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區域創新 文化經濟與城市發展(7)(1 / 2)

楊淦對記者說:“北京素有文化古都之稱,這裏的每一條大街小巷都蘊含著積澱了幾千年的曆史。乃至並非北京人的林語堂,都十分喜歡北京城。在他的眼裏,‘北京像是一個國王的夢境’。這夢裏展示的是‘宮殿禦園,百尺寬的大道,藝術博物館,舊書攤林立的街道……’,那樣夢境般的街區讀來也令人向往。”

據記者了解,未來北京規劃建設將呈現出9個中心,這9個中心實際上就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9個分類。即文藝演出中心、出版發行和版權貿易中心、廣播影視節目製作和交易中心、動漫和網絡遊戲研發製作中心、廣告和會展中心、古玩和藝術品交易中心、設計創意中心、文化旅遊中心、文化體育休閑中心。從這9個中心裏,不難看出文化創意產業幾乎涵蓋了文化的各個方麵。而依托資源優勢,形成真正有特色的街區,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今天的北京,街道經過擴建、整修、保護,賦予了它以新的時代元素,成就了傳統與時尚、內斂與外放的城市街道特色。

在地圖上了解北京的特色街區

從地圖上看,城市中心區(南城)依舊保留了古典的北京韻味,而圍繞其擴展建設的北、東、西城區則以充滿朝氣的現代時尚元素為主。

北京的城區各有特色,根據其功能取向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以下四類:第一是購物街區,包括秀水市場、紅橋市場、西單商業圈、王府井商業區、銀街等;第二是餐飲街區,有東直門餐飲街、好運街、方莊美食街、馬連道茶葉特色街等;第三是娛樂休閑街區,有什刹海茶藝酒吧街、三裏屯酒吧一條街、星吧路酒吧街、南鑼鼓巷等;最後是文化街區,有琉璃廠文化街、天橋民俗特色街、大柵欄商業街、什刹海煙袋斜街等。

特色街區的概念

特色街區是文化與商業相融合的街區,以商業街區為形式,展示特色文化,並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

在2008年前,北京將著力打造包括琉璃廠文化街等10個市級特色商業區,朝陽公園國際風情街等15個左右區域性特色商業街區(市場)和15個區域性特色商業街。同時,北京將在三年內推介300家具有特色的店鋪,包括100家零售店鋪、100家餐飲店和100家清真餐廳。

根據北京市商務局和財政局於2005年頒發的《北京市商業街區改造資金管理實施辦法》可知,特色商業街區根據其輻射範圍和影響力可分為全市性特色商業街區和區域性特色商業街區。

全市性特色商業街區(含特色市場)是指在國際、國內或全市範圍內具有較高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經營或服務內容能夠充分體現北京的人文方麵特色,功能輻射整個城市乃至國內外的商業街區(市場)(例如眾所周知的王府井大街)。

區域性特色商業街區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和較大影響力,經營的商品或服務具有濃厚的區域特色,能充分體現其所在區(縣)的人文特色,服務範圍和功能輻射半徑主要在區(縣)範圍內的商業街區(比如什刹海茶藝酒吧街)。

北京市商務局撥出專款支持商業街區改造。資金主要用於對街區前期規劃、環保、環境整治、交通等為街區提供公共服務的設施改造。

從以製度和資金等方麵全力支持特色街區的發展中,可見北京打造特色街區,以服務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心和力度。

特色街區的三種類型

北京特色街區基本可分為三種類型:傳統再造型街區、時尚現代街區以及時尚與傳統相結合的街區。我們分別舉幾個例子來具體分析。

首先,傳統再造型街區主要集中在北京的南城和市二環以內的地方。今天重點介紹一下南城的文化特色街區——琉璃廠文化街。

琉璃廠文化街位於現在北京的和平門外,西至宣武區的南北柳巷,東至宣武區的延壽寺街,全長約800米,最早是遼代城郊的一個小村——海王村。元代定都北京後,在這裏設窯燒製皇宮用的琉璃瓦。明嘉靖三十二年,琉璃廠納入城區,琉璃瓦的燒製遷至門頭溝,但“琉璃廠”的名字流傳至今。自清朝中葉起,琉璃廠逐漸熱鬧起來,每逢科舉會試,文人雅士常常聚集在這裏。於是,商人小販開始在這裏開鋪設攤,當時以書鋪為最,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等次之。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館修訂“四庫全書”以來,琉璃廠文化街更加繁榮。曆經兩百餘年滄桑的琉璃廠文化街,自有它獨特的風格。1980年國家對這條街進行了翻修,有以榮寶齋和寶古齋為代表的古今字畫,以韻古齋和萃珍齋為代表的金石陶瓷,以來薰閣和一得齋為代表的文房四寶,以振環閣和震雲閣為代表的珠寶雜項,以樂海軒和古藝齋為代表的音響樂器,以觀複齋和慶雲堂為代表的曆代碑帖,以汲古齋和韞玉齋為代表的仿古文物,以瑞成齋和邃雅齋為代表的文物錦盒和古書裝修,還有文盛齋的紗燈、宮燈和錦昌店的地毯、壁毯等。被世人譽為“九市精華萃一衢”。現在這條街依然古樸典雅,再現了昔日文化街市的魅人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