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飲食文化篇(5)(3 / 3)

賽螃蟹 又名“假蟹肉”,北京一種傳統風味名菜。今以黃花魚肉加雞蛋煎炒而成。清代製法與此迥異,近人徐河《清稗類鈔》:“假蟹肉:以黃魚煮熟,取肉去骨,加生鹽鴨蛋四枚調勻。先將魚肉起油鍋,泡以雞湯,將鹽蛋攪勻,加香蕈、薑汁及酒、食時酌用醋。”

海味或曰海鮮北京傳統名菜的例子,就例舉這麼幾個。

京城糕點糖果鋪老字號

糕點糖果,在京城生活飲食中確實占有重要地位,成為京城人們生活中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京城經營糕點糖果鋪,雖然有許多,但其中最出名並且形成了最著名的老字號的有:稻香村、桂香村、正明齋、大順齋、通三益、春華齋、信遠齋、公興順,共八大家。

稻香春位於今日北京著名的商業最繁華的地段王府井大街馬路東原東安市場北門路西。開業於1916年(中華民國五年),創辦人為江蘇丹徒人張森隆,別號“春山”。

張森隆創辦稻香春經曆了一段漫長的發展曆程。

張森隆從江蘇丹徒老家到北京謀生。時間是1913年(中華民國2年)。初到北京時,他手裏沒有多少錢,為了謀生就在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馬路東東安市場裏擺攤,做賣油酥肉餃的小買賣。油酥肉餃也叫眉毛餃,這是一種蘇式點心。因其選料精、做工細、皮薄、肉好,很快就打開了出路。在多少有了點經濟基礎之上,小店就開始向前跨步走了。其具體的表現在:張森隆籌集資金在東慶樓開設“森春陽”食品店。這個店名取名的含義,就是將他名字中的“森”字與“春陽”相連於一起,以此示意:他“森”開辦的食品店,將會像“春陽”一樣,陽光溫暖,像“春陽”一樣,買賣興盛,財源茂盛。順利吉祥的字號有了,接著,他就從鎮江聘請擅長製作南味糕點和肉食的人材,前店後廠,自產自銷,生意十分興隆。

張森隆自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到1916年(中華民國五年),僅僅有三年左右的時間,他開辦的“森春陽”食品店,發展相當快。於1916年在東安市場北門路西租用了三間門市和五間進深,創建了名曰“稻香春”的南味食品店。這個食品店名起得相當吉祥,這個店名重點是示意:張森隆開辦的經營南味食品店,就像大地上的水稻一樣,年年香,香滿春天一樣,買賣會日益興隆。順利吉祥的字號“稻香春”有了;張森隆就接著往“森”裏“隆”,又從蘇州、上海等地收集人材,請來名技師自產自銷蘇式糕點及南味肉食,買賣日益興隆。

在稻香春開辦不久,張森隆越琢磨他的名字“森隆”,越覺得這意味著買賣往深(森)發展,生意也就會越來越興隆。所以,張森隆非常高興。於1917年又開設了森隆飯館,從1917年至1918年間,他先後在京城商業比較繁華的地段——東四牌樓和東四北十一條口開設了兩個“森春陽食品店分號”,在南小街開設了安樂冷飲食品店,在上海開設了泰來春食品店等。

從張森隆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初到京城擺攤經營小買賣來謀生。到1920年(中華民國九年),在這七年的時間裏,糕點糖鋪發展相當快,1920年稻香春翻修擴建成三層樓房,一層為售貨廳,二層開設森隆西餐館,三層為森隆中餐館,生意十分興旺。接著,張森隆又在市場的西門開設野荸薺分號,成為當時東安市場內壟斷南味食品經營的大店。隨之稻香春名震京城。

有關生活飲食中的糕點糖果鋪,北京著名的老字號——稻香春,1945年始至解放後的基本情形如何呢?在《北京傳統文化便覽》裏寫到:

1945年後,經濟蕭條,市場玲落,穭香春也麵臨絕境,1947年被迫改為分散經營,賒留下稻香春,森隆和市場內的森春陽三號外,將其餘店鋪贈予胞兄胞弟(後倒閉)。解放後,1954年公私台營,擴大廠房,將前門外惠豐堂飯莊全部房屋作為稻香春的庫房和加工廠,1964年又在北城和平裏開設分號。1968年拆建東風市場後,仍保留稻香春食品部。1982年又在朝陽門外亮馬河畔建起五層大樓的新廠房。其主要經營南味糕點、南味肉食和南味小食品三類,糕點主要以蘇州風味為主,有眉毛內餃、饊子、眉宮餅、牛舌餅、玫瑰餅、烏麻餅、雙卷酥、蘇式月餅等。內食有叉燒肉、油雞、扒雞、美味羊羔等等。小食品有江南的茶食和節日食品200餘種。其中以選料嚴格、技藝精湛、應時當今、各有特色,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稱,成為譽滿京華的南味食品店。

總而言之,京城糕點糖果鋪八大家——稻香春、桂香村、正明齋、大順齋、通三益、春華齋、信遠齋、公興順,製作的糕點,都各有特色,都各有獨到之處。

然而,下麵接著有必要談一談京城有名的糕點。例如《北京傳統文化便覽》裏寫到:

花糕北京傳統應節甜點。元《析津誌》:“九月九目,都人以麵為糕,饋遺作重陽節”。製法有爐烤、籠蒸數種。《北京歲華記》:“市上賣糕人,頭戴吉祥字。”《燕都遊覽誌》:“重九日,敕賜百宮花糕宴。”《燕京歲時記》:“花糕有兩種:其一以糖麵為之,中夾細果,兩層三層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餅之上星星然綴以棗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