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了,學生來到講台邊,低著頭不作聲準備接受教師的批評。出乎意料的是,這位教師並沒有批評他,隻是溫和地問他:“你是從哪兒弄來這個玩意兒的?它有什麼用途?”學生告訴老師,這種蟲很少見,他是在植物園的一簇樹叢中找到的。他正在觀察它的生活習性。教師因勢利導,要求他寫一篇有關怎樣捕捉、怎樣飼養硬殼蟲的記敘文。結果,他寫得很有情趣。
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奧妙無比又極其複雜的學問。而隨機應變,因勢利導正是這門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麵。它能給教學帶來良好的氛圍,老師一定要能掌握它。首先它能促使教師更多地發現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看到連學生自己都尚未意識的閃光之處,這樣就有利於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事實也是如此,一個人的才能為他人所承認時,他就會產生一種發揮更大才能的心理;對學生來說,得到教師的好評時,其效果就更大。
相比之下,我國教師在掌握因勢利導這一教育藝術上,就有些令人遺憾。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學生坐在悶熱的教室裏聽課,整整一個上午了。眼下是第四節課,他已經5個小時沒吃東西了,加上中午的驕陽剛巧透過窗戶照射在他的身上。他開始感到疲乏、燥熱,還有點饑腸轆轆。這時候他突然覺得這堂課是那麼枯燥乏味,盡管教師的講課仍然是成功的,但他再也無法集中精力聽下去。他的腦袋慢慢地耷拉下來。教師很生氣,冷不防向他提了一個問題,他答不上來,於是教師對他、也對全班同學開始訓導起來,說他們是畢業班,對你們來說,每一堂課都很重要。“如果你仔細聽課的話,這個問題你應該回答得出的;如果你不願聽……”教師喋喋不休地責備著。
可是這個學生仍舊是歪著脖子,耷拉著肩膀,連站都站不穩。這更使教師感到氣憤。在教師的眼裏,這副模樣簡直就是一種挑戰!教師終於忍不住大吼起來:”如果你不願意聽課,請便——”
學生猛然清醒過來,被老師的態度激怒了,也大吼起來:“不願意聽,又怎麼樣!”
接下去的情形是可想而知了。總之,在原本沉悶的教室裏,頃刻間下起了一場“雷暴雨”。對於這麼一件突然發生的偶發事件,原因在哪裏呢?是悶熱,還是饑餓?是課時問題,還是厭學情緒?是教師的嘮叨,還是學生的頂牛?也許,所有這些,都是導致這個偶發事件的原因,但教師忽略了“因勢利導”的教育藝術,是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呢?
5.不能縱容作弊和欺騙
對待孩子寬容是做老師的最大美德,但寬容不等於縱容,對待孩子的欺騙作弊行為,老師一定要能及時發現,並給以適當批評甚至懲罰。
在教育中最常見欺騙行為就是作弊,這在我國當代教育中已經越來越嚴重,甚至已超越了個人行為而上升為一種集體現象,廣為傳播。作弊的手段也越來越高明,連高科技都被當成了一種作弊工具。
更令人震驚的是,許多老師為了不得罪學生或者為使自己班級的成績給自己添光彩而對作弊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意慫恿。作弊這一醜行有意無意地被看作“小事一樁”。
作弊並不是中國學生的專利,美國學校也不是真空,但美國人卻把學校的“作弊風”作為一項“國家醜聞”來對待。美國品德教育研究所的所長馬爾基說:“欺騙是一種習慣性行為,在課堂上撒謊的學生將來就會對同事、上司或親人撒謊,如果一個國家不珍視誠實,把品德看作無足輕重的小事,我們的社會將變得多麼可怕!”
美國的學校對這種現象非常重視,在聖路易斯地區當了30年校長的阿爾布先生說:“我們要把重心放在怎樣培養學生在沒有別人監視的情況下自覺地保持優良品行。有人說學校無法教給學生價值觀,因為這些價值觀是有爭議的。什麼時候誠實正直也變得有爭議了呢?”
猶他州的北雷聖中學開設了一個價值觀教育課程,要求老師強調核心價值觀和道德行為的重要性。在德州的斯密斯高中,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創造了他們的六條道德準則,強調誠實和品德。
一些學校已采用了需要學生通過宣誓來遵守和監督別人遵守的準則。緬因州的布拉德爾親身感受到了這些準則在抵製欺騙方麵的功效。有一年在溫德哈姆就學的高年級學生布拉德爾考試不及格。一天下午,他照抄了另一位學生的數學作業,當他被請到校長室時,他十分驚愕。“我們已注意到你欺騙我們了”校長說。原來,是一位同學按照學校的準則“舉報”了他。
但是,光有準則還不夠,教育者必須做更多的努力,學生們在考試時應盡量互相坐得遠一些,考試卷也應有所不同,老師應該每年度每個班級采用不同的試卷——並在考試時認真監督學生。
必須讓學生知道,他們的行為將被記錄在案。紐約的一位高中生承認,他和他的朋友幾乎每一門課程都作弊,但在一位綽號叫莎茲的女老師的課上卻從來不敢。她在考試時總是在巡視教室,並與作弊者直接交涉。“如果你的眼睛再左顧右盼,我就撕掉你的卷子,給你吃顆鴨蛋!”
說謊和欺騙如果得不到懲罰,成為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不僅會強化這些欺騙者的不誠實行為,而且實際上“懲罰”了那些誠實的學生,使他們的道德觀發生動搖甚至瓦解。所以,美國的學校和教師對說謊和欺騙深惡痛絕,敢於采取嚴厲的懲罰。
北京某名牌大學一位學生被美國一所大學錄取為博土研究生,成績高得令那些招生的美國教授咋舌。到校不久的一天下午,女導師給他派了任務,讓他從兩點到三點在實驗室做試驗。實驗室裏剛好有一部電話,可以打美國境內的長途,結果他在這一小時內打了40分鍾長途,和在美國的同學聊天。過了幾天,導師偶然從記錄電話的電腦上發現了這個事實,非常生氣,就把他叫來詢問:”那天下午兩點到三點,你在做什麼?”“在按照您的要求做試驗。”“除了做試驗,還做什麼了嗎?”“沒有,我一直在專心做試驗。”女導師氣得頭發都豎起來了。幾天以後,校方宣布:開除這個來自中國的“優秀學生”。
另一個故事是一個物理學家講的。一次,他的一個研究生和—個同學一起上街,在商店裏撿到一個錢包。這個研究生出了個“餿主意”,他先讓那個同學把錢包交給商店保安部門,然後再去冒領,後來真正的失主來報案,事情才敗露。這位物理學家亳不猶豫地把這位研究生開除了。他說:“我不信任他,如果將來做試驗,他擅自修改數據怎麼辦?”
請聽一位成年人對往事的回憶:
“在我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一個周末下午,有堂選修輔導課。教師是從另所大學請來的,當時開學不久,班裏的同學都忙得不亦樂乎,誰也沒心思上什麼輔導課。我正準備參加一場年級足球賽,成天在球場上訓練,當然也不準備去聽課,尤其是這種輔導課。”
“跑到球場,才發現沒帶足球鞋,隻好回教室找,當我一頭衝進教室,腳步卻不由自主地停住了:教室裏空空蕩蕩,隻有一位埋頭擦汗的白發老人坐在前排。我不覺一愣,才知道下午有課。不知為什麼,心裏有點緊張,便把腳步放慢向座位走去。‘來上課的?’一個沉重的聲音響起,我感到一種深邃的目光在望著自己。我沒敢吭聲,坐在座位上套好足球鞋,就在我剛想站起來的時候,他突然轉過身來,一字一句地對我說:‘一個人這課也要上,我不能失信於你。”’
“這句話如同一枚釘子,把我釘在凳子上。他走上講台,打開厚厚一疊教案,轉身寫下一行工整的板書,他的聲音沉著而洪亮,在教室裏響起一種震撼人心的回聲。我悄悄脫掉足球鞋,用虔誠的心情去捕捉老師的每一句話……”
“以後,我沒有再遇到這位老師,可他說的那句話卻深深銘記在我的心裏。真的,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不該辜負別人的信任。也許,隻有這樣真誠地對待生活,回首往事時,我們才不會有什麼愧疚和遺憾。”
所以說為人師者,對學生的誠信與否一定不能掉以輕心,不能縱容學生的作弊與欺騙,否則,再好的學生也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教育也不能算得上是成功。
6.老師要能演繹出一種美
在某種程度上,老師就好比是一位演員,一位音樂家,他要能給學生演繹出一種美,讓學生有一種極大的精神享受,使其深刻的融入到你所營造的“戲劇衝突”中,使他流連忘返,如癡如醉。
有一年,著名華裔美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來華訪問講學,在一所大學,給師生們做“現代科技趨勢及最新動態”的學術演講。他縱談古今,橫述東西,一時把師生們帶到那遙遠的古代,一時又把師生們送到太平洋彼岸。他的話像一隻船,載著聽眾在他那充滿激情的知識江河中航行。大家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每個人的心都隨著學者的話語在飛揚、在思考、在探索。許多人一課聽罷,雙拳緊握,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中國要改革,世界要變樣,個人要崛起,社會要前進!
李政道博士雖人到高齡,但仍舊是那樣地風度翩翩。方形臉上棱角分明,華發向後攏著,整齊而有序。他喜歡笑,微微上翹的嘴角帶著幽默。他喜歡動,靈活的眼睛像是在說話,有時候,站著不說,學生也知道他要講什麼,在他的無聲的表情中師生們爆發出春雨般的笑聲。他的西服筆挺而合體,腳穿一雙皮鞋,顯得穩重、沉著、鎮靜、安詳。他幹淨無須的下巴的鐵青更顯出一種鋼鐵般的美。
聆聽這樣的報告,師生們陶醉了,獲得了一次精神上的極大的享受。
據說,中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就有一種立體美。他的美不止在琴弦上,他的發型、服飾、風姿、運弓、按指,甚至思想都給人一種美。這種美不是單個單個地呈現在人們麵前,而是和諧地交織在一起。
有人描寫他演奏時的服飾:身穿剪裁十分得體的白色西服,英姿勃發,瀟灑飄逸。
有人描寫他演奏時的發型:濃雲般向上翻卷的烏發,跟隨著憂雅的旋律顫動著,時而激烈似磅礴驚濤,時而柔軟如江南微風,細膩地傳達著內心真情。
有人描寫他演奏時的運弓:琴弓如飛翔在弦上一般,忽而蜿如遊龍,忽而翩若驚鴻,揮灑得意,指點江山。
盛中國在舞台上奏出的旋律是美的,服飾的色彩是美的,塑造的形象也是美的。在他的音樂會上,人們享受著聽覺、視覺等感官上富有神韻的立體美,一曲終了,觀眾才如夢初醒,帶著全部的渴望與激情拍著巴掌。據說,盛中國1980年4月到澳大利亞演出12場,受到近3萬名觀眾的熱烈歡迎。每奏完一曲,掌聲持續達數分鍾之久,其中一場演出,謝幕達6次之多。由此可見,演員的立體美是十分重要的。
教師不是音樂家,但教師麵對學生教學與音樂家麵對觀眾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是以琴聲打動人們的心弦,一個是以語言啟迪人們的思想;一個是在舞台上,一個是在講台上;一個是麵對成千上萬的觀眾,一個是教育幾十上百個學生。演員和教師都肩負著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
然而,現實中,大多數老師都沒有藝術家那種深入人心的感染力,別說讓學生聽得癡迷,給以熱烈的掌聲了,能讓學生聽著不至於睡覺,就已算不錯了。
在課堂上,學生為什麼打哈欠?為什麼玩把戲?為什麼看小說?為什麼打瞌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太缺乏美了。
我們為數不少的教師,喉嚨裏發出來的聲音是沙啞的,土話方言嘰裏哇啦,誰也聽不懂,音調、音色、音高“奏”不出像盛中國那樣“掙脫樊籠”的樂曲。無激情的講課,必然得到無激情的聽課。台上台下,死水一潭,沒有大風,沒有大浪,沒有小風,沒有小浪,隻感到悶熱、窒息,隻想離開教室遠遠的。不動真情的講課,就無真情的聽課,師生無情感交流,即使麵對麵,效果也隻會是背靠背的。
學生需要立體美的老師。立體美的教師不僅給學生內在的知識美、氣質美、性格美,也要給學生外在的發型美、服飾美、儀態美;學生從老師那兒得到的不僅是豐富深奧的知識,而且也要從老師那兒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現代教師與傳統教師的不同點之一,就是要能把各種美集於一身。
7.正確引導,教育孩子要對症下藥
老師麵對的孩子不隻是一個,而是一大群,他們性格各一,愛好興趣也不會完全相同,老師在進行教育時,不能一種方法用到底,對所有的學生都進行完全相同的教育。否則,很難讓每一個學生都接受你,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每一個學生都有深入的了解,對症下藥加以教育。
課堂上,同學們正聚精會神地思考著課文如何分段,突然傳出一位女同學驚慌的尖叫聲,打破了教室內嚴肅的寂靜。幾十個人的目光同時射向聲源。老師也驚詫地走向呼喊的女同學想弄清事情的原委。
女同學見老師走來,霍地上了起來,臉上現出了羞澀的、委屈的、氣憤的神氣,同時用右手把一隻死了的螳螂扔向後排伏在桌上的同學。
“是他,把螳螂放進我的衣領裏……”
一陣哄堂大笑,淹沒了女同學的敘述。笑聲中還夾雜著一聲嘟囔:“又是蘇白幹的‘好事’……”老師迅速地走回講台,用手勢和目光示意同學們安靜繼續上課。下課鈴響了,老師用平靜的聲音說:“下午活動課時,請蘇白同學到辦公室去。”離開課堂以後,他咀嚼著“又是……”的含義,急於想了解蘇白同學的情況。老師查閱了他之前的班主任移交給他的學生材料,又請教了教過他們班的幾位任課老師。腦海裏清楚地印上了蘇白考入學校後的生活和學習的軌跡。
蘇白,男、15歲、幹部子女。入校後成績很好,初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數學成績獲年級組第一名,後來逐漸退步。遵守紀律差,喜惡作劇,經常受到嚴厲批評,但收效甚微。針對以上情況,這位老師分析後確定了一個特殊的教育方案。活動課開始了,辦公室內靜靜地,蘇白在報告後滿不在乎地走到他的辦公桌前:“老師,處罰我吧——是書麵檢查還是班會檢討?”
“有這樣嚴重嗎?”老師反問了一句。“聽說在初一你拿過數學冠軍,找你來是希望你能重振雄風為我們班爭光。行嗎?”
蘇白的臉有點紅了,同時露出了驚異:“我……我……”
“怎麼,沒有信心?”我向他投以信賴的目光。
他激動地點了點頭:“老師,我會努力的——同時還得檢討,當人家鄙視我的時候,我會想法子報複人,今後……”語氣是那麼誠懇和堅定。
“不用說啦!我送你一本書,也許從書中你可以學會怎樣對待生活。”老師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係列故事叢書中的一冊——《周處》贈送給他。蘇白打開扉頁,見到老師簽名的題詞:“劣馬躍入正途,定為千裏良駒。勉哉!”隻見他眼裏閃著淚光,雙手捧著書走出辦公室。第二天課間,那位在課堂上呼叫的女同學向老師請求;“昨天那螳螂的事,請老師不要再批評蘇白了,他已向我道了歉……”。
從那以後,蘇白像變了個人似的,期中考試他總分在年級組第16名,數學得了亞軍。第二年他考上了重點高中,拿到通知書的時候,送給老師一張紀念卡。3年以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跨入了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校門。入學以後,他給這位老師來了一封洋溢著感激之情的信,在此之後的通信中,他有一次又提到“螳螂事件”給他的教育。其實,這次事件給老師的啟示或許更多,麵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錯誤,做老師的一定要區別對待,要能對症下藥,要能讓學生從心裏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並加以改正。
8.教育要真誠,不能太隨意
教育是一項必須認真的事業,因為你麵對的孩子還沒有經過社會生活的洗禮,還有很多不能理解的東西,這個時候,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深刻的影響他們,因此老師一定要能真誠地對待學生。
初中二年級學生劉某,在班裏是出名的差等生,各任課教師均對其不屑一顧,認為此生不值一教。其本人也默認無能,所以對任何科目都不感興趣,上課時想方設法搗亂課堂紀律,自習課或下課後的一切違紀行為非他莫屬,是師生共認的一隻“老鼠”。新來的班主任趙老師了解到這個學生的情況後,明白該生主要的問題是思想素質較差,若對其采取命令或強製性的方法,隻能導致其逆反心理的產生。隻有采取信任、寬容、關心和理解等方法加以引導,方可見效。在一堂語文課上,他提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全班舉手發言者占90%以上,該生竟然也舉起手來。趙老師掃視一下全班後,點名讓劉某回答,這時,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他,而他卻慢騰騰地站起來,對這個問題竟然不會答。此刻已有同學在嘲笑他,有的在看趙老師的表情,是否要大動肝火地進行處治。當時在趙老師腦海中閃過濫竽充數、惡作劇的概念,而劉某也正尷尬地看著他,瞅瞅同學們。這時趙老師頓覺該生也有上進心和自尊心,否則,他為何要舉手充數呢?於是趙老師麵帶微笑,並且用信任的目光看著劉某,鼓勵說:“別緊張,慢慢想一想。”趙老師又重複一遍所提問題,這時劉某聽得專注,隻見他凝思片刻,馬上心情激動地大聲回答出了正確答案,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趙老師更是用讚許的眼神給予肯定,並請他坐下。此後,劉某在趙老師的語文課上認真聽講,作業也能按時完成。師生反映,劉某本學期在各方麵都有所轉變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