胡須,倒也顯得氣宇軒昂。
當時的沛縣縣令有個好朋友呂公,在家鄉結了仇,為逃避報複,帶著全家來投靠縣令。沛縣衙內的官吏和社會名流聽說縣令來了貴客,為了討好、巴結縣令,便紛紛前來祝賀。
縣令讓蕭何主持操辦收受錢財、舉辦宴會、接待來賓等事宜。因為前來送賀禮的人實在太多,主辦宴會的堂屋又不算太大,一時擠進這麼多人,顯得有些吃緊,蕭何隻好安排賀錢超過一千貫的人坐在堂內,一千貫以下的在堂外就座。
劉邦自然不願放棄這一巴結縣令的良機,但他又實在拿不出錢,思考片刻後,他想了一個辦法。聽到蕭何的宣布後,劉邦不動聲色,邁步上前,拿起墨筆就在禮單上寫了“賀錢萬”三個字。意思是說,他的禮金是一萬錢,實際上,他當時一文錢也沒有。
呂公聽後大吃一驚,以為來了貴客,親自到門口迎接,將劉邦引入堂內。劉邦也不客氣,徑直坐在上座。劉邦的這番舉動,首先得罪了薦他去當亭長的蕭何,他當時就對人說:“劉邦愛吹牛、說大話的毛病啥時候都改不掉,現在又來了。”雖然大家對劉邦頗有微詞,但那位呂公卻會些相術,一見劉邦就覺得其相貌不凡,因此,並不計較他是否能拿出來一萬錢,反而對他十分敬重。
在宴席上,人們談興又起,圍繞著劉邦的“賀錢萬”,有人想起了一些關於劉邦非同凡人的傳說,於是交頭接耳,議論不止。在席間竊竊的議論中,劉邦春風得意,更加努力表現自己,目的是給呂公以鶴立雞群的印象。眾人在他的氣勢之下,自然顯得有些遜色,劉邦見形勢對自己有利,再加上有備而來,便公開說明自己的不同之處,從“龍種”說到“龍顏”,一時使四周之人驚疑不定。劉邦見大夥不太相信自己,仗著酒興,順勢一下子捋起褲管,向四下裏展示自己腿上的七十二顆黑痣,並得意地問大家:“你們知道嗎?這可是赤帝的標誌啊!”眾人見狀,皆以為神人。
這一切,自然都是劉邦表演給呂公看的,劉邦原本希望能夠結交到呂公這樣與縣令有親密關係的貴人,以便日後能替自己說些好話,從而在仕途上有一個強大的靠山,沒想到呂公看了這一切之後,卻另有打算。
當酒宴快要結束時,呂公示意劉邦宴後留下來,而劉邦正求之不得。酒宴結束後,呂公和劉邦單獨交談,交談過程中,呂公更加認為劉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呂公說:“我從小鑽研相術,觀察過不少人,但從來沒有遇到你這樣有尊貴相貌的人。如你不棄,我有一女兒,願意嫁你為妻。”
已年屆而立的劉邦,聽後自然大喜過望,豈有不願意的道理?於是滿口稱謝,應聲連連。然而事有不料,呂公將決定告訴了夫人,夫人認為荒唐,生氣地對他說:“你一直認為女兒與眾不同,是個富貴相,一心要讓她嫁個貴人。如今縣令主動求婚,你還沒答應,怎麼就稀裏糊塗的把女兒嫁給一個無賴呢?”
呂公見無法解釋,就專斷地對夫人說:“婦道人家,哪裏懂得其中道理。”於是,不顧夫人的反對,毅然把女兒嫁給了劉邦。
現在看來,呂公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並不是一時衝動。作為一個有眼光的富紳,他自然要為自己女兒的幸福考慮,同時,他也要為自己考慮。
呂公雖富有資財,不過初來乍到,又兼命案在身,雖說有了縣令的庇護,但是秦朝的法律苛刻,說不準什麼時候又會吃官司。再者,官員更迭,世事無常,即使是縣令也不例外。一旦官員更迭之後,下一任的官員是什麼樣就不好說了,到時候自己無權無勢,又沒有什麼人可以依靠,如果再被繼任者翻出老底,肯定會被欺淩或要挾,甚至送了老命也未可知。
但是,劉邦就不同了,且不說籠罩在劉邦頭上的一層層光環,僅僅劉邦在酒宴上所表現出來的從容大度、不卑不亢,就足以說明他終非久居池中之物,更何況劉邦能夠在縣令為自己籌備的酒會上如此表現,而其他的人不加阻止,自然有著一定的勢力。呂公初到此處,雖然不張揚,但也會暗中打聽在沛縣都有什麼樣的人物,也肯定聽說過劉邦這個名字。因此,他認定劉邦在沛縣具有一定的影響,把女兒嫁給這樣的人,即使繼任者來了之後,也不會不顧慮到劉邦的影響。另一方麵,相術之說盡管未必可信,但一個人窩囊或淩銳,總可以看得出來。一個人的內在氣質、精神狀態、健康狀況,自然會通過他的神情、言語、動作表現出來,社會閱曆比較豐富的呂公不會不清楚這一點的。
對於劉邦來說,他之所以盡力地表現,無非是想結交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做後盾,但沒想到呂公竟會將女兒下嫁給自己。這個意外的收獲,也正是他夢寐以求的,這樣一來,不僅大大提高了他在當地的社會聲望和知名度,而且也很快使他成為了當地的風雲人物。
3.斷絕後路,義無返顧向前衝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果斷處理,二是猶豫不決。前者能夠及時解決問題,為下一步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而後者在做事上既耽誤了時間,又失去了最佳時機。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在社會上吃得開的人,你必須選擇後者。
在一場彼特與基恩為爭奪拳王榮譽而戰的比賽之後,基恩獲得了勝利,興奮不已,而彼特則垂頭喪氣。在戴上金腰帶時,基恩說了這樣一句話:“作為拳手,最忌諱的是優柔寡斷,看準了就重重打過去是最好的選擇。”的確,拳台上沒有退路,不是打倒別人,就是被別人打倒。其實,生活中也如此,你不果斷出擊,就會被別人打倒。
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犯這樣的錯誤:在從事一項極為重要的事業時,他們往往先為自己準備好一條退路,隻要事情稍有不順,他們就逃之夭夭。但是,大概每一個人也都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即便戰爭進行得非常激烈,如果還有一線退卻之門,他大概是不會使出全部力量的;隻有在一切後退的希望都被斷除的絕境中,一支軍隊才肯使出拚命的精神去奮戰到底。
做一個吃得開的人,不妨斷絕你的一切後路,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貫注於事業中,並抱有一種無論任何阻礙都不向後轉的決心,這樣的精神是最難能可貴的。在遇到阻擊時,正是因為缺乏堅韌的耐力而向後轉,才使這個世界多了許多因放棄戰鬥而挫敗的墓碑。
當凱撒率領著他的軍隊在英國登陸時,他決意不給自己的部下留任何退路。他要讓軍士們明白,此次進攻英國,不是戰勝,就是戰死。為此,他當著士兵的麵,把所有的船隻都燒毀殆盡。拿破侖也一樣,他能摒除一切會引起退縮的顧慮,具有在一瞬間下最後決定的能力。
在現實中,那些有遠大抱負的人,在做事時總是抱著必須取得成功的自信,擁有戰勝一切危險的決心;而那些庸碌無為的人,在動手之時卻缺乏明確的目標與誌向,也沒有那種無論如何必須獲勝的堅強決心。
最可憐的是那些一直遊蕩、徘徊不定的人。他們也很想上進,但他們卻不能使自己像火石一般,不曲不折地直飛向目標,他們不曾斷絕自己的後路,他們不曾抱著義無反顧的氣概。
當一個人將全部精力,貫注於自己全部生命的偉大目標時,把他生命的火光義無反顧地直飛向自己的事業時,他就能產生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這種力量簡直是無法抵禦的。
當你能全神貫注於克服自己的危機,以至沒有其他因素能使你消極時,你會遇不到那些“目標不定,意誌遊移”的人所遭遇的困難與阻礙。你堅毅的決心,會嚇退那些迷惑阻礙你心靈的魔鬼,懷疑與恐懼在如此堅定的靈魂麵前早已逃之天天。
凡是那種懷著戰勝一切危險的決心、抱著一往無前氣概的人,不但能引起別人的敬佩,而且還能獲得別人的敬仰。因為人們知道,凡是擁有這種態度的人,一般來說終會成為一個勝利者。他如此自信、自負是有理由的,他一定意識到,他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務。
有人喜歡把重要的問題擱置一邊,留待以後去解決,這實在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假如你染上了這種習性,就應趕緊下大力氣去練習一種敏捷而有決斷力的本事。無論當前的問題有多麼嚴重,需要你瞻前顧後權衡利弊,你也不要一直沉浸在優柔寡斷之中。假使你仍然心存一種凡事慢慢來的念頭,你是注定要失敗的。有誌者,寧可讓自己因果敢的決斷而犯下一千次錯誤,也不要姑息自己,養成一種優柔寡斷的習慣。
假如你能養成在最後一刻做出果斷決定的習慣,你在做出決斷時,就一定能運用最聰明的判斷力。如果一旦你以為決定是可以伸縮的,不到最後一刻都是可以重新考慮的時候,你將永遠無法養成準確可靠的判斷力。相反,一旦你能毫不遲疑地做出決定,並為自己的決定斷絕一切後路時,當你對自己所做的任何一個不健全的判斷感到痛苦不堪時,你對於自己所下的判斷也一定會十分小心。這樣,自然能使你的判斷能力日趨進步。
4.做事情要敢闖敢幹
做事必須有“闖”勁,“闖”意味著勇氣和膽量。成功的把握總是相對的,失敗的可能才是絕對的。當問題來臨的時候,你越怕誤事,往往就有事;索性大膽去闖,反倒沒事。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隻停留在空想階段,一定要把想法快速落到實處,這樣才能行之有效。
1992年初,李嘉誠從北京旋風般地飛往汕頭,然後又急轉深圳。5月1日,終於宣布成立第一家在內地注冊的聯營公司。這就是李嘉誠代表長實集團與中方合資成立的“深圳長和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2億港元,中方港方各持有一半股權。中方的兩家合作夥伴是深圳市政府直屬的深圳投資管理公司和國家計委下屬的中國機電輕紡投資公司,港方股東有長實、和黃、怡和三家。
長和實業初步擬定了在內地投資的一係列計劃,並使其成為長實係在內地的旗艦。在短短的時間裏,李嘉誠就完成了如此繁雜的工作,不能不令人驚歎其決斷力和辦事的效率。
1992年8月6日,李嘉誠發布長實集團中期業績報告,闡明了將其投資重點轉移到內地的條件與方針。他指出:“中國未來之國民經濟,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前景令人鼓舞。”
有記者問,長實最終會向內地投資多少。李嘉誠答道:“現階段很難估計,因為很多因素在目前是很難預測的。若經濟發展環境理想,最終在內地投資的資產值,可能會占本集團總資產值的25%。”應該說,25%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以1991年底長實資產總值750億計算,日後該係對內地的投資將達190億港元。
當然,李嘉誠並沒有透露什麼時候達到25%這個比例。李嘉誠素來一言九鼎,從不食言也從不爽約。如果沒有十成的把握,他絕不會限定一個具體時間,否則,等於是給自己套上緊箍咒。他的一貫態度是凡事留有餘地,認為這樣才會爭得主動。而一旦認為時機成熟,李嘉誠向內地的投資就會氣勢磅礴,勢如長江,後來居上。
1992年10月5日,以和黃集團為核心的港方財團與中方財團深圳東鵬實業在北京簽署了深圳鹽田港發展合同。
在該發展項目中,中方財團深圳東鵬實業,擁有3成股權;港方財團包括和黃旗下的國際貨櫃碼頭公司、熊穀組公司等,共占7成股權,控股權在和黃集團。
深圳鹽田港發展公司總投資額為50億元人民幣,目標是建成與香港貨櫃碼頭互補的世界級鹽田貨櫃碼頭。工程分若幹期完成,第一期擁有2個貨櫃泊位和4個雜貨泊位,建成後將大大緩解香港貨櫃碼頭的壓力。
但是,鹽田港計劃曾遭到馬世民的竭力反對。他認為在內地搞貨櫃碼頭,等於是在搶香港的生意,自己打自己。對此,李嘉誠更具遠見卓識。他說:“深港間的大鵬灣是天然的深水港,我們不搶先建鹽田港,別的財團也會搶著去幹,那時就成了我們與別人對打。”在珠海,和黃控得到了高欄深水港的發展權,這裏將成為珠江三角洲西麵的出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