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的哲學全集7(2 / 3)

在餐桌上,不要嘴裏含著食物大聲說話,弄得飯菜亂噴,這是粗俗的行為,是應酬場合之大忌。

請人在家裏吃飯時,最好使用公匙、公筷,實行分餐。在酒宴上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也可以同時舉杯示意,但不必逐一碰杯。祝酒時,不要交叉碰,以免形成十字架,令某些人士不悅。

當主人或主賓致辭時,其他的人應暫停進餐,專心傾聽。特別是當主人和主賓前來敬酒時,被敬者要起立舉杯,雙眼注視對方並與之碰杯,互祝美意。

在宴席上要控製酒量,以免失去自製力而失言、失態,成為笑柄,同時不要極力勸酒,不要以喝酒論英雄,這樣不但傷身還傷感情。

出席宴會時,要謹慎小心,注意周圍環境,控製自己的動作,以免不小心發生意外情況,如打碎餐具或打翻酒水等。

在主人家吃過正餐後,飯後喝茶、吃水果的座次可隨便選擇,不必過於拘禮。

宴會結束後,如果沒有其他事情,應向主人表示感謝,然後告辭離開。

6.坐臥行止表現翩翩風度

老百姓俗話形容一個人穩重大方常用“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說法,實際上在社交場合,這也正是個人風度的一種表現。

第一,社交場合坐的姿勢不容忽視。

坐時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身高與桌子和椅子的配合是否協調,愈坐得長久愈要保持脊柱正直姿勢的習慣,讓自己的精神始終保持振作。

注意不要把椅麵坐滿,但也不要為了表示謙虛,故意坐在邊沿上。坐勢的深淺應根據腿的長短和椅子的高矮來決定,一般應坐滿椅麵的三分之二。最適當的位置,是兩腿著地,膝蓋成直角。與人交談時,身子要適當前傾,不要一坐下來就全身靠在椅背上,顯得體態鬆弛,也不禮貌。坐沙發時,因座位較低,更要注意兩隻腳擺放的姿勢,雙腳側放或稍加疊放較為合適。不要一直前伸,要控製住自己的身體,否則身子下滑形成斜身躺埋在沙發裏,顯得懶散。更不宜把頭仰到沙發背後去,把小腹挺起來。這種坐相顯得很放肆,極不雅觀。

入座時,要走到坐位前再轉身,轉身後右腳向後退半步,然後輕穩地坐下。女子入座時,若穿裙裝,應把裙子下擺稍稍向前收攏一下,不要坐定後再起來整理衣服。起立時,右腳先向後收半步,然後站起。

女士就座時不可翹起二郎腿,更不可將雙腿叉開,這是最不雅觀和缺乏教養的坐姿。當你剛坐時就要注意先把雙腳的腳跟合攏。

女士除了要保持腿部的美以外,背部也要挺直,不要像駱駝一樣,彎胸曲背。椅子如有扶手時,不要把雙手平放在椅子的扶手上,好像老太婆般安祥地坐著,顯出老氣橫秋的樣子。

在與人交談時,不要將腳跨在椅子或沙發扶手上或架在茶幾上,也不能以手掌支撐著下巴。有些人甚至不拘小節,幹脆坐在寫字台或椅背上與人交談,認為隻有這樣才能與人拉近距離,殊不知這會毀掉你溫文爾雅的風度。

坐在椅子上同左方或右方客人談話時不要隻扭頭,這時可以側坐,上體與腿同時協調地轉向客人一側。

坐時,不可以將大腿並攏,小腿分開,或雙手放在臀下,腿腳不停地抖動,腳尖相對。這些有失風度的舉止均應避免。

女士足尖翹起,或把襯裙露出,易招人議論。男士的二郎腿也不宜翹得過高,不然同樣會有失風度的。

正確的坐姿對坐的要求是“坐如鍾”,即坐相要像鍾那樣端正。除此還要注意坐姿的嫻雅自如。其基本要領是:上體自然坐直,兩腿自然彎曲,正放或側放,雙腳平落地上並攏或交疊,雙膝自然收攏,臀部坐在椅麵的中央,兩手分別放在膝上(女士雙手疊放在左或右膝上),雙目平視,下頜微收,麵帶微笑。

端坐時間過長,會使人感覺疲勞,這時可變換為左側坐或右側坐。無論是哪一種坐法,都應以嫻雅自如的坐姿來達到尊重別人的目的,給人以美的視覺感受。

第二,良好的站姿能襯托出美好的氣質和風度。

站姿的基本要求是挺直、舒展,站得直,立得正,棱角分明,線條優美,精神煥發。其具體要求如下:

頭要正,頭頂要平,雙目平視,微收下頜,麵帶微笑,動作要平和自然;脖頸挺拔,雙肩舒展,保持水平並稍微下沉;兩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彎曲;身軀直立,身體重心在兩腳之間,挺胸、收腹、立腰,臀部肌肉收緊,重心有向上升的感覺;雙腿直立,女士雙膝和雙腳要靠緊,男士兩腳間可稍分開點兒距離,但不宜超過肩寬。

以上是基本的站姿,工作中可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

女士工作中的站姿,雙腳可調整成“V”字型或“丁”字型,右手搭在左手上,貼在腹部。

男士工作中的站姿,雙腳平行,也可調整成“V”字型,雙手下垂於身體兩側,也可以將手放在背後,貼在臀部。

需要強調的是,在工作中站姿一定要合乎規範,特別是在隆重的場合下,站立一定要嚴格按照要求做。站累時,單腿可以後撤半步,身體重心可前後移動,但雙腿必須保持直立。保持正確的站姿是商務人員特別是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之一,因此必須嚴格要求並加強基本功訓練。

站姿的訓練是體態中最基礎的訓練,站姿如何將直接影響人體姿態的整體美。因此,站姿訓練必須要有明確的訓練內容、要求及訓練步驟,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

(1)站姿訓練的內容、要求

①訓練站立時身體重心的位置或重心的調整,使身體正直、中心平衡,並能自然改變站立的姿勢。

②訓練兩腳位置與兩腳間的距離,並與手的位置和諧一致,使整個身體協調、自然。

③訓練挺胸、收腹、立腰、收臀、身體重心上升,使軀體挺拔、向上。

④訓練站立時的麵部表情,心情愉悅、精神飽滿,通體充滿活力,並能給人以感染力。

⑤訓練站立的耐久性,能適應較長時間站立工作的需要。

(2)站姿訓練的方法

站姿訓練的方法是提高訓練效果的手段,方法科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頂書訓練。把書本放在頭頂中心,為使書不掉下來,頭、軀體自然會保持平穩,否則書本將滑落下來。這種訓練方法可以糾正低頭、仰臉、頭歪、頭晃及左顧右盼的毛病。

②背靠背訓練。兩人一組,背靠背站立,兩人的頭部、肩部、臀部、小腿、腿跟緊靠,並在兩人的肩部、小腿部相靠處各放一張卡片,不能讓其滑動或掉下。這種訓練方法可使後腦、肩部、臀部、小腿、腳跟保持在一個水平麵上,使之有一個比較完美的後身。

③對鏡訓練。麵對鏡麵,檢查自己的站姿及整體形象,看是否歪頭、斜肩、含胸、駝背、彎腿等,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站姿訓練每次應控製在20~30分鍾,訓練時最好配上輕鬆愉快的音樂,用以調整心境,既可以防止訓練的單調性,又可以減輕疲勞感。

第三,協調穩健、輕鬆敏捷的行姿會給人動態之美。

(1)規範的行姿

行姿的基本要求是“行如風”,起步時,上身略向前傾,身體重心落在前腳掌上。行走時,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麵帶微笑。手臂伸直放鬆,手指自然彎曲,擺動時,以肩關節為軸,上臂帶動前臂,前後自然擺動,擺幅以30°~35°為宜。

步幅適當,跨出的步子應是全腳掌著地,膝和腳腕不僵直,行走足跡在一條直線上。行步速度,男士一般是108~110步/分鍾,女士為118~120步/分鍾。

行走時,男士不要左右晃肩,女士髖部不要左右擺動,男女兩人同行,女士步幅較小,男士步幅較大,男士應適當調整步幅,盡量與女士同步行走。

行走時,不要左顧右盼,左搖右擺,大甩手,也不要彎腰駝背,歪肩晃膀,步履蹣跚,不要雙腿過於彎曲,走路不成直線,更不要走“內八字”或“外八字”。

(2)變向行姿

變向行姿是指在行走中,需轉身改變方向時,注意身體先轉,頭隨後轉,並同時向他人告別、祝願、提醒、寒暄等時的行走姿態。

①後退步。與人告別時,不能扭頭就走。應先向後退三步,再轉體離去。退步時腳輕擦地麵,不要高抬小腿,後退步幅要小。轉體時要身先轉,頭稍後一些轉。

②引導步。引導步是用於走在前邊給賓客帶路的步態。引賓時,要盡量走在賓客的左側前方,整個身體半轉向賓客方向,左肩稍前,右肩稍後,保持兩三步的距離。遇到上下樓梯、拐彎、進門時,要伸出左手示意,提示客人先上下等。

③前行轉身步。在前行中要拐彎時,要在距所轉向方向遠側的一隻腳落地後,立即以該腳掌為軸,轉過全身,然後邁出另一腳。向左拐時,要右腳在前時轉身,向右拐時,要左腳在前時轉身。

7.注意與人握手的禮節

握手,既是一種禮儀方式,又可稱之為人類相同的“次語言”。深情、文雅而得體的握手,往往蘊含著令人愉悅、信任、接受的契機。兩人見麵,若是熟人,不用言語,兩手緊緊一握,各自的許多親熱情感就互相傳導過去了;若是生人,則一握之際,就是由生變熟的開端。因此,它已成為世界上通行的人們在日常社交中的見麵禮節。

握手,多數用於見麵致意和問候,也是對久別重逢或多日未見的友人相見或辭別的禮節。

握手,有時又具有“和解”的象征意義。據說握手是西方中世紀騎士相互格鬥,勢均力敵,作為和解的表示,把平時持劍的右手伸向對方,證明手中沒有武器,相互握手言和,發展到後來,便演變為國與國之間言和的象征。

握手除了作為見麵、告辭、和解時的禮節外,還是一種祝賀、感謝或相互鼓勵的表示。如對方取得某些成績與進步時,贈送禮品以及發放獎品、獎狀,發表祝詞講話後,均可以握手來表示祝賀、感謝、鼓勵等。

(1)與女性握手應注意的禮儀

與女性握手,應等對方先伸出手,男方隻要輕輕的一握即可。如果對方不願握手,也可微微欠身問好,或用點頭、說客氣話等代替握手。一個男子如主動伸手去和女子握手,則是不太適宜的。

在握手之前,男方必須先脫下手套,而女子握手,則不必脫手套,也不必站起。客人多時,握手不要與他人交叉,讓別人握完後再握。按國際慣例,身穿軍裝的男子可以戴著手套與婦女握手,握手時先行舉手禮,然後再握手,這是一種慣例。握手時,應微笑致意,不可目光看別處,或與第三者談話。握手後,不要當對方的麵擦手。

與女性握手,最應掌握的是時間和力度。一般來說,握手要輕一些,要短一些,也不應握著對方的手用勁搖晃。但是,如果用力過小,也會使對方感到你拘謹或虛偽敷衍。因此,握手必須因時間、地點和對象而不同對待。

(2)與老人、長輩或貴賓握手的禮儀

與老人、長輩或貴賓握手,不僅是為了問候和致意,還是一種尊敬的表示。除雙方注視、麵帶微笑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一般情況下,平輩、朋友或熟人先伸手為有禮,而對老人、長輩或貴賓時則應等對方先伸手,自己才可伸手去接握。否則,便會看做是不禮貌的表現。

②握手時,不能昂首挺胸,身體可稍微前傾,以示尊重,但也不能因對方是貴賓就顯得膽小拘謹,隻把手指輕輕接碰對方的手掌就算握手,也不能因感到“榮幸”而久握對方的手不放。

③當老人或貴賓向你伸手時,應快步上前,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這也是尊敬對方的表示。並應根據場合,邊握手邊打招呼問候,如說:“您好”、“歡迎您”、“見到您很榮幸”等熱情致意的話。

④遇到若幹人在一起時,握手、致意的順序是:先貴賓、老人,後同事、晚輩,先女後男。還必須注意,不要幾個人交叉握手,或在跨門檻甚至隔著門檻時握手,這些做法也是失禮的行為。

⑤在社交中,除注意個人儀容整潔大方外,還應注意雙手的衛生,以不幹淨或者濕的手與人握手,是不禮貌的。如果老人、貴賓來到你麵前,並主動伸出手來,而你此時正在洗東西、擦油汙之物等,你可先點頭致意,同時亮出雙手,簡單說明一下情況並表示歉意,以取得對方的諒解,同時趕緊洗好手,熱情予以招待。

⑥在外交場合,遇見身份高的領導人,應禮貌地點頭致意或表示歡迎,但不要主動上前握手問候,隻有在對方主動伸手時,才可向前握手問候。

(3)與上級或下級的握手禮儀

在上級與下級握手時,除應遵守一般握手的禮節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①上級為了表示對下級的友好、問候,可先伸出手,下級則應等對方有所表示後再伸手去接握,否則,將被視作不得體或無禮。

②當遇到幾位都是你的上級時,握手時應盡可能按其職位高低的順序,但也可由他們中的一位進行介紹後,由你與對方一一握手致意。如同來的上級職位相當,握手的順序應是先長者(或女性),然後再是其他人。如果長者中有自己比較熟悉者,握手時應同時說些如“近來身體可好”之類表示問候的話。

③上級與下級握手,一般也應以其職位高低為序,遇有自己熟悉的下級,握手的同時也應說些問候、鼓勵和關心的話。

④不論與上級還是下級握手,都應做到熱情大方,遵守交往禮節。

下級與上級握手時,身體可以微欠,或快步趨前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尊敬,但切不可久握不放,表示過分的熱情。

上級與下級握手同樣要熱情誠懇,應麵帶笑容,注視對方的眼睛,切忌用指尖相握,或敷衍一握了事。也不可在握手時,東張西望或漫不經心,使對方感到你冷漠無情。在眾多的下級麵前,也不要厚此薄彼,隻與其中一兩個人握手,而冷落其他人;更不能在與下級握手後,急忙用手帕擦手。這些表現,都會被人認為是輕慢與無禮的行為。

8.第一次見麵要會做介紹

第一次見麵做介紹是社交場合的禮節之一,分自我介紹、由別人介紹自己、聽對方介紹他自己、聽別人介紹對方和向對方介紹別人5種。

(1)自我介紹

如“您好!我叫王剛,是長江機械廠的業務員”,由招呼話和介紹話組成。介紹話一般包括自己的姓名、單位職務及事由。其要領是語調要熱情友好,充滿自信,眼睛要注視對方,含笑致意。

(2)由別人介紹自己

由姿態和言語兩部分組成。當介紹人在介紹時,自己不能心不在焉、東張西望,而應當含笑注視對方,隨著介紹人的介紹而向對方點頭致意。當介紹人介紹完後,再與對方握手,並說上一些恰當的話語,如:“見到您很高興。”

(3)聽取對方的自我介紹

這時自己雖不是交往主動者,但也應表現出熱情的姿態,全神貫注地看著對方,而不能一邊用耳聽,一邊低頭批閱文件。在對方介紹完後,應熱情歡迎,如伸出手去握住對方的手,用驚喜的語調說:“哦,你就是王先生,歡迎歡迎!請坐!”

(4)由別人介紹對方給自己

這時,自己要側過耳朵去聽介紹人的介紹。並用點頭或一些感歎詞來呼應他的介紹。但應注意,不能隻看著介紹人,把個後腦勺對著被介紹人。待介紹人介紹完畢後,應熱情和對方握手,並親切交談。

(5)自己把某人介紹給另外一個人

這種情況下,交往雙方原來沒有交談過,但都分別與自己相識,所以,自己的任務就是介紹他們雙方互相認識。這種介紹通常由說明語和介紹語組成。如:“兩位,請允許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小李,華為公司的代表;這位是王先生,中興公司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