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對症下藥,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老師不能偏麵的追求學生在學習方麵的成績,還要能重視其心理的健康成長,這已是教育界的一個共識,但在教育實踐中,很多老師卻苦於找不到“醫治”孩子畸性心理的藥方。本章精選了一些名師在心理輔導與教育方麵的典型案例。真正得達到了“蹲”的最高境界,完全走入了孩子的內心世界,相信對於教育工作者會大有脾益。
1.消除自殺心理,鼓起孩子生活的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發現一些學習特別優秀的學生,心理卻往往極度抑鬱,對生活產生厭倦,甚至走向輕生之路,這個時候,老師的教育就要側重於重新樹立該生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
楊楊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女孩子,聰明可愛又懂事,而且學習非常認真,成績數一數二。小學五年級就拿到了全省鋼琴七級考級證;更難得的是雖然她個子瘦小,卻是一名“運動健將”,校田徑運動會上,曾包攬了年級女子長跑項目的金牌,每個學期都在同學們民主評議中評為“三好標兵”。這樣“能文能武、全麵發展”的孩子自然是老師心中最自豪、最放心的孩子。然而,出入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星期五,楊楊的班主任X老師照往常一樣,將學生的周記收上來查閱。他打開楊楊的筆記本,卻奇怪的發現,本子裏一個字也沒有,隻有一片黑印,老師心想這與平常不一樣啊,以前看到的都是楊楊對生活和學習的感受。可今天楊楊怎麼啦?出什麼事啦?在塗抹的黑印中,他隱隱約約發現了這樣一句話:“……真丟麵子,我沒臉見人了,還不如以死了之……”驚異之餘,X老師很快從幾個同學那了解到事情的起因:在上周的一堂課上,任課教師見她與周圍的同學講小話,就說了一句:“還是班長呢,帶頭幹什麼?”楊楊聽了這句話後,伏在課桌上哭了一節課。X老師感到有些不對,按理說一句尋常的批評應該不會讓一個小女孩產生自殺的念頭啊,他又想起最近一段時間,楊楊似乎心情都是不太好,感到很有必要做一個詳細的調查。
好在這位老師平時與學生相處得很好,學生都很信任他,有心事也都願意對他說,在找到楊楊後,老師經過一翻真誠的談話,才知道這女孩小小的心靈中有著太大的負擔,其原因在於:
首先,父母的壓力,在楊楊升入六年級後,父母要求其將重心放於學習,把她的特別愛好的彈琴時間給縮短了。每天學校女子籃球隊的晨間訓練取消了,書桌上的各種檢測題多了。結果楊楊在籃球比賽賽前的訓練中,體力不支,被教練批評,而這次數學考試成績並不理想,反而因考試前過度緊張出現失誤,被媽媽嚴厲批評。
其次,楊楊的爸爸迷上了賭博,經常通宵不歸,並因此導致了與楊楊媽媽的矛盾,兩個人正在鬧離婚,而楊楊怕的就是這個,她不希望父母中的任何一個會因此而離開他。
最後,楊楊從一年級起就與班上的男同學柳超挺玩得來,友誼深厚,無話不說,可上六年級後,柳超就不愛和她玩了,說有男生在背後議論他們是一對,柳超為避免別人說閑話,就不敢與她玩了。楊楊感到很迷惑,又很傷心,不明白自己有什麼錯,自己一向人際關係良好,現在卻連好朋友也不和她玩了。
楊楊說完以後,更加來氣,對老師說到:“老師,我的心真的好累,怎麼也想不通,於是就想到了死……”
X老師清醒的知道:楊楊確實很喜歡音樂與體育,能從這其中享受到快樂。可如今,一向注重培養楊楊的愛好與特長的父母,卻由於楊楊麵臨升學,改變了她的生活與學習規律,使一向很要強的楊楊在教練麵前受了批評,在隊友與同學麵前失了麵子。況且她長期生活在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庭,父母為她的成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她也沒有讓他們失望。楊楊又是班上同學的榜樣,期期被同學們評為“三好標兵”。一直處於“金字塔尖”的優等生楊楊,很少品嚐失敗和冷落,導致她受挫的心理承受力相對較弱,而今麵對家庭的“戰爭”,班級中少數同學的猜忌與誤解,學習上的低穀,老師的幾句批評等等一係列的“打擊”,耐挫心理脆弱的楊楊就感到驚恐萬分,茫然若失,導致產生消極的自殺心理傾向。
麵對楊楊的這種現象,X老師經過深重考慮,最後從以下三個方麵入手,終於讓楊楊擺脫了這種陰暗的心理。
(一)營造寬鬆和諧的生活環境,減輕“壓力”
解鈴還需係鈴人。X老師走訪了楊楊的家,見到她的父親,將楊楊的學習近況與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向他說了,他當即表示要去向妻子認錯,接她們母女回家,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時迷戀而毀了女兒一輩子。老師又找到了楊楊的母親,聽完老師的解釋,這位望女成風的母親動情地說:“我總把她當孩子看,認為她不懂事,沒有征求她的同意自己就做了決定,我以為孩子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誰知卻事與願違。怪不得這個學期以來她回到家總是悶聲不響的,我以為是學習太累了,看來這是我教育上的失誤啊!”老師隨即建議她回家後與女兒共同討論業餘時間的活動安排,不要為了升中學重點班給她施加壓力,要充分相信楊楊的能力,心理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楊楊的媽媽很同意X老師的看法,並答應按照他的說法去做。與此同時,X老師針對六年級學生由於受電視媒體等客觀環境的影響,思想上比較早熟的心理特征,以“珍貴的友情”、“我來說說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你心中的理想班級”等為題召開班會進行討論。還針對一部分學生已進人青春初期的特點,給他們上了幾堂青春期心理及衛生知識方麵的課。漸漸地,楊楊的家庭恢複了以往的生活,班集體中男女同學間的交往也變得輕鬆起來。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外部環境後,楊楊思想上的壓力減輕了許多。
(二)釋放壓力,提高低抗挫折的能力
楊楊長期處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環境裏,沒有經受過什麼大的磨難,所以一有點小的挫折就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要想根治她的這種不健康心理,光靠外界的影響是不行的,關鍵還是要能提高她的耐挫力。X老師又利用書信和談話的交流方法,一方麵啟迪她:人的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有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屬於自己,也同樣屬於社會,屬於關心和愛護你的人。人的一生中,會碰到許多壓力甚至挫折,但這些困難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當今社會的競爭無處不在,如果一碰到挫折就絕望,那是懦弱無能的表現,而勇敢堅強的人卻會將各種挫折看成鍛煉自己成長的搖籃。老師眼中的楊楊是馳騁賽場的長跑冠軍,是別人心中有責任感、有愛心的好同學和好孩子;一方麵則列舉老師自己麵對工作的壓力,購房貸款的壓力,上電大讀書與處理家務的壓力,讓她進行換位思考,說說老師該怎麼辦;X老師還做了幾張漂亮的書簽,寫上名人的語言鼓勵她,如:歌德的“你若失去了財產——你隻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拜倫的“逆境是到達真理的一條道路”等。
這些名人名言再加上X老師的現身說法深深的打動了楊楊,大大的提高了她的心理承受力。
(三)放之於生活,鼓起對人生的信心
在傳統的教育體製中,對於班級管理老師們往往采取以小養大的方式,很多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一直擔任班幹部。這固然能極大的促發這些學生的上進心,但另一方麵也容易造成他們頤指氣使的作風,產生較強的虛榮心。一遇到挫折與打擊,就失去了主張,患得患失,怕這怕那,心理承受力比普通的學生都要差。X老師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在班級管理中實施了改革,改變了以往由幾名班幹部輪流值日管理班級的方法,每天由兩名同學擔任值日班長,輪流“做官”,人人參與管理,人人也是被管理者。後來楊楊和老師說,開始時覺得自己沒那麼神氣了,心中有點失落,後來卻發現同學們與她更親密了,大家在一起玩得更融洽了,自己覺得很輕鬆。一種民主、和睦、平等的風氣在班集體形成了。
另外,X老師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減輕壓力,還舉行很多班隊活動。如:麵向牆壁單手執拍擊乒乓球比賽;“我有一雙巧巧手”能手賽;野外登山比賽;收集廢電池比賽;百科知識賽;三月份植樹比賽……在比賽中,X老師既注重培養學生個體的競爭意識與耐挫能力,還注重小組的合作。學生既明白了隻要努力,人人都能成功,又明白了個人的成功離不開集體的幫助,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是更難戰勝的。在這些活動中,楊楊逐漸調整了心態,增強了自信心。
最終,楊楊完全擺脫當初的那種畸形陰暗心理,重新熱情的投入到了學習和生活中,並以優秀的成績升入了一所重點中學。麵對緊張的中學生活,她能合理地安排時間,還是班上各種活動的熱心組織者。所以說,我們做老師的如果在學生中發現有厭世自殺傾向的學生一定要能慎重對待,對學生的情況一定要先調查清楚,然後再想方法鼓起他對生活的信心。
2.考試焦慮證該如何輔導教育
有些學生,無論學習好壞,都對考試有著深深的恐懼,麵對這種心理,做老師的應該深入孩子的心理,對其恐懼的原因詳加分析,對症下藥,予以“治療”。
彭XX,女,10歲,小學四年級學生。她生得俊秀顯得很文靜,挺可愛的。她好強、上進,平時各方麵的表現都很優秀,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但每當考試來臨,老師就發現她說話少了,也少了往日的歡笑,總顯得疲憊,無精打采。老師公布考試成績的時候,她總是低頭,兩眼盯著自己的腳尖,聽到自己分數後眼睛一眨,準會有淚水無聲地流下。看得出她對自己的考試成績很不滿意,老師也覺得她應該能考得更好。是什麼原因導致她考試時產生嚴重的焦慮,彭××的班主任A老師對其進行了家訪。
A老師從彭××的母親那裏得知,一旦到了考試的前幾天,彭××就總是很緊張、很焦躁。常常是手拿書本,背到深夜,就連吃飯、上廁所,也是書不離手,口中總是念念有詞。如果家裏電視的聲音放響了些,旁人說話聲音大了點,她就會煩躁不安,大發脾氣。這時的她看什麼都不順眼,連平時最愛看的動畫片都無心光顧。到了晚上,睡覺也不安穩,常常在睡夢中突然坐起,大哭大叫:“媽媽,開考的鈴聲響了,我遲到了,老師不讓我進考場了!”“媽媽,考試的題目我怎麼一道都不會做。由於休息不好,人就特別容易疲勞,吃什麼都不香,人也就日漸消瘦,整日無精打采的。考試成績的不如意,更加重了她的心理負擔,使她更害怕考試了。哪怕是單元測試也讓她發懵,人也越來越消瘦了。
很明顯,彭××患有嚴重的考試焦慮症,為了對其進行“治療”,A老師進行多方調查,發現導致彭××這種症狀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父母期望過高導致其壓力巨大
彭XX的父母都是“文革”後期的高中畢業生,讀書時,他們都是班上頂呱呱的好學生。由於曆史原因,他們上大學的理想、誌向成了泡影,因此常恨自己生不逢時,再加上彭XX家隻有兩個女兒,農村世俗的偏見增添了他們沒有兒子的苦惱,也更激起了他們的怨氣,總希望女兒能勝過須眉,替她們去圓大學夢。因此,他們常告誡女兒:“爸爸媽媽沒有兒子,隻有你們兩個女兒,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替爸爸媽媽爭口氣,給那些有兒子的人看看,我的女兒不比他們兒子差。再苦再累,爸爸媽媽都認了,一切就指望你們了,你們倆一定要爭氣啊!”父母的期望給她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第二,彭××本人自我要求過高,好勝心太強
為了證明自己是父母的好女兒,替他們爭口氣,彭××從小就事事爭強好勝,不甘人後。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在她周圍到處是誇獎和讚美,鄰居們誇她懂事,同學們都認為她聰明,老師說她上進。她年年把獎狀抱回塚,父母高興得合不攏嘴,直誇她是個乖女兒。事事順著她,護著她,形成了她自負、好強的個性。然而,在區裏的一次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她卻名落孫山,初次嚐到了失敗的痛苦。當時父母非常生氣,指責她“沒出息”。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她發誓要用成績來證明自己是“有出息”的。當刻苦程度超過了心理承受能力時,就形成了害怕考壞受到老師家長指責的考試焦慮心理。
第三,缺乏足夠有效的溝通能力,很難與人交流
現如今很多父母往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對孩子因此而產生的心理壓力不夠重視。彭××的家長更是如此,隻顧一味地給孩子打氣:一定要爭氣!一定要加油!很少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而彭XX又是一個爭強好勝的女孩,即使有什麼想不通的問題也不願和父母交談,更不願跟同學講,隻能自己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形成了自我封閉的心理。當學習壓力過大超出承受能力時找不到傾訴對象,就導致了心理失衡。
在確認了彭××患了考試焦慮症後,A老師對其再次進行了家訪,把她在校內的表現及臨考前的精神狀態等情況都告訴了家長。家長得知自己的乖女兒害怕參加考試時,其震驚程度可想而知。A老師給他們分析了孩子目前的狀況及繼續發展下去的後果:“作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味地高標準、嚴要求,給孩子施加壓力,勢必會物極必反,造成孩子思想負擔過重,考試時心理緊張,從而影響了正常水平的發揮,導致考試失敗。”聽了A老師的話,彭××的父母沉默了很久,接著迫切要求A老師給他們出主意,幫幫他們的女兒。於是,A老師建議他們從現在開始,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過高,並注意調整家庭的氣氛,與孩子多溝通,盡快打開孩子那扇封閉的心靈之門。
取得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後,A老師開始了第二步工作,他去做彭××的思想工作。通過與她談心,幫助她提高對學習目的的認識。告訴她小學階段隻是學習生活的開始,是為今後的學習奠定基礎的階段。而考試隻是檢測教師和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分數不是最終目的,能從分數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才是重要的。聽了這番話,彭××眼中充滿了淚水,臉上露出了笑容,對A老師說:“老師,我明白了,請你放心吧!”
但是,這次談話以後,A老師發現彭××在測驗考試中還是很緊張。額頭上呈現出汗跡。A老師知道彭××還沒有徹底擺脫這種考試焦慮證,於是他又一次同彭××談心,並教給了她一些克服緊張心理的方法。
一是盡量放鬆自己。緊張時,不妨集中精神,多做幾次深呼吸,或者想一想一些另自己愉快的事。
二是樹立自信心。考試過程中如果感到緊張,就要反複對自己說:“我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了,一定能考好,千萬別緊張,否則會影響自己的考試成績的。”通過內部語言暗示來調節自己的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性以降低緊張焦慮感。
三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過多地考慮考試的結果。應及時暗示自己這隻是一次普通作業而已,答錯了也沒關係,這樣必能沉著應戰。
四是增進友誼,讓其放下包袱,輕裝上陣。A老師要求班上的同學和她主動交朋友,學習她的長處,讓友誼給她帶來歡示,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她的性格逐漸開朗起來,減輕了學習的壓力,使她逐步走出了考試焦慮的陰影。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彭××變了,無論是考前,還是測試完後,她都能以平和的心態麵對考試。性格逐漸開朗,考試後總是與同學有說有笑。在四年二期學區期末大會考中,她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語數均名列同年級組第一名。她說:“我現在已經懂得了學習的真正意義,也不再害怕考試。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可以看出,A老師麵對“患”有考試焦慮症的學生其應對方法無疑是非常高明的,孩子對考試的恐懼,原因往往不是單一的,做老師的一定要能深入的調查學生的種種情況,一一加以解決,讓孩子坦然的麵對考試。
3.讓“啞巴”說話,言語自閉症心理的教育
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很怕與別人在言語上進行交流,這不僅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對孩子的學習也很不利。
開學的第一天,為了給剛接手的這個六年級班的同學們留下一個好印象,D老師麵帶微笑,精神抖擻地走上講台說:“同學們,今天是我們第一次見麵,我們先來互相認識一下。”然後,他向大家作了生動有趣的自我介紹。D老師的開朗與親切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他們都躍躍試試,輪流的介紹著自己。但是當一個個子稍高,人比較清瘦的男孩站起來時,他卻滿臉通紅,低著頭不吱聲,D老師以為這孩子隻是因為害羞的緣故,便給他投去鼓勵的眼神。但這個學生卻隻是微微張了張嘴,仍沒有發出聲音。D老師說:“別害羞,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就算是朋友了,你跟大家一起學習已經幾年了,早就是朋友了,大膽說吧!”誰知這一說那學生反而連頭都不抬了。此時,一位學生說話了:“老師,他是個‘啞巴’。”D老師一聽愣了,怎麼會是啞巴呢?上任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沒告訴他班上有個啞巴呀!又有一位學生說:“老師,他在學校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話。以前教我們的老師怎麼問他,他都不說。”麵對這種情況,D老師無計可施,隻好讓他先坐下。
下課後,D老師向他的原任班主任了解情況,原班主任說:他是二年級時轉來的,剛來時,還說過一兩句話。到後來一句話也不說了,無論怎麼教育他,他都不開口,這樣我就沒有辦法了。我覺得他老實,不調皮,隻是不說話,對班集沒多大影響,所以沒告訴你。如果你能讓他開口講話,真的就是奇跡。”
放學後,D老師把那個學生叫到辦公室,請他坐下,親切地問他叫什麼名字,他卻仍隻是微微張了一下嘴,沒有說話,D老師一再啟發他、鼓勵他,但這孩子卻總是說不出話來。D老師問他會不會說話,他點點頭。D老師說回答老師的問題不要隻是點頭搖頭的,用嘴說好嗎?他的嘴微微張大了一點,這時老師似乎聽到他說了一個“好”字,D老師感到高興,於是又說:“老師說一個字,你就跟著老師說。”D老師說了一個“好”字,邊說邊用親切的目光期待著這個學生的回答,果然D老師終於聽到了一個“好”字從那個孩子嘴裏發出來了,雖然這個“好”字的聲音是那麼小,吐字也不是那麼清楚。但畢竟是開口了,說了第一個字。D老師如釋重負,高興地說:“你說得多好,今後說話就要像剛才這樣行嗎?”可這孩子又隻是點了一下頭,不吱聲了。D老師不僅有些泄氣,心裏感到不是滋味,怎麼就碰上了這麼一個“不開尊口”的學生呢?
這個學生不說話,到底是什麼原因呢?D老師於是到其家家訪,了解到他家的經濟條件比較好,這孩子也不是獨生子,還有一個比他小一歲的弟弟。他媽媽是個“快嘴”,見到D老師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他。“老師,我知道您今天是為小鋒不說話的原因來。不瞞您說,他在家裏一天也說不到兩句話。這也怪我們,還是二三歲時,為了做生意,我們就把他留在農村裏跟他的爺爺、奶奶一起過,他爺爺、奶奶沒文化,不會教他,隻會慣他。讀學前班時,要他爺爺或奶奶陪著他,不然他就不肯進學校,一年級稍微好一點,但上課從不答問。那個時候,我們生意忙,很少回去看他,時間長了,他一點都不親我們了,連爸爸、媽媽都不叫了。我和他爸爸覺得這樣下去不行,讀二年級時,就把他轉到你們學校來了。原想換個環境會好些,沒想到二三年過去了,他還是老樣子。他爸爸對他也失去了信心,偏愛他弟弟(他弟弟膽大、聰明、活潑,學習成績好,是個班長),連開家長會都不肯跟他去開。為了他說話的事,罵都不知罵了多少,可他就是不改。我們也沒辦法了,隻有靠你們老師了。”看來他的父母早把孩子全部都推給了老師。
後來D老師通過慢慢觀察,發現這個學生總不與別的同學玩。下課後,就一個人坐在位子上。有時到外麵去,總是看著別人玩,自己從不參與。上課也從不舉手答問。D老師意識到他可能產生了言語自閉心理障礙,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對他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如不及時給予幫助,會誤他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