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的哲學全集7(3 / 3)

假如你現在是一個宴會的主人,請來了許多客人,老朋友們自然不用你介紹,他們會主動湊到一塊談得熱火朝天。關鍵是單獨無伴的客人,你應注意不能冷落他們,要盡快讓他們也找到適當的夥伴,這就需要您介紹了。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采用“合並同類項”的介紹法,也就是說,分別給他們選擇一個適宜於他們的興趣的夥伴。如果把兩個都從事同一行業的人拉在一起,是最好不過的,因為愛好相投、職業相同,自然容易找到共同的話題。也可以把專業、興趣相近的人介紹在一起,如把詩人介紹給音樂家,把新聞記者介紹給作家,把醫生介紹給運動員等,總而言之,讓他們有話可談。

介紹時,請記住下麵三條簡單的禮節原則:

①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即在介紹過程中,先提女士的姓名。例如:“李小姐,讓我來給您介紹王先生。”

②把年青人介紹給年長者,以示尊敬長者之意。如“王教授,請讓我給您介紹黃小姐。”

③把次要人物介紹給主要人物。一般說來,當某人在社會上知名度較高時,別人自當被介紹給他。

總之,應該記住這一點,介紹時先提某人姓名是一種敬意,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

介紹一般以詢問口氣為好。如“張先生,我可以介紹李明給您認識嗎?”“張先生,請允許我向您介紹李明先生。”但這種介紹法比較嚴肅。在非正式場合下,可以采取自然、輕鬆的介紹法,如“我來介紹一下,張偉明先生,書法家……”“諸位,我非常高興地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他叫李永明。”

如果是介紹兩位素不相識的人相見,除了介紹他們的姓名之外,還可簡單地提一下被介紹人的特點,如:“小青,這位是吳國良先生,您不是想了解一下深圳的情況嗎?吳先生是地道的深圳通,你們好好聊聊吧。”作為被介紹者,應該主動點頭或握手致意:“很高興能認識您。”“見到您真高興。”

未經別人介紹,我們也可能自我介紹一番,但有幾個問題必須注意:

①避免直話相問。如“您叫什麼名字?”這樣顯得很魯莽,而要盡量委婉一些:“請問尊姓大名?”“請問貴姓?”或“不知該怎樣稱呼您”,“您是”等。

②不要涉及到對方的敏感區。如“您多大了?”“您結婚了嗎?”“您有幾個孩子啦?”

③如果未聽清對方的姓名,可以說:“對不起,我沒有聽清尊姓大名。”這時,被詢問者應把姓名重複一遍。

9.敬煙奉茶要禮節到位

如今在辦公場所吸煙幾乎都被看成是一種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因此,隻有在主人明確地邀請你抽煙時方可點煙。如果你主動地問“我抽煙你介意嗎”,對方一般出於禮貌,隻能回答“當然不介意”,但是煙一點著即大錯鑄成——你的行為已被看成沒有教養。即使主人是個煙民,出於禮貌還是不要在有不抽煙的人在場時抽煙。

吸煙時一定要注意防止火災的發生,如不要把火柴梗和煙蒂隨地一丟或不熄滅就丟在垃圾裏。

一般認為,在以下場合禁止吸煙:

第一,很多人擁擠在狹小的房間內;

第二,製作或整理資料文件時;

第三,接待室裏沒有煙灰缸時;

第四,在走廊或樓梯上行走時;

第五,坐在飯桌旁或在對方還未吃完飯時;

第六,在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內。

主人在敬煙前,應詢問客人是否會吸煙,如有女士在座,還應征得她的同意。如果來賓較多或同座身份高的人士都不吸煙時,則主人也最好不吸煙。在正式的會見、會談或隆重莊嚴的儀式上,不允許給人敬煙,自己也不得吸煙。對宗教人士和信奉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客人不要敬煙。

如果客人是初次來訪或在商務洽談等場合需要敬煙時,不要直接用手取煙給客人,這樣手持煙來回推讓,可能使病毒、細菌傳播給對方,這是很不衛生的。隻要將原包打開口,把煙彈出少許,按照先客人後主人的禮遇順序遞過去,待客人取出後,主人再取出打火機或火柴,替客人點好煙,爾後自己再取出一根來吸。正在吸煙時,如果與人打招呼或說話,應將煙取下,否則將被視為不尊重對方。

如果自己正在戒煙或者自己不喜歡抽煙,那麼即使是客人或上司敬的煙也可以謝絕。但在婚禮上,對新郎或新娘敬的煙不能不接,即使自己不吸煙也要吸上幾口,待人家應酬他人時再熄掉。對方一進門,主人就立刻拿煙來吸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至少等雙方寒暄完畢,切入正題之後再拿出煙來吸。

當客人或上司取出香煙準備吸的時候,主動幫助點煙是表示敬意的做法,但是反複地去主動幫助點煙,反倒讓人生厭。因此在商務活動中,除非對方在口袋裏反複尋找火柴或打火機,一般沒有必要主動為他人點煙。

吸煙時,不要吸了一半就扔掉,也不要吸到燒手或過濾嘴邊才去熄滅。煙蒂應放進煙灰缸內熄滅,以免冒出難聞的煙味。

有的人吸煙時喜歡仰麵朝天吐出一個又一個煙圈,這個技藝是不值得炫耀的。向著別人的麵孔吞雲吐霧,即使對方也是抽煙的人,這樣做也是非常失禮的。

向他人敬煙之後,應主動掏出打火機或火柴為對方點煙。但要記住一次不要點兩支以上的煙,點過兩支煙後要重新打火再為其他人點煙。有人為了表示熱情好客,一次打火要點許多支煙,甚至為此不惜燒痛了自己的手指。這樣做其實是吃苦不討好的。

在英國,有“一火不點三支煙”之說,即一個人拿出打火機或火柴為大家點煙,絕不能連續點三支;而要在點過兩支煙後停下來,換一根火柴或熄滅打火機後再打著,然後給第三個人點煙。否則,據說會給三人中的某人招來不幸。

其所以如此,據說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三個士兵夜間在戰壕裏吸煙,其中一人劃著火柴給另兩人和自己點了煙。由於火柴的發光時間較長,正好成了敵人從容瞄準的目標。結果一個士兵被槍打死了。此後“一火點三支煙”演變成忌諱之舉。

再說奉茶的禮節。有客來訪,待之以茶,以茶會友,情誼長久。這是我國傳統的待客方式。此事雖小,卻不得馬虎大意。

在招待客人時,對茶具和茶葉的選擇應有所講究。從衛生健康角度考慮,泡茶要用壺,茶杯要用有柄的,不要用無柄的茶杯,目的是避免手與杯體、杯口接觸,傳播疾病。

茶具一般選擇陶質或瓷質器皿。陶質器皿以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為最佳。不要用玻璃杯,也不要用熱水瓶代替茶壺。如用高杯(蓋杯)時,則可以不用茶壺。

沏茶之前,要首先洗手,並洗淨茶杯或茶碗。最好當麵潔具,這樣可以使客人喝起來放心。還要特別注意檢查茶杯或茶碗有無破損或裂紋,若有是不能用來待客的。

奉茶的時機,通常是在客人就座後,開始洽談工作之前。如果賓主已經開始洽談工作,這時才端茶上來,免不了要打斷談話或為了放茶而移動桌上的文件,這是失禮的。值得注意的是,喝茶要趁熱,涼茶傷胃,茶浸泡過久會泛堿味,不好喝,故一般應在客人坐好後再沏茶。

上茶時一般由主人向客人獻茶,或由接待人員給客人上茶。上茶時最好用托盤,手不可觸碗麵。奉茶時,按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先主要客人後其他客人的禮遇順序進行。不要從正麵端來,因為這樣既妨礙賓主思考,又遮擋視線,應從每人的右後側遞送。

陪伴客人品茶要隨時注意客人杯中茶水存量,隨時續水。杯裏茶水不宜斟得過滿,以免溢出灑在桌子上或客人的衣服上。一般斟七分滿即可,應遵循“滿杯酒半杯茶”之古訓。如用茶壺泡茶,則應隨時觀察添滿開水,但注意壺咀不要衝客人方向。

不論客人還是主人,飲茶要邊飲邊談,輕啜慢咽。不宜一次將茶水飲幹,不應大口吞咽茶水,喝得咕咚作響。應當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細品嚐。如遇漂浮在水麵上的茶葉,可用茶杯蓋拂去,或輕輕吹開,切不可從杯裏撈出來扔在地上,更不要吃茶葉。

我國舊時有以再三請茶作為提醒客人,應當告辭了的做法,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華人時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其飲茶。

10.名片交換學問大

自從有人發明了名片之後,在交際場合使用名片成了最為平常的事情。名片被看作是個人的廣告,而使用名片則是“推銷”自己。名片不僅要很好地珍藏,而且要懂得怎樣去使用它效果最好而且又不失禮。

(1)名片是你身份的介紹

名片首先是個人身份的介紹。你的名片對他人重要不重要,首先是你的地位決定的。你有多高的職位,擁有什麼權力,具有什麼技能,學有什麼專長,都是你對別人有多大“使用價值”的基礎。所以人人都很看重這些,名片上自然需要印得清清楚楚才好。

就從商務角度來說,名片寧可印得“實”些,不要太“虛”。有的人印名片,喜歡印上一大堆頭銜,很多都是虛的,並不一定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倒不如突出重點,把最實在的信息傳達給對方。

名片並不是不要“虛”的,而是怎樣選擇,名片列上與自己生意和專業有關的名頭,有時也會在交際中找到一些誌同道合的人。做圖書生意的,當然有“作家協會會員”的頭銜更好;搞電腦的,不妨參加當地的電腦學會。但是千萬不能以此來抬高自己的身份,而隻是便於多找一些共同話題來交談,在交際中形成有趣味的對話。

(2)交換名片的順序

交換名片的順序一般是:“先客後主,先低後高”。即地位低的先把名片交給地位高的,年輕的先把名片交給年老的,客人先把名片交給主人。不過,假如是對方先拿出來,自己也不必謙讓,應該大方收下,然後再拿出自己的名片來回報。當與多人交換名片時,應依照職位高低的順序,或是由遠及近依次進行,切勿跳躍式地進行,以免對方產生厚此而薄彼之誤會。

(3)交換名片的禮儀

與國人打交道,遞接名片通常是在自我介紹或經人介紹後進行。美國人一般不送名片給對方,隻是在雙方想保持聯係時才送。接受他人名片時,應畢恭畢敬,馬上說一聲“謝謝”。如果可能的話,一定要用半分鍾左右的時間從頭至尾認真默讀一遍對方的名片上所載內容,不懂之處可以當即向對方請教,若把握不準的名字也不去請教,要是真的讀錯或叫錯了,那就失禮了。還可以有意識地讀出聲音來再重複一下對方名片上所列的職務或單位,以示仰慕。

接受別人名片之後,理應隨即將自己的名片遞過去,如果這時到處尋找或錯把別人的名片送給對方,則是嚴重失禮的。

在遞送自己的名片時,用雙手或右手捏住名片的兩個或一個角遞上,千萬不要用食指和中指夾著名片給人。名片上的字體正麵朝向對方,目的是讓對方能夠直接讀出來。這時應和對方說:“請多關照”、“請多多指教”,或“希望今後能夠保持聯係”等等,以示客氣。

與國人打交道,遞接名片應用雙手。與外國人打交道,一般隻用右手就可以了。因為在印度和中東的一些國家,左手被認為是不潔的,隻用以洗澡或上洗手間。與這些國家的朋友交往,切記不要用左手接觸對方,也不要用左手為之傳遞物品。

倘若自己暫時沒有名片進行交換時,不宜說:“我們單位小,都沒印名片”或“我沒有職務”等等;這樣說有損自己公司形象,同時也貶低了自己,所以不可取。合乎商務活動慣例的說法是:“很抱歉,我的名片剛剛用完。”或“對不起,我沒帶名片。”不願與之交換名片時也可用上述說法,這實際上是“善意欺騙”,這是維護自己形象和自我保護的重要做法。

(4)名片的忌諱

①忌胡亂散發

要有的放矢地使用名片,切忌亂散發,即傳單式地發放,其實喜歡散發自己名片的人,會給人一種極不愛惜自己名片的感覺。

②忌逢人便要

不能像在收集名片似的,逢人便要。其實過分地熱衷於名片的交換,反而有失禮儀,使人敬而遠之,甚至遭人鄙視。索取他人名片的正確做法是欲取之必先予之,即把自己的名片先遞給對方,以此來求得對方的呼應。或暗示自己的意願,如對長輩、地位高的可以說:“今後怎樣向您請教?”對平輩、晚輩和與自己地位相仿的可以說:“如何與您保持聯係?”等等。

③忌收藏不當

名片最好放在專門收藏名片的皮夾、名片盒或名片夾裏存放。把名片放在錢包和月票夾內的做法都是應當避免的。因為自己在遞出名片時還要把它們拿出來亮相一番,這是很不雅觀而又失禮的,把別人的名片亂塞亂掖同樣失敬。

名片和收放名片的夾子,應避免放在臀部後麵的口袋內,名片是個人身份的代表,對它應像對待其主人一樣尊重和愛惜。

④忌玩耍名片

在交談時不要拿著對方的名片玩耍,亦不要當著對方的麵在名片上做談話記錄。

11.致意時要顯示出對對方的尊重

致意是一種社交中最為常用的禮節,它表示問候、尊敬之意。通常用於相識的人或隻有一麵之交的人之間在各種場合打招呼。致意時應該誠心誠意,表情和藹可親。若毫無表情或精神萎靡不振,會給人以敷衍了事的感覺。

致意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1)微笑致意

適於與相識者或隻有一麵之交者在同一地點,彼此距離較近但不適宜交談或無法交談的場合。

(2)起立致意

在較正式場合裏,有長者、尊者到來或離去時,在場者應起立表示致意。如長者、尊者來訪,在場者應起立表示歡迎,待來訪者落坐後,自己才可坐下;如長者、尊者離去,待他們離開後才可落坐。

(3)舉手致意

適於向距離較遠的熟人打招呼,一般不必出聲,隻將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對方,輕輕擺一兩下手即可,不要反複搖動。

(4)點頭致意

適於不宜交談的場合,如會議、會談在進行中。與相識者在同一地點多次見麵或僅有一麵之交者,在應酬場合相逢時,都可以點頭為禮。

(5)欠身致意

欠身致意表示對他人的恭敬,這種致意方式適用的範圍較廣。致意的方法是身體上部微微向前一躬,幅度不宜太大。

(6)脫帽致意

朋友、熟人見麵若戴的是無簷兒帽,就不必脫帽,隻需欠身致意即可,但注意不可以雙手插兜。若戴著有簷兒的帽子則脫帽致意最為適宜。若是熟人、朋友迎麵而過,也可以輕掀一下帽子致意。脫帽時,請別忘了問聲好。

一般情況下,不論在何種場合,致意的順序應該遵循男士應先向女士致意,年輕者先向長者致意,學生先向老師致意,下級先向上級致意。

女士不論在何種場合,不論年齡大小,不論是否戴帽,一般隻需點頭致意或微笑致意。惟有遇到上級、長輩、老師、特別欽佩的人及見到一群朋友的時候,女士才需率先向他們致意。

致意的方法,往往同時使用兩種,如點頭與微笑並用,欠身與脫帽並用。

致意時要注意文雅,一般不要在致意的同時向對方高聲叫喊,以免妨礙他人。

如遇對方先向自己致意,應以同樣的方式向對方致意,視而不見、毫無反應是失禮的。

遇到身份較高者,一般不應立即起身去向對方致意,而應在對方的應酬告一段落之後,再上前致意。

致意的動作不可敷衍或滿不在乎,必須認認真真的,以充分顯示對對方的尊重。

中篇 低調做人哲學的應用方法

低調做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的人也知道低調做人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從何做起,有的人甚至認為低調做人過於消極、被動,無助於個人的生存、發展。這都是不懂得低調做人哲學的應用方法的緣故,事實上,低調做人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講究的是認真做事的精神和審時度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