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賺超出想象的收益
龐氏騙局是一種古老而又常見的投資詐騙,這種騙術是由投機商查爾斯·龐齊“發明”的。它一般是以高資金回報率為許諾來騙取投資者投資,再用後來的投資者的投資去償付前期投資者。目前全世界的範圍內,每年仍然會有很多的投資者因龐氏騙局而傾家蕩產。
查爾斯·龐齊是一個意大利人,在1903年移民到美國。在美國幹過各種工作,曾經還因為走私,在加拿大蹲過一段時間監獄。後來他發現賺大錢最快的方法就是搞金融,於是在1919年來到了波士頓,並刻意隱瞞了自己的曆史。
他設計了一個投資計劃,向美國大眾兜售:宣稱隻要購買歐洲的某種郵票再到美國來賣就會賺大錢,並且故意把這種交易弄得非常複雜。這樣還不足以吸引大量的投資,於是他又宣布凡是投資的人在45天之內都可以獲得50%的回報,並且確實兌現了:第一批投資者的確得到了50%的收益率。此後一年的時間裏差不多有4萬的波士頓市民,瘋狂地對龐齊進行投資,那些投資者大多是懷揣發財夢的窮人。龐齊很快住上了20個房間的別墅,買了100多套昂貴的西裝,還給情人買了無數的首飾,搖身一變成了頂級富翁。
然而紙是包不住火的,當他無法募集到更多的錢給以前的投資者作為回報時,他的騙局破產了,無數人的財產就這樣頃刻間灰飛煙滅。龐齊被判了五年的刑期,曆史上也出現了專門以其名字命名的騙術——龐氏騙局。
從此之後,龐氏騙局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演,並衍生出許多變種,方法也越來越隱蔽,因而從來不乏上鉤的魚兒。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起詐騙案——麥道夫巨額詐騙案,涉案資金高達500億美元,其詐騙方法也是龐氏騙局。
伯納德·麥道夫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是納斯達克市場董事會主席,身兼美國證監會顧問的職務,一直以來都被看作華爾街的奠基人。他在1990年成立了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並通過自己的關係網募集資金,通過自己的客戶介紹客戶,迅速有了不小的規模。從表麵看來,該基金不斷做著購買大盤增長基金和定額認股權等生意,並且每月能夠保證有1%的收益,一直被人們當做穩健的投資品種。就這樣20年風雨無阻,他保證了每年10%~15%的收益率,就連2008年美國標準普爾指數下降37.7%的情況下,還同樣保持了這個增長率,令人不得不歎服。
但是隨著危機的深化,更多的投資者希望能夠持有現金,對麥道夫投資的人越來越少,最終資金鏈出現問題,終於東窗事發。2009年6月29日,麥道夫被紐約南區聯邦法院判處150年監禁。這次龐氏騙局最大的受害者名單上甚至有著彙豐、法國巴黎銀行、西班牙金融大鱷桑坦銀行等國際頂級銀行,這些擁有豐富專業經驗的受害者,完美地詮釋了華爾街的多麵性。若不是這次金融危機的出現,麥道夫的龐氏騙局或許還將繼續演繹下去。
這樣的事件在國內也是屢見不鮮,例如2006年上海就發生了一起類似的案件:
從2002年起,兩家分別名為托普、飛馬的所謂海外投資集團上海辦事機構,頻頻出現在國內各大招商引資的會展現場,並以動輒數十億美元的海外投資基金為條件,吸引全國上百家急於融資的企業與之洽談籌款事宜。誰知,所謂的海外融資其實隻是一種新型騙局的幌子。托普、飛馬在短短5年中以此為誘餌,成功騙得全國超過40家企事業單位的760餘萬元人民幣的所謂“翻譯費”、“評估費”和“考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