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的哲學全集8(3 / 3)

這個毫無前兆的決定讓大家都很吃驚,麥克也很意外。他知道自己被貶了,心裏覺得很難過,但突然他想到“這也許這是上天的安排,是在幫助我成長”,他的心漸漸平靜下來,表示欣然接受新差事,並說:“謝謝主管的安排,這樣我可以利用六點鍾下班後的時間來進修。這是我早就有的希望,隻是不敢提起罷了。”

此後,麥克天天下班之後就去進修,並在晚上10點左右趕回電視台準備11點的新聞。他把每一篇新聞稿都詳細閱讀,充分掌握它的來龍去脈。他的工作熱誠絕沒有因為深夜播新聞的收視率較低而減退。

漸漸地,收看夜間新聞的觀眾愈來愈多,佳評也愈來愈多。隨著這些不斷的佳評,有些觀眾也責問:“為什麼麥克隻播深夜新聞,而不播晚間黃金檔的新聞?”詢問的信件、電話不斷,終於驚動了總經理。

總經理把厚厚的信件攤在新聞部主管的麵前,對他說:“你這新聞主管怎麼搞的?像麥克這樣的人才卻隻派他播晚間新聞,而不是播七點半的黃金時段?”

新聞部主管解釋道:“麥克希望晚上六點下班後有進修的機會,所以不能排上晚間黃金檔,隻好排他在深夜的時間。”

“叫他盡快重回七點半的崗位。我下令他在黃金時段中播報新聞。”

就這樣,麥克被新聞部主管“請”回了黃金時段。不久之後,麥克被選為全國最受歡迎的電視記者之一。

過了一段時間,電視界掀起了益智節目的熱潮,麥克獲得十幾家廣告公司的支持,決定也開一個節目,便找新聞部主管商量。

積著滿肚子怨恨的新聞部主管,板著臉對麥克說:“我不準你做!因為我計劃要你做一個新聞評論性的節目。”

雖然麥克知道當時評論性的節目爭論多,常常吃力不討好,收入又低,但他仍欣然接受說:“好極了!”

自然,麥克吃盡了苦頭,但他沒說什麼,仍全力以赴為新節目奔忙。節目慢慢上了軌道也漸漸有了名聲,參加者都是一些出名的重要人物。

總經理看好麥克的新節目,也想多與名人和要人接觸。有天他召來新聞部主管,對他說:“以後節目的腳本由麥克直接拿來給我看。為了把握時間,由我來審核好了,有問題也好直接跟製作人商量。”

從此,麥克每周都直接與總經理討論,許多新聞部的改革也有他的意見。他由冷門節目的製作人漸漸變成了熱門人物,他還獲得了全美著名節目的製作獎。

所以,我們遇到類似麥克·史瓦拉那樣的情況,應該心裏清楚,卻要做一個表麵上的糊塗人,讓自己的行動去贏得別人的首肯。

7.以勤補拙,踏實肯幹

自古就有勤能補拙的說法。因此很少有人是天賦異稟的傳奇式人物,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假如你自認技不如人,那就應該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去幹好自己該幹的事情,做一個勤奮、踏實的“糊塗人”。

但世界上能承認自己有些“拙”的人不會太多,能在進入社會之初即體會到自己“拙”的人更少。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個幹將,也都相信自己接受社會幾年的磨煉後,便可一飛衝天。但能在短短幾年即一飛衝天的人能有幾個呢?有的飛不起來,有的剛展翅就摔了下來,能真正飛起來的實在是少數中的少數。為什麼呢?大多是因為社會磨煉不夠,能力不足。

那麼有沒有辦法在極短的時間補足自己的能力呢?

所謂的“能力”包括了專業的知識、長遠的規劃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並不是三兩天就可培養起來的,但隻要“勤”,就能很有效地提升你的能力。

“勤”就是勤學,在自己工作崗位上,一刻也不放棄,一個機會也不放棄地學習。不但自修,也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別人睡午覺,你學;別人去娛樂,你學;別人一天隻有24小時,你卻是把一天當兩天用。這種密集的、不間斷的學習效果相當顯著。如果你本身能力已在一般人水準之上,學習能力又很強,那麼你的“勤”將使你很快地在團體中發出亮光,為人所注意。

另外一種“能力不足”的人是真的能力不足,也就是說,先天資質不如他人,學習能力也比別人差,這種人要和別人一較長短是辛苦的。這種人首先應在平時的自我反省中認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脹,迷失了自己。如果認識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那麼為了生存與發展,也隻有“勤”能補救,若還每天癡心妄想,不要說一飛衝天,也許連個飯碗都保不住!

對能力真的不足的人來說,“勤”便是付出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不怕苦不怕難地學,兢兢業業地學,也隻有這樣,才能成為龜兔賽跑中的勝利者。這便是“勤”代表的糊塗做人的意義所在。

其實“勤”並不隻是為了補拙,在一個團體裏,“勤”的人始終會為自己爭來很多好處:

塑造敬業的形象。當其他人渾水摸魚時,你的敬業精神會成為旁人眼光的焦點,認為你是值得敬佩的。

容易獲得別人諒解。當有錯誤發生,必須找個代罪羊時,一般人不大會找一個勤於工作的人來頂替。當做錯了事,一般人也不忍指責,總是會不忍地認為,已經那麼認真了,偶然出點錯沒什麼。

容易獲得主管的信任。當主管的喜歡用勤奮的人,因為這樣他可以放心,如果你的能力是真不足,但因為勤,主管還是會給予合適的機會。當主管的都喜歡鼓勵肯上進的人,此理古今中外皆同。

因此,任何人都應該善於做一個勤奮的“糊塗人”,不去理會別人的任何評價,認真地做自己該做的事。

8.做好乏味的工作

乏味的工作沒有人願意幹,更不用再說幹好,所以大多數人遇到這種工作時往往會敷衍、應付了事。而那些願意踏踏實實地把這種工作幹好的人因為堅持不懈,必會取得別人難以取得的成就。做工作就是如此,任何工作做的時間長了都會有乏味的感覺,能糊塗地對待這種乏味,在乏味中做出不乏味的成績是一個人的可貴精神的體現。

現為北京某IT著名企業的部門經理王先生曾表示:之所以有的員工認為工作是為了賺取薪水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是由於他們都缺乏堅實的工作觀。同時,他以一種非常遺憾的口吻回憶了自己年輕時候的教訓:

王先生從大學畢業進入該公司時,便被派往財務科就職,做一些單調的統計工作。由於這份工作高中畢業生就能勝任,王先生覺得自己一個大學畢業生來做這種枯燥乏味的工作,實在是大材小用,於是無法在工作上全力投入;加上王先生大學時期的成績非常優異,因此,他更加輕視這份工作。因為他的疏忽,工作時常發生錯誤,遭到上司的批評。

王先生認為,自己假如當時能夠不看輕這份工作,好好地學習自己並不專長的財務工作,便能從財務方麵了解整個公司。原來,公司領導也有意讓他通過熟悉財務工作來全麵培養他。然而由於他自己輕視這份工作而致使晉升的良機流失,直到後來,財務仍是他工作中薄弱的一環。

由於王先生對財務工作沒有全力以赴,以至於被認為不適合做財務工作而被調至營業部門。其實,熟悉財務、熟悉銷售,是公司領導讓大學生們學會認識市場,然後再搞研發的一個過程。但身為推銷員,又必須周旋於激烈的銷售競爭中,於是王先生又陷入窘境,這對他而言,又是一種不滿。他並不是為做一個推銷員才進入這家公司的,他認為如果讓他做研發方麵的工作,一定能夠充分發揮他的才能,但公司卻讓他做一個推銷員而任顧客驅使,實在令人抬不起頭。所以,他又非常輕視推銷的工作,盡可能設法偷懶。因此,他隻能達到一個營業部職員最低的業績標準。

他認為如果當時自己能夠不輕視推銷工作而全力以赴,就能夠磨煉自己在人際關係上自由進退的能力,並能培養準確掌握與對手競爭的方法。然而,王先生當時卻一味敷衍了事,以至於後來仍對自己人際關係的能力沒有自信,這對目前的王先生而言,也是非常薄弱的一環。

王先生因此而喪失身為一個推銷員的資格,並被調至市場調研處。與過去的工作比較起來,似乎這個工作最適合王先生,終於讓王先生感覺有了一份有意義的工作,他熱愛並投身於此,因此才逐漸提高其工作績效。

但由於過去五年左右的時間,馬虎的工作態度使他的考核成績非常不理想,當同期的夥伴都早已晉升為經理時,隻有他陷於被遺漏下來的窘境。

這對於王先生是一個非常大的教訓。過去公司所有指派的工作,對於王先生而言,都各具意義。然而,由於他隻看到工作的缺點,以致無法了解這些工作乃是磨煉自己的最佳機會,也就無法從工作上學習到經驗而遺憾至今。

大多數的人未必一開始就能獲得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或非常適合自己的工作。倒是有相當一部分的人,剛開始都被去派做一些非常單調呆板和自認毫無意義的工作,於是認為自己的工作枯燥無味或說公司一點都不能發現自己的才能,因而馬虎行事,以至於無法從該工作中學到任何東西。

對待任何工作,正確的工作態度應是:耐心去做這些單調的工作,以培養出從團隊角度考慮問題的心智。如果最初無法培養出這種從全局考慮問題的心態,漸漸地便會覺得大家事事都在和你做對,而一次又一次地調換工作場所,就必然會成為無用的人。

9.做一個勤於動手的人

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是為了使用,隻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地領悟其中的道理。所以,我們應該做一個勤於動手的人,讓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而不是隻會紙上談兵,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使學到的東西真正有用。

明代的大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很小就愛上了醫務和藥學。他讀了《本草經》等許多醫藥典籍。在閱讀時,他總是那樣刻苦認真,天剛蒙蒙亮他就起床,夾著幾本書到房門外埋頭苦讀。白天他幫著父親給病人治病,晚上又苦讀到深夜。

有一次,李時珍問他父親:

“書上說,白花蛇肚皮下麵有二十四塊斜方形的花紋,是真的嗎?”

他父親回答道:“我們蘄州有的是白花蛇。你到鳳凰山抓一條看看,不就知道了麼。”

他父親李月池是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醫生。兒子的問話他本來張口就可以直接回答,但為了養成兒子躬身實踐的習慣,並沒有直接告訴他。

李時珍覺得父親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就一個人爬到鳳凰山上,捉到了一條白花蛇,翻過來一看,肚皮下麵果然有二十四塊斜方形花紋。從這件事上,李時珍受到很大啟發。後來在編寫《本草綱目》時,他一方麵繼續“博覽群書”,一方麵“拜訪四方”,不僅民間醫生、藥農是他拜訪的對象,就連老農、漁夫、樵夫、獵人,都成了他的好老師。凡能親自驗證的,他總是自己采標本,反複研究,和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一一驗證,然後得出結論,寫進他的書稿裏。

為了獲得真知,他踏遍了湖廣一帶的原野山穀,還到過江西的廬山和江蘇的茅山、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許多盛產藥材的地方。經過實地的調查研究,從書本上看到的正確的結論,他記得更加牢固了;書本上論述不完整的地方,在他的新著中論述得更加準確了;書本上錯誤的東西,在他的新著中都得到了糾正。例如在舊的醫藥典中,把葳蕤和女萎這兩種不同的植物,卻當成了一個東西;而像南星草和虎掌,本來是一種植物,卻又當作兩種藥物來介紹。諸如此類的錯誤,經過李時珍的實地考察,發現和糾正了不少。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為什麼至今被我們視為最珍貴的醫學遺產,並被翻譯成為日文、英文、德文、法文、俄文等許多譯本,受到世界醫學界的重視?就是因為,李時珍不僅刻苦地閱讀了八百多種醫藥書籍,有了極為淵博的藥物知識基礎;更為可貴的是,在他的著述中,絕不人雲亦雲,而是努力深入實際,從而將獲得的真知寫了進去。

李時珍所以有這樣的成績源於他糊塗做人、認真做事的精神,源於他對於知識運用的一絲不苟。這一點因為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所以也就很少有人能夠成功。

10.克服懶散的習慣

懶散是人性中固有的弱點,一個人如果把這種弱點發揚光大,那他一生都將庸碌無為。

任何事業的完成都需要時間的消耗,沒有人能夠在懶懶散散或虛度時光中有所成就。糊塗做人就是要糊塗掉人性中的這種弱點,克服懶散的習慣,讓自己有所作為。

“我做的每一件事都經過精心計劃,否則我不可能完成任何事。”這是在密歇根州擁有將近20家家具店的坎貝爾家具公司董事長兼總執行長坎貝爾所說的話。它的整體規模、設備和銷售量已使它躋身美國最大家具公司之林。坎貝爾雇用了上百名員工,他們也和他一樣致力於追求客戶的滿意,滿足人們對於家具的需求。

坎貝爾成功地運用了許多重要的技巧和方法而攀上頂峰。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技巧就是,充分利用時間。坎貝爾說要“精心計劃每件事”,在他的觀念裏,“計劃”就包括將他的活動排定優先次序,懂得分層負責,同時最重要的是,以一種最有效率的態度聰明地管理時間。

事實上,坎貝爾把時間視為最重要的日用品之一,他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有如此多的人不珍視它。以今日的用語來說,時間是不可回收的。光是注意現在幾點幾分,是不會有任何經濟效用的。在現今社會裏,很少有人把時間視為一項投資,而你對於每種投資,都會要求滿意的報酬。

“是時候了”這句話對坎貝爾而言,具有實質性的意義。當他12歲的時候,父親拉著他的手說:“過來,孩子,現在是我帶你到外頭找個兼差工作的時候了。”

坎貝爾是很願意的,當時家庭經濟狀況很拮據,而他也真的希望出去工作。他想學習如何賣東西,於是他父親就帶他到附近熟識的雜貨店,告訴店主說:“我希望你給坎貝爾一個工作。”

那位店主表現得很猶豫,他說,“店裏生意並不忙,你的孩子又還小,而我也不打算雇人。”

他父親說:“他會努力工作的,他可以做任何事,像掃地、清潔,什麼事都行。”接著他又說,他和孩子想要的是借此學習如何銷售東西。坎貝爾終於得到了這份工作,而且從那天起,坎貝爾說他這一生就一頭栽進銷售事業裏去了。“我賣報紙、賣服飾、賣家具,我有充沛的動力,而我願意投注我的時間去獲取成功。”而他所販售的就是被善加利用的時間。

他回憶道:“我後來在一間家具店得到一份工作,負責店內銷售的工作,正好可以把我過去在雜貨店裏學到的銷售技巧派上用場。”他和太太組建了家庭,而當生了一個又一個孩子後(他是10個小孩的父親),他更是加倍努力以追求成功。他說:“後來我成為一家商店的經理,但我非常渴望給家人一個舒適的生活,所以我知道我必須賺更多的錢。”

當他為未來製定目標時,他父親很久以前說的那句話“兒子,是時候了”或許在潛意識裏影響了他。他知道,時間是珍貴的賞賜,他應該善加利用。事實上,早在他在雜貨店工作的那段期間,他很快就明白了時間的重要。“當你在一個零售的環境裏工作,麵對你的客戶,你必須好好運用每一分鍾。你必須跟著客戶,滿足客戶的需求,最後達成交易。你不能浪費一分一秒。”

壩貝爾在攀登事業頂峰的過程中,克服了懶散的毛病,在不計付出的糊塗中贏得了他一生的輝煌,可以說,他的成功是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擁有的,隻是我們多數人沒有他的糊塗精神,也因此失去了本該擁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