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進一步說,自己部門的事,跑去跟別的部門經理抱怨,這工作的忠誠又在哪裏?
如果孫經理收了她,能不跟宋經理“對上”?而且哪位經理不會想:“今天她背著經理來向我告狀,改天她會不會倒戈,又跟別人告我一狀?”
所以趙燕不但錯,而且錯大了,她非但錯在不懂人情,更錯在不懂工作規則。他畢竟還是你的領導,也畢竟還是他做主。出了錯,他最先承擔。有麵子,也該由他來賣。此外,你必須知道,領導永遠是向著領導的,就算在工作上對立,在立場上也一致。
一個不忠於自己領導的職員,很難得到別的領導欣賞。當你賣麵子,表示自己有辦法,偷偷把自己公司的消息告訴別人,即使他得了好處,也不會尊重你,隻可能竊笑說:“這人最沒城府,以後找他下手。”
辦公室是一個團體,作為領導,一定有其管理原則,有他的經營目的。下屬的責任,就是要在這一管理原則下,讓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這樣才能協助領導完成經營目標。
如果每個人都認為聽從領導的話,順著領導的意思去工作,就是逢迎、拍馬屁,而隻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麼這個辦公室將會成什麼樣子?沒有統一的經營觀念,沒有製度的約束,做什麼事情都是各人隨心所欲,不用想也知道,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個公司就會垮掉。
下屬要想同領導搞好關係,就必須明確領導與自己的等級之分,千萬別擅自替領導做主,否則,即使對領導有益,他也會懷恨在心。
7.與領導交談要小心
在辦公室中,如果你跟領導交談時率性而為,隻顧著闡述自己的觀點,而不管領導的感受,很容易就把領導得罪了。脾氣暴躁的領導當場就可能給你難堪;城府深的領導即使一時不表現出來,過後找個借口,就會讓你“生不如死”。
作為下屬,不要隨便打斷領導的講話。
無論在正式的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隨便打斷領導的講話,都會被好麵子的領導認為你不尊重他。中國官場有句話,官大半級壓死人。領導認為,他的身份地位高,在講話時就應該具有優越性,就不應該被下屬隨便打斷。你隨便打斷他,就是無視他的權威,就是不尊重他,就是不給他麵子。
初入辦公室的新人,往往容易犯這個錯誤。在學校裏時,“民主”的氣氛相對濃厚一些,熏陶得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踏入職場,身上“自由”的分子一時消除不幹淨,就忍不住衝動,好表現自己。當領導講錯話時,就挺身而出,打斷領導的講話,指出領導的錯誤,並洋洋自得地給予糾正。或者自己有更先進的觀點和更好的創意,就迫不及待地打斷領導,闡述自己的觀點。小心眼的領導被你這一攪和,自然心中大為不悅,過後給你小鞋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李偉如履薄冰一般通過了一輪又一輪的考試,終於如願進了一家著名的IT公司。按照公司規定,新員工要參加為期一周的培訓,主要是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規章製度等。第一天,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親自來授課,點名時一疏忽,將一個人的姓名念錯了。這個人是李偉的同學,姓名比較生僻,經常被讀錯,也習以為常了,所以他含糊地應了一聲。總監正想繼續點名,李偉卻笑著說:“錯了,錯了!”總監愣住了。李偉糾正完畢,除了總監,在座的員工都忍不住笑了。
總監從此記住了李偉,當然是記恨李偉。分配時,別人都分到了比較重要的崗位上,李偉被總監“美言”了幾句,被分配幹公司的網絡維護。這樣無足輕重的崗位,幹一輩子也不會幹出什麼成績。李偉的專業跟軟件開發相吻合,他也是奔著這樣的崗位來的,就去找領導,聲明自己應聘的是軟件開發崗位,要求調換崗位。
領導的答複是:對公司來講,公司的每個崗位都是重要的。
李偉明白這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這時他才隱隱感到自己把人力資源部總監得罪了,讓他抓住了把柄,都是人力資源部總監在背後搞的鬼。
與領導交談時,尤其在正式的場合談論工作上的問題,不要貿然提出與領導不同的意見。因為這容易被領導看成公然挑戰他的權威;更不要堅持己見,據理力爭。唱反調已經引起領導的不悅了,再非要分出個誰是誰非,那無異於火上澆油、雪上加霜。
孫平是一家公司市場部的統計,因為畢業於一所著名大學的營銷專業,所以好在公眾場合炫耀自己的學識。一次,市場部總監召開營銷人員會議,部署下一步的營銷工作。孫平列席參加會議。總監讓孫平參加會議的目的,是讓他了解市場工作,沒想到總監宣讀完一份銷售方案後,讓大家發表意見,孫平卻第一個站出來唱反調。孫平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讓大家一下子看到了方案的不可執行性。其實,總監的意圖是放棄那些業績差沒潛力的市場,因為經過幾年的努力,在這些市場取得的成績與投入的成本是不成正比的,而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那些有潛力的市場。總監闡述完製訂方案的指導思想後,孫平又跟總監爭論起來。最後,方案自然以總監擬訂的為準。
除了孫平,別人都沒提什麼反對意見,隻是說了一些表決心的話,如一定好好執行新方案,力爭做出更大的業績,等等。這更襯托出孫平的桀驁不馴。
沒過幾天,總監找孫平談話,讓他到一個業績差的辦事處工作。孫平曾私下管去那個地方工作叫“發配”,沒想到自己要被“發配”了。況且,按照新方案,那個辦事處很可能要撤銷,為什麼還要派自己去呢?孫平向總監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總監說:“你有很強的營銷能力,在統計崗位上根本發揮不出來,派你去,是讓你改變那裏的局麵。相信你會取得好的業績的。”
孫平又不情願地找到領導,他沒想到領導說的話跟總監對他說的話一模一樣,顯然他們早溝通好了。領導給高帽戴,孫平隻好同意。
同事問孫平公司為什麼派他去,孫平還炫耀說:“讓我去改變那裏的局麵。”同事心中暗笑,那隻不過是領導的借口罷了,下一步辦事處撤銷,孫平恐怕也要跟著被裁掉了。
果然,不久辦事處撤銷,孫平也被裁掉了。
與領導交談,無論聊天還是談論工作,都要把握好分寸,不可無所顧忌,想到哪裏說到哪裏,這樣才不會給領導抓住把柄,留下不好的印象。
你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1)不該說的別說
所謂不該說的,就是領導忌諱和感到不悅的,比如領導的隱私、瘡疤和一切能讓他感到有失臉麵的事。特別是跟領導聊天開玩笑的時候,更要注意。
(2)輪不到你就別說
韓非子曾說過,部屬不能隨便向領導進言,進言要慎重,否則會很危險。如:為官的經曆不深,還沒得到君主的信任時,如果竭力顯示自己的才能,謀劃成功也不會受賞,如果謀劃失敗反而會受到懷疑。在職場同樣如此,如果你還沒得到領導的信任,即使你的意見是正確的,領導也未必會采納。相同的意見,由領導信任的人提出,領導就認為是正確的,並欣然接受。所以,在得到領導信任之前,最好不要隨意向領導進言,因為你說了也白說,還可能引起領導的反感。
(3)說時要拐彎抹角
所謂拐彎抹角,就是不直率地說出你要說的話,先說別的話題,讓領導感到你真正要說的話是為他好,當然,更重要的是保全領導的麵子。西方有句諺語:“一滴蜜汁比五加侖膽汁更能吸引蒼蠅。”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4)學說“官方語言”
有時候,完全保持沉默並不是最佳的選擇。這時你可以說一些不痛不癢的“官方語言”,讓領導覺得很舒服,自然不會讓領導抓住把柄。
8.重視領導身邊的人
每個辦公室中都有一些與領導關係非常密切的“紅人”,這些人對領導的決策、用人及其他問題的看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在許多時候可能會是決定性的。
有些人認為,在公司裏隻要盡心盡力,取得業務實績,贏得領導的賞識和歡心,加薪提升便指日可待了,而把那些領導身邊的心腹不放在心上,認為這些人的職位不怎麼高,權力也不怎麼大,跟自己也沒什麼直接關係,沒必要重視他們,隻要不得罪就行了。殊不知,這樣一來,讓自己走了不少彎路。
有個小夥子才剛滿24歲,就已經是部門主管了,而且很有發展前途。一到各部門主管開會的時候,他就去了,一屋子的中老年人,越發地顯得他更有朝氣。他總是先聽,然後再三言兩語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既中要害,又顯得謙虛,令人歎服。
他的公司裏的領導對他十分欣賞,對他的意見和建議十分重視。可是他對領導倒不那麼恭敬,而對領導的得力助手——分管人事的副總卻出人意料地親近。逢年過節,必然登門拜訪,且總要拎一點家鄉的土特產。
大家很奇怪,領導明明是一個很難得的有魄力、知人善任的人,而那副總明明是一個本事不大、心眼不少的人。他為什麼一個勁地對後者好呢?於是,有親密的朋友去問他,他說,領導是個正人君子,用不著顧及和他的關係,隻要你好好幹,他對你就滿意了。那副總則不然,這種人雖然沒多少業務方麵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為人處世上,如果在背後給你起點消極作用,你也吃不消呀。我之所以和他那麼好,就是希望他不要在背後給我做手腳,那就謝天謝地了。
那分管人事的副總對這個小夥子也很好,他經常向這位小夥子通報一些情況。兩人處得還真不錯。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式,那就是什麼人受人尊重——有能力,有學問,有頭腦,有良好的品德,我們跟他比較親近。如果什麼人專門鬥心眼,一心鑽營,我們往往躲著他們、疏遠他們,結果呢?自己給自己設置絆腳石,隻好磕磕絆絆地走在艱難的謀職路上。
這個小夥子做得對,很多領導身邊的“紅人”,雖然沒有決策權,但卻十分知情,對領導有很大的影響力。如領導的副手,領導的秘書,領導的太太,他們對一些事情往往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國時的曹丕是曹操的大兒子,他和自己的弟弟曹植爭奪太子的寶座。曹植自恃文才過人,父親又重才勝過一切,便不拘小節,違背曹操的意願。曹丕自知文才不如曹植,便在一次送行時,一語不發,叩頭大哭,令曹操感動不已。
曹丕素日尊敬一切父親身邊的人,順利地走上了從政之路,據史書記載,他還是一個很有政績的帝王。
現在看來,曹植以為父親是說一不二的一國之主,隻要父親喜愛自己,就不必顧及其他人了。曹丕就比較聰明,他調動了父親方方麵麵的“親信”為自己說話,終於登上了皇位。
領導身邊的“紅人”出於其地位上的原因,比領導更需要尊重和理解,他們雖然不能說一句頂一句,但有自己的圈子和能量,千萬不要低估,更不能回避,否則容易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如果他本身並沒有多少值得敬重的地方,就更要敬他三分了,免得牽動他敏感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