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比爾·蓋茨(BillGates)2(1 / 3)

5.王者的霸氣是因為有最好的管理者輔助

人的能力有不同的特征。有的人能將自身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成為某個方麵的頂尖高手。而有的人卻能使別人乃至整個團隊的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前一種人被稱為人才的話,後一種人可謂之“帥才”。“帥才”就像一種化學媒介,能激活一個化學反應過程,就像一根火柴點燃一堆幹柴一樣。

比爾·蓋茨兼而具有技術人才和領導者的特點,但對公司各種事務的管理卻不在行。於是,他注意尋找別人來彌補。

微軟公司後來的成就與巴爾默密不可分。正是他的全身心的投入,才使微軟公司穩居於電腦世界變革的巔峰。

除了以有效的政策激勵人才之外,比爾·蓋茨還力求尋找得力助手彌補他的不足。

盡管公司在擴大,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不同尋常的友誼關係仍然是公司的核心。在微軟公司,艾倫越來越受尊敬,他被認為是微軟公司的幕後英雄,是足智多謀的人。

保羅·艾倫的思維方式是憑直覺,而比爾·蓋茨幾乎是用純粹的邏輯的方法思考事物。有時候,保羅看似隨意的一些想法也被采用,變成出色的產品。

蓋茨自己也承認:“我想,你們可叫我實幹家,叫保羅謀略家,我更屬進攻型而且好競爭。我總是站在最前麵,每天管理公司的人,而保羅使我們一直處於研究和發展的前列。”

為了說服保羅來微軟,比爾·蓋茨可是費了好多的時間和精力。

比爾·蓋茨的強項在技術方麵,對管理沒有多少經驗,也不愛好。他的合作夥伴保羅·艾倫也是如此。隨著微軟公司成員越來越多,急需一位精通管理的人才來統帥。為此,比爾·蓋茨想到了他的校友、交際高手史蒂夫·巴爾默。

在哈佛大學時,蓋茨便與巴爾默過從甚密。其時蓋茨迷戀於打牌賭錢,贏了常到巴爾默那裏數錢。兩個人很談得來,並對彼此的能力有很深的了解。

巴爾默畢業後,又考入斯坦福商學院,但他沒有立刻去學校,而是在一家公司幹了一段時間。1978年,巴爾默為了公司的業務,曾到阿爾伯克基找過比爾·蓋茨。

當時,比爾·蓋茨曾動員他留在微軟公司,但他沒有答應。後來,巴爾默又在幾個地方做事,始終不願意在一個地方長期固定下來。

1979年巴爾默到西雅圖來看蓋茨,蓋茨又對他說:“你來微軟公司吧,我們需要一個經理。”

巴爾默說:“不是不可以,但我還需要考慮考慮。”

1980初,比爾·蓋茨把巴爾默請到西雅圖來訪問,再一次說服他為微軟公司工作。

為了請動巴爾默,比爾·蓋茨把父母也動員起來,讓他們出麵做說服工作。巴爾默最終答應了比爾·蓋茨。但是他說手邊的事還沒有處理完,至少要等到夏天。

到了夏天,巴爾默果然來到微軟公司,在這裏,他的年薪是5萬美元,職務是總裁助理。

巴爾默到微軟公司時,微軟公司的管理不規範,巴爾默的責任也很模糊,他需要管理很多人和很多事。

微軟公司的很多人都認為巴爾默沒有技術,對經營也不怎麼懂,可工資卻比誰都高。這使那些原本對待遇不滿的人怨言更多了。

然而,隨著巴爾默在微軟公司呆的時間越來越長,他的巨大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他充滿了活力與激情,他也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與比爾·蓋茨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他的攻擊性更多的是激勵別人,而不是傷害別人。許多人都認為,聽巴爾默講話,就像是聆聽上帝的福音。微軟公司雇員深深為他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談話所感染。一位市場經理這樣評價他說:“他要求你思考時不要拘泥於條條框框。與史蒂夫交談後,你願意為他付出一切。”有關巴爾默的精神與活力的故事很多,例如,他的妹妹雪莉說:“很早以前他就是一位善於激勵別人的人。他也激勵我,由於他的激勵我跳過三年級。”有人認為,微軟公司後來的成就與巴爾默密不可分。甚至有人說,正是他的全身心的投入,才使微軟公司穩居於電腦世界變革的巔峰。

巴爾默最顯而易見的才能是善於交際。但是人們往往認為,其能力的另一麵來自於他的智慧。與他擅長交際的性格相比較,人們常常忽略了他的智慧,其實,他“非常非常精明”。

一位熟悉巴爾默的朋友認為,巴爾默充滿了人格魅力。他還說:“人們沒有意識到他具備了傳統大學生的所有素質,他實際上絕頂聰明。人們一般把他看成一個商人,但是作為講究策略的思想家,他也同樣是最好的一個。”