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謙謹自守恃才不傲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鋒芒畢露”,鋒芒本意是刀劍的尖端,後人將之比作一個人的聰明才幹。古人認為,一個人若無鋒芒,則是扶不起來的“阿鬥”,所以有鋒芒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在適當的場合顯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應當。然而,鋒芒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如果一個人自恃有才,就狂妄自大,鋒芒畢露,將才華當成炫耀和驕傲的資本,以博取大家的讚美和羨慕,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那麼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1.何妨把鮮花讓給其他人
不要以為自己立了功,就有了討好上司、固寵求榮的法寶和資本。事實上,立了功,其實是很危險的事情。要不曆史上怎麼有那麼多人,功成就身退了呢?立了功,的確說明你是有才華、有智慧的,可是你絕對不能居功自傲,獨享榮譽,而要恰到好處地把功勞讓給上司。否則小心上司給你安個“居功自傲”的罪名把你滅了,也正遂身邊那些嫉妒你眼紅你的人的心。
三國末期,西晉名將王浚於公元280年巧用火燒鐵索之計,滅掉了東吳。三國分裂的局麵至此方告結束,國家又重新歸於統一,王浚的曆史功勳是不可埋沒的。豈料王浚克敵致勝之日,竟是受讒遭誣之時,安東將軍王渾以王浚不服從指揮為由,要求將他交司法部門論罪,又誣王浚攻入建康之後,大量搶劫吳宮的珍寶。這不能不令功勳卓著的王浚感到畏懼。當年,消滅蜀國,收降後主劉禪的大功臣鄧艾,就是在獲勝之日被讒言構陷而死。王浚害怕重蹈鄧艾的覆轍,便一再上書,陳述戰場的實際狀況,辯白自己的無辜,晉武帝司馬炎倒是沒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眾議,對他論功行賞。
可王浚每當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強大臣所壓製,一再被彈劾,便憤憤不平,每次晉見皇帝,都一再陳述自己伐吳之戰中的種種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憤,有時感情激動,也不向皇帝辭別,便憤憤離開朝廷。他的一個親戚範通對他說:“足下的功勞可謂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盡善盡美。”
王浚問:“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範通說:“當足下凱旋之日,應當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吳之事,如果有人問起來,你就說:‘是皇上的聖明,諸位將帥的努力,我有什麼功勞可誇的!’這樣,王渾能不慚愧嗎?”
王浚按照他的話去做了,讒言果然不止自息。
喜好虛榮,愛聽奉承,這是人類共有的弱點,作為一個萬人注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歸上,正是了迎合這一點。你想誰不願意功勞卓著?尤其是作為君主,哪個能容忍臣下的功勞超過自己呢?
“伴君如伴虎”,是古人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懂得如何與領導相處、明哲保身,充滿著智慧的結晶。一些人自以為有功便忘乎所以,總是討人嫌的,特別容易招惹上司嫉恨。把功勞讓給上司,才是明智的捧場,是穩妥的自保。在官場上如此,在職場上亦是如此。
小江很有才氣,由他編輯的雜誌很有一套自己的獨特風格,因此很受歡迎,有一次還得到創新獎。一開始他還很高興,但過了一段時間,他卻失去了笑容。他告訴一位朋友說,他的上司最近常給自己臉色看。
這位朋友問清楚他的情況後,指出了他犯的錯誤。原因是這樣的:小江得了創新獎,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因此除了新聞部門頒發的獎金之外,上司另外給了他一個紅包,還當眾表揚他的工作成績,並且誇他是塊當主編的料。但是他並沒有現場感謝上司和同事們的協助,更沒有把獎金拿出一部分請客,他的上司劉主編從此處處為難他。遺憾的是,小江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結果三個月後就因為呆不下去而辭職了。
這份雜誌之所以能得獎,自然是小江貢獻最大,但是他也不能獨享了這份榮譽,這讓上司怎麼想?自然覺得他目中無人,恃才自傲。其次因為小江的才華也讓上司產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權力,為了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小江自然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與上司相處,一定要在各方麵維護他做上司的權威,不要恃才傲物,居功自傲,那樣終會成為上司和同事的“眼中釘”。工作中取得了成績,會給你帶來一定的榮耀,但是,你一定要把這份榮譽歸功於上司,把鮮花讓給上司戴,把眾人的目光引到上司身上。否則,若是你搶了上司的風頭,後果就嚴重了。
2.不要隨意賣弄自我
好賣弄的人往往都是虛榮心很強的人。虛榮是你心靈深處的魔鬼,使你變得自負,誤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無所不能,可事實上並非如此。一些人為了引人注意,為了出風頭,以滿足自己永無止境的虛榮心,就不分場合、地點、對象,拚命地賣弄自己。
趙女士就是一位愛賣弄自己的人,她每天總是利用一切機會讓人們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在為兒子差兩分沒被清華大學錄取而苦惱,一旁的趙女士生怕沒了機會,忙插嘴道:“真是的,我那兒子也不爭氣,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難看出,她到底是自貶還是自誇。一年秋季,她辦完調動手續,滿以為會被熱情歡送,豈料送行的隻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幹部。
王先生在他剛到工作單位的那段日子裏,在同事中幾乎連一個朋友都沒有。那時他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非常自得。因此每天都極力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吹噓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等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
不顧別人的感受,隻顧賣弄自我,在多數場合是不受歡迎的,任何人都有一種逆反心理,都會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對你的賣弄不屑一顧。如果你有優點,最好由別人去發現,而不是自我賣弄。
許多人都有一種虛榮的心理,比如在無意中獲得了一件心愛的寶物,或辦成了一樁得意的事情,往往愛在人前炫耀一番。這種炫耀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賣弄,這樣一來,別人知道自己擁有了寶物肯定會投以讚賞和羨慕的眼光,而且自己還因為有這樣一件寶物,辦成了一件漂亮的事而沾沾自喜。
有了好東西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把自己擁有的好東西露給別人看一看,把自己的得意之事說給別人聽一聽,本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如果炫耀的心理太熾熱,想聽好聽、奉承和讚美之辭的渴望太強烈了,就會陷入“賣弄”之歧途。而這種賣弄有時就像是毒藥,會讓你上癮,最後失去做人的本性。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年輕的律師花了一筆資金裝修他的事務所。他買了一架豪華的電話機,現在這架電話機正擺在漂亮的寫字桌上,秘書報告一個顧客來訪,對於首位顧客,年輕律師按規矩讓他在候客室等了一刻鍾。
當顧客被允許進來時,律師就故意拿起了那部豪華電話的話筒,為了給客人更深的印象,他假裝接通了一個極為重要的電話:“可敬的總經理,我已對他說了,我們隻是彼此浪費時間罷了……當然,我知道,好的……如果您一定要堅持的話……可是您要明白,低於兩千萬我不能接受……好,我同意……以後再聯絡,再見。”
他終於掛上了電話,麵對那位顧客。而在門口站著不動的顧客臉色非常尷尬。“請問您有什麼事?”律師微笑著問這位局促不安的客人。客人猶豫了半晌,低聲說:“我是技術工人,公司派我來給你接電話線。”
那些賣弄者往往矯揉造作,故意要顯露某些東西,企盼獲得他人的喝彩,以滿足自我的虛榮之心。這種人生狀態雖不會給人帶來什麼災難,但卻常常引發他人的厭惡,甚至鄙視,且易養成驕傲自滿的心理,於人生的發展大大不利。
托馬斯·肯比斯說:“一個真正偉大的人是從不關注他的名譽高度的。”一個人不會因為自己的成就而傲慢,也就不會抱怨自己命運的悲慘。相反貪慕虛榮的自我賣弄,是一種腐蝕人類心靈的毒藥。所以,請丟掉你那顆虛榮的心吧!我們要像元代王冕《題墨梅》詩中說的那樣:“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
3.不要企圖替你的上司做決定
誰是公司的最高決策者?當然是老板。無論大事還是小事,都必須由他最後敲定。如果他願意聽聽你的意見,那麼你盡可以說說你的想法和看法。但是,你一定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你千萬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你是下屬,他是老板,即便你的意見是對的,你也不能強迫他采納,更不能不自量力,自作主張,替他做主。這樣,就顯得你比他聰明,會讓他很沒麵子,他自然也不會給你好果子吃。
羅馬執政官馬西努斯圍攻希臘城鎮帕伽米斯的時候,由於城高牆厚,士兵們死傷慘重卻仍然未能攻占這座城鎮。最後,馬西努斯發現城門是最薄弱的環節,於是打算集中兵力猛攻城門,但要攻打城門就必須要用到撞牆槌,當時軍中並沒有這種器械。馬西努斯想起幾天前他曾在雅典船塢裏看過兩支沉甸甸的船桅,就馬上下令把其中較長的一支立刻送來。
然而,傳令兵去了多時,桅杆仍未送達。原來是軍械師與傳令兵發生了爭執。軍械師認為短的那根桅杆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不但攻城效果比長的那根要好,而且運送起來也方便,他甚至花了不少時間畫了一幅又一幅圖來證明自己的專業,而傳令兵則堅持執行命令,既然上司要長的桅杆,他的任務就是把長桅杆送到上司麵前。
麵對軍械師喋喋不休的說辭,傳令兵不得不警告他,他們的領袖是不容爭辯的,他們了解領袖的脾氣。軍械師終於被說服了,他選擇了服從命令。在士兵離開以後,軍械師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覺得服從一道將導致失敗的命令是毫無意義的,於是,他竟然違抗命令送去了較短的船桅。他甚至幻想著這根短桅杆在戰場上發揮功效,使領袖不得不賞賜他許多戰利品以讚揚他的高明。
馬西努斯見送來的是那根短的桅杆很生氣,馬上召來傳令兵,要他對情況做出合理的解釋。傳令兵忙向他彙報說軍械師如何費時費力地與他爭辯,後來還承諾要送來較長的桅杆。馬西努斯對這名軍械師的自以為是深感震怒,於是,他下令馬上把這名軍械師帶到他麵前來。
過了好久,軍械師才到達,他沒有察覺到領袖的震怒,反而為能夠親自向領袖闡述自己的正確理論而洋洋得意。他仍然以專家自居,滔滔不絕地說了許多專業術語,並表示在這些事務上專家的意見才是明智的。馬西努斯見軍械師仍然不改其說大話的老毛病,十分生氣,立刻叫人剝光他的衣服,用棍子活活地將他打死了。
這名軍械師可能死後也不會搞懂自己錯在什麼地方,他設計了一輩子的桅杆和柱子,還被推崇為這方麵最好的技師,憑他的經驗,他知道自己是對的,因為較短的撞牆槌速度快、力道強,更適合攻城。他可能永遠也沒辦法想通,他費盡口舌向統帥解釋了大半天,為什麼統帥仍然堅持他的無知呢?
現實生活中,像軍械師這樣自以為是的人隨處可見,即便在上司麵前也不懂得收斂。雖然我們不能否認他們的聰明才智,但是這就犯了領導的大忌,他們或許能接受你的意見,而絕對不容許你替他做決定,你的越俎代庖,會讓他覺得你是自作聰明,對他不夠尊重。所以,記住:獻策,而非決策。
王小姐年輕幹練、活潑開朗,進入企業不到兩年,就成為主力幹將,是部門裏最有希望晉升的員工。一天,公司經理把王小姐叫了過去,說:“小王,你進入公司時間不算長,但看起來經驗豐富,能力又強,公司開展一個新項目,就交給你負責吧!”
受到公司的重用,王小姐歡欣鼓舞。恰好這天要去上海某周邊城市談判,王小姐考慮到一行好幾個人,坐公交車不方便,人也受累,會影響談判效果;打車一輛坐不下,兩輛費用又太高;還是包一輛車好,經濟又實惠。主意定了,王小姐卻沒有直接去辦理。幾年的職場生涯讓她懂得,遇事向上級彙報是絕對必要的。於是,王小姐來到經理辦公室。“老板,您看,我們今天要出去,這是我做的工作計劃。”王小姐把幾種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著說:“我決定包一輛車去!”彙報完畢,王小姐滿心歡喜地等著讚賞。
但是經理卻板著臉生硬地說:“是嗎?可是我認為這個方案不太好,你們還是買票坐長途車去吧!”王小姐愣住了,她萬萬沒想到,一個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議竟然被駁回了。王小姐大惑不解:“沒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來我的方案是最佳的。”
其實,問題就出在“我決定包一輛車”這句自作主張的話上。王小姐凡事多向上級彙報的意識是很可貴的,但她錯就錯在措辭不當。在上級麵前,說“我決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諱的。如果王小姐能這樣說:經理,現在我們有三個選擇,各有利弊。我個人認為包車比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經驗豐富,您幫我做個決定行嗎?領導若聽到這樣的話,絕對會做個順水人情,答應她的請求,這樣才會兩全其美。領導喜歡的是那些謙虛好學的下屬,聰明的你要把你的決定以最佳的方式提供給他,從主動的提議變成被動的接受。忌急躁粗暴,多傾聽和征詢老板的意見和建議,少做一些不容辯駁的決定和爭論,即使你可能是對的。即使對待能力不強的上級,同樣要保持尊重,不擅自行動和做決定。這些如果你都做不到,就有可能遭受老板的冷遇。因此,凡是要量力而行,不可擅做主張。
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一個人的行事風格。如果你是下屬,那麼即便你有天大的才能,即便你的上司是個白癡,你也不能自作主張,替他做決定。要知道他才是公司的最高決策者,你充其量隻有提提建議的資格,你替他做決定,就等於無視他的存在,不把他放在眼裏,如此,他怎麼能夠容忍?怎麼會給你好果子吃?
4.花要半開,酒要半醉
我們知道,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就要立即被人采摘,也就是衰敗的開始。我們也知道,在武術中有一高難度拳術,即“醉拳”。“醉拳”的厲害,在於一個“裝醉”,表麵上看來跌跌撞撞,踉踉蹌蹌,不堪一推,而其實“形醉而神不醉”,醉醺醺之中卻暗藏殺機,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時,將你打趴在地。所以,有“花要半開,酒要半醉”之說,人生在世,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你才華橫溢,聰明絕頂自然是好事,但同時也要懂得內斂,學會“裝醉”,不然,當你誌得意滿,目空一切的時候,別人會把你當成槍靶子、眼中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