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嬴政維皇權出手高明
很多問題大家都能看明白,但鑒於事情的複雜和危險,能看明白的事情未必人人都能解決好,在這裏,領導智慧也就體現在“膽量”二字上。
公元前238年,完全接受法家思想的秦王嬴政剛剛走上前台,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將全部權力抓在自己手中。為此,他以法家的智慧和帝王的膽略摧毀兩個權力集團:一個是以丞相呂不韋為首的官僚集團,一個是以嫪毐為首的宮廷集團。
多年的擅權,早已使呂不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其門客就達三千人之多,朝中不少大臣都是他的親信。那麼嫪毐又是何許人也呢?
嬴政的親生母親趙姬早與呂不韋私通,在異人死後,與呂不韋沒了阻礙,締結床之好便成了經常的事情。但是,隨著嬴政的一天天長大,頗有些政治頭腦、又不能不想篡位的呂不韋越來越不安了。他不知道一旦嬴政知道了此事,將會作出怎樣的反應?於是,呂不韋便想撤身了。
嫪毐是呂不韋的手下,對權威一時的呂不韋言聽計從,於是呂不韋將嫪毐推薦給太後,讓他作自己的“替代品”。但是,出乎呂不韋意料之外,嫪毐很快博得太後歡心,並得到大量賞賜後,在政治上也逐步成為呂不韋的“替代品”了。在太後的支持下,嫪毐的實力迅速上升,先是被封為長信侯,賜山陽(今山西太行山東南),與呂不韋待遇一樣,而後更是“事皆決於嫪毐”。
嬴政對此了然於胸。他隱忍不發,在等待時機。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嬴政率領文武官員離開鹹陽,前往雍城舉行加冕大典。雍城在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開始興建,以後曆經295年,一直到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這裏一直是秦國首都。秦獻公二年,遷都櫟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又遷都於鹹陽。由於雍城在秦國曆史上的特殊地位,所以凡舉行祭祀祖先及各種盛典,均需到此進行。曆代國君、後妃以及貴族死後也多歸葬於此。
嬴政在雍城蘄年宮如願地舉行了加冕大典和佩劍典禮。劍是古代奴隸主貴族顯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標誌,一般人是絕對禁止佩帶的。秦國一直到簡公六年(公元前409年)才允許官吏可以佩劍,但一般人仍不許佩帶。國君也是在舉行加冕禮之後方可佩劍。所以,嬴政不僅要舉行加冕典禮,正式接手國家事務的管理,同時將一把佩劍佩帶在自己的腰上,以顯示自己至高的地位。
加冕典禮剛剛舉行完畢,從首都鹹陽傳來消息,信陽侯嫪毐因為嬴政派人調查其不法之事,心中恐懼,先發製人,用偽造的秦王禦璽和太後璽調發縣卒(地方部隊)以及衛卒(宮廷衛隊)、官騎(騎兵)等準備進攻蘄年宮作亂。
獲知嫪毐叛亂的消息,嬴政在眾大臣麵前顯得異常沉著、冷靜,他麵無表情地聽完報告,然後胸有成竹地命令相國昌平君及昌文君調發軍隊,前往鹹陽鎮壓。實際上,這是一場嬴政早已料到的叛亂,一切他都已經有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