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的產生,自然可能是孩子犯了錯誤,但是我們做老師的卻一定不能急著去批評、懲罰孩子,固且不論孩子是不是因為什麼急事而犯了錯,即使他是真正犯了錯,老師也一定要冷靜的調查清楚,他是有心的,還是無心的。是主動的,還是被迫的,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事情處理好,把孩子教育好。
10.怎樣平等的對待學生
蹲下身子,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對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老師來說,更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寬廣的心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平等的對待學生呢?
首先,要尊敬學生。台灣的一所以美術教育聞名的小學在展覽學生作品時,將畫掛得很低,為的就是讓孩子們不用酸著脖子看畫。美國的家長跟孩子說話時總是先蹲下,用平視的角度與孩子溝通。因為他們覺得孩子也是一個“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也需要被別人尊敬。但是我們的一些教師卻動不動就罵學生“豬頭”,“笨蛋”。其實易地而處,換成是你自己被別人這麼罵,你會受得了嗎?學生也有情感,他們接觸的事物多了,自我保護意識愈發明顯,你越是罵他(她),他(她)就越是要跟你作對。有一次,一位氣呼呼的老師領著一個滿臉不屑的學生走進了辦公室。“你這孩子,成績不好,又不守紀律,老師苦口婆心地教育,你反而將頭扭到一邊,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尊敬老師。”“你罵我是蠢豬,我為什麼要尊敬你?你都不尊敬我……”老師沉默了,學生抽抽嗒嗒地哭了。後來,這位老師向學生道歉,這學生也承認了錯誤。要獲得學生的尊敬,首先你要學會尊敬學生!
其次,教育孩子讓他的言行舉止都有好的習慣,做老師的自己先就一定要能做到以身作則,比如要求學生愛護衛生,首先做老師的就不能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要求學生不遲到老師就先要準時,有一位班主任曾講過一個例子:她每次進教室,總是先收拾講台,將地上的紙屑撿起來,開始時學生都不以為然,可這位班主任仍堅持不懈,慢慢地,個別的學生開始加入到自己班主任的行列中,再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們都能自覺地進行保潔工作。這位班主任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了學生,同時也獲得了學生的尊敬。古人曾曰:德高為師,身正為範,言傳身教永遠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手段,孩子往往都是以老師的言行舉止作為榜樣的,所以為人師者,一定要做到品德高尚。
最後,你還要能做到不斷學習,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為人師者,不能總去督促孩子學習,去教孩子如何做人,自己也應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我們也應該向學生學習,學習他們在求知中的孜孜不倦,學習他們在成長中的不斷改進。我們要從學生身上吸取經驗教訓,及時總結自己工作上的優缺點,以求和學生共同進步。
總之,要平等的,一視同仁的對待孩子,老師就一定要能做到蹲下自己的身子,從孩子的立場和視角去看待孩子,隻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尊重。
11.尊重不等於縱容
有些老師總在報怨,自己對學生是充分的尊重,可是孩子卻一點都不尊重自己,其實這就是你的尊重過了頭,成為了一種縱容,讓你在孩子的心中成為了一個好“欺負”的主。
我們先來看看教育大師卡爾?威特是怎樣尊重孩子的,有一次,我的孩子卡爾想吃一塊點心。我沒有給他,因為我們剛剛吃過晚飯,過多的吃喝會影響他的健康。他這時隻是個不到兩歲的孩子,就發起脾氣來,躺在地上,大哭大鬧。他的母親看不過去了,連忙答應了他的要求,她拿著兒子渴望的那塊點心說:“好啦,卡爾快起來。”卡爾的哭鬧取得了勝利,他得到了那塊好吃的點心。
當時,我並沒有說什麼,但我認識到,卡爾的哭鬧是一種對父母權力的挑戰,並且在這挑戰中取得了勝利。
後來我和卡爾的母親談到這件事,並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她。
我認為麵對兒子這種哭鬧的挑戰是不應該去遷就他的。由於兒子還小,這種遷就的惡果不易看出來,但已經種下了不良的因素。如果兒子長到了十四五歲,仍然以這樣的方式對他的話,他將會變成一個蠻橫無禮的人。
由於他知道哭鬧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他還會哭鬧,長大之後,他的能力、他的方式就不僅僅是哭鬧了。那種無禮將不隻是針對他的母親,還會針對其他的一切人,他會以無禮的方式要求其他的人也來滿足他的要求。
我可以找出許多例子來證明,父母與孩子早期的關係會影響孩子將來與人之間的關係。
在以後的日子裏,在我的家庭裏,再也沒有發生這樣的事,即便卡爾再怎樣哭鬧,他也不會得到他不應該得到的東西,不管是食物還是玩具。因為我要讓他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
有一天。一位鄰居告訴我有關兒子的事。他覺得他的兒子糟糕透頂。由於卡爾學識和品德都是很優秀的,眾所同知的,所以這位鄰居想向我請教怎樣教育孩子。
他垂頭喪氣地告訴我:“我和妻子在兒子幼兒期和童年期忽視了對他尊重父母的管教,那時他把整個家庭攪得一閉糟。妻子認為他還小,相信以後長大後會變好的。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他變得越來越壞,脾氣暴躁、自私貪婪、自以為是。他做錯了事,我們簡直不敢管他,他甚至比我還厲害。他現在十二歲,已經變成了我們一點也控製不住的野馬。他真令人討厭,時常向我們發脾氣。蔑視家庭和父母。似乎家中的一切都不如意,”
麵對這樣的情況,我能說些什麼呢?尊重是相互的,要求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就首先應該尊重孩子,而且在很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
一味地縱容孩子並不是尊重孩子。如果希望把良好品德傳授給孩子,作父母的必須以身作則,必須自己就先具備良好的品德、
父母在教育孩子前,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應該首先知道采取什麼樣的方式去對待孩子的過失。
我是這樣對待兒子的:如果卡爾在房間裏行為笨拙,撞翻桌子,打翻了杯子;或者不小心弄壞了我的東西。這些事情並不是他無理取鬧,不屬於他應該負責的範圍,他並沒有惡意,並沒有向我挑戰,隻是不小心罷了。這種情況,我不會去責怪和懲罰兒子,隻是隨時提醒他以後要小心不要那麼魯莽。
如果卡爾為了引起我的注意或因為某件事不合他的意而向我挑戰的話,我一定會采取一些方式製止和懲罰他。
幸好這樣的情況在卡爾身上極為少見。因為在卡爾很小的時候,我就以身作則先尊重他,從來沒有無故地對他施加暴力,他尊重我也是極自然的事。
其實卡爾?威特尊重孩子的方式,不僅對父母有著榜樣的作用,對於我們做老師的來說:同樣頗有啟迪,蹲下身子教育孩子尊重孩子一定要把握住度,千萬不能讓尊重變為縱容孩子,否則,孩子就不能認識到你的尊重是基於局外人的一種平等,隻會將你當成寵愛他們的父母那樣,將尊重當成“交換”的籌碼。
12.怎樣才是真正的尊重
要想教育孩子,做老師的就應該尊重孩子,那麼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對孩子的尊重呢?美國密蘇裏大學一位專門研究兒童早期教育的教授列舉了20種尊重孩子、15種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和行為,老師們不妨作參考。
尊重孩子的表現與行為大致有如下20種:
1.賞識孩子的才能。
2.認真聽取孩子想要告訴自己的事情,回答孩子的各種問題。
3.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與孩子一同玩樂。
4.與孩子進行目光交流。
5.允許孩子作出自己的選擇;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鼓勵孩子有獨立性。
6.通過語言或行動對孩子與眾不同的出色表現作出反應。
7.稱呼孩子的名字。
8.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他們間的爭吵。
9.對孩子做的事情表現出興趣。
10.知道該如何去表達“不”;與孩子打交道要靈活。
11.與孩子平等交談,讓孩子把話說完而不將其打斷。
12.征求孩子對某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尊重孩子的觀點和看法。
13.尊重孩子選擇朋友和活動的權利。
14.允許孩子犯錯誤,給孩子轉變過渡的時間。
15.珍惜孩子的東西。
16.觀察和傾聽孩子的問題,並認識到該問題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怎樣的壓力。
17.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交流發言的機會。
18.不要忘記玩耍娛樂對每一個孩子都是必不可少的。
19.不浪費孩子的時間。
20.允許孩子有不同甚至反對的意見。
不尊重孩子的表現與行為大致有如下15種:
1.自己心裏有事,借罵孩子來出氣。
2.打斷孩子間的交談。
3.為趕時間而中斷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
4.忘了履行自己許過的諾言。
5.替孩子回答客人提出的種種問題。
6.把孩子單獨撇下來不管。
7.沒有停下手中的活去專門傾聽孩子要對自己說的事。
8.用不耐煩口吻回答孩子的提問。
9.使用與嬰兒說話的腔調與幼兒交談。
10.雖花了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玩,但卻沒有投入感情。
11.挖苦嘲笑孩子,對孩子大聲嚷嚷。
12.采用體罰方式使孩子陷於一種痛苦的處境。
13.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感情問題,沒有愛惜自己的身體。
14.老是看到孩子的缺點。
15.不給孩子機會解釋他的朋友為什麼受傷,是怎樣受傷的,或者事故發生的經過。
13.尊重是老師給予孩子最有力量的愛
孩子是天使,他們對老師的評價十分敏感。你愛他、喜歡他,他通過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得到,一旦他接受了你愛的信息,你說什麼他都能聽到心裏去。
老師對孩子的愛,一般都來自對孩子的某一種發現。無論是什麼人,一旦發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人或事,眼睛總會發亮。所以,愛的關鍵就在於發現,讓自己心中的激情燃燒起來。
怎樣去發現呢?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武漢市有個學習不太好的學生,上課聽講的時候卻特別愛舉手。有時老師的問題還沒提完,他的手就舉起來了。可老師叫他起來回答問題時,他又回答不上來。課後,老師找他談話,問他“你不會,為什麼還要舉手呢?”
這個男孩坦白地說:“同學們都笑我,說我成績不好,說我笨。我不服氣,所以老師提問我就舉手,想表現表現。可是,我真的不會。”
學生的坦誠讓老師很感動。於是,他和這位學生訂了個“君子協議”:“以後老師再提問的時候,遇到你真的會回答的問題,就舉左手;如果不會,就舉右手,記住了嗎?別舉錯了。”
學生點點頭回答:“記住了。”
老師心裏有了底,再上課提問的時候,任憑男孩的右手舉得再高,老師也視而不見;但他一舉左手,就馬上叫他回答。果然學生回答得不錯。老師便表揚這位學生很“棒”,同學們也對他刮目相看。從此,這位學生的學習大有起色。
這位老師真“棒”!他透過“愛舉手”這一現象,看到孩子要求上進的積極性。如果老師沒有愛的眼睛,想必會認為這個孩子是“搗亂”,如果再沒好氣地訓斥幾句“搗什麼亂?想好了再舉手!坐下!”那麼這個孩子就很可能再也沒有勇氣站起來了。
同樣的做法發生在北京。北京光明小學劉永勝校長提出一個口號:“在課堂上要讓所有回答問題的孩子都毫無遺憾地坐下!”
這個宣言無疑是極大意義上保護孩子的積極性,是很具有人情味的。
發現孩子也是一樣,孩子的許多優點、長處常常被埋沒、被忽略。北京前門小學錢紅石校長有一句名言:“隻要看重您的孩子,就會讓蒙塵的金子閃光!”重視孩子,就是最富有力量的愛。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參觀兵馬俑時,曾問:這兵馬俑是誰發現的?人們告訴克林頓,是一位姓楊的老農民。他在家裏挖井時,挖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瓦塊,感覺很不一般,就交給了當地的文物部門。經過考察,結論是這個瓦塊是秦始皇時代的殉葬品——兵馬俑。克林頓十分佩服這位老農民,提出想與他見見麵。老農民來後,克林頓掏出一個小本子,恭恭敬敬地請老人簽名。老楊頭不識字,便認認真真地在上邊畫了三個圈。
克林頓走後,當地一位書法家教老楊頭寫字,隻寫他的名字那三個字。現在,這位老人天天在兵馬俑博物館簽名售書,吸引來大批遊客。
由於發掘出了兵馬俑,這裏昔日貧瘠的土地成了旅遊勝地,中外賓客紛至遝來、絡繹不絕,過去生活貧窮的農民也一天天富裕起來。當地農民中流傳著一副挺有趣的對聯:
上聯:翻身不忘共產黨
下聯:幸福不忘兵馬俑
橫批:感謝老楊
他們確實應該感謝老楊。他挖出一個瓦塊,看到了它的不同,發現了它的價值。
我們做老師的,也應該有一顆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孩子的優點和優勢,鼓勵和保護其在這方麵的積極性,那麼,孩子的潛能往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