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6(3 / 3)

當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經用一句話,精妙地指出了教育的目的,他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還沒有獨立的鑒別是非能力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的老師,就是他們心目中真,老師教給他們的東西,就是真的東西,他們課本上的東西,就是真的東西。然而,他們還不知道,他們學的課本裏,居然出現了假的東西,用假的東西來教人求真,能夠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嗎?這恰恰就陶行知所說的那句話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老師在教育上的功利,通過此事可以充分體現。這種功利性教育其出發點往往不是從學生自身的情況出發,而是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把學生當成了一個容器,想裝什麼就裝什麼。可是他們忘記了,欲速則不達,或者說過猶不及。拾金不昧的確是人的一種良好的品德,應該歌頌,應該傳承。但是,通過一篇假新聞來作為拾金不昧的例子教育孩子,這本身就是一個騙局,雖然有可能會達到一時的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當他們知道這個騙局後,或許他們就會對你說,什麼扯淡的拾金不昧,都是些騙人的東西。這時候,你就會深刻體會這樣教育的悲哀和失敗。孩子們不是一個個模具,也不是你想把他做成什麼模型就可以做成什麼模型的

記得有一個關於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一天,父親要出門,孩子也鬧著要去,於是,孩子的父親說:兒子乖,你如果不鬧,乖乖地在家裏玩,晚上回來我就把家裏的豬殺了,給你燉肉吃。於是孩子真的不哭不鬧了,乖乖地待在家裏。晚上回來,父親就真的要去把豬殺了,母親就反對,說跟孩子說說而已,何必那麼較真。父親說,如果我們欺騙了孩子,孩子將來也一定會欺騙我們的,殺一條豬是小事,孩子的性格成長才是大事啊。這位父親,不是什麼教育家,但是他卻懂得教育的基本原則——真誠,而反觀那些編寫教材的教育家們,怎麼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呢?其實,這正是功利教育在作怪。

教育的功利,老師的功利,說穿了其實都是眼光太過於挾益。一年一度的高考,在火熱的六月裏,更是一把為六月增溫的大火。應試教育教育隻是表麵的現象,其本質,還是因為教育的功利性在作怪。為了能夠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孩子們不知道要犧牲多少本該屬於他們的快樂自由的青少年時光。隻要一到假期,各種培訓班提高班加強班就會如“雨後春筍”般地遍地開花,他們吸引家長和學生的首要條件就是,主講教師是某某名師,他的學生有多少考上名牌大學,他的學生有多少獲得過什幺競賽獎牌,到他的培訓班上課,學生保證就可以考上某某學校。即使學費再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是會不惜一切代價的,隻因為一句在當前教育中,暫時還無法顛覆的名言: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當然,不隻是培訓班如此,學校更是如此。看看每年各個學校的招生“大戰”,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因。因為在這個時候,學生在他們的眼裏已經不再是學生,而是為學校賺錢賺取名望的工具。學生們都成工具了,你還期待其它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世界性的競賽裏,比如數學奧賽,物理奧賽,中國的學生,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強的,很多人都以成為榮。可是,我們除了華羅庚,陳景潤,楊振寧,李振道等人之外,我們還有多少世界級的科學家是值得拿出來向世界炫耀的呢?我們除了奧賽能夠在世界上獲得大獎,又有多少科研成果可以拿出來向世界炫耀呢?我們可以夜郎自大地說,諾貝爾獎那是人家西方人的獎,關起門來說我們的某某科研成果是如何如何的偉大,可是,這樣除了心理上滿足一下,自己和自己阿Q一下,其它還有什麼用嗎?

總之,功利性教育實在是有太大的危害了,我們做老師的雖然不可能在大環境上對其進行改革,但是至少自己要能守住自己,不要讓功利心毀了自己的學生。

8.作一個快樂的老師

孩子是快樂的,而教育孩子的老師如果也是快樂的,那麼在教與學的兩個主體之間,便很難會有什麼大的衝突,因此我們一定努力達到快樂的教育,做一個快樂的老師。

那麼如何做一個快樂的老師呢?

首先發現自己、肯定自我。

比起聾、啞、盲、殘障、智能不足的人,我們真是太幸福了。我們看的見人間的成敗得失;體會得了世間的人情冷暖;聽得見天地的樂章;擁抱得了大自人的山光水色,難道我們還不滿足嗎?老天爺給了我們這麼好的稟賦,這麼多的才華,我們怎能暴殄天物,不知珍惜呢?希臘的一位文學藝術家曾說過:‘你有筆、你有顏料,你可以畫一個樂園給自己。’不是嗎?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樂園。人有很多的煩惱、不快樂,都是聽來的,別人的一句批評話,就足以讓我們暴跳如雷、淚流成河、柔腸寸斷,試問,別人當導演,我們就當演員嗎?值得嗎?天地間沒有第二個自己,如果我們不滿意眼前的自己,那麼,嚐試再發掘、創造另一個‘全新’的自己,有何不可呢?教學的天地裏,碰到挫折、失意時,我們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去嚐試,一直到自己覺得已經足夠,然後問自己:這樣的路,快樂嗎?如果選擇教師這個事業,全力以赴後,依然覺得不合適,那麼,請及早了解自己的長處,探詢內在的興趣、能力,然後付諸行動去開創。許多在教育路上三心二意的人,經過嚐試其它行業的酸甜苦辣後,有人毅然改行,但有更多人留在原位,加油後再出發。生命的扉頁裏,愈能了解自己,愈能肯定自己,順著天賦去發揮,便是踏進了人生寶庫,財富、快樂全在這兒。

其次和諧的人際關係,融洽的師生情誼,豐富的人力資源。

在中國社會裏,做人往往比做事來得重要,卻難了許多人,尤其是人生經驗單薄的老師,處在單純的校園裏,當“孩子王”,若能和同仁、學生、家長,好好相處,日子裏將有更多晴朗的陽光、朗朗的笑聲。投入新環境,采取隨和態度是必要的。出自內心誠意,時時、處處關心校內同仁的生活狀況,讓對方感受溫馨,自己也快樂。同事之間愉快的相處,是我們教學最有力的支持;當我們經驗不足,無法解決學生難題時,同仁們是我們最好的活字典;當我們為學生的瑣事忙得沒閑情逸致時,同事是我們最好的玩伴;當我們為教學工作灰心挫折時,同事的情誼是我們最貼心的安慰。無須去計較自己比別人多做一份行政工作,也無須埋怨自己要擔任心驚膽跳的“教學觀摩”,因為我們努力做了這些,也等於為大家挑起一份棘手的負擔。那麼,我們以在無形中撒下了對自己有利的種子,自己的教學經驗就會更豐熟,人際關係也就更和諧。當然,教育界的新兵有朝一日也會成為“老將”的。何況一個快樂的人,並非因為擁有的比較多,而是由於計較的比較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而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環境。一個中學生,自小在家庭的熏陶下,思想、行為大都源於父母兄姐的引導,因此,教師亦需要和學生家長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借著它,傳達學生的學習狀況;憑著它,我們更了解學生的另一麵,有了這橋,教育的資源也更豐富、更齊全。因為,能凝聚學生家長的共識,付出對教育的關愛,協助老師引導學生成長,間接的助了老師一臂之力,而教育的空間無形中也就更寬廣了。師生、家長的關係,也就更和樂了。

其次建立個人風格的教學方式,培養崇高的專業素養,享受被接受、被肯定的快樂。

一個學校裏,多少總會有幾位明星老師,這些老師當中,有人能把全班學生的成績拉得很高,很理想;也有人能把全班學生領得規規矩矩;也有人專門把學校內“大哥”級的人物,收服得心服口服,願意為老師效勞,甚至崇拜老師為英雄。而我們自己呢?人人情性不同,各有所長,一味地效法,學習別人的領導方式,未必適合自己的情性。一個溫柔內向的女老師,能扳起麵孔,學習男老師“訓人”的模樣嗎?她如果運用感性讚美來激勵學生,也許學生會降服在柔和溫馨的語言威力下。因此,衡量自己,分析自己,建立屬於自己的領導風格,在教育效果的可能範圍內,必能創出獨特的成果。一個老師的快樂,除了內在的充實,生活的滿足外,累積豐富的學識,具備諸多的才能,獲得學生的喜愛,同仁的激賞,家長的信賴,教育界的肯定,更能讓自己的心情永葆愉悅。在我們任教的領域,有足夠的學識,傳給學生;有獨特的有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上起課來,言之有物,能旁征博引相關知識,涉獵豐富,這種專業學術素養,是我們教學永不枯竭的源泉,也更能讓自己的教學達到藝術化。試想:我們求學的曆程中,特別尊敬哪一類的老師?為什麼唯獨尊敬某幾位老師?相信這些老師一定具有某些特殊的魅力,這種魅力一定包含“學識淵博,教學風趣,有獨特有效的教學法”。既然如此,我們也努力以赴,做個受學生歡迎、回味、懷念的老師吧!教學原理說:“孩子永遠向著被讚揚的方向發展。”其實,大人也一樣,擁有個人風格的教學,專業的素養,幾項教學秘訣及特殊才能,一定很有成就感,十分快樂,這是人性。

最後要能走出象牙塔,提升自己,創造快樂。

人生的旅程,數十寒暑,不能算太短,我們的角色,可能有好多重,“教師”隻是我們在校園內的角色,雖然這個標記比起其它的角色固定、長久、鮮明,但絕非意味著我們隻能成全這個角色的滿分。每一種角色,都有它的脆弱之處,也有它的限製。這些限製與我們的本性有若幹距離。雖然我們能調整自己,適應社會,但是,依然有許多老師由於占有一席之地而畫地自限,把自己定位在單一的“教師”角色上,以致造成“角色僵化”、“生活窄化”的弊病而不自覺,生活的空間、生活的方式,漸趨窄小刻板。相對地,也就不易看到社會舞台上的各式活動,極少參予校園圍牆外的事務,而成為沉默、冷漠的一群。自然地,生命的色彩、歡樂也減少了許多。是故,除了教師的角色外,我們宜擬定一套自己的長期計劃,突破自己設限的藩籬,走出困境,提升自己,走向世界,隻要能讓自己快樂、滿足的生活,我們都有全力去追求、創造。目前,教師的進修管道不少,社會大學裏,也有許多專門機構提供“生涯規劃”的谘詢活動,隻要我們有意,都是提升自己見識、擴展人生領域的途徑。時下相當盛行的“旅遊充電”,也是教師進修兼增廣見聞的可行活動,除了舒展身心,印證課本的知識外,廣闊的視野,更在無形中,培養了我們遠大的世界觀,增進人類幸福、快樂生活的未來觀。除此,個人覺得改變心境,亦是創造快樂的最終法寶。我們的心境善,事事皆善;心境美,事事皆美;心境樂,事事皆樂。管他外麵陰時多雲偶陣雨,隻要心中有陽光;管他外麵挫折又煩惱,隻要心中快樂就美好。內心快樂,給學生的也愈多,給周遭的人也愈多。有人說:“快樂像香水一樣,當你灑向別人,自己也會沾上一、兩滴。”不是嗎?當我們有了這種迎向快樂、光明的念頭,我們就已經創造了許多快樂了。我們做個快樂的老師,每天快樂,學生也快樂,學校就變成一個師生的樂園了。

做一個快樂的老師吧!快樂你自己,快樂學生,這樣的教育才是最讓人高興的教育。

9.教育學生不妨多用幽默

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在教學工作中,它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是最能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平易近人的一種教育方式,也是老師“蹲下身子”的最巧妙的方法。

常聽有的老師說:“如今的學生,有的你越批評他,他越不聽,批評後他還是我行我素,更有甚者,你批評他,他還有反感情緒。”

確是如此。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父母對他們都是百依百順。其中有些人把這種習氣帶入學校,對這些人的不良習慣,如果在班裏全體同學麵前始終板著麵孔大聲斥責,其結果一定會適得其反。如果不當麵批評,又不能引起他和學生們的注意。這個時候,老師要想處理得舍適得當,恰如其分,讓孩子高高興興地接受你的意見,就不妨用用幽默。

剛開學的幾天裏,教室裏剛打掃過衛生,一轉眼又被一些不自覺的學生丟下許多紙片。老師觀察了幾次,決心認真處理一下。一天下午打過預備鈴後,他走進教室,轉了一圈,然後說:“大家看一看,有許多頑皮的小紙片跑到我們的教室裏,找不到家了,我看哪位小朋友能把它們送到家。”學生一聽,哈哈大笑起來,說:“老師真幽默,紙片哪有家呢。”但隨即他們就明白了老師的意思,於是大家齊動手,在嘻嘻哈哈的氣氛中把紙片撿起來,送到了衛生箱裏。老師看著他們把紙片撿幹淨全送到衛生箱後,接著說:“從今天開始,我們大家相互比賽一下,看誰送紙片回家的次數最多,當然,老師也參加你們的比賽。”

從哪時起,隻要教室裏一有紙片,馬上就會有學生走過去把它揀起來送到教室後的衛生箱裏,有的同學連削鉛筆削下的鉛筆屑也都是先包起來,課後放入衛生箱,教室裏的衛生一直保持得很幹淨。有的同學在校園裏見到紙片,也能自覺撿起來,逐漸形成了一種習慣。

幽默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起著緩和氣氛,拉近師生距離的作用,更能讓孩子們在歡快中接受老師的觀點。哪個老師不想讓學生自覺的做事學習呢?而強製顯然不是最好的方法,它很可能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達不到老師最想要的結果,所以,老師不妨多用用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