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不平衡”、“兩極分化”現象,已經引起中國官方和人民的高度關注。自1990年代起,中國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如加大對於貧困地區的投入、減少低收入群體;完善個人所得稅製度,抑製過高的個人收入;實施開發西部、振興東北等發展戰略,改變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目前,已經取得一些成效,中國的貧困人口大大減少,西部地區的基本建設取得很大進展,“不平衡”問題得到明顯的緩解。中國政府解決“不平衡”、“兩極分化”問題的決心是真誠的、堅決的;中國人民解決這些問題的信心是堅定的。對此,我們應該抱有樂觀的態度。
越智敏夫(區建英 譯):
謝謝!我認為這次國際研討會不僅發言者的專業各異,而且在很大意義上,展開了多元性的討論。在第1專題討論中,有回族的話題,那裏又引出了伊斯蘭的內容,關於儒教思想也談到了各種思想因地區差異而產生了多元性,而且由於其社會結構,在近代以前,即使同一地區內也存在著由單一思想促成多元性提高的情況。如此多元的世界,在近代化、殖民地化過程中是如何迎來變化的?這又正好成了第2專題的題目。在那裏探討的問題又在第3專題討論中,以區域主義的觀點進行了概括。剛才第3專題討論中,孫燕京先生對小澤治子先生的提問因時間關係還未回答,她的提問是希望用幾個關鍵詞談談對東亞地區將來的展望。我並不是要放棄作為會議主持人的歸納責任,而是想請小澤先生對此提問做一個回答,並用您的回答作為本次研討會的總結。
小澤治子(區建英 譯):
謝謝孫先生!總結全體對於我來說是太過沉重。我隻對我的報告補充說明一下我後來的想法。既然要求用幾個關鍵詞來展望東亞地區的協作,我就舉出三個。第一,剛才也說過的,就是“降低國境的壁壘”。第二,是“國家間的雙邊或多邊的協作、地區間的協作的重要性”。第三,是有必要考慮“共同利用”。我雖然這樣設問,至於問題是屬於安全保障的問題,還是經濟問題、環境問題?則因問題而各異。我說“降低國境的壁壘”,但如果國境的牆壁太過低,也會產生各種問題,或有可能使需要克服的問題重新突顯。不過,即使會有各種需要克服的問題重新出現,在今日東亞的現狀下,還是首先要降低國境的壁壘,這一點是必須重視的。關於這一點我想談兩個問題,比如,最近日本的一些存在國境問題的地方自治體,比如室根與北方領土的城市進行協作,或日本的離島進行國境之間的協作,這些所謂超越地方級國境線的協作在最近出現得較多。這樣的協作進行多了,漸漸地國境問題、領土問題也就會被相對化的。本次研討會沒有討論的一個問題,即前一段時間,日中兩國首腦就東海油氣田的開發問題同意了日中之間的共同利用。我認為共同利用的想法對於日中協作是具有正麵意義的。不僅對於日中兩國,而且在考慮東亞的國家間、地區間的協作時,也能成為今後的一個模式。謝謝!
越智敏夫(區建英 譯):謝謝!經過以上一連的討論,我想會場遞上來的提問票也在這場討論中基本得到了回答。當然還有剩下的問題,就留待下次機會再探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