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的哲學全集7(1 / 3)

第六章 講究禮節關注細節

有的人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如果隻是自己獨處,這也沒什麼不好,但在與別人相處時,就會成為營造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個障礙。也許你待人真誠,也許你喜歡自我個性的張揚,但忽略了為人處世中的社交細節必然讓自己處處碰壁,這是剛步入社會未久的年輕人尤其需要注意的處世玄機。

1.用禮貌表現出良好的個人修養

社交場合見麵時有其他人在場,主人為你介紹時,你應當如何表現才算合乎禮節呢?一般說來,介紹時彼此微微點頭,互道一聲:某某先生(或小姐)您好!或稱呼之後再加一句“久仰”便可以了。介紹時坐著的應該站起來,互相握手。但如果相隔太遠不方便握手,互相點頭示意即可。隨身帶有名片的此時也可交換,交換時應雙手奉上,並順便說一聲“請多多指教”之類的客套話。接名片時也應用雙手,並禮貌地說一聲“不敢當”等,自己若帶著名片也應隨後立刻遞交對方。如果你是介紹人,介紹時務必清楚明確,不要含糊其辭。比如,介紹李先生時最好能補上一句“木子李”或介紹張先生時補一句“弓長張”等等,這樣使對方聽起來更明確,不容易發生誤會。如果被介紹的一方或雙方有一定的職務時,最好能連同單位、職務一起簡單介紹。像“這位是某某公司的業務經理某某同誌”,這樣可使對方加深印象,也可以使被介紹者感到滿意。

外出、旅遊或者初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可能會有地址不清或對當地的風俗習慣不了解的情形,這就需要詢問別人。要想使詢問得到滿意的答複,就要做到這樣兩點:一要找對知情人,主要是指找當地熟悉情況的人。比如,問路可以找民警、司機、郵遞員、老年人等。二是要注意詢問的禮節,要針對不同的被詢問者和所問問題區別對待。比如,詢問老年人的年齡時可適當地說得年輕一些,而詢問孩子的年齡時則應當大一些;詢問文化程度時最好用“你是哪裏畢業的?”“你是什麼時候畢業的?”等較模糊的問句等。注意詢問時不要用命令性的語氣,當對方不願回答時就不要追根問底,以免引起對方不快。

請求別人的幫助時,應當語氣懇切。向別人提出請求,雖無須低聲下氣,但也決不能居高臨下態度傲慢。無論請求別人幹什麼,都應當“請”字當頭,即使是在自己家裏,當你需要家人為你做什麼事時,也應當多用“請”字。向別人提出較重大的請求時,還應當把握恰當的時機。比如,對方正在聚精會神地思考問題或操作實驗,對方正遇到麻煩或心情比較沉重時,最好不要去打擾他。如果你的請求一旦遭到別人的拒絕,也應當表示理解,而不能強人所難,更不能給人臉色看,不能讓人覺得你很無禮。

2.一個笑容讓你的社交形象熠熠生輝

微笑是一種藝術,是一門學問。微笑牽涉到我們的文明素質、生活內容和節奏,也牽涉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傳統。微笑是內心的愉悅自然地流露在臉上,它是偽裝不出來的,非偽裝不可,也是苦澀的笑,倒不如不進行偽裝的好。微笑是有所講究的:

(1)首先要學會微笑

如果你對別人抱著友好的態度,對社會具有好感,自然會笑口常開,久而久之,微笑會自然地變成你自身的一部分。當你遇到別人時,如果心中想:“啊!能看到你,真高興!”把這種心情表現在你的臉上,你會顯得滿麵春風。

你每天都應抽出點時間去笑。在家庭中,也特別需要這樣的調劑。笑,能使你在社會上人際關係融洽,家庭中天倫之樂融融。當你某一時刻心情惡劣時,設法使自己笑出來,是改變心情最好的辦法。

無論你遇到的困難多麼大,處境如何痛苦,一旦你笑了,你就可能撐得過去,不會被困難壓倒,也不會向困境屈服。

如果你平時不太喜歡笑,又想學會笑,那麼可先從搜集和剪貼各種趣事和笑料做起。用剪貼簿搜集資料當然很花費時間,但是隻建立一個簡單的笑料檔案卻很容易,把你所喜歡的和別人代你找到的笑話和漫畫剪下來就可以了。

另外,再預備一本記事簿,記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可笑事情,你一翻閱就會笑起來。

(2)笑要注意場合

笑在一般交際場合中都是暢通無阻的通行證,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在任何交際場合中都適用。如果在不該使用笑的場合中使用了笑,那麼,不僅達不到搞好人際關係的效果,而且還會受到別人的冷眼相對,甚至會引來別人的憤怒,這當然是很糟糕的。因此,我們在使用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場合。例如,當你參加葬禮或追悼會時,你對悲痛欲絕的死者家屬就不能笑臉相對。

(3)應和大家一起笑

許多人聚在一起時,如果別人的笑和幽默引起大家的共鳴,你絕對不能單獨板著臉。大家都笑而你卻正襟危坐,無疑會破壞整個氣氛。講笑話的人心中會十分不快,認為你有意和他為難,成心不笑(其實你隻不過認為並不好笑),其他的人也會認為你大煞風景。所以,在這種場合,表現出能欣賞別人的笑和幽默,和大家一起笑,是爭取友誼或友好對待的方法。不要瞧不起別人的笑和幽默,不要認為笑和幽默是你的獨有物;應該用笑聲來表示對別人笑和幽默的讚賞,這樣也會使你收到友誼的回報。

(4)不要取笑他人

在運用笑和幽默時,不要把別人作為取笑的對象。特別是不要取笑他人生理上的缺陷,如斜眼、麻麵、跛足、駝背等等。對別人的不幸,你應該給予同情才是。如果在交談對象中,有一位是生理上有缺陷的,那麼在說話時,最要避免易使人聯想到缺陷方麵去的笑話。也不要取笑他人的過錯和失誤。例如,不要取笑你的同學考試不及格,不要取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時跌了跤等等。也不要取笑他人出身貧寒,職業卑微或家屬中有不法分子等,免得使人感到窘迫。在某種特殊的交際氛圍中,不如將自己作為取笑的對象,文雅地嘲笑自己,以此使整個場麵鬆弛、歡快。

(5)應考慮對象

笑和幽默是孿生姐妹,但在運用時應注意對象。也就是說,要看對方的職業、職務、性別、年齡和社會地位,要是不考慮這些,亂來一氣是會把問題弄糟的。

此外,還應考慮對方的文化層次以及地域、國情、國別,還要記住對方的宗教禁忌。

當對方的地位較高或職務重要時,你應先提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然後在談話中有分寸地表現你的幽默。

在運用笑和幽默時,要考慮對方的性格特點,否則,你想搞好人際關係的希望就會落空,甚至帶來麻煩。

對人微笑,對人運用笑和幽默,是想搞好人際關係,共同快樂地享受人生,並不是為了取笑、嘲弄別人,更不是為了和別人比高低。否則,笑往往就會變成仇恨的種子。

我們應以微笑誠懇待人,搞好人際關係,以使工作和生活更快樂。但我們首先須懂得什麼叫快樂?怎樣才能使別人也使自己快樂?要是損人利己,取笑他人的過失,嘲弄他人的缺陷,這種笑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我們不是為了微笑而微笑,微笑僅是為了表示我們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正確對待人生,正確對待社會的態度。

3.別讓小動作毀了自己的形象

每天我們都存在於不同的場合,作為社交中的一分子,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行為與場合和身份相稱。

我們來看看你的動作,你是否在當眾打嗬欠?在大庭廣眾下,你能忍住不打嗬欠嗎?打嗬欠在社交場合中給人的印象是,表現出你不耐煩了,而不是你已疲倦。

有些手癢的人,隻要他看見什麼可以用,就會隨手取一支來掏耳朵,尤其是在餐室,大家正在飲茶、吃東西的當兒,掏耳朵的小動作,往往令旁觀者感到惡心,這個小動作實在不雅,而且失禮。

宴會席上,誰也免不了會有剔牙的小動作,既然這小動作不能避免,就得注意剔牙的時候不要露出牙齒,也不要把碎屑亂吐一番,否則是失禮的表現。假如你需要剔牙,最好用左手掩住嘴,頭略向側偏,吐出碎屑時用紙巾接住。

有些頭皮屑多的人,在應酬的場合也忍耐不住皮屑刺激的搔癢而撓起頭皮來。撓頭皮必然使頭皮屑隨風紛飛,這不僅難看,而且令旁人大感不快。

有時候,會由於不拘小節的習性破壞了自己的形象,因此必須注意。

(1)手

最易出毛病的地方是手。用手掩住鼻子;不停地撫弄頭發;使手關節發出聲音;玩弄接過手的名片。無論如何,兩隻手總是忙個不停,很不安穩的樣子。本來想使對方稱心如意的,誰知道卻因為這樣而惹人厭煩。

(2)腳

神經質地不住搖動,往前伸起腳,緊張時提起後腳跟等等動作,不僅製造緊張氣氛,而且也相當不禮貌。如果在討論重要提案時伸起腳,準會被人責罵。

如果是參加會議更不要當眾雙腿抖動。這種小動作多發生在坐著的時候,站立時較為少見。這種小動作,雖然無傷大雅,但由於雙腿顫動不停,令對方視線覺得不舒服,而且也給人有情緒不安定的感覺,這是失禮的。同樣,讓蹺起的腿鍾擺似的耍秋千也是相當難看的姿態。

(3)背

老年人駝背是正常的事,如果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駝背的話,可就不太好了。我們主張挺直腰杆和人交談。

(4)表情

毫無表情,或者死板的、不悅的、冷漠的、生氣的表情,會給對方留下壞印象。應該趕快改正,不要讓自己臉上有這種表情。為使說話吸引對方,最好能有生動活潑的表情。

(5)動作

手足無措、動作慌張,表示缺乏自信心。動作遲鈍、不知所措,會使人覺得沒勁兒,而且讓人覺得難以接近。昂首闊步、動作敏捷、有生氣的交談會使氣氛變得愉悅。所以,千萬別忘記,人是依態度而被評價、氣氛是依態度而改變的。

4.著裝裏麵有學問

社交場合如果著裝有問題不僅自己尷尬,還會引起別人的側目,導致社交障礙。著裝問題主要體現在不符合年齡特點、不合體,與當時的社交場合不相宜、搭配錯誤等,這裏僅就經常出現問題的著裝常識作一下介紹。

就著裝的時宜而言,與你工作環境不相適應的著裝可能是叛逆的標誌。一家公司有位年輕、美麗的行政助理,自從她開始與搖滾樂手約會,便逐漸改變了端莊的穿著和職業女性的發型,為的是在下班後會男友時不必再換衣服。而不幸的是,正當她在事業上漸具競爭力時,卻破壞了自己的職業形象。無疑她的優勢地位也伴隨著她的職業形象一起消失了。

公然違背著裝規則會被視為對權威的挑戰。無論是女人穿超短裙,打扮得珠光寶氣,還是男人經常敞著襯衫領口,穿運動夾克衫,給人留下的印象可能都是:“我對工作不嚴肅。”不過,即便是辦公樓裏著裝最佳人士有時也會左右為難:因為同時還要避免給人留下僅僅對衣服感興趣的印象。

要以著裝向人傳達這樣的信息為原則:“我屬於這裏”,“我有獨特的判斷力和高雅的品位”。

一套服裝是否適合你所處的環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你的工作性質,你居住的地區,氣候以及特定的場合。

很自然,衣著是否合適主要決定於你的工作性質。常與別人打交道的工作一般需要使自己的著裝更加職業化一些。與廣告、軟件開發或娛樂業人員相比,領導者應該選擇較為保守的服裝。你穿的衣服應讓你安全自如地完成工作中的各種活動。

在許多情況下,當地的氣候決定著服裝是否合適。衣服的麵料要符合天氣的情況,如果你在深圳溫暖的冬天穿著厚厚的羊皮夾克,人們就會認為你連一些基本的常識都不懂。

環境和場合對衣著也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比如,如果你在星期六下午盤點時穿西服就顯得有點兒不合適了。一家財務公司的合夥人清楚地記得,有一天他穿了一雙帶有流蘇的鞋去辦公室。路上不斷有人問他,“你是要去打高爾夫球嗎?”

最後,衣服上的飾物和其他細節也要與你的職位相稱。

不論是去適應一個新的工作環境,還是遷居到一個陌生的地區,你都可以從周圍的人們那裏獲得著裝是否合適的提示。

就顏色的搭配而言,服裝的色彩在人際知覺中是最領先、最敏感的。在人們認知能力、審美意識以及服裝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各種不同的色彩被賦予了許多社會涵義,人們對色彩的情感、禮儀等心理效應有了共同的認識,並通過教育、傳統習慣等方式代代相傳。隻有按照這種共同的認識標準去選擇適當的色彩認同和搭配方式,才能適應和滿足公眾的審美要求,才算符合著裝的禮儀標準。

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一般來講,各種色彩的象征意義如下:

紅色:象征興奮、熱情、快樂。在感覺上給人以十分強烈的刺激作用,顯示著浪漫、活潑與熱烈。因此,紅色的服裝更顯朝氣和青春活力。

黃色:象征華貴、明快。但它是一種過渡色,能使興奮的人更興奮,活躍的人更活躍;同時也能使焦慮和抑鬱的情緒更糟糕。

藍色:象征寧靜、智慧和深遠。它是一種比較柔和的顏色,能使人聯想到天空和海洋,給人以高遠、深邃的感覺。

橙色:象征活力與溫暖。它是一種明快、富麗的色彩,能引起人的興奮與欲求,使人聯想到陽光。

綠色:象征生命與和平。它是一種清爽寧靜的色彩,能使人想到青春、活力與朝氣。所以,著綠色裝顯得年輕和富有朝氣。

黑色:既可象征深刻、沉著、莊重與高雅,也可以代表哀傷、恐怖、黯淡與恫嚇。它是一種莊重、肅穆的色彩,能使人產生凝重、威嚴、陰森等不同感覺。

紫色:象征高貴和財富。它是一種華貴、充盈的色彩,給人以富麗堂皇、高雅脫俗的感覺。

白色:象征純潔、高尚、坦蕩。它是一種純淨、祥和、樸實的色彩,給人以明快、無華的感覺。

灰色:象征樸實、莊重、大方和可靠。它是一種柔弱、平和的色彩,給人以平易、脫俗、大方的感覺。

選擇服裝時不但要注意服裝顏色的內涵,更要注意服裝顏色搭配的協調。

①色彩要與體型協調。體胖者宜深不宜淺;體瘦者則相反,宜淺不宜深。

②色彩要與膚色協調。膚色蒼白者,宜選暖色調;膚色較黑者,宜選柔和明快的中性色調。

③色彩要與個性協調。熱情活潑者宜選濃豔的活躍的色彩;內向文靜的才可以選溫雅平和的色彩;老成穩重者則首選藍灰基調的色彩。

④色彩要與環境協調。衣色與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都要協調。比如參加葬禮時不可著大紅大紫之類的豔色服裝等。

5.“吃”出你的體麵

吃,要有吃相。但吃得“漂亮”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例如當幾個人圍坐在餐桌旁準備就餐時,有人手拿筷子敲打碗盞或者茶杯;主人尚未示意開始,有人就已經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不等喜歡的菜肴轉到自己跟前,就伸長胳膊跨過很遠的距離甚至屁股離座去夾菜;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叭嘰叭嘰”作響;用餐尚未結束,自己的飽嗝已經連連打出,等等,這些現象都可看出一個人缺乏修養。那麼,怎樣的吃相才算“雅”呢?

在入坐之後,一麵做好就餐的準備,一麵可以和同桌的人隨意進行交談,以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用餐氣氛。不要旁若無人,兀然獨坐,更不要眼睛緊盯著餐桌上的食物,顯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也不要無意識地擺弄餐具。

主人招呼後才開始進餐。一次夾菜不宜過多,吃完之後再取。不要對不合自己口味的菜顯出為難的表情,而應當禮節性地品嚐一點。吃東西時不要大聲咀嚼,喝湯時不要弄出聲響,碗筷刀叉不要碰得叮當響,更不要用匙子去刮碗底。吃東西時嘴裏的殘渣不要往桌上、地上亂吐,應把這些東西集中放於一處,以便主人飯後打掃,同時也不至於影響周圍人的食欲。

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筷子的使用也形成了些禮儀上的忌諱:一忌敲筷子,即在等待及就餐時,不能用筷子隨意敲打;二忌擲筷,即在發放筷子時要輕,相距較遠時可以請人遞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上;三忌叉筷,也就是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或一根是大頭、一根是小頭;四忌插筷,即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能把筷子插在菜上或飯碗裏;四忌揮筷,即在夾菜時不能用筷子在盤裏翻來攪去,在說話時不能把筷子作道具,在空中亂舞或者用筷子指點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