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飲食文化篇(6)(3 / 3)

莽菜:味辛、溫、無毒。歸鼻。除腎邪;大破欬(咳),逆下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食溫中。又雲:寒中。其子:味辛,辛亦歸鼻,有毒。主喉痹,去一切風毒腫。黃帝雲:“芥菜不可共兔肉食,成惡邪病。”不僅如此,而且亦指出:“雞、兔、犬肉和食必泄痢。”

飽食桃切忌入水浴

桃俗名為桃子,為植物桃樹的果實。其別名,因品種不同,有蟠桃、水蜜桃、甜桃、毛桃等名稱。水果中的桃,照中醫科學的認識和解釋來說,它與許多別的食物一樣,即屬於食物,又屬於藥物。其藥物性,以及功效與應用等方麵,不僅在許多古醫書裏有記載,而且在現代科技性質的書籍裏也有寫到。如《飲食治療指南》一書裏指出:桃,其“[功效]生津、潤腸、活血、消積。[應用]便秘、閉經者宜食。夏日食之可生津消渴。含鉀多含鈉少,水腫者宜食。”

然而,人們從生活實踐中,還歸納總結出這樣有趣的俗語,叫做“杏傷人,桃飽人,李子樹下抬死人”。其意思說,杏吃多了傷胃,會使人感覺胃難受;桃,適當多食,則不傷人,所以人們說“桃飽人”。李子好吃,多食了,會撐死人。

總之,水果中的桃,屬於人們比較喜歡吃的一種水果,而且可以適當多吃。雖然是這樣,但是人們在生活中,還應該注意和講究不要吃飽了桃立即去洗澡。為什麼呢?古人:“飽食桃入水浴,成淋病。”

那麼何謂“淋病”呢?歸納概括說來,就是因淋病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性病。這種疾病,主要發生於尿道和生殖係統。急性淋病,其主要症狀,有排尿痛、尿道流濃;慢性淋病,在某種刺激條件下,亦可轉化急性。在女性可引起盆腔炎,有痛經、不孕等症狀;在男性無明顯症狀,但仍有傳染可能,亦可形成尿道狹窄。總而言之,淋病,一般分為石淋、氣淋、膏淋、勞淋、血淋五種。中醫學上,稱之為“五淋”。

患淋病的原因,雖然有多種因素,但不能排除“飽食桃入水浴,成淋病。”所以,自古始,並且至今,應值得引起人們注意為好,以防萬一。對此,孫思邈在《千金食治》裏明確指出:

桃核人:味苦,甘、辛、平、無毒。破瘀血,血閉[症]瘕,邪氣,殺小蟲,治欬[咳]逆上氣,消心下鞭,除卒暴聲血,破癥瘕,通月水,止心痛。七月采。凡一切果核中有兩人者並害人,不再用。其實味酸,無毒,多食誇人有熱。黃帝雲:“飽食桃入水浴,成淋病。”

五種黍米合葵食之而有害

“五穀雜糧”中的五種黍米合葵食之,食之而有害。為什麼?開始,需要從“黍米”先說起。

黍從種類來說,主要有三種類型:圓錐花序較密,主軸彎生,穗的分枝向一側傾斜的為黍型,即黍子;圓錐花序較密,主穗軸直立,穗分枝密集直立的為黍稷型,即糜子;圓錐花序較疏,主穗軸直立,穗分枝向四麵散開的為稷型,即稷。

總之,不論是屬於黍型、稷型,還是“糜子”型,人們對“五穀雜糧”中的“黍”的認識相當早,如《釋名·釋飲食》裏記載:“糜,煮米使糜爛也。”《禮記·月令》裏亦有記載:“[仲秋之月]行糜粥飲食。”

葵屬於一種植物名,即“冬葵”。植物中的“葵”,為我國古代時重要的蔬菜之一,並且人們對它的認識亦相當早,早在西周時期,就有記載。如《詩經·豳風·七月》篇裏的“七月烹葵及菽。”不僅如此,在後魏的著名的《齊民要術》裏,其內容的組成,則首先將《種葵》列為蔬菜類中的一篇,並且所談的栽培方法也比較詳細。元代農學家王禎在《農書》裏,亦將“葵”稱之為“百菜之主”。現在江西、湖南、四川等地仍然有栽培,但是已遠不如古代重要了。

古時,人們從生活實踐中,歸納總結出的寶貴經驗:切忌五種黍米合葵食之,食之而有害,就是說白、赤、黃、黑、褐五種顏色的黍米,不能與葵合食,食之會使人患痼疾之病。

當然,正像俗話所說,生活中,人們吃五穀雜糧,哪有完全不得病的。並且生活中人們患的痼疾亦有各種各樣的。“痼疾”,亦作“固疾”、“錮疾”,屬於一種久治不愈的病。如《後漢書·安帝紀》裏,對於痼疾這種疾病作了記載:“平原王素被痼疾。”不僅如此,《三國誌·蜀誌》裏也說:“後儼[指韓儼]痼疾廢頓。”

當然,生活中患有“痼疾”這種疾病的原因,其因素是多方麵的,但不能排除五種黍米與葵合食,食之會使人患“痼疾”。孫思邈在《千金食治》一書裏,也作了這樣的記載:

白黍米:味甘、辛、溫、無毒。宜肺、補中益氣。不可久食,多熱,令人煩。黃帝雲: “五種黍米合葵食之,令人成痼疾。”又以脯臘著五種黍米中藏儲食之。雲:“誇人閉氣。”

豌豆切忌合鯉魚蚱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