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和你想象的不一樣3(2 / 2)

2006年11月,大批曾經向托普、飛馬公司付費辦理海外融資的受害單位,向閘北警方集中報案。經媒體報道後,警方很快摸清了兩家公司利用虛擬的海外巨額資金,向受騙人實施詐騙的新型騙術,並對兩家公司的多名涉案人,采取了相關措施。

最終,這起上海首例融資詐騙案的3名核心涉案人,在閘北法院被刑事宣判。3名主要涉案人分別因合同詐騙罪,獲刑6年至11年,並分別被判罰金5萬元至8萬元。

現在的人們不再是將自己手中持有的貨幣存放在銀行去漲利息了,更多的是用來進行投資,但是在投資的過程當中就要警惕了,屢見不鮮的龐氏騙局是在不停的變化的,它會用美麗的外表進行包裝,但是它終究是個披著羊皮的狼。因此,我們在選擇投資的時候就要擦亮你的慧眼,同時要對你所投資的企業或者項目進行有效的評估,看他是否具有所描述的那樣的能力,是不是真實可信的,而不是浮誇風。

道德風險是投資時應考慮的重要因素

道德風險是指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一般是指簽約的一方在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當人們不用去全部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時,往往就會出現自私行為,做出很多自私的決定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這些決定造成的損失則由別人去承擔。

曾經在美國的一所大學裏,自行車被盜比較普遍,人們就會擔心自己的車被盜。幾個學生從中發現了商機,他們做了一份詳細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10%的自行車會被盜。他們開發出一種車險,保費為標的價格的15%,如果參保人自行車丟了就可以獲得全額的賠償。由於同學們都擔心自己的車子被偷掉,投保都非常積極。按理說這幾個學生應該賺大錢了,因為他們收取的保費比被盜率高5%,即平均下來有5%的利潤。可是到了最後,他們發現自己虧本了,很難再運作下去,原因是參保人的自行車被盜率大大增加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小偷會偏愛投保的自行車?其實不是的。原因在於,投保的學生由於車子丟了能夠獲得全額賠付,就比較不在乎車子會不會被盜,采取的防範措施也就不嚴密了。比如說本來上兩把鎖的,現在怕麻煩就上一把。本來是不會停放到那些特別混亂、小偷經常出沒的地方的,現在也無所謂了。導致他們的自行車被盜率遠遠高於15%,最終導致了保險公司的虧損。這裏就存在一個道德風險的問題,由於那些投保的學生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和損失,導致了他們對自行車丟失這一問題的毫不在意。

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這句話的精髓就是權力與責任的對等,隻有當人們需要承擔自己作出的決定所產生的後果時,才能有效地規避道德風險。在以前我們的國有企業最大也是致命的缺陷就是權責不對等,作為企業的老總,把企業經營好了也不能享受其中的收益,企業經營的不好,也不需要承當損失,這樣就存在道德風險。這就導致了任人唯親、內幕交易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