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的哲學全集18(1 / 3)

第十七章 心態超然輕裝上陣

大詩人白居易曾放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遠大的理想難以實現時,不妨退而求其次,卸掉身上所載負的包袱,以超然的態度麵對一切,在處世過程中讓自己輕裝上陣,一方麵活得不必太沉重,一方麵反倒可能收獲更多。這也是對低調做人哲學的另一種解讀。

1.名利之心不能太盛

很多人總是把得失看得太重,把名利看得太重,期望自己位高權重,期望能擁有萬貫家財。這樣通常會備受名利折磨,輕者身心勞累,重者害人害己。實際上,如此一來處世的起點就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生活中,有些人擁有金錢,但卻沒有快樂,他們對金錢垂涎三尺,整日挖空心思、千方百計想要得到它,以至於身心勞累。

四大吝嗇鬼之一的嚴監生,都快死了,已經講不出話來了,還是瞪大著兩眼,直豎著兩根指頭不肯咽氣。像他這樣的人,絞盡了腦汁,“辛苦”經營了一輩子,掙下了萬貫的家財,本來是可以帶著“成就感”心滿意足地去的,可是他卻死活不肯咽下最後一口氣。旁邊的族人皆不明白嚴監生直豎的兩根指頭到底是什麼意思,最後還是他的小兒媳婦機靈,因為她發現嚴監生的兩眼死死地瞪著桌旁的油燈。油燈裏燃著兩根燈草,嚴監生伸著兩根指頭不就是不滿意燃著的兩根燈草嗎?按照嚴家的規矩,本著“節儉”的原則,應該熄掉一根燈草才是。於是小兒媳婦趕緊跑過去熄掉了一根燈草。這招真是靈驗,一根燈草剛熄,嚴監生就咽氣了。

世上類似於嚴監生這樣,臨死了還被自己無盡的貪欲折磨著的人雖然不多,但是為了名、為了利,整日處心積慮,乃至不擇手段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得到了名利也許能給人短暫的滿足和快樂,然而名利如浮雲,能夠得到它,也會不留一絲痕跡地失去它。失去了名利之後,所剩下的隻有深深的遺憾。生命對每一個人來說就是一張單程旅行,沒有回頭路可走。所以,盡量使自己的靈魂沉浸在輕鬆、自在的狀態,這是最好不過的。

嚴監生還隻是小貪,胡長清之流卻是大貪。胡長清,身居副省長的要職,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之人,卻還是感到極端的不滿足。他嫌副省長之名太過嚴肅,也想附庸風雅,來個青史留名。他覺得作為一個領導,到哪兒都少不了給人家題詞,這可是留下墨寶、青史留名的好機會,於是他在這方麵下起功夫來。社會上不少善於鑽營溜須拍馬之人摸透了胡長清的心思,在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討得胡副省長的“墨寶”之後讚不絕口,弄得胡長清飄飄然起來,還真以為他胡長清除了當副省長之外還應該至少當個書法家協會副理事長才行。更為可笑的是,癡於虛名到了極點的胡長清,在鋃鐺入獄之後,得知自己罪大惡極,民憤極大,不久就要被槍斃,還跪在獄警麵前,痛哭流涕地對獄警說他不想死,他願意坐牢,在牢中他會給獄警們寫書法,讓獄警們拿著他的“墨寶”去賣個好價錢。瞧,貪得無厭的胡長清,死到臨頭了還在做夢。他不知道,自他犯事之日起,他以前所有留下的“墨寶”,早不知讓別人扔到哪個垃圾堆裏去了。可歎一個胡長清,好不容易當上了副省長,卻怎麼也擺脫不了自己無盡欲望的控製,要錢不怕多,要名嫌名小,最終落得個遺臭萬年的可悲下場。這就是最典型的因名利之心過重致使心態失衡,最終導致處世之道的紊亂而招禍。

人人都有名利之心,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個人要求富貴,必須得之有道,持之有度。就生活的價值而言,如果我們能夠體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沒有虛度時光,心靈從容充實,則不管我們是貧還是富皆可以滿意了。

富貴榮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如果我們看破了這一點,對於世間的榮華富貴不執著和貪戀,則我們的心胸自然就會平靜如水。

現代人大多很浮躁,總是費盡心機地追逐金錢和地位,一旦願望實現不了,便口出怨言,甚至生出不良之心,采用不義手段來為自己謀利,到頭來隻會因此害了自己。莊子曾說過:“不為軒冕肆誌,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這句話大意是說那些不追求官爵的人,不會因為高官厚祿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窮困潦倒、前途無望而趨炎附勢、隨波逐流,在榮辱麵前一樣達觀,所以他也就無所謂憂愁。莊子主張“至譽無譽”,在他看來,最大的榮譽就是沒有榮譽。盡管莊子的“無欲”、“無譽”觀有許多偏激之處,但是當我們為官爵所累、為金錢所累的時候,何不從莊子的訓喻中發掘一點值得效法和借鑒的東西呢?

其實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快樂,但生活中很多人由於貪心過重,為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於名利場中,每天抑鬱沉悶,不知人生之樂。我們不妨花點時間,平心靜氣地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在心中藏著許多欲求而不可得的小秘密,是否常常被這些或名或利的欲望攪得心煩意亂。心中有點小秘密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總會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欲求,隻不過有的人懂得如何正確地麵對這些正當或者不正當的欲求:正當的欲求,他會盡量去實現,實在憑自己的能力實現不了的,他也會平心靜氣地麵對這樣的事實;不正當的欲求,他會為此而感到內疚,感到慚愧,會在心底檢討自己,不會發展到為了這樣的欲求而不擇手段的地步。但也有人不會控製自己的名利之心,結果貽誤了自己,毀了自己的一生。你所要做的就是做出明智的選擇:做一個能夠控製欲望的人。

2.活得從容就要看淡名利

名利是一個非常富有吸引力的字眼,同時也是許多人立足社會、搏擊人生的主動力。自古以來,功名利祿就是一些人的人生奮鬥目標。有多少人為了光宗耀祖、福蔭萬世而削尖了腦袋擠仕宦之途,又有多少人因為人生的不得意而鬱鬱寡歡。綜觀古今,在這個世界上,春風得意、躊躇滿誌的人畢竟還是少數,曆史上留下來的更多的還是眾多為名和利所困擾、所擊敗的悲劇。生活的道路本來是很寬闊的,人生的價值也並不全是能夠用名和利來衡量的,因此,若想活得輕鬆自如些,你就應該看淡名利,活出生活的本色來。

如果一個人心中的欲望是很有限的,那麼對於他來說,外界獲得的東西是多是少都與自己無關,少了不足以產生內心的不平衡,而多了也不會助長自己的欲望。而假若一個人心中時刻充滿著無盡的欲望,那麼他永遠也不會有舒心的時候。名輕利少則一心想著往上爬、掙大錢,名成利收之後,欲望卻又會再一次膨脹。如此循環下去,永遠追求著名利,直至生命的盡頭仍然不知滿足。這樣的生命還能有多大意義?

一個人如若養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態度,那麼麵對生活,他也就更易於找到樂觀的一麵。他所看到的是人生值得謳歌的部分,而對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樓閣沒有興趣。現代人麵對著花花綠綠的精彩世界,更應當有淡名寡欲的思想,如此方能在紛繁的世界裏,在眾多的不公平中,在自己的心底,構築一片寧靜的田園。

要能夠在紛繁的大千世界中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心態,就要有窮通達觀的人生態度。所謂窮通達觀的人生態度,就是指“窮亦樂,通亦樂”:身處貧窮之中能夠找到生活的樂趣,感到快樂;身處富裕之中也能夠心態平和,享受生活之樂。說到底,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采取一種順應命運、隨遇而安的生活方式,那麼不管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能過快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會庸人自擾,不會羨慕那些有錢的大款,不會抱怨自己的命不好。

一對夫妻年輕時共同創業,到了中年終於小有成就,公司淨資產有一千多萬元,而且發展勢頭良好。提起這對夫妻,商界的人都伸大拇指。然而就在他們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二人卻隱退了。他們辭去了董事長、總經理的位置,將大部分股份賣給一個他們平時就很欣賞的企業家,將房子和車委托給好朋友照管,兩個人就瀟灑地環遊世界去了。消息傳出後,大家都覺得太可惜,一些親戚朋友也不理解,諷刺他們說:“年齡這麼大了,辦事卻像小孩子一樣,那麼大的家業說丟就丟,放著好好的老總不做,偏要去環遊世界!”

在一些人眼裏,這對夫妻確實傻得可以,竟然真的就這樣拋下名利,從此以後,他們再也體驗不到當老總被前呼後擁的風光,大把大把賺錢的樂趣了。其實,這對夫妻才是真正的聰明人,他們拋棄了虛名浮利,卻得到了生活的真正樂趣。

名,是一種榮譽,一種地位。有了名,通常可以萬事亨通,光宗耀祖。名這東西確實能給人帶來諸多好處,因而不少人為了一時的虛名所帶來的好處,會忘我地去追求名。

然而,沉溺於名會讓你找不到充實感,讓你備感生活的空虛與落寞。尤為可怕的是,虛名在凡人看來往往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引誘人去追逐它。盡管虛名本身並無任何價值可言,也沒有任何意義,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為了虛名而展開搏殺。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人生的真諦的人都不會看重虛名。其實,實在沒有必要為了得到一個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虛名而去勾心鬥角,弄得鄰裏打得頭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殘殺。

錢,是一種財富,是讓生活更加舒適的保證。有了錢,就可以住豪宅,開名車,吃大餐,在一些人眼裏,金錢甚至是一種帶有魔力的、可以讓人為所欲為的東西。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麵,金錢也會給人帶來很多麻煩。比如有了錢以後,就得為自己的安全擔憂,誰知道是不是有人正打著“劫富濟貧”的算盤;有了錢,就會失去很多朋友,可能會擔心對方是不是衝著這些錢來的……

人的一生麵臨許多關卡,許多事情都是難以預料的。不管是名分地位還是財富,都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不可能事事順心。或許一生的努力都是徒勞,或許高官厚祿、巨額錢財在頃刻之間就會離去,榮耀風光成為黃粱一夢。一些人老謀深算,為了爭名奪利,不擇手段地算計他人。人何必活得這麼辛苦,又何必活得這麼低賤?因此,淡泊名利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如果你渴望輕鬆,渴望真正地獲得生命的意義,那麼請記住——看淡名利。

如果你的心裏還在為領導這次提拔了別人而沒有提拔你感到忿忿不平,如果你還在因為與你一起購買體育彩票的鄰居中了大獎而你卻什麼也沒有得到久久不能釋懷消氣,那麼看了上麵的幾個例子,你是不是覺得有所悟?其實,名利本來就是那麼一回事。

其實,何必太醉心於名利,何必為了滿足自己無止盡的欲望東奔西走,忙得唉聲歎氣!隻要認真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在知足中細細品味生活的樂趣,也就沒有辜負自己的一生,沒有白活一世。

3.遺忘讓你更快樂

上天賜給我們很多寶貴的禮物,其中之一即是“遺忘”。隻是我們過度強調“記憶”的好處,卻反而忽略了“遺忘”的功能與必要性。生活中,許多事需要你記憶,同樣也有許多事需要你遺忘。

比如,失戀了,你總不能一直溺陷在憂鬱與消沉的情境裏,必須盡快遺忘;股票失利,損失了不少金錢,心情苦悶提不起精神,你也隻有嚐試著遺忘;期待已久的職位升遷,人事令發布後竟然沒有你,情緒之低可想而知,解決之道別無他法——你隻有勉強自己遺忘。

隻有遺忘了那些不快,才會更好的前進。

然而想要遺忘,卻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遺忘是需要時間的。隻不過,如果你連“想要遺忘”的意願都沒有,那麼,時間也無能為力。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遺忘歡樂的時光,對於不快的經曆卻常常記起,這是對遺忘的一種抗拒。換言之,人們習慣於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對於痛苦的記憶,卻總是銘記在心。就如你吃過了糖會很快忘記甜,吃過了黃連卻口有餘苦。

一般人很少靜下心來檢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經擁有的”,都總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沒有的”。這樣你就永遠也難以遺忘。

的確,這一代的人,好像個個都太精明了。無論是待人或處世,很少檢討自己的缺點,總是記得“對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其實到頭來,還是很少如願——因為,每個人的心態常彼此相克。

反之,如果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夠試圖將對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盡量遺忘,多多檢討自己並改善自己,那麼,彼此之間將會產生良性的互補作用,這也才是每個人所樂見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一位女士給了一個朋友三條緞帶,希望他能送給別人。這位朋友送了兩條給他不苟言笑、事事挑剔的上司,他覺得由於上司的嚴厲使他多學到許多東西,另外他還希望上司能把其中一條送給一個影響自己生命的人。

上司非常驚訝,因為所有的員工一向對他是敬而遠之。他知道自己的人緣很差,沒想到還有人會感念他嚴苛的態度,把它當作是正麵的影響,而向他致謝,這使他的心頓時感動了一下。

這個上司一個下午都若有所思地坐在辦公室裏,而後他提早下班回家,把那條緞帶給了他正值青少年期的兒子。他們父子關係一向不好,平時他忙著公務,不太顧家,對兒子也隻有責備,很少讚賞。那天他懷著一顆歉疚的心,把緞帶給了兒子,同時為自己一向的態度道歉,他告訴兒子,其實兒子的存在帶給他這個父親無限的喜悅與驕傲,盡管他從未稱讚過兒子,也少有時間與兒子相處,但是他是十分愛兒子的,也以兒子為榮。

當他說完了這些話,兒子竟然號啕大哭。他對父親說:他以為父親一點也不在乎他,他覺得人生一點價值都沒有,他不喜歡自己,恨自己不能討父親的歡心,正準備以自殺來結束痛苦的一生,沒想到父親的一番言語,打開了心結,也救了他一條性命。這位父親嚇得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差點失去了獨生的兒子而不自知。從此他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調整了生活的重心,也重建了親子關係,加強了兒子對自己的信心。就這樣,整個家庭因為一條小小的緞帶而徹底改觀。

送人以緞帶,證明你已遺忘了相處中所受的那些委屈和責難,憶起別人給你的快樂和益處。而受你緞帶者卻更能被你感動,看到你的心靈之美,由此愛你、助你。

4.隨時拋開壞心情

心情的好壞是由自己決定的,良好的心態會讓你笑口常開,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你就會換種角度想問題,讓快樂始終陪伴自己。

安徒生童話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清貧的鄉下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惟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老頭牽著馬去趕集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隻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用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口袋爛蘋果。

在每次交換中,他都想給老伴一個驚喜。

當他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時,遇上兩個英國人。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集的經過,兩個英國人聽後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三人於是一起回到老頭子家中。

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她興奮地聽著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充滿了對老頭子的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