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區域創新 文化經濟與城市發展(6)(1 / 2)

現在這種民間藝術大多是分散的,如何讓這些藝術走出草原,走進更廣闊的空間也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我認為大型的舞台劇的整體包裝是一種推動內蒙古民間文藝發展的重要方式。對此,國內許多藝術家也進行了重要的嚐試,從楊麗萍的《麗江印象》到我們內蒙古的大型歌舞劇《蒙古婚禮》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所以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內蒙古的各種曲藝形式加以整合,創作了大型曲藝音詩《草原傳奇》。這是第一部綜合了蒙古族詩歌、音樂、曲藝、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原創舞台劇,該劇將蒙古民族傳統表演藝術,如“長調”、“呼麥”、“烏力格爾”(說書)、“伊若樂”(祝頌)、“好來寶”(聯韻唱詞)等藝術元素與蒙古族長調、呼麥,蒙古舞蹈和馬頭琴、蒙古箏、陶卜舒爾、口弦琴等傳統器樂,特別是把國內首家挖掘開發的蒙古族古老樂器牛角號、弓弦琴、獨弦馬頭琴、佛燈鼓(燭蠟鼓)等演奏融為一體,配合以現代的燈光、舞美和音效,開拓和創新了一種新的表演形式,既讓曲藝串聯歌舞,又使歌舞襯托曲藝,融合巧妙,渾然天成,在國內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通過不斷的努力,通過類似《草原傳奇》的整合的形式將多種藝術形式搬上藝術舞台,給世人展示出來,這對蒙古族民間藝術將來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記者:您提到對傳統民間藝術形式進行整合包裝,是一種推進民族藝術發展的重要形式,您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達格塔:要想整合包裝,全麵推進民族藝術的發展,就要改變傳統的藝術理念,形成“為文化找準市場,為藝術創造價值”的新型思維方式。

首先要機製先行,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吸引強勢企業加盟,構建文企聯姻新模式。

麵對越來越開放的市場和越發激烈的競爭,民間藝術形式應該改變原來單一的運作機製,嚐試體製改革,采取國際先進的項目運作方式,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將市場各環節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共同創造品牌,共同打造市場,同時也共同分享利潤。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以文化企業聯姻、聯辦的運作模式,挖掘整理民族文化精華,重點打造國際知名藝術品牌。例如,我們在2005年初就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內蒙古政聯投資集團、內蒙古三聯化工集團、內蒙古澳淳酒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內蒙古亞細亞藝術傳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在公司的體製下運作也是我們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次還應該實行一係列市場化的演出製作方式。如實行真正的製作人和藝術總監製;總導演、音樂製作、舞蹈編導、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藝術人才均采用聘用製;演員全部麵向國內外藝術人才市場,並實行演出簽約製。這些有力措施保證了獨立經營管理,為民間藝術提供了發展的平台,保護了藝術家最大限度的創作自由,並確保了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再次還需要精湛的藝術和精心的打磨來構築品牌基礎。

各種藝術形式無論進行如何的包裝與整合,都萬變不離其宗,需要精湛的藝術來作為支撐。民間藝術的品牌運作既要進行大膽創新和發展,體現現代的時尚元素,又要保持民間藝術表演的藝術特色,保留原生態的精髓。隻有把握好這兩點,才能打造既具有濃鬱民族氣息,又符合現代審美訴求,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文化精品,樹立民族文化品牌。

此外要通過成功營銷來完成品牌升級。

有句話說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尤其是在現在,再優秀的作品也需要通過有效的宣傳營銷才能成功。內蒙古有些民間藝術曾經因為缺乏宣傳而不為人所知,瀕臨滅絕的邊緣。自從越來越多的藝術產品走出草原之後,它們才開始重新興盛。所以成功的宣傳與營銷無論是對於民間藝術的保護還是進一步產業化經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草原傳奇》的成功與否,就與營銷密切相關。我們從製作開始就想到了營銷。創作伊始,亞細亞公司就與中演公司和海外有實力的演出商積極聯係,從征求對該劇的創作意見到安排宣傳的角度和巡演的時間等,都作了充分的溝通,從而保證了該劇北京首演後不久,就拿下了台灣演出的訂單,隨後江浙滬粵巡演日程也隨之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