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6(2 / 3)

當物體隻有一維變化時,例如木棒,變化的維度就是長度,這時,可以說這個物體是“長的”或“短的”。當物體變化的維度是高度時,我們可以說它是“高的”或“低的”。當物體變化的維度是寬度時,我們可以說它是“寬的”或“窄的”。

在這三種變化量中,我們隻把長度變化作為孩子們的入門課程,我們還用通常的“三階段”方法,讓孩子從成堆的物體中挑選出最長的或最短的來教孩子識別物體之間的差別。經受過如此訓練的孩子,通常都能具備非常精確的用詞能力。

當要教的名稱是關於顏色或形狀時,我們沒有必要強調兩個極端的物體之間的對比(比如最綠的或最不綠的),可以同時給出多個可對比的名稱,比如“這是紅色的”,“這是藍色的”,“這是黃色的”或“這是方形”,“它是三角形的”,“這是圓形的”,但在有等級變化的情況下,要選兩個極端的概念,比如“深”和“淺”(假定孩子正在學習關於顏色的單詞),然後讓孩子在“最深”和“最淺”之中進行選擇練習。

通過這些課程的訓練,孩子可以逐漸懂得並掌握許多詞語,比如大、小、厚、薄、長、短、深、淺、粗糙、光滑、重、輕、熱、冷等,還有許多關於顏色和幾何形狀的名稱。這些詞語並不涉及具體物體,而是精神上的收獲。

當然,這需要經過長期的練習才能掌握,要通過比較、推理,形成判斷,才能獲得以前未曾有過的辨別能力。進一步說,這種訓練可以讓孩子具有更加機靈和敏捷的心理素質,觀察和辨別能力也得到極大的提高,而且孩子頭腦裏的精神映像也不再雜亂無章,而是工整地分門別類。

3.口語語法的學習

怎樣教孩子學習語法呢?我們怎麼能在他們會讀、寫之前教他們語法呢?讓我們更加仔細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有意義的語言的基礎是什麼呢?正是語法。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說話都必須合乎語法。語言亦即詞語的組織結構。我們理解語言必須首先理解句子的結構。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我們說:“玻璃杯在桌子上”,單詞的順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句子的意思。如果我們說:“上桌子在玻璃杯”,那這句話的意思就很難捉摸。我們通過單詞的順序了解句子的意思,這樣的句子才能為兒童所理解。

4歲大的兒童正在完善自己的語言機製、擴大自己的詞彙量,因此,如果家長或老師在孩子4歲大時,給他們一些語法幫助,會對他們的語言學習有很好的作用。通過教授語法,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熟練掌握所學習、吸收的口語。

而經驗表明,6歲大的兒童對語法也非常感興趣,這正是教授語法的大好時機。在第一階段(0~3歲),語法的學習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完成的,到了4歲左右,兒童就要對它進行有意識的完善。而且這一年齡的兒童會學習許多新的詞彙。他們對詞彙有一種特殊的感知力,會自然而然地積累詞彙。在這一時期,他們的詞彙量也發展得最快。兒童幾乎是饑渴地學習新詞彙。如果沒有人向他們提供幫助,他們會主動學習。因此我們應根據他們的需要,係統地教授。

在“兒童之家”,老師們為兒童寫了很多單詞讓兒童讀,並且每個詞都寫在不同的卡片上。但不久之後,這些老師就發現,他們的詞彙量不夠了。除了周圍一些東西的名稱,他們不知道更多的詞彙,但他們還想學。因此,又出現了一些比較專業的詞彙,如幾何圖形的名字,多邊形、梯形、三角形等等。孩子們都學完之後,還可為他們提供一些更為專業的詞彙,如溫度計、氣壓計,乃至一些植物學名詞,花冠、花萼、雌蕊、雄蕊等等。孩子們以同樣的熱情學會了之後,還要求老師教授更多的詞彙。

這一年齡的兒童對詞彙有著強烈的渴求,並且在學習過程中一點也不知道疲倦。但到了下一階段就完全不一樣了。兒童又具有了其他能力,他們學習新詞彙變得越來越困難了。我們發現,兒童在這一階段學習的詞彙會終生受用。在他們8~9歲上學後以及以後的歲月裏,他們都能夠流利地使用這些詞彙。因此,我們的結論是:3~6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最好時期。當然,這種學習不是機械式的學習。我們教授兒童新詞彙時,應該把這些詞彙與實物結合起來或與他們的戶外活動結合起來,保持詞彙與他們的實際經驗同步。比如,我們可以向他們展示花或樹葉是什麼樣子,通過地球儀講述地理圖形的樣子(岬、灣、海島等等)。如果有實物、圖片或圖表,兒童就很容易記住這些單詞。兒童學習這些東西沒有困難,反而老師會經常感覺這些詞彙難於記憶並且容易混淆。

4.拚字練習

大腦的一種先天能力即是它可以整理和安排思想的內容,從周圍的事物中抽象出“特征的字母表”。這些都是通過抽象思維來完成的。而抽象思維越準確,它的價值就越大。對於大腦來說,抽象思維對思想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字母表的發明者就運用了這種能力,因為所有單詞裏的字母都是由字母組成的。字母表就是一個抽象係統,單詞則是口語的主要表現形式。根據精確的字母表和語法規則,可以衍生出無數的詞彙。詞彙如果要豐富語言和增加語言的實用性,必須建立在語法規則和發音的基礎之上。

拚字和書寫練習的教材主要是字母表。此處用的字母和砂紙剪成的字母形狀及尺寸一樣,但隻是用硬紙剪成,不用粘貼。這樣一個字母一張卡片,便於孩子使用。每個字母都有好幾張。在“兒童之家”,專門設計了一套裝這些字母的盒子。這些盒子很淺,分成格,格中又分格,每一個格裏放一個字母,一共四張完全相同。格與格尺寸不同,但每格尺寸與所裝的字母尺寸一致。每一格底上都貼有一個用黑紙剪成的字母,使孩子們放回時能不費力地找到相應的格子。元音字母用藍色紙板、輔音字母用紅色紙板剪成。

除這些字母外,老師還有一套用砂紙剪成貼在硬紙板上的大寫字母,以及一套用硬紙板剪成的大寫字母,其數量的處理與上述方法一樣。

練習中,孩子一旦知道某些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老師就把裝有他知道的所有元音和輔音字母的大盒子擺在他麵前。老師非常清晰地說出一個音節,例如,“ma,ma,”把m發得特別清楚,並重複幾次。孩子幾乎總是一下子就抓出m,把它放在桌子上。老師再重念“m-ma”,孩子再找出a,放在m旁邊。然後他就會很容易組成另一個音節了。但是要讀出他已經組成的字,就不太容易。一般都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讀得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讓他跟著讀,發音清楚地讀兩次。但是一旦孩子懂得了這種遊戲的道理,往後他就自己做了,並且非常感興趣。我們可以讀出任何一個字,隻要注意孩子能懂得分別組成這個字的字母就行。孩子把發相應聲音的字母一個接一個地擺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新字。

當一個孩子在擺放同他發出的每個字相應的一個字母卡片時,他就是在分析、完善和確定他的口語。拚字能從根本上保證清晰有力的口音。這種練習能訓練孩子把聲音與其相應的文字符號聯係起來,為正規、完善的拚寫打下基礎。

此外,拚字本身就是智力練習。給孩子讀出一個字,就是給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必須通過回憶字母,從中選擇出所需的字母,並把它們按適當順序排列成字以解決這個問題。當他重讀他拚組成的字,對於已經知道這個字的意思的人來說,就是一種檢驗。

當孩子拚成字並按教師的要求讀出後,我們就把字母收起來,把每個字母分別放回相應的格子裏。這樣,在拚字過程中,孩子簡單、方便地把比較和選擇字母兩種練習聯係了起來。

第一是從整盒子的字母中取出他所需要的字母,第二是找出每個字母應放回的格子。於是,三種練習被融為一體,三種練習都聯合起來確定與該字讀音相應的字母的印象。這是從三種途徑完成學習任務,掌握某一概念所需要的時間隻相當於舊方法的三分之一。我們將很快看到,孩子在聽到或想到他已知道的字時,他就會在內心裏看到拚成這個字所需的所有字母,並自動排列成字。

如果孩子要組成他聽到的字,他必須具有關於字母符號的內心視覺印象。這一行動主要來自他反複進行的智力練習。這樣,雖然這個孩子從未書寫過,但他已掌握了書寫必需的一切活動。他在聽寫時,不但知道怎樣拚這個字,而且這個字會立即完整地呈現在心裏,並把它書寫出來,因為他知道如何在閉著眼睛時,作出再現這些字母所必需的運動,還因為他幾乎能無意識地操作書寫工具。

5.書寫前的準備練習

書寫能力不僅得益於兒童以前所經曆的階段,還會得益於兒童以前所進行的一些準備性練習。也就是我們為他們所準備的鍛煉感覺區分能力的各種手工練習。因此,在此應遵循一條新的原則,那就是“間接準備”原則。

準備性的動作是通過各個分解動作的反複練習,達到熟練動作並成為一種機製,然後就能投入實踐,完成以前沒有直接著手進行過的工作。

為了讓孩子更準確地描摹動作,更直接地進入導向,應該把字母開頭做成凹形,使它呈漕溝形,這樣小木棍便可以沿漕溝運動。

1.用手指觸摸字母形狀

當讓孩子用手指觸摸字母做出書寫特有的動作時,就是機械地訓練了他們心理運動軌跡,建立了每個字母相應的肌肉運動的記憶。

讓孩子觸摸字母時,不僅用他右手的食指,而且還用上中指。

讓孩子像握筆一樣握一根小木棍描摹字母。實際上,就是讓他有時握著小木棍,有時不用小木棍,重複進行同樣的運動。

2.圖畫練習

開始用筆練習的時候,孩子可用筆進行一些塗畫的工作,更深切地感受握筆、運筆以及用筆畫出各種線條的感覺。然後,孩子可以選擇運用輔助工具畫幾何圖形,這個工作具體可分為四個層次:

(1)取幾何圖形的外框,練習用彩色鉛筆描畫出外框的內邊緣圖形。

(2)取幾何圖形嵌板,練習用彩色鉛筆描畫出嵌板的外邊緣圖形。

(3)塗色,練習像寫字時握筆一樣地拿著,為所畫的圖形塗色。

(4)在圖形上畫成不同的圖形和各種裝飾圖案。

通過這個工作的練習,使孩子的握筆技巧更為熟練,因而能畫出不同長度的線條,並且使他們的動作越來越靈巧、穩健。因此,從這項工作中,我們可以確定孩子用手握筆的能力。

3.建立字母視覺印象和書寫記憶的練習

(1)教具

貼有用砂紙剪成的單個字母的硬紙卡,較大的包含一組字母的硬紙卡。用貼砂紙剪成的字母的硬紙卡,其尺寸和形式要和每個字母相適應。元音字母用淺色砂紙剪成,貼在深色硬紙卡上;輔音字母及成組字母用黑色砂紙,貼在白色硬紙卡上。成組字母的編排要注意形狀對比或形狀相似。字母剪成清楚的書體,筆畫粗重部分剪得稍寬,最好選用小學書裏用的標準字體。

(2)訓練內容

①教字母時先教元音,然後教輔音。隻發其音,不教其名。在教輔音時,直接把這個輔音和一個元音係統,按一般拚音方法反複組成音節。

②把視覺和觸覺與字母讀音聯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