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居民每天從早到晚為生活而奔波,他們都相信這樣一句格言:“出門就是叢林”。居住在尼日利亞的西方人一般感受不到日常生活的喧鬧,因為他們大多居住在安靜的富人居住區,這些富人居住區是殖民地時代由政府和外國大公司為外國雇員修建的。《商務旅行者》雜誌1993年6月刊登了一篇題為“雙城記”的文章,對外國人在尼日利亞最大的城市拉各斯的生活進行了如下描述:鄰近的工廠兩次遭到機槍掃射,屍體就橫在路的那邊。隔壁的賓館遭到搶劫;一位司機的兄弟讓綁匪搶走了車;一位朋友的朋友遇上了強盜,乖乖交出了自己的錢,可就這樣強盜怕他追趕還用槍打傷了他的腿。拉各斯的每一天都有事,你隻能適應。逛市場的人並不一定都是要買東西,有的人隻是想隨便看看,湊湊熱鬧,或會會朋友。尼日利亞人對業餘時間一點都不含糊,玩起來非常投入。他們特別喜歡體育運動,從他們最喜好什麼體育項目也可以看出他們的活力。歐洲人到來之前,自由式摔交是許多地區最受喜愛的體育運動,至今仍然如此。還有拳擊。不過要論最能吸引尼日利亞人的體育項目,還得說足球,不論是上場踢還是場下看。總之那些沒有身體衝撞的體育項目提不起尼日利亞人的興趣。
下層工人還興玩西洋跳棋,一邊玩還一邊評頭論足,有時還下點賭注(不是錢)。最受喜愛的放鬆方式就是跟朋友聊天:日常生活中的怪事,流言蜚語,國家大事,無所不談。尼日利亞人喜歡鬧,不喜歡靜;喜歡聚,不喜歡散。
節慶是尼日利亞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麵。尼日利亞人既過伊斯蘭教節日也過基督教節日,還有地方的傳統節日。有的節日起源於宗教,但是已經基本上不再有宗教內容。婚禮、洗禮和葬禮是最隆重的儀式,主辦者常常把儀式搞得非常鋪張,以顯示自己財大氣粗。尼日利亞的有錢人樂得顯擺自己富有,巴不得有個機會讓全世界都知道我有錢,講起排場來無所顧忌。所有尼日利亞人都知道什麼是地位的象征:奢華的婚禮或葬禮,帶司機的轎車,高檔服裝,帶仆人房間的豪宅。石油大開發的年代裏,有一度還時興買一輛私人吉普車。
過節可以讓人們暫時擺脫疲於奔命的日常生活。每逢重大節日,連市場都空空如也。過節少不了撮一頓飯,要麼請別人吃,要麼被人請。不論請客還是赴宴,都是一個與親朋好友聚會的機會。
西方式的娛樂休閑活動隻屬於一小部分人,主要是生活優裕的人家。他們可以去打網球,打高爾夫球,遊泳。還有專門為有錢人、有地位的人或有知識的人辦的俱樂部。普通百姓既沒有錢也沒有時間享受西方式的娛樂休閑,他們不會開著汽車去鄉村兜風,不會僅僅為了親近自然到樹林裏散步。大城市裏的尼日利亞人主要去夜總會、電影院、餐館、私人俱樂部。正如前麵所說,觀看體育比賽也是他們最喜愛的消遣。
傳統與變化的平衡
尼日利亞現代社會與19世紀初外來影響取得支配地位之前的社會有天壤之別。政治經濟權力已從地方傳統首領和他們的元老團轉到受過教育的精英、工商巨頭、政治家和軍人手裏。任何國家都不希望與世隔絕,但是當外來影響有可能吞噬社會中為社會成員所珍視的東西時,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捍衛這些東西了。尼日利亞現代社會也是如此,它所麵臨的挑戰就在於如何實現現代化而又不犧牲傳統價值。
殖民地時代以前,由傳統首領們控製的日常生活的內容之一就是市場,特別是大市場。例如約魯巴人的大市場都在國王官邸的對麵或附近,市場就被稱為“國王市場”。有些地區,地方官的名稱就是“洛亞”,意思是市場老板。如今,市場基本都由選舉產生的地方政府管理。盡管市場的控製權已從傳統首領轉到人民手裏,但許多市場,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市場,仍然把傳統首領當作名義上的頭兒。市場管理方麵的這些變化反映了尼日利亞社會的變化,尼日利亞的社會越來越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